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恩仇錄》是金庸所寫的及時部小說。
《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年間,江南武林幫會紅花會總舵主于萬亭帶同四當家(奔雷手)文泰來夜闖清廷禁宮。總舵主于萬亭見過乾隆后,遭清兵毒手,死前立下遺命,由年輕義子陳家洛接任總舵主之位,并要幫眾誓必護衛擁戴這位翩翩風度的世家公子,紅花會上下馬上準備最隆重的接任大禮(千里接龍頭),準備迎接陳家洛繼位總舵主之位。
隱身于陜西扶風延綏鎮總兵李可秀家為西賓的武當派名宿陸菲青,隨主人新遷浙江水陸提督前往江南的途中,遇上參加(千里接龍頭)儀式,卻被朝廷鷹爪困在三道溝客棧的紅花會四當家文泰來與其妻駱冰,陸菲青出手相救,將他們薦至西北武林英雄鐵膽周仲英處避難。適逢周仲英外出,以陸菲青之師弟、武當派高手、賣身清廷的火手判官張召重為首的朝廷鷹爪尾隨前來,周仲英之幼子不慎透露出文泰來等人藏身之處,激戰之余,文泰來被捕,駱冰與紅花會坐十四把交椅的余魚同逃出。周仲英外出歸來,惱怒異常,紅花會眾英雄趕來鐵膽莊,因誤以為文泰來被出賣,雙方交手,混戰一場。紅花會新任總舵主陳家洛趕來以百花錯拳勝周仲英,后得知周仲英之子只有十歲,才知錯怪對方,握手言和。為救文泰來,眾英雄堵截鏢行車隊與為搶回圣物《可蘭經》的回族人相遇,陳家洛出手相救,與人稱翠羽黃衫的族長之女霍青桐彼此惺惺相惜,并肩作戰,幾經波折,終于為霍青桐取回圣典《可蘭經》。
《書劍恩仇錄》是一部講述清乾隆年間紅花會群雄在年輕總舵主陳家洛的率領下,反清復明的故事。清朝大臣陳世倌之子、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獲悉一個驚天秘密:當朝皇帝乾隆竟是他胞兄。乾隆下江南,兄弟相見,陳家洛以兄弟之情、民族大義力勸乾隆恢復漢室江山,乾隆虛與委蛇,假意答應,一張暗藏殺機的大網卻在慢慢撒開……
《書劍恩仇錄》一書中描寫了仁人志士對生命的堅忍、對使命的執著,雖屢遭失敗,卻不掩人性的光輝。
金庸,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一九二四年生。曾任報社記者、編輯,電影公司編劇、導演等。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創辦《明報》機構,出版報紙、雜志及書籍,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后撰寫武俠小說十五部,開創了中國當代文學新領域,廣受當代讀者歡迎,至今已蔚為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并興起海內外金學研究風氣。
曾獲頒眾多榮銜,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較高榮譽大紫荊勛章、英國政府O.B.E勛銜及法國較高榮譽"藝術與文學高級騎士"勛章和"騎士勛位"榮譽勛章,劍橋大學、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等校榮譽院士,北京大學、日本創價大學、臺北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蘇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校名譽教授,并任英國牛津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文學院兼任教授,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等公職。
其《金庸作品集》分由香港、廣州、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四地出版,有英、法、意大利、希臘、日、韓、泰、越、印尼等多種譯文。
及時回 古道騰駒驚白發 危巒擊劍識青翎 第二回 金風野店書生笛 鐵膽荒莊俠士心 第三回 避禍英雄悲失路 尋仇好漢誤交兵 第四回 置酒弄丸招薄怒 還書貽劍種深情 第五回 烏鞘嶺口逢鬼俠 赤套渡頭扼官軍 第六回 有情有義憐難侶 無法無天賑饑民 第七回 琴音朗朗聞雁落 劍氣沉沉作龍吟 第八回 千軍岳峙圍千頃 萬馬潮洶動萬乘 第九回 虎穴輕身開鐵銬 獅峰重氣擲金針 第十回 煙騰火熾走豪俠 粉膩脂香羈至尊 第十一回 高塔入云盟九鼎 快招如電顯雙鷹 第十二回 盈盈彩燭三生約 霍霍青霜萬里行 第十三回 吐氣揚眉雷掌疾 驚才絕艷雪蓮馨 第十四回 蜜意柔情錦帶舞 長槍大戟鐵弓鳴 第十五回 奇謀破敵將軍苦 兒戲降魔玉女嗔 第十六回 我見猶憐二老意 誰能遣此雙姝情 第十七回 為民除害方稱俠 抗暴蒙污不愧貞 第十八回 驅驢有術居奇貨 除惡無方從佳人 第十九回 心傷殿隅星初落 魂斷城頭日已昏 第二十回 忍見紅顏墮火窟 空余碧血葬香魂 魂歸何處 后記
