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心理童話》是廣西師大出版社魔法象閱讀學園推出的作品之一。
從《灰姑娘》到《白雪公主》,它們的情節(jié)都如出一轍:年輕的男女主人公墜入愛河,戰(zhàn)勝強敵,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而本書的內(nèi)容則和接下來發(fā)生的故事有關(guān),中年童話故事中的男男女女在家庭和工作的繁重需要之間疲于奔命,同自我懷疑和幻滅感苦苦角力,終撥云見日,發(fā)現(xiàn)人生深層的新意義。本書中所收錄的中年童話以及作者精妙的解析,為身處種種矛盾和懷疑之中的人們帶來了充滿睿智和希望的啟示。
著者:艾倫•;B.知念(Allan B.Chinen)
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心理學科普作家。他運用心理學的專業(yè)知識闡釋世界各地的童話,創(chuàng)作了大量有關(guān)成人發(fā)展和老年學的研究著作,開拓了童話學研究的新領(lǐng)域。代表作有“童話與心理學”四部曲:《從此以后——童話故事與人的后半生》《童話中的男性進化史》《大人心理童話》《拯救王子的公主——喚醒世界的女性童話故事》。這些作品已由魔法象童書館出版。
譯者:郭菀玲
臺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現(xiàn)任職于傳播界。主要譯作有《魯米——神秘主義的泰戈爾》《兩個女人的故事》《烏鴉》《勃朗特姊妹》等。
初版序言
再版序言
Part 1 安定的生活
1 精靈與鞋匠 (德國童話)
消失的魔力
2 神奇的錢袋(韓國童話)
中年人的年少夢想
3 漁夫與美人魚(威爾士童話)
保住魔力
Part 2 人生的轉(zhuǎn)折
4 犟妻倔夫(波斯童話)
角色互換
5妻子成為國王(中國維吾爾族童話)
中年女性的解放
6 魯特琴手(俄羅斯童話)
過渡
Part3 共同的危機
7 會死的國王(中國童話)
中年之死
8 不想死的男人(日本童話)
死亡與內(nèi)在旅程
9 宿命(克羅地亞童話)
命運與中年
10 天定姻緣(印度童話)
智慧與命運
Part 4 和解與重生
11 聰明的答案(俄羅斯童話)
實用的智慧
12 所羅門的忠告(意大利童話)
邪惡的挑戰(zhàn)
13 泄密之洞(日本童話)
見識與幽默
14 眾怒難平(摩洛哥童話)
受難與治療
15 正骨師(日本童話)
新生與冥界
16 黃金樹(印度的猶太童話)
生命之泉
結(jié)語:中年旅程
參考文獻
精靈與鞋匠
(德國童話)
從前,有個鞋匠,他和妻子的生活十分貧困,無論他們再怎么努力,情況還是越來越糟。有24小時,鞋匠發(fā)現(xiàn)店里只剩下一小塊皮革,可是他并不氣餒,而是坐下來開始仔細剪裁那塊皮革,準備縫制一雙鞋子。夜幕低垂時,鞋匠的工作還沒做完,于是他停下手中的活兒,先回家和妻子一起吃晚飯。
第二天,鞋匠回到店里時卻發(fā)現(xiàn)那里放著一雙縫好的鞋子!有人在半夜?jié)撊氲昀锾嫠压ぷ髯鐾炅恕K涯请p鞋子賣掉,用得來的錢買了更多的皮革,然后又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裁剪那些新皮革。當夜晚再度降臨時,他又放下手邊的工作,回家和妻子吃晚飯。
第三天一早,鞋匠又發(fā)現(xiàn)店里多了好幾雙新鞋子,那位神秘的幫手又來過了。這次出現(xiàn)的新鞋比及時次出現(xiàn)的那雙還要漂亮,鞋匠把鞋子賣掉,買了更多的新皮革,小心翼翼地剪裁好,然后把剪好的皮革留在店里。第四天一早,他發(fā)現(xiàn)工作臺上整整齊齊地排著一列靴子、涼鞋和皮鞋。
