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為一部都市懸疑、驚悚和幻想類作品,被喻為"技術時代的聊齋志異,電子囚籠中的卡夫卡"。全書分為五個獨立中篇,彼此間有隱藏的線索交叉,因此也可視為分段式長篇。《末班》,一個老人在搭乘地鐵回家途中,發現從隧道深處出現了很多奇怪矮人,把同車人都裝進瓶子里運走了。老人決定自己去尋找答案。《驚變》,地鐵沒有像往常一樣靠站,而是一直不停地瘋狂行駛。一個青年打破窗戶,想爬到車頭處看看究竟。在經過一節節車廂時,發現里面的人們正在發生各種變異……《符號》,地面上的城市看似正常運轉,但似乎整個世界只是一個實驗場。一個男孩兒深入地下,試圖揭開這個秘密。《天堂》,人類已在地底生活,而老鼠似乎正在成為人類生存下去的引路人。《廢墟》,地球已經由外星人接管,兩個少年男女被秘密派回地球,以尋找先輩遺留的重要機密。這機密就藏于廢棄的地鐵世界中。而在外星人的地球指揮中心里,答案似乎遠比想像的復雜。
果殼閱讀是果殼傳媒旗下的出版品牌,秉持"身處果殼,心懷宇宙"的志向,將人類理性知識的曼妙、幽默、多變、嚴謹、有容以真實而優雅的姿態展現在讀者眼前,引發公眾的思維興趣。
韓松以仿若在宇宙之外的視角觀察著地球這個所在,她極度真實也極度虛幻,但我們都從未察覺。我們讀了太多看似天馬行空卻總能猜到結局的作品,哀嘆著想像的枯竭。然而《地鐵》告訴你,其實真實的,你永遠料想不到。
相關推薦:
※《火星照耀美國》(又名《2066年之西行漫記》--中國當代科幻名家韓松,兼具未來關懷與現實預警的震撼力作)
※《宇宙墓碑》(果殼網CEO姬十三 絕贊力推!技術時代的聊齋志異,"鬼才"韓松經典科幻短篇全新修訂!神秘中篇《美女狩獵指南》首度驚艷奉獻)
韓松。生于重慶。
1984—1991年就讀于武漢大學英文系、新聞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及法學碩士學位。
1991年進入新華社,歷任記者、《瞭望東方周刊》雜志副總編輯、執行總編輯,現任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副主任兼中央新聞采訪中心副主任,《中國軍隊》雜志編委。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小說等著作十余部,多次在海內外獲得大獎。作品被譯為英文、意大利文、日文和希伯來文。
自序中國人的地鐵狂歡
末班
一、回家路漫漫
二、空心乘客
三、世界相隔開
四、怪人搬運工
五、白晝的壓力
六、天機不可泄漏
七、表格迷宮
八、地鐵是怎樣煉成的
九、胡同中的秘密
十、新陳代謝
十一、未來與"他們"
十二、"吳先生"
十三、胎兒或標本
驚變
一、微妙的狼狽
二、沒有了解脫的希望
三、有吃的嗎
四、到前面去看一看
五、在外面
六、平衡的優勝
七、瘋了
八、難以滿足的欲望
九、命運的懸崖
十、變老了
十一、更多的變化
十二、技術帶來的希望
十三、新生態
十四、諸世界
十五、回到出發原點
十六、新起點
符號
一、實驗
二、深井
三、別扭
四、"沒有歷史深度的技術型國家"
五、新型地鐵
六、"地鐵之友"
七、交通病理學
八、窟中峰頂
九、新世界
十、三位一體
十一、未來之城
十二、"教堂"
十三、萎縮之魔
十四、異類
十五、終于變了
十六、愛
十七、偵探之死
十八、乘客的下落
十九、女性異體人
二十、水獸
二一、"英尼斯"
二二、嬰兒
天堂
一、車長
二、怪聲
三、鼠語者
四、世界與大爆炸
五、火
六、影
七、水
八、機車
九、轉述者
十、死
十一、戰場打掃者
十二、德里達自治體
十三、祭品
十四、引路者
十五、人鼠之戰
十六、上面
十七、異族
十八、深窟
廢墟
一、遺址公園
二、"情死"
三、重生
四、答案
五、謁見亡者
六、鬼魅猶在
七、廢墟探險者
