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本科技產業發展歷史集,而是在這個數字時代,一本IT人非讀不可,而非IT人也應該閱讀的作品。
一個企業的發展與崛起,絕非只是空有領導強人即可達成。任何的決策、同期的商業環境,都在都影響著企業的興衰。《浪潮之巔》不只是一本歷史書,除了講述科技企業的發展規律,對于華爾街如何左右科技公司,以及金融風暴對科技產業的沖擊,也多有著墨。此外,這本書也著力講述很多尚在普及或將要發生的,比如微博和云計算,以及對下一代互聯網科技產業浪潮的判斷和預測。因為在極度商業化的今天,科技的進步和商機是分不開的。
誠如作者所言:“人的商業知識和眼光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斷地、有心地學習。經過多年的學習、思考和實踐,我認定這樣一個規律,就是:科技的發展不是均勻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現。每一個人都應該看清楚浪潮,趕上浪潮,如此,便不枉此生。”
推薦購買:
浪潮之巔第二版上下冊套裝(深度剖析IT產業,掌握下一個黃金十年,李開復作序推薦)
時隔兩年,互聯網及IT行業浪潮親歷者吳軍博士強勢回歸!
《浪潮之巔》版自出版以來,在業界獲得了巨大反響。信息產業發展瞬息萬變,在《浪潮之巔》版上市的兩年后,IT行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吳軍博士繼續娓娓道來,與您聊聊這些年里,IT界的這些事。
《浪潮之巔第二版》除了對所有章節進行信息更新和同步外,主要集中在這些話題:后喬布斯時代的蘋果;楊致遠離開雅虎事件及雅虎總裁辭職,雅虎和的交易;Google的佩奇新政以及Google和摩托羅拉的并購;歐債危機;Facebook上市;微軟和Google、蘋果近年的競爭;云計算的進展;創新工場和中國的天使投資等。
《浪潮之巔第二版下冊》介紹了:短暫的春秋——與機會失之交臂的公司;幕后的英雄——風險投資;信息產業的規律性;硅谷的搖籃——斯坦福大學;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資銀行;挑戰者——Google公司;成功的轉基因——諾基亞、3M、GE公司;印鈔機——的商業模式;互聯網2.0;金融風暴的沖擊;云計算;下一個Google這不是一本科技產業發展歷史集,而是在這個數字時代,一本IT人非讀不可,而非IT人也應該拜讀的作品。
《浪潮之巔第二版》是一本介紹互聯網及IT行業興衰變化的書,書中的內容早由吳軍博士發表在Google黑板報上,歷經多次改寫和重構。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在這十幾年間,它們代表著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來臨。從一百年前算起,AT&T公司、IBM公司、蘋果公司、英特爾公司、微軟公司、思科公司、雅虎公司和Google公司都先后被幸運地推到了浪尖。雖然,它們來自不同的領域,中間有些已經衰落或正在衰落,但是它們都極度輝煌過。在這些公司興衰的背后,有著它必然的規律。本書系統地介紹了這些公司成功的本質原因及科技工業一百多年的發展。本書不僅講述科技工業的歷史,更重在揭示它的規律性。
在極度商業化的今天,科技的進步和商機是分不開的。因此,本書也系統地介紹了影響到科技浪潮的風險投資公司,諸如KPCB和紅杉資本,以及百年來為科技捧場的投資銀行,例如高盛公司,等等。對所有身處并熱愛高科技行業的人來說,對所有渴望創新、欣賞創新的中國創業者來說,新版《浪潮之巔》都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作品,足以做到“開卷有益”!