同樣的情況持續(xù)了好一陣子。每天晚上鞋匠都把剪好的皮革留在店里,早上一來,他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皮革都變成了漂亮的鞋子。就這樣,鞋匠的生活很快好轉(zhuǎn)起來,他店里生產(chǎn)的漂亮鞋子也迅速遠近馳名。
快到圣誕節(jié)的時候,有24小時,鞋匠對妻子說:“我們一定要找出是誰在幫助我們,以便向他們道謝!”他的妻子同意了。那天晚上他們兩人躲在店里,焦急地等待著。接近午夜時分,他們忽然聽見有人唱歌的聲音,接著就看見兩個小精靈從窗戶外跳進來。
這兩個小精靈身上都沒有穿衣服,腳丫也都光著,一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模樣。他們先在店里跳舞、唱歌、翻筋斗,接著就坐下來開始縫制皮鞋和皮靴。一眨眼的工夫,他們就做完了所有的工作,在屋里嬉戲跳躍,消失在窗外的月光里。
鞋匠與妻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兩個小精靈在幫我們!”鞋匠說,“我們一定要送他們一點禮物,謝謝他們!”當時正是冬天,小精靈的身上又沒有穿衣服,因此鞋匠和妻子就決定送小精靈衣服。鞋匠自己縫制了兩雙小小的靴子,還裝上了毛皮襯里,他妻子則用羊毛料縫了兩件夾克和兩條長褲,每一件都溫暖又舒適。
圣誕夜來臨時,鞋匠和妻子把做好的禮物放在店里,然后躲在一旁偷看。午夜一到,兩個小精靈又從窗戶外跳進來,環(huán)顧四周,臉上露出困惑的表情,因為這回他們看不見要縫的皮革,也沒有縫鞋的工具可以使用!不過接下來他們就看到了禮物。
“哇!”其中一個小精靈一面發(fā)出驚呼,一面拿起一只小小的鞋子套上,“啊!”另一個小精靈也發(fā)出一聲驚呼,隨之穿上了襯衫與外套,每件衣服的大小都剛剛好。兩個小精靈一面欣賞彼此身上的衣服,一面高興地翩翩起舞,接著就消失在窗外的月光里。鞋匠和妻子高興極了,滿心歡喜地上床睡覺。
可是第二天晚上小精靈沒有再回來,第三天晚上也沒有,從此小精靈就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我們到底做了什么?”鞋匠與妻子自問。但他們兩個都是腳踏實地的人,于是鞋匠又再度開始工作,經(jīng)過一番練習,他做的鞋子便和小精靈做的一樣漂亮了,他和妻子也從此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消失的魔力
這個德國童話很適合作為中年童話的引介。很多讀者可能都對這個故事感到相當熟悉,因為這個故事出自《格林童話》,而《格林童話》可能是最多人讀過的童話選集。故事中的鞋匠有一技在身,已經(jīng)結(jié)婚,和平日較為人熟悉的青少年童話當中的主角,如《亨塞爾與格萊特》,以及《大拇指湯姆》等都大不相同。光憑這點,我們就知道這是一個中年童話。
一開始鞋匠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但他很快就得到了小精靈的幫助。這是大多數(shù)青少年童話的典型主題——年輕男女獲得魔法的協(xié)助,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因此這個故事后來的發(fā)展相當出人意料,鞋匠和妻子給了精靈表示感謝的禮物,小精靈卻從此一去不回。
“魔力消失”在全世界的中年童話里, 都是個相當普遍的主題,我們只要把《精靈與鞋匠》和其他青少年童話相比,就能了解這個主題的重要性。在一般的青少年童話里,故事中的年輕人唯有過于貪心或邪惡時,才會喪失神奇的寶藏,但在這個故事中,鞋匠并不邪惡,他和妻子既知感恩又慷慨大方,然而還是喪失了魔力的幫助,這種損失到底有什么象征意義?
