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是華夏民族代表性的傳統樂器之一,以其悠久的歷史、經典的傳世名作,獨特的音韻以及深厚的文化內涵,被喻為"眾樂之師",歷經數千年不衰,并且在當代倍受人們青睞。目前中國的古箏愛好者和彈奏者已超過二百萬人,其影響波及到海內外,被海外華人視為"華夏后裔的標志"、"炎黃子孫的信物"。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箏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作者在書中通過故事講述,以古箏藝術相關的人和事為主線,生動地描述了古箏千百年來的發展歷程,讓喜歡和關注古箏藝術的讀者從中真切感受到古箏藝術的永恒魅力。
趣味濃郁的經典故事,展現國粹藝術悠久恒長的發展軌跡;賞心悅目,生動反映光輝燦爛的國粹藝術圖片,立體凸顯中華五千年民族藝術的非凡成果;一部讓青年學子輕松愉快地走進國粹藝術大門的普及讀本;一部讓每個家庭了解國粹文化與營造藝術氛圍的圖書;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的中國國粹藝術百科全書。
本書為"中國國粹藝術讀本"之古箏篇,以古箏藝術相關的人和事為主線,生動地描述了古箏千百年來的發展歷程,讓喜歡和關注古箏藝術的讀者從中真切感受到古箏藝術的永恒魅力。
前言
一、仁智之器,雁行神州——春秋戰國時期
1. 箏的起源與傳說
2. 揭開神秘的面紗——考古發現深埋地下的"秦箏"
二、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素漢魏晉南北朝
1. 箏樂迎來首個輝煌期
2. 李斯諫逐客與"退彈箏"
3. 羅敷彈箏拒絕趙王
4. 京房發明十三弦箏
5. 曹氏兄弟與秦箏
6. 《箏賦》及時人侯瑾
7. 阮禹彈箏悅曹操
8. 南朝帝王與秦箏
9. 索丞與《雍門調》
10. 箏樂流傳高麗
三、奔車看牡丹,走馬聽秦箏——隋唐盛世
1. 箏樂藝術的鼎盛期
2. 善本昆侖斗樂
3. 開元及時箏手薛瓊瓊
4. 白居易的箏詩與箏緣
5. 范奴還魂授箏曲
6. 《湘水曲》的傳說
四、哀箏聲聲鳳凰鳴,彈盡南聲與北聲——宋元時期
1. 箏樂藝術的亦雅亦俗期
2. 負帝蹈海的《崖山哀》
3. 關于是否"廢箏"的辯論
4. 元世祖欽定《白翎雀》
5. 十四弦箏的出現與應用
6. "二晏"與秦箏
7. 遼宮的"觀音"冤案
8. 蘇東坡西湖遇箏女
9. "倩女離魂"助夫高中
五、弦上山水,人間冷暖——明清時期
1. 箏樂藝術的俗化期
2. 西勝寺的"仁智之聲"
3. 青樓奇女薛素素
4. 康海的一世箏緣
5. 柳如是慧眼識唐箏
6. 李闖王的秦箏緣
7. 唐彝銘棄政習箏
8. 箏伴藝人播四方
9. 箏在少數民族中的應用
六、茫茫九派流中國
1. "中州古調"河南箏
2. "齊魯大板"山東箏
3. "韓江絲竹"潮州箏
4. "漢皋遺韻"客家箏
5. "武林逸韻"浙派箏
6. 閩南福建箏
7. 延邊伽佴琴
8. 內蒙古雅托噶
9. "真秦之聲"陜西箏
10. 箏曲《漁舟唱晚》
七、新中國古箏六十年
1. 首個輝煌(1949—1965)
2. 意外繁榮(1966—1976)
3. 繁盛與困惑(1977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