吳軍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和美國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博士),是著名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家,硅谷風險投資人。
吳軍博士于2002年加入谷歌公司。在谷歌,他和AmitSinghal(谷歌院士,世界著名搜索專家)、MattCutts(谷歌反作弊官方發言人)等三位同事一起開創了網絡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領域,并因此獲得谷歌工程獎。2003年,他和谷歌全球架構的總工程師朱會燦博士等共同成立了中日韓文搜索部門。吳軍博士是當前谷歌中日韓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設計者。在谷歌期間,他還領導了許多研發項目,包括許多與中文相關的產品和自然語言處理的項目,并得到了當時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的高度評價。2010年加盟騰訊公司,出任負責搜索和搜索廣告的副總裁。2012年回到谷歌,領導創新項目。目前任谷歌公司的PrincipalEngineer。
吳軍博士在國內外發表過數十篇論文,曾獲得1995年全國人機語音智能接口會議的論文獎和2000年Eurospeech的論文獎。他還獲得和申請了十余項美國和國際專利。他撰寫的《浪潮之巔》(及時版)和《數學之美》深受業界的好評。
吳軍博士在美國兩家風險投資基金(中國世紀基金和ZPark風險基金)分別擔任董事和顧問,他還擔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會董事,以及該校國際事務委員會的顧問。他曾經是國家重大專項“新一代搜索引擎和瀏覽器”項目的總負責人。從2012年起任職工業與信息化部的專家和顧問。
目錄
第二版出版說明
1 第13 章短暫的春秋—與機會失之交臂的公司
1太陽公司
2Novell 公司
3網景公司
4RealNetworks
結束語
34 第14 章幕后的英雄—風險投資
1風投的起源
2風投的結構
3風投的過程
4投資的決策和公司的估價
5風投的角色
6著名的風投公司
結束語
67 第15 章信息產業的規律性
170–20–10 律
2諾威格定律
3基因決定定律
結束語
89 第16 章硅谷的搖籃—斯坦福大學
1充滿傳奇的大學
2硅谷的支柱
3紐曼加洪堡的教育模式
4創業的孵化器
結束語
118 第17 章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資銀行
1華爾街和美國的金融體系
2著名的投資公司
3科技公司的上市過程
4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5華爾街與微軟、雅虎和Google 的三國演義
結束語
147 第18 章挑戰者—Google 公司
1歷史上最轟動的IPO
2早期歲月
3商業模式
4個人英雄主義和群眾路線
5絕代雙驕
6感謝上帝,今天是星期五(TGIF)
7不作惡
8不敗的神話
9秘密軍團
10云計算和數據中心
11Google 的新氣象
123G 時代
13進攻,永遠是好的防守
14佩奇新政
結束語
205 第19 章成功的轉基因—諾基亞、3M、GE 公司
1從木工廠到手機之王(諾基亞公司)
2道瓊斯指數中的常青樹(3M 公司)
3世界較大的聯合體(GE 公司)
結束語
235 第20 章印鈔機—的商業模式
所有成功的大公司都有好的商業模式,很多大公司的興
起,不是靠技術的革新而是靠商業模式的轉變。
1Google 的廣告系統
2eBay 和亞馬遜的在線市場
3戴爾的虛擬工廠
4騰訊的虛擬物品和服務
結束語
255 第21 章互聯網2.0
1互聯網的前世今生
2互聯網2.0 的特征
3著名的互聯網2.0 公司
4是革命還是泡沫
結束語
285 第22 章金融風暴的沖擊
1金融危機的成因
2瑞雪兆豐年:優勝劣汰
3潛在的商機到處都是
4歐債危機
5格局的變遷
結束語
320 第23 章云計算
1云計算的起源
2云計算的本質
3云計算的核心技術和工程
4對IT 產業鏈的顛覆
5云計算時代的企業級軟件和服務
6中國云計算的泡沫和機會
結束語
343 第24 章下一個Google
1千億俱樂部
2歲歲年年人不同
3新領域
4關注亞太地區
結束語
371 及時版后記
375 索引
1.2 錯失良機
在太陽公司,至少有兩個人從中吸取了教訓,就是后來成為GoogleCEO的施密特和太陽一任CEO喬納森.施瓦茨(JonathanSchwartz)。施密特當時是太陽公司主管軟件的副總裁,他從太陽失敗的教訓中總結出了反摩爾定律,我們已經介紹過。施密特認識到依靠硬件實現的利潤是不斷下降的,而IT服務業的利潤則是恒定的(并隨著通貨膨脹而略有增加)。如果說施密特是理論家,施瓦茨則是實踐家,后者著手太陽公司從硬件制造商到IT服務商的轉型。遺憾的是,當時麥克尼利領導的太陽公司沒有看到、也很難看到這一點。
事實證明,微軟雖然是IT史上最可怕的對手,但是并非無懈可擊。歷史上甲骨文、Intuit(了urboTax)、Adobe和雅虎,以及今天的Google都在自己的領域打敗了微軟。微軟雖然有世界上好的計算機科學家和軟件工程師,但是,它的產品在技術上很少經驗豐富于競爭對手,它更多的是靠商業優勢取勝。上述公司看到了它們和微軟競爭的關鍵所在,利用技術優勢固守自己的領域,不給微軟可乘之機,并最終勝出。上個世紀90年代,Unix相比WindowsNT在中小企業的業務上占優勢。各種版本的Unix,包括開源的Linux都有自己穩定的客戶。
太陽應該做的及時件事便是利用它在Unix上的主導地位,或者聯合,或者兼并其他Unix服務器廠商共同對付微軟并穩守中大型企業市場。它至少可以在操作系統上和微軟分庭抗禮。至今,Windows的服務器在很多業務上還無法取代Unix的位置。但是太陽公司當年帶頭在Unix陣營里搞窩里斗,根本沒有把精力轉到和微軟的競爭上。
太陽公司該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改變商業模式,開源Solaris,從賣操作系統變成提供服務。要知道,一份Solaris操作系統不過兩三百美元,而IT領域一小時的服務就能收這么多錢。但是,太陽公司以硬件業務(而不是服務業務)為主的商業模式使得它不可能開源Solaris,因為它的錢主要來自于硬件(正是這個道理,蘋果也不可能開源iPhone的iOS操作系統)。我在前面的章節中經常提到基因決定的理論,有些讀者認為我是宿命論者。但事實證明絕大部分公司,包括很多偉大的公司都很難逃脫這個宿命(也有一些例外的,以后我們會介紹這些例外的公司,比如通用電氣公司和3M公司)。而相反,以服務為主的IBM公司反倒比較早地加入了開源Linux的行列。2000年以后,由于品質微機已經具備了工作站的計算速度.價錢又便宜很多,IBM靠開源Linux服務器從對太陽公司的價格劣勢變成了價格優勢。等到2004年,太陽公司明白了這個道理,將Solaris開源,IBM已經搶到了先機,成為Unix市場較大的服務商。
……
P6-7
中國大學計算機、軟件和信息專業學生必讀。
——鄒欣/微軟研發經理,《編程之美》、《移山之道》作者
講述信息產業歷史或是硅谷傳奇的圖書,10年來不知看了多少,但幾乎沒有一本能像《浪潮之巔》這樣讓我感覺如此震撼。讀到精彩處真是熱血沸騰,不忍釋卷。如果你想更透徹地了解整個產業,鑒信息技術之興衰,考互聯網之得失,《浪潮之巔》是必讀之書。如果你是一位互聯網創業者,尤其莫錯過這本杰作!