……
故事中還說那些禮物是圣誕禮物。這種指明特殊日期的情節(jié)在童話中比較少見(一般童話很少提及明確時間,部分原因是因為童話大都語焉不詳),這表示這個日期在此具有特殊意義。我們?nèi)裟芏嗔私膺@個故事的文化背景,就能看清這方面的暗示。在德國,精靈是屬于異教的產(chǎn)物——源自基督教誕生前所謂的黑暗野蠻時代。故事中的精靈接到圣誕禮物后隨即消失,意指時間較早、百無禁忌的異教文化,與時間較晚、講究禮教規(guī)范的基督文明有所沖突。這種情況和青少年過渡到成年的心理轉(zhuǎn)折正好十分類似,雖然其他童話沒有出現(xiàn)說明時間是圣誕節(jié)的故事細節(jié),但此處的象征正好與服裝的象征彼此呼應:圣誕節(jié)和衣服都代表了社會化與禮教規(guī)范。這些細節(jié)就像一塊塊拼花圖案,單獨看來好像沒什么意義,但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幅主題連貫、首尾呼應的圖畫。
此則童話并未說明精靈消失的原因,但有些中年童話則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日本有個童話叫《仙鶴妻子》(The Stork Wife),講一個男人娶了一個美麗的妻子,兩個人結(jié)婚以后,妻子每天辛苦工作,織出來的布精美絕倫,是人們從未見過的。丈夫把布賣掉后賺了很多錢,于是這對夫婦就和孩子一起過著快樂的生活。奇怪的是,這位妻子總是一個人偷偷躲起來工作,這種情況漸漸勾起了丈夫的好奇心。有24小時,他趁妻子工作的時候在一旁偷看,發(fā)現(xiàn)自己的妻子原來是一只仙鶴,她每次織布的時候就化為鶴,用自己身上的羽毛來織布。妻子發(fā)覺丈夫在看她,于是很傷心地告訴丈夫,自己不能再留下來了。她就此飛走,只留下丈夫和孩子。
在這個故事里,丈夫發(fā)現(xiàn)他的妻子是個仙鶴時, 具有魔力的妻子也隨之棄他而去。鞋匠的故事在這方面和仙鶴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鞋匠的故事中,精靈是來自大自然的神奇生物,就像仙鶴妻子一樣,精靈一收到圣誕禮物,就知道自己已經(jīng)被發(fā)現(xiàn),因而隨之消失。
《圣經(jīng)》里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也有類似的自覺主題:亞當和夏娃一吃下知識之樹的果子后,就開始有了自覺,因而被逐出伊甸園,離開了神奇的天堂。
整體觀之,這些故事都顯示意識與知識的增長會破壞年輕時期的魔力。雖然在亞當和夏娃的故事里,這種損失是一種懲罰,但在《精靈與鞋匠》的故事里,盡管鞋匠和妻子表現(xiàn)得相當慷慨大方,卻還是喪失了精靈的魔力。其他中年童話也都證實了這點:魔力的消失不是倫理道德的問題,而是人生發(fā)展的問題,那不是一種懲罰,只是成長的必然結(jié)果。
精靈離開之后,鞋匠并未因此一蹶不振。他又回去繼續(xù)做鞋子,而且賺了很多錢。此處這個故事蘊含了一個殘酷卻重要的事實:青春的魔力消失后,工作的責任就隨之而來!與其說鞋匠喪失了精靈魔力的協(xié)助,不如說他已把精靈的魔力化為自己的技能與自律。這個故事用了許多巧妙的方式來闡述這個基調(diào):鞋匠這個行業(yè)本身就具有高度的象征意涵,鞋匠是做鞋子的,而鞋子是屬于俗世的事物,常被視為是理所當然,甚至是骯臟污穢的東西,但鞋子的重要性也就在這里——代表了腳踏實地。其他中年童話里的鞋子往往也具有同樣的意義,例如《阿布 卡塞姆的拖鞋》(Abu Kasem's Slippers),以及這本書中的《犟妻倔夫》和《黃金樹》兩個故事。我在此還想補充說明的是,青少年童話里的鞋子通常是具有神奇力量的魔鞋,可以帶人前往遙遠的國度,例如《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里桃樂絲的那雙紅鞋子(當然,桃樂絲還只是個孩子,因此這個故事只能算是青少年童話),但中年童話里的鞋子就和魔法無關(guān),只令人聯(lián)想到勞動,在此,鞋子引人步入現(xiàn)實的日常生活,而非美麗迷人的童話王國。