八、"第七天堂"
九、地底摩崖
十、"神"的解救
十一、工具與系統
十二、廢墟
附錄一世界主要地鐵災難
附錄二地鐵事故應急指南
驚變
一、微妙的狼狽
那個少婦模樣的女人,身子緊緊擠貼著周行,氣球一樣的乳房傳遞過來一股蜂糖般的黏性。然而,女人卻毫不顧忌。
如果在別的地方,周行或會覺得占了便宜,但在這擁擠不堪的地鐵上,卻只是盼望著快些到站,脫離這尷尬的處境。何況,女人身上還散發出了濃烈的劣質化妝品氣息。
因此,周行此時的感覺,或可稱做微妙的狼狽。
星期一的早晨,上班高峰時間的地鐵就是這種樣子。周行好不容易才擠了進去,就如同割據了人生中的一種巨大成功。在灰綠色的車廂里面,人連身子都轉不過來,卻都牢牢地控制著自己的那一小塊領地,分明是寸土不讓。四周都是沉重的呼吸聲,散發著濁臭味,就像在動物園的熊館里。
周行也只得隨大流這樣做,畢竟要坐七八站才到單位。好在因為有了確定而可預知的目的地,所以也能以忍耐和堅持的心情,應對這眼前的態勢。這些年,他早已經習慣了。
在列車經停下一個車站時,又有更多的乘客擁了上來。他們像彈丸一樣,沖撞著車廂中已有的人,逼迫他們讓出領域。周行試圖往里邊挪移,卻一步也動彈不得。已占領了較好位置的乘客用敵視的目光狠狠瞪他。
周行心想,和妻子素素商定好的買車計劃,得趕緊實施啊。他們已籌備了多年。雖然因為償還房貸的緣故而放慢了步伐,但錢也已經湊了一多半,再到銀行貸些款,應該是可以的。再也不坐這該死的地鐵了!
——然而,跟著便不對頭了。明明該到站了,地鐵卻仍疾駛不停。車廂里的擁擠,似乎正在腫瘤一般長大,向結束不了的局面發展。
一開始,由于坐車的慣性,人們并沒有馬上意識過來,但很快覺出了異樣。的確,外面連一個站臺也不再出現,飛掠過去的,都是深海般的黑暗。
乘客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愣住了,一個個面色驚惶,竊竊私語。剛開始,周行以為是在做夢,慌忙中,掐了掐自己的胳膊,才曉得哪里是夢!他看見,旁邊一個男人的額頭上淌出了大顆冷汗。在車廂盡頭,有個女人尖叫起來。
周行的岳父王先生在世時,曾經談起永遠行駛在黑暗之中、過站不停的地鐵列車的事情,并提醒年輕人一定要小心,否則將大難臨頭。他說:"別看生活現在似乎好起來了,但許多方面還都不確定呢。可別天真啊。"周行和素素只以為是老頭兒在說昏話。現在,他無奈地心想,微妙的狼狽,才真正開始了。
他有一種被死人靈魂附體之感。
……
韓松以難能可貴的認真和執著堅持寫作了幾十年,他的小說詭異而華麗,深沉而熱烈,實在別具一格,為文學開辟了新的道路。
——阿來 作家
《地鐵》散發出一股技術時代的妖風,它像一個新鮮、生猛而痛苦的幽靈。
——孟京輝 話劇導演
韓松不動聲色地講著詭故事,好像這就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寧財神 編劇
如果有一輛去天堂的快車,但只要還有一個我關愛的人留在站臺,我一定不會上去。并不是我有任何崇高,而是因為我和韓松在本質上都是悲觀的,上車對我沒有意義。
——張崢 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
他白天作為一名記者為新華社工作,晚上寫作黑色而寓意深長的小說。
——美國《新聞周刊》
韓松的作品被稱為"詭異"或"晦澀",又引起反感,可能是因為韓松寫下的是從心理深淵——也就是那個混沌、矛盾、奇怪而又往往接觸禁忌的世界——涌出來的東西。
——日本《野草》
韓松寫作預知歷史的小說,鋪陳整個人類的內在實質。
——臺灣《幻象》
好!!!!!
沒看呢 就是湊十五個字拿積分 ……
趁著活動買的,非常便宜,性價比很高
內容很清晰,紙質也不錯 物流速度快
你的人都有一個人的時候我就不想再去看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