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飛英雄》是一部現實軍事題材原創力作。作者張子影追隨中國空軍試飛員隊伍十六載,親見這個英雄群體投身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火熱實踐,以紀實手法,濃墨重彩地記錄、塑造這群為國鑄劍、追夢藍天的鐵血精英,揭秘中國幾代新型戰機試飛的內幕,深刻詮釋了“忠誠、無畏、精飛”的試飛精神,豐富拓展了強國強軍夢的深厚內涵,充分體現了歌唱祖國、禮贊英雄的時代主題。
中國空軍試飛員隊伍成立初期,以滑俊、王昂等人為代表的老一輩試飛員白手起家、艱苦創業,憑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在科技落后、生活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和科研技術人員一起,刻苦鉆研,頑強拼搏,推動了飛機國產化的步伐,使中國航空業一步步擺脫受制于人的狀況,并且迅速發展壯大。隨著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以黃炳新、雷強、李中華等人為代表的第二代、第三代試飛員,將目光瞄準世界航空發展的前沿,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以對部隊戰斗力*負責的態度,向世界尖端技術發起沖擊。
作品深刻詮釋了“忠誠、無畏、精飛”的試飛精神,豐富拓展了強國強軍夢的深厚內涵,充分體現了歌唱祖國、禮贊英雄的時代主題。
讓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見證中國空軍試飛英雄驚心動魄的壯舉和叱咤風云的精彩華章!
著名軍旅作家張子影的《試飛英雄》是一部現實軍事題材原創報告文學力作。作家追隨中國空軍試飛員隊伍十六載,親見這個英雄群體投身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火熱實踐,以紀實手法,濃墨重彩地記錄、塑造這群為國鑄劍、追夢藍天的鐵血精英,揭秘中國幾代新型戰機試飛內幕。
作品深刻詮釋了“忠誠、無畏、精飛”的試飛精神,豐富拓展了強國強軍夢的深厚內涵,充分體現了歌唱祖國、禮贊英雄的時代主題。
讓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見證中國空軍試飛英雄驚心動魄的壯舉和叱咤風云的精彩華章!
張子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巴金文學院終身簽約作家。 祖籍安徽肥東。畢業于空軍工程大學導彈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出版小說集、詩歌集、長篇小說、長篇報告文學等多部。創作影視劇作品近百集、動畫劇作品四百余集。作品榮獲“五個一工程”獎,曹禺戲劇文學獎,中國戲劇節金獎,解放軍文藝獎,全軍文藝新作品一等獎,空軍藍天文藝金翼獎、銀翼獎,巴金文學獎等多種獎項。 現為空軍政治工作部文藝創作室專業作家。文職二級。
序章
第1部在云端唱響——他們是和平時期離死亡最近的人
第1章國之重器以命鑄之
第二章萬米高空的突發事件
第三章極限飛行:無逃生備選
第四章翼下秦川八百里
第五章遞向春天的答卷
第二部凌霄踏歌——他們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者”
第六章“大哥大”
第七章小平頭
第三叩問天門——他們是直面生死的大勇者
第八章空中探險家
第九章沙礫在熱烈地呼吸
第四部光榮的背影——他們是迎死而生的真豪杰
第十章他們標志著一個時代
第十一章一諾一生
第十二章老常的空中往事
第五部碎片的光芒一化作碎片也閃耀在祖國的天空
第十三章球隊少了一個人
第六部女人們花枝招展——好男人和好飛機都是飛出來的
第十四章一日勝過十年
第十五章好男人和好飛機都是飛出來的
第七部匯集起我們的青春和熱血——千金不求,萬死不辭
第十六章驚天一落彩虹飛翔
尾聲他們的名字叫“中國空軍試飛員”
第1章之重器以命鑄之像鳥兒一樣擁有一雙翅膀,自由地翱翔于天空,這是人類長久以來的夢想。
這個夢想,在20世紀初的24小時實現了。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基蒂霍克小鎮,這個位于大西洋沿岸的偏僻小鎮被人們稱為“小鷹鎮”。1903年12月17日這24小時,上帝在空中向小鷹鎮人伸出一只手。
20世紀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這個小鎮上發生:來自代頓市的一對兄弟——哥哥威爾伯·萊特和弟弟奧維爾·萊特將一架飛行器送上了天空,飛行器飛行了12秒,航程約36.5米(約120英尺),時速每小時10.9千米(約6.8英里)。在場的約翰·T.丹尼爾斯用奧維爾事先準備好的相機記錄下了這珍貴的歷史性一幕。在這張后來驚動了全世界的照片上,這架名為“飛行者一號”的機器像一只伸展著翅膀停在空中的巨鳥。
