本書的主線重點就是在WTO框架下對《農業協定》中的三大支柱即市場準入、國內支持和出口競爭進行比較研究。可以說,這三個部分是本書對以往有關中印比較研究成果的突破。畢竟之前這方面的研究文獻少之又少。另外,在本書中針對這三部分的研究結構基本相同,即分別從三大支柱的相關概念及規定人手,比較兩國在《農業協定》中的保障、實際執行的情況以及不同的政策效果評價。這樣的安排能夠讓人在直觀上更加容易接受。其中以市場準入和國內支持最為重要。前者主要以關稅削減為主,后者則以補貼為主。同時,這三章里面含有的信息量極大,無論是單獨哪一章都可以作為一個題目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董運來,1978年生,滿族,遼寧省本溪縣人。2000年、2005年先后在沈陽農業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和管理學碩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師從著名的農業經濟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教授,攻讀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學垃,并于2006年6月畢業,獲得管理學博
及時章 導言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1.3 研究目標、研究內容
1.4 本書結構
1.5 本書主要的技術路線及方法
第二章 中印國民經濟發展及改革比較研究
2.1 中印經濟體制改革及進程
2.2 中印經濟發展狀況比較
2.3 農業在兩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比較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中印農業生產結構比較研究
3.1 中印農業資源條件比較
3.2 中印農業生產結構比較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印國內基本農業政策比較研究
4.1 中印國內農產品價格政策比較
4.2 中印土地政策比較
4.3 中印農業科研及推廣政策比較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中印農產品貿易現狀及貿易結構比較研究
5.1 中印對外貿易關系發展分析
5.2 中印主要農產品貿易結構及對象比較
5.3 中印雙邊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因素、潛力及變動趨勢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中印農產品市場準人比較研究
6.1 市場準入的相關概念及規定
6.2 中印在《農業協定》中保障的關稅減讓比較
6.3 中印農產品市場準入執行情況的比較
6.4 中印關稅減讓政策效果的評價
6.5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中印農產品國內支持比較研究
7.1 國內支持的相關概念及規定
7.2 中印在《農業協定》中保障的國內支持比較
7.3 中印農產品國內支持實際執行情況的比較
7.4 中印不同國內支持政策的評價
7.5 本章小結
第八章 中印農產品出口競爭比較研究
8.1 出口競爭的相關概念及規定
8.2 中印在《農業協定》中保障的出口競爭比較
8.3 中印出口競爭實際執行情況的比較
8.4 本章小結
尾論
參考文獻
附表
附錄
后記
及時章 導言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中國于2001年11月加人世界貿易組織(WTO),而印度是WT0的創始國之一。在WT0的框架下,國際貿易愈來愈傾向于自由化,要求各成員國按照WT0的法律規則,在一個公正透明的自由貿易框架下開展貿易活動。在某種程度上,中印兩國之間就具備了一些進行經濟活動比較的統一標準。本書正是在這樣一個宏觀經濟背景之下展開對中印兩國之間貿易政策比較研究的。
為什么要對中國和印度進行比較研究呢?筆者認為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解釋:
及時,中國和印度是兩個發展中的大國,人口基數大,人均GDP少。據統計,2004年中國的人口總數為13億,居世界及時,而印度的人口總數為10.65億,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中國為1230億美元,印度僅為590億美元(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數據庫)。
第二,兩國都是農業大國,農業在整個GDP中所占的比重大。2004年,中國的農業GDP在整個GDP中所占的比重為15.2%,印度高達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