《格林童話》里還有另一個故事《生命的長度》(The Duration of Life),講的也是中年時期的勞動問題。據(jù)說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以后,答應所有的動物都有三十年的壽命可活;驢子因為太清楚自己的命運,知道自己生來就該背負重物,因此要求上帝縮短它的壽命,好讓它不必做那么久的苦工,上帝于是收回驢子十八年的壽命;而狗因為害怕變老,也要求上帝讓它少活幾年,上帝也答應了;到了猴子,猴子同樣害怕年老體衰,跟著請求上帝收回它幾年的壽命,上帝就好心地讓它少活十年; 輪到人類, 男人和女人都覺得三十年的壽命不夠長,請求上帝讓他們多活一陣子,上帝于是把從驢子那兒拿來的十八年賜給人類,可是人類還是不滿足,覺得這樣仍然太短,上帝便把狗不想活的那幾年再賜給人類,到,連猴子多出來的那十年,也給了人類。
因此,人類前三十年的人生通常可以過得健康快樂,因為這三十年是他們原本該有的壽命。接下來的十八年,因為是從驢子那兒拿來的,所以他們就得每天做牛做馬,不斷遭受鞭笞、辛苦勞動。再接下來的十二年,因為是狗的壽命,所以他們通常就坐在壁爐邊喃喃抱怨、咆哮不止。輪到猴子的十年,此時人們就可以隨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多數(shù)中年男女都可以體會驢子的心情。要放棄年少時的無邪天真、隨性自發(fā)、自由自在,轉(zhuǎn)而接受肩負重擔的命運,非但不容易,而且很難令人接受。成長過程中總不免帶有哀悼與傷感,有些人無法或者不愿接受這種轉(zhuǎn)變,于是就造成許多問題,其一便是所謂的“彼得潘癥候群”(the Peter Pan syndrome),或榮格學說中的“兒童情結(jié)”(the Puer complex)。遇到這種問題的成人就像小飛俠彼得潘一樣,希望能永遠享受年少的自由與隨性,極力避免扛下工作或人際關(guān)系中的責任,不愿對事業(yè)或配偶輕易許諾、竭力奉獻。
這種癥候群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有時極為復雜和微妙。有些這樣的男女還是會結(jié)婚,并且找個工作安定下來,不過這只是外在的表象。在內(nèi)心里,他們還是會懷抱著夢想,希望寫出全國最偉大的小說,成為百萬富翁,或是找到的情人,但他們永遠不會采取行動,設法使夢想成真,等到了四十歲左右,他們就會幡然醒悟:自己已經(jīng)沒有時間去完成心中的夢想。
不過幸好,大多數(shù)成人在比較早的階段,都可以順利放棄年少的神奇魔力。以我自身的經(jīng)驗為例,我是在一連串的夢境當中,體會到魔力漸漸消失的過程的。我在這些夢里,和一群美麗的大鳥一起飛來飛去(我還是人的樣子,但是可以和鳥一起飛),那些大鳥有蒼鷺或鸛那么大,羽毛呈現(xiàn)七彩的色澤,如黃金珠寶般熠熠生輝。和這群大鳥一起飛行是一種相當神奇的體驗,我們輕掠過平原田野,從高空俯望世界,但這些夢的結(jié)尾都相當令人失望:鳥兒從空中降落,回到各自的巢穴(它們的巢穴全都位于紅塵俗世中很普通的地方,比如城市建筑的頂端或電線桿上)。隨著鳥兒越飛越低,它們羽毛上的美麗色彩也逐漸消失,變成了平凡單調(diào)的棕色。更糟糕的是,我的飛行能力也慘遭剝奪,有時我試著脫離鳥群,返回天空,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只能面對殘酷的事實,滑回地面,隨著鳥兒回到巢里。
一方面,和這些神奇的小鳥一起飛行,反映了我年少時的自由與神妙;另一方面,回歸地面、喪失飛行的能力,則代表年少魔力的消失,那些鳥也回到地面,各自歸巢,指向我必須放棄年少神奇世界的原因——要安頓下來,成家立業(yè)。我的夢里雖然沒有精靈出現(xiàn),但其中潛藏的主題其實和《精靈與鞋匠》一樣。一位榮格學派的分析家約瑟夫 亨德森(Joseph Henderson)就曾經(jīng)指出,大部分成人從青少年階段過渡到成人期時,都會做類似的夢。