這是人類歷史上及時次動力操縱機械飛行成功。
萊特兄弟與他們的飛行器就此名垂青史,二人于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
就在萊特兄弟廣受褒獎的這一年,一個黑發黑睛的中國人,又一次將人類飛天夢想變成了現實。1909年9月22日,在美國舊金山奧克蘭機場,祖籍廣東恩平的中國人馮如駕駛自制的飛機飛上了藍天,這是繼萊特兄弟首次機械飛行后的又一次飛天壯舉。
這24小時,與萊特兄弟的首飛隔了六年。它向世人宣告:對飛天夢的探索,中華民族的腳步也毫不遲緩,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才能絕不在其他民族之下。
通往夢想的征途從來不是平坦的,萊特兄弟首飛后損失的只是飛機,馮如獻出的卻是生命。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參加飛行表演時因飛機墜毀傷重不治,不幸逝世,年僅二十九歲。史料記載,臨終前,病床上渾身是血的馮如留下遺言,聲音斷續卻字字清晰:“勿因吾斃而阻其進取心,須知此為必有之階段。”中彈倒地的英雄依然是英雄。
馮如雖然英年早逝,但他在為人類飛天而探索的行動中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為世人所銘記,他那追夢藍天的精神綿延長存。不僅中國人一直把馮如譽為“中國航空之父”,美國人亦將馮如稱為“天才的航空發明家”。2009年9月19日,在美國奧克蘭的蘭尼大學舉行了馮如銅像的揭幕儀式。這是高傲的美國人在美國國土上為他們所景仰的中國人自發豎立的第三座銅像,前兩位分別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和清代的禁煙英雄林則徐。
馮如一直活著。他不僅活在美國的草地上,更活在所有仰望天空心懷夢想的人心中。
這位永遠二十九歲的航空先驅者端立在翠綠的草坪上。藍天上白云輕飄,佇立在陽光下的馮如渾身籠罩著堅毅的光芒,青春勃發的面容熠熠生輝,他用那永遠明亮而智慧的眼睛,深情地遙望著他心愛的廣闊藍天……20世紀末,法國達索飛機制造公司成功研制出第四代超音速戰斗機。它采用雙引擎、三角翼、優化的航電系統,較大平飛速度達到2馬赫,低空突防有效半徑為1093千米,遠程空中截擊半徑高達1852千米,較大載彈量9噸。這款飛機因為具備超乎尋常的靈巧性和機動性能,成為法國海軍及空軍現役主力戰斗機,被形象地稱作“陣風”,單機售價超過9000萬歐元。
曾有人問飛機制造公司的老板,“陣風”的誕生,誰是較大的功臣。投資方?設計師?制造商?還是購買者法國軍方國防部?老板的回答是:較大的功臣是“陣風”的試飛員。
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真正的“陣風”。
“飛機在正式使用前進行試驗性飛行,用來檢查飛機的設備和驗證飛機的性能等。”這是《現代漢語詞典》對“試飛”的定義。
飛機的誕生,是人類文化和文明發展史上最重大的發明創舉之一,由飛行器而引發的航空革命以及由此衍生的航空航天業,如此重大且迅猛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這可能是發明者遠沒有料到的。飛機誕生一百多年來,體量從微型飛行器到巨型飛機,飛行速度從亞音速到高超音速,飛行高度從貼地飛行到翱翔外層空間,空中作戰半徑從近距纏斗到超視距空戰,飛機駕駛方式從有人駕駛到無人駕駛……人類對天空的向往和追求就這樣一次次突破思考的界限,并將痕跡烙印在無垠的天空。航空的功能,不僅僅是實現了人類飛翔的夢想,更使人類這個之前總是緊臨地面垂首行走的種群抬起頭來,將思想的目光連同對欲望的追逐放射到了無邊無際的天空,由此無限拓展了人類文化文明與科技文明的外延,在帶來技術的變革與參照、經濟的交流與融合的同時,也蘊含著政治的抗衡與角力和國防軍事的相持與較量。一種先進飛機的現身代表的不再僅僅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更代表一個國家國力的提高和其在世界上地位的上升。
在今天,一個國家航空工業的水平標志著這個國家的國力和軍事水平,直接決定國防安全和經濟發展的程度和進程。對于風云頻仍的地球人來說,和平從來就不是一句輕飄飄的口號,它需要無數陣列的大國利器作為豐富內涵和強大背景。
沒有制空權的國家遑論國土安全。
沒有強大的軍事航空工業,遑論人民安全。
要想把飛機這樣一個系統龐大復雜的航空器最終鍛造成一把出鞘的利劍,依靠飛行者勇于實踐的精神加上積極作為的行動——試飛。正是通過一次次的試飛實踐,那些天才的靈感、奇妙的設想、宏偉的藍圖和各種千變萬化的零部件,才能真正化為飛翔的翅膀。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