清乾隆十八年六月,陜西扶風延綏鎮總兵衙門內院,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兒跳跳蹦蹦地走向教書先生書房。上午老師講完了《資治通鑒》上"赤壁之戰"的一段書,隨口講了些諸葛亮、周瑜的故事。午后本來沒功課,那女孩兒卻興猶未盡,要老師再講三國故事。這日炎陽盛暑,四下里靜悄悄的,更沒一絲涼風。那女孩兒來到書房之外,怕老師午睡未醒,進去不便,于是輕手輕腳繞到窗外,拔下頭上金釵,在窗紙上刺了個小孔,湊眼過去張望。
只見老師盤膝坐在椅上,臉露微笑,右手向空中微微一揚,輕輕吧的一聲,好似什么東西在板壁上一碰。她向聲音來處望去,只見對面板壁上伏著幾十只蒼蠅,一動不動。她甚覺奇怪,凝神注視,卻見每只蒼蠅背上都插著一根細如頭發的金針。這針極細,隔了這樣遠原是難以辨認,只因時交未刻,日光微斜,射進窗戶,金針在陽光下生出了反光。
書房中蒼蠅仍是嗡嗡嗡地飛來飛去,老師手一揚,吧的一聲,又是一只蒼蠅給釘上了板壁。那女孩兒覺得這玩意兒比什么游戲都好玩,轉到門口,推門進去,大叫:"老師,你教我這玩意兒!" 這女孩兒李沅芷是總兵李可秀的獨生女兒,是他在湘西做參將任內所生,給女兒取這名字,是紀念生地之意。
教書先生陸高止是位飽學宿儒,五十四五歲年紀,平日與李沅芷談古論今,師生問甚是相得。這一日陸高止受不了青蠅苦擾,發射芙蓉金針,釘死了數十只,哪知卻給女弟子在窗外偷看到了。他見李沅芷一張清秀明艷的臉蛋紅撲撲的顯得甚是興奮,當下淡淡地道:"唔,怎么不跟女伴去玩兒,想聽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是不是?"李沅芷道:"老師,你教我這好玩的法兒!"陸高止道:"什么法兒呀?" 李沅芷道:"用金針釘蒼蠅的法兒。"說著搬了張椅子,縱身跳上,細細瞧了一會兒,把釘在蒼蠅身上的金針一枚枚拔下來,用紙抹拭干凈,交還老師,說道:"老師,我知道,你這不是玩意兒,是非常高明的武功,你非教我不可。"她有時跟隨父親在練武場上盤馬彎弓,也學過一些武藝。陸高止微笑道:"你要學武功,扶風城周圍幾百里地,誰也及不上你爹爹武藝高強。"李沅芷道:"我爹爹只會用弓箭射鷹,可不會用金針射蒼蠅,你若不信,我便問爹爹去,看他會不會。" 陸高止沉吟半晌,知道這女弟子聰明伶俐,給父母寵得慣了,行事很有點兒任性。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嬌滴滴的可不易對付,于是點頭道:"好吧,明兒早你來,我教你。這會兒你自己去玩吧。我打蒼蠅的事不許跟別人說,不論是誰知道了,我就決不教你。" 李沅芷真的不對人提起,整晚自個兒就想著這件事。第二天一早就到老師書房里來,一推門,不見老師的人影,只見書桌上鎮紙下壓著一張紙條,忙拿起來看,見紙上寫道:沅芷女弟青覽:汝心靈性敏,好學善問,得徒如此,夫復何憾。然汝有立雪之心,而愚無時雨之化,三載濫竽,愧無教益,緣盡于此,后會有期。汝智變有余,而端凝不足,古云福慧雙修,日后安身立命之道,其在修心積德也。
愚陸高止白李沅芷拿了這封信,怔怔地說不出話來,淚珠已在眼眶中滴溜溜地打轉,心中只道:"老師騙人,我不來,我不來!"便在此時,忽然房門推開,跌跌撞撞地走進一個人來,正是那位已經留書作別的陸老師。但見他臉色慘白,上半身滿是血污,進得門來,搖搖欲墜,扶住椅子,晃了兩晃,便倒在椅上。李沅芷驚叫:"老師!"陸高止說得一聲:"關上門,別做聲!"就閉上眼不言不語了。李沅芷究是將門之女,平時掄刀使槍慣了的,雖然驚慌,還是依言關上了門。
陸高止緩了一口氣,說道:"沅芷,你我師生三年,總算相處不錯。
我本以為緣分已盡,哪知還要碰頭。我這件事性命攸關,你能守口如瓶,一句不漏嗎?"說罷雙目炯炯,直望著她。李沅芷道:"老師,我聽你吩咐。"陸高止道:"你對令尊說,我病了,要休息半個月。"李沅芷答應了。陸高止又道:"你要令尊不用請大夫,我自己會調理。"隔了半晌,道:"你去吧!" 陸高止待李沅芷走后,掙扎著取出刀傷藥敷上左肩,用布纏好,不想這一費勁,眼前一黑,競"哇"地吐了一大口血。
原來這位教書先生陸高止真名陸菲青,乃武當派大俠,壯年時在大江南北行俠仗義,名震江湖,原是屠龍幫中一位響的人物。屠龍幫是反清的秘幫,在雍正初年聲勢甚是浩大,后來雍正、乾隆兩朝厲行鎮壓,到乾隆七八年時,屠龍幫終于落得瓦解冰消。陸菲青遠走邊疆。當時清廷曾四下派人追拿,他為人機警,兼之武功高強,得脫大難,但清廷繼續嚴加查緝。陸菲青想到"大隱隱于朝,中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之理,混到李可秀府中設帳教讀。清廷派出來搜捕他的,只想到在各處綠林、寺院、鏢行、武場等地尋找,哪想得到官衙里一位文質彬彬的教書先生,竟是武功卓絕的欽犯。
那晚陸菲青心想行藏已露,此地不可再居,決定留書告別。他行囊蕭然,只隨身幾件衣服,把一口白龍劍裹在里面,打了個包裹,等到二更時分,便擬離去,別尋善地。
他盤膝坐在床上,閉目養神,遠遠聽到巡更之聲,忽然窗外一響,有人從墻外躍入。陸菲青躍下床來,隨手將長袍一角拽起,塞在腰帶里,另一手將白龍劍輕輕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