——馮大輝/丁香園CTO
目前,國內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計算機產業界往往了解不多。《浪潮之巔》生動有趣地講述了計算機產業界的許多精彩故事,能夠讓同學們快速增長見識,提高學習興趣,因此,《浪潮之巔》入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讀書計劃。學院為本科生購買配送,推薦閱讀,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
——孫廣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
《浪潮之巔》是我在2011年讀到的好的一本書,沒有之一!好書分兩種,或講“道”,或講“術”。《浪潮之巔》講的是IT產業的“道”。之前,我對IT產業的了解是碎片化的,如盲人摸象。閱畢本書,我終于將IT產業這頭大象的腿、耳朵、尾巴連了起來。這種融會貫通的感覺,著實令人酣暢淋漓。力薦!
——許維/《天下網商》執行主編
每一個IT從業者都應該讀《浪潮之巔》。行業浪潮洶涌而來,不改變自己,就要被改變。吳軍博士在書中后一章“下一個Google”對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做出了大膽的預測,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
——劉振飛/技術保障副總裁
幾年前就在網上看到了《浪潮之巔》,那時還只是作者的系列文章,但其涉及的內容幾乎涵蓋了信息通信產業所有重要的領域和的企業,而其中所體現出的作者對信息通信技術與產業發展歷史的深度挖掘、發展規律的深刻觀察、發展趨勢的深度思考,令人震撼。在我看來,《浪潮之巔》是國內目前好的一部有關信息通信產業的發展史和國際標桿企業的興衰史,其洞察到的經驗教訓不僅有助于我們理解信息通信產業的內在發展規律,且對中國把握甚至引領信息通信產業發展創新的下一次浪潮尤其借鑒意義。中國信息通信產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重要歷史關口,在當前信息通信技術創新如此活躍、全球產業變革和格局重塑如此迅捷、國際競爭博弈如此激烈的關鍵時期,相信每個人都可從《浪潮之巔》中得到啟迪。
——余曉暉/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員總工程師
東西好,服務好,性價比高!
書籍左下角有折痕,且有輕微的裂痕,不過內容沒有損壞,算是能接受的范圍之內吧
好
好
非常好。吳軍的書真的寫得好好呦
什么時候有貨啊
內容一般,深度不夠,包裝一般,紙質普通,性價比一般。
包裝看起來很好,包得很用心,相信貨一定很好,謝謝了!
經典書籍
很好
不錯
好
吳軍的文風一如既往的喜歡,已經買了第三套送人
不錯的書,很實用!
贊,非常棒!
書頁像舊的一樣,全部沒有塑封,就因為我是到付的?
不明白這本書這么不扎實,為什么還能搞得這么高名氣
對于想了解計算機行業發展趨勢的朋友,強烈推薦此書!
內容很喜歡,就是喜歡看這些IT界的風風雨雨發展之路。紙質和印刷較粗糙,不像正版……買早了買貴了。
江山帶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誰將會成為下一個弄潮兒呢,
三本書都看過了,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作者比較善于觀察與分析,而且文章寫得十分平易近人,挺棒的
拿回來后發現紙質不錯,印刷業不錯,就是覺得應該把上冊也買了的~~~
這本書和數學之美都寫得非常好,作者集學術實踐趣味于一體,文字功底也很好,值得細讀。
相當不錯,作者很真誠,把有些他人不愿講的都寫下來了,精通本專業又把商業的知識與其結合起來,有深度。這些年難得好的一部書
扣掉的一顆星因為書!破了!不知道是快遞的原因還是書本來就是破的!
不錯,圖便宜趕在雙十一買的,物流壓力大,有點包裝破損,整體效果不錯,不過沒有包裝,不知道是不是別人的退貨。
剛買到,還沒有看呢,不過看著包裝應該是正品書
一本回顧那個突飛猛進年代的經典書籍,從商業模式,技術演變和管理等方面方面回顧了IT也從硬件到軟件,軟件到互聯網,互聯網到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到移動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