鞋匠的故事還包含魔力消失的另一層意義,而這和創(chuàng)造力有關(guān)。小精靈總在夜晚出現(xiàn),在黑暗中工作,正好象征了不自覺的創(chuàng)造力。當有意識的思考無法解決問題時,帶著問題入睡,并將問題交給“內(nèi)在的精靈”,往往能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靈收到夫婦倆的禮物后,就不再出現(xiàn),顯示意識有礙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正如亞瑟 寇斯樂(Arthur Koestler) 在《創(chuàng)造的行為》(The Art of Creation)一書中指出的,許多藝術(shù)家、科學家、文學家,都曾經(jīng)注意到同樣的問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通常需要暫時中止有意識的判斷與目的,而仰賴某種兒時的天真情懷與玩樂回憶。如果必須歷經(jīng)深思熟慮、接受批評、聽命行事,精靈般的創(chuàng)造力很快就會消失。
鞋匠在精靈離去后重新投入工作之中,用勞動取代了精靈的魔力。這一情節(jié)讓我們看到了勞動在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的作用。托馬斯 愛迪生用“天才就是1% 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精練地概括了它們的關(guān)系。然而,二者之間的比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變化。心理分析家埃里奧特 杰奎斯(Elliot Jaques)在研究中年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中曾對數(shù)百名成績斐然的藝術(shù)家、作曲家和作家的人生詳加審視。他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力具有兩種基本類型,及時種被他稱為“趁熱打鐵型”,即雕塑、小說或音樂之類的創(chuàng)造性作品完整地浮現(xiàn)在藝術(shù)家的腦海中。例如,據(jù)說年輕的莫扎特在作曲時就是把腦中現(xiàn)成的音樂聽寫出來。這種創(chuàng)造力需要狂熱狀態(tài)下的靈感迸發(fā),而且會在人到中年后逐漸減弱。另一種被稱為“精雕細刻型”,它意味著藝術(shù)家對殘缺不全的靈感不斷補充和完善。這時,青年時期的靈光乍現(xiàn)變成了始終如一的工作習慣和穩(wěn)定的成熟技能。如果說青年時代的創(chuàng)造力是99% 的靈感,那么成熟后的創(chuàng)造力就是99% 的汗水。因此,神奇的精靈變成了沉穩(wěn)的鞋匠。
雖然在大多數(shù)成人的心目中,童話全都是神奇美妙、結(jié)局圓滿的,但中年童話里所包含的主題——年少魔力的消失——卻是出人意料的沉郁。中年童話警告我們,不要只把童話當成幻想與美夢成真的產(chǎn)物,這些故事當中蘊含的深刻洞見雖不討好,卻往往相當重要。神奇的錢袋
(韓國童話)
從前,有一對夫婦靠著到森林里砍柴維生。雖然他們很努力地工作,但還是窮困不堪,生活相當艱苦。有24小時,這對夫婦工作得比平日晚,當他們背著兩捆柴回家時,已經(jīng)來不及拿到市場上去賣了,于是就把砍好的柴放在屋外,進屋里去睡覺。第二天一早,他們發(fā)現(xiàn)留在屋外的柴有一半不見了,夫婦倆咬牙切齒,狠狠地把那個不知名的小偷臭罵了一頓,然后就又到森林里去砍柴。那天晚上,他們又砍了兩捆柴回來,不過因為回來時也很晚了,他們就又把柴留在屋外。“不會有人再來偷柴吧?”夫婦倆心想。
可是第三天早上,他們起來后發(fā)現(xiàn)柴又被偷了!夫婦倆火冒三丈、破口大罵。雖然如此,他們依舊到森林里砍柴。第三天、第四天晚上,同樣的事情一再發(fā)生——當他們晚上倦極而眠時,就有人來把一半的柴偷走。
到了第五天,丈夫?qū)嵲谌滩蛔《蠛埃?ldquo;我受夠了!”那天晚上,他躲在屋外的一大捆柴等著,發(fā)誓一定要捉到小偷。到了午夜,天上忽然垂下一根粗繩,繞住丈夫藏身的那捆柴,把整捆柴一起拉到天上去。那捆柴在云端停了下來,可憐的樵夫只得從柴里爬出來。
有個留著白色長胡子的老公公,走過來和樵夫打招呼。“你就是那個每天砍兩捆柴的人啊!”老公公說,“為什么要砍這么多柴呢?”“一捆留著我和妻子自己用,另一捆賣掉,”樵夫解釋道,“這樣我們才有錢買東西吃。”
老公公點點頭,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我懂了,”他說,“你們的生活過得很辛苦。”他停頓了一下,接著又說:“我知道怎么樣幫你們。”他揮揮手,七個美麗的婢女隨之出現(xiàn),她們帶著樵夫來到一間倉庫,里面裝滿了一袋袋各式各樣的金銀財寶。“你可以隨便拿一袋!”婢女告訴樵夫。
“那我要那一袋。”樵夫一面大聲說,一面指向一個滿是黃金和珠寶的袋子。“不行,不行,”老公公在一旁打斷他的話,“這一袋才是給你的。”老公公拿了個小袋子給樵夫,然后告訴他:“你每天都可以從這個袋子里拿出一枚銀幣,不過要記住,24小時只有一次機會,好好利用這筆錢,你們的日子就不會過得那么苦了。”樵夫很失望,但為了顧及禮貌,他還是向老公公道了謝。老公公接著用繩子把樵夫放回地面。
樵夫一回到地上就沖進屋里,吵醒沉睡的妻子,把剛剛發(fā)生的事情告訴她,還把那個神奇的小錢袋拿給她看。樵夫把手伸進錢袋里,果然拿出一枚銀幣。“天哪!”他們倆不禁瞪著銀幣驚叫出聲。
“我們?nèi)ベI些魚來吃吧!”丈夫建議。“不要,”妻子說,“我比較喜歡臘腸。”“這樣的話,”丈夫說,“我們?nèi)ベI幾只小豬好不好?我們可以把豬養(yǎng)大,然后賣掉。”
可是妻子不同意:“我們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新衣服!”丈夫和妻子就這樣吵來吵去,越吵越大聲,越吵越激動。,他們決定先把錢收起來,等雙方都同意要買某一樣東西的時候再去買。
第二天一早,這對夫婦又從神奇的錢袋里拿出一枚銀幣。他們爭執(zhí)不下,不知該買什么比較好,于是又決定先把錢收起來。
同樣的情況持續(xù)了好一陣子,每天早上他們都從錢袋里拿出一枚新銀幣,為想買不同的東西而爭執(zhí),到又什么都沒買。就這樣,他們很快就存下了一筆為數(shù)不少的錢。有24小時,他們兩人的意見終于一致了:“我們蓋一座新房子吧!”于是,他們雇來泥水匠和木工,很快一座漂亮的新房子就基本成形了,不過存下來的錢也都花光了。
丈夫拿起神奇的錢袋搖一搖,一枚銀幣從里面滾了出來。他停頓了一下,想起長胡子老公公曾經(jīng)告訴他,24小時只有一次機會,只能拿一枚銀幣,但是他實在太想趕快蓋好未完成的新家,于是他看了看蓋到一半的新屋,又猶豫著把手伸進錢袋里,這次他又拿出了一枚銀幣!丈夫咧嘴而笑,搖搖錢袋,第三枚銀幣又跟著滾了出來。他興高采烈地再度打開錢袋,不過這次大地響起一聲雷,新房子便隨之消失了。可憐的丈夫嚇壞了,可是無論他再怎么努力,錢袋里就是再也跑不出半毛錢。
這對夫婦哭天搶地,埋怨自己的不幸,一切又得從頭開始。不過他們是很實際的人,因此馬上又回到森林里砍柴,繼續(xù)工作,做到背部發(fā)疼、雙手酸痛。現(xiàn)在他們把柴背回家以后,再也沒有人來偷柴了,他們終于可以把柴拿到村里去賣,每天賺一分錢。
這些零錢逐漸積成一枚銀幣,銀幣變成一群小雞,小雞換成一頭母牛,母牛又換成一間新農(nóng)舍。對他們來說,這樣就很滿足了。
中年人的年少夢想
這個故事一開始,可憐的夫婦就獲得了神奇的寶物,可是他們不但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反而還天天吵架,等他們終于達成共識,決定要蓋一座房子時,寶物就失去了。這個故事重述了《精靈與鞋匠》中魔力消失的主題,同時還添加了許多新的看法。
丈夫從錢袋里拿出過多的錢時,夫婦倆的所有財產(chǎn)也隨之付諸東流。但這個丈夫并非極端貪心,他只是多拿了幾枚不該拿的銀幣,而且他所求的愿望也很小——他只想把新房子蓋好,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愿望,沒有希求富麗堂皇的宮殿,也沒有想要變成國王。大部分讀者大概都能對這對夫婦的心情感同身受,他們只是努力想使收支平衡,同時夢想著過稍微舒適一點的生活。因為這樣,就讓他們失去一切財產(chǎn),似乎有點過于嚴厲。畢竟當云端的老人偷走他們的柴時,這對夫婦也曾受過苦,因此就算讓他們得到一點補償似乎也不為過!
這對夫婦只因人性上的小小弱點,就喪失神奇的魔力,同樣的主題也一再出現(xiàn)在其他中年童話里。有一則威爾士童話就講的是一名年輕男子和美麗仙女結(jié)婚的故事。仙女答應結(jié)婚只有一個條件——他不可以因為生氣而打她。這兩個人建立了一個家庭,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直到有24小時,丈夫碰到一匹桀驁不馴的馬,便生氣地用馬鞭打它,結(jié)果不小心將馬鞭的尖端掃到他的妻子,妻子就立刻消失了,從此再也沒有出現(xiàn)。這個可憐的男子因此失去了老婆,他的孩子也失去了母親,而這一切都只因為人性當中一點平凡的劣根性——耐性不足。這個丈夫甚至沒有對妻子發(fā)脾氣,只是對馬發(fā)脾氣。
《神奇的錢袋》進一步說明了,人性的小缺失如何導致魔力的消失。會吐出錢幣的神奇錢袋象征了年少的魔力,而丈夫則是從天上的老人那里得到這個錢袋,既然這個老人住在天上,那么一定是仙界中的人,這也間接暗示他賜給丈夫的魔力——年少的魔力——也是屬于仙界的產(chǎn)物。上述那個丈夫缺乏耐性的威爾士童話,闡述的也是同樣的主題:他那年輕的妻子其實就是個仙女,因此她的美也是超乎自然、隸屬仙界的。
仙界的神奇魔力象征了年少的理想與展望。這類靈思可能以各種形式出現(xiàn):諸如祈求世界和平、追求真愛的浪漫夢想, 以及想象自己變成運動冠軍等。每個人夢想的內(nèi)容可能不盡相同,但夢想背后的精神動力則是一樣的。潛藏在年少仙界啟示背后的,是一種的意象——希望締造的社會、打一場的球賽、找到一個的情人。青年男女在天真無邪、受仙界靈思指引的情況下,認為的境地有可能達到,現(xiàn)實社會中的種種經(jīng)驗卻終將粉碎這種夢想,這就是
中年童話中的男女必將喪失魔力的原因。人性中的小缺陷和不可避免的人性弱點,終將腐蝕隸屬仙境的夢想。神學家阿德利安 范卡(Adrian Van Kaam)將這種夢想破碎的過程稱為“偶像破滅”(de-idolization),青年男女舍棄年少的偶像與理想,勉強從現(xiàn)實經(jīng)驗中得到滿足。一位榮格學派的分析家唐納德 桑德納(Donald Sandner),也重述了同樣的觀點:年輕男女犧牲自己的“神性”(Godlikeness),以便長大成人。
這種成長轉(zhuǎn)變的過程,顯然會有很多問題出現(xiàn)。明星運動家的經(jīng)驗就是最顯著的例子。根據(jù)邁克爾 梅斯納(Michael Messner)的觀察,年紀輕輕的冠軍選手往往過著童話般的生活,享受勝利、名聲與榮耀,但等他們一過三十歲,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全盛時期已過,無法和較年輕的選手競爭。更糟糕的是,此時他們往往都深為運動傷害所苦,要另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又常常飽受挫折。約瑟夫 亨德森也發(fā)現(xiàn),同樣的情形常常出現(xiàn)在戰(zhàn)爭英雄身上。
年少魔力與神性的犧牲,最明顯的征兆之一就是早期的中年危機。一個人早上醒來忽然沉痛地意識到:“我快四十歲了,可是還一事無成!還沒有創(chuàng)下任何豐功偉績。”不過事實上, 這些人——就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已經(jīng)在三十歲或四十歲之前,做了不少的事情,他們已經(jīng)在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擁有合理的收入,還利用繳稅的方式,幫助了不少運氣較差的人。這些人大都已結(jié)婚生子,把孩子調(diào)教得不錯,自己也沒有犯過謀殺罪或忍不住發(fā)瘋,這些都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問題是,和年輕時轟轟烈烈的夢想比較起來,他們這一輩子所做的事情,就像過往行人一樣微不足道。
我還在醫(yī)院實習的時候,有一次曾以幽默而卑微的方式,體會到放棄年少理想的真義。當時我像大多數(shù)實習生一樣,天真爛漫,充滿幻想,一心想治愈病痛,安慰苦楚,自以為如上帝般無所不能。有24小時我被派到急診室當班,我比平常提早出門,走路去上班,心想在夜班同事下班之前,我還可以幫他們一下。就在距醫(yī)院只有幾條街的地方,我看見一輛救護車從一幢房子前開出來,旁邊還跟著好幾輛警車。
我猜那地方一定發(fā)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可能是槍擊案,或者是其他的不幸事件,我也可以料到,那輛救護車一定會到最近的急診室,也就是我等一下要去上班的地方。于是我的腳步越來越慢,不時還停下來,看看路邊書報攤上的報紙頭條標題,或欣賞一下路邊窗臺
活動買的,很劃算,當當?shù)幕顒颖容^多
不錯,屯書,等著有時間在看
還不錯,推薦!
好美的書!特別喜歡,讀來很有滋味~
書的顏值相當高,特別喜歡。書里的童話和后面的解析相得益彰,作者是榮格派的心理分析學家,很會講故事,理論分析一點都不生澀,看完這本書讓我多了許多人生感悟,很受益。
收到書時被亮眼的檸檬黃驚艷了。書的手感很棒。之前收了前兩本,現(xiàn)在把這套書四本都集齊了!這套書結(jié)合了童話與成人心理分析,值得一讀,受益匪淺。
兒時的童話都是從此以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艾倫.知念的“童話與心理學”講的正好是這之后的故事,之前還為《秋空爽朗》絕版遺憾,感謝魔法象將這四本一網(wǎng)打盡,讓好書重見天日
一套都買了,一起看看
非常好,一本很不錯的書!
給單位圖書館買的書,還挺不錯的。
書挺不錯的。
非常好的,對胃口。
適合成年人的童話書,一個系列四本全收了,喜歡!
正版,不錯
一套四本買全了,值得收藏,慢慢看
一般般 感覺這家網(wǎng)站比較low 除了價格低 別的都也low
挺好的書,可以看看
總覺得這套做成精裝,性價比不高,跟想像的有出入
囤貨囤貨,經(jīng)常購買,囤了慢慢看
這本書寫的無論好壞,都是我讀了三十多年中讀過的最為悲劇的書,應該讓當當退錢么?所有的頁碼都是混亂的,完全沒有辦法按照順序一頁一頁讀下去。這是出版社找那個差勁的印刷廠裝訂的啊。如圖所示,28頁后是33頁,我勒個去,太想罵人了。而且很多很多頁都是這樣的,要出離憤怒了
看有趣的童話故事,然后跟著作者的思路分析故事背后的故事,很有意思,就像透過神話了解一個民族起源的模糊軌跡。
終于買完一套了,哈哈哈哈~艾倫B知念的這幾本童話與心理學真的很有趣,之前看《從此以后》發(fā)現(xiàn)其中的故事實在神奇,便查了一下還有另外一本《童話中的男性進化史》,在這本書里搜集了世界上很多有關(guān)男性的童話故事,看完之后還是不過癮,等了那么久,終于等到魔法象剩下的這兩本《拯救王子的公主》《大人心理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