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為作者的博士論文,綜合《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序、部類小序以及眾多獨立的解題文字,總結了《四庫全書總目》對各個部類總體的批評和認識。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研究目錄
緒論1
一、《四庫全書總目》與"四庫總目學"1
二、《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研究綜述8
三、基本思路與研究方法17
及時章《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楚辭類研究21
及時節《四庫全書總目》楚辭類著錄情況及其分析21
一、《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楚辭類著錄情況簡表21
二、《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楚辭類與其他目錄著作著錄
情況比較分析25
第二節《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的楚辭觀念及學術分類
價值34
一、《四庫全書總目》對楚辭類性質及歸屬的界定34
二、《四庫全書總目》之前目錄著作中楚辭類的歸屬
情況37
三、《四庫全書總目》穩定了楚辭類在集部的地位42
第三節《四庫全書總目》勾勒出漢至清初楚辭研究
發展史43
一、今所傳者,大抵注與音耳43
二、注家由東漢至宋,遞相補苴,無大異詞44
三、迨于近世,始多別解,割裂補綴,言人人殊47
四、錯簡說經之術,蔓延及于詞賦矣53
第二章《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研究58
及時節《四庫全書總目》別集類文獻著錄情況分析58
一、《四庫全書總目》別集類文獻著錄情況58
二、《四庫全書總目》反映的別集類發展態勢59
第二節《四庫全書總目》別集類與其他目錄著作別集類
之比較68
一、別集類的確立68
二、別集類的細分69
三、由紛繁復雜走向穩定簡潔70
第三節《四庫全書總目》別集類批評思想探析72
一、文品與人品73
二、人品高低與作品存廢76
三、才氣高低與作品價值81
四、文貴有本有德、有體有用85
五、物不兩大,各執一端95
第三章《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研究99
及時節《四庫全書總目》總集類文獻著錄情況及分析99
一、《四庫全書總目》總集類文獻的基本著錄情況99
二、從《四庫全書總目》看總集類發展軌跡及時代
特點100
第二節《四庫全書總目》總集類在目錄分類上的價值
116
一、唐宋:總集類由駁雜到單純116
二、明代:總集類多元細化發展時期120
三、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推動總集類分類穩定
下來124
第三節《四庫全書總目》總集類編纂思想及學術價值
探析125
一、總集編纂三忌125
二、總集編選的個性色彩132
三、總集的功用135
四、總集與文學史的關系149
第四章《四庫全書總目》集部詩文評類研究155
及時節《四庫全書總目》集部詩文評類著錄情況分析
155
一、《四庫全書總目》詩文評類文獻著錄的基本情況
155
二、從《四庫全書總目》看詩文評類文獻發展概況
158
第二節詩文評類目的確立及《四庫全書總目》詩文評
類的分類價值167
一、附載于總集之中167
二、設立文史類168
三、由震蕩到穩定171
第三節《四庫全書總目》對詩文評類批評的再批評175
一、具有代表性的五種詩文評模式175
二、工于詩者會論詩182
三、貴有創新185
四、以講學家之見論詩殊失文外之致188
五、重根柢,斥虛談190
六、反對門戶之私192
第五章《四庫全書總目》集部詞曲類研究198
及時節《四庫全書總目》集部詞曲類著錄情況分析198
一、《四庫全書總目》詞曲類文獻著錄的基本情況198
二、《四庫全書總目》詞曲類各朝文獻著錄特點分析
204
第二節《四庫全書總目》詞曲類與其他目錄著作詞曲類
之比較211
一、宋代目錄著作首創詞曲類212
二、明代目錄著作中詞曲類著錄情況復雜多樣213
三、清代目錄著作中《四庫全書總目》的輻射與滲透
現象217
第三節《四庫全書總目》的詞曲觀念223
一、貶斥詞曲而又不盡廢之224
二、《四庫全書總目》推崇的詞曲創作規范228
三、《四庫全書總目》對詞體類作品風格的論說232
四、工于詩不等于善填詞238
五、工于詞者會選詞、論詞241
第六章《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存目研究244
及時節《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存目概述244
一、《四庫全書總目》存目整體概況244
二、《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存目基本情況246
第二節《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存目標準探析249
一、《四庫全書總目》歸附存目的總體原則249
二、從《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存目提要看集部存目
標準262
結語286
主要參考文獻289
附錄一:《四庫全書總目》文獻收錄統計表308
附錄二:《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文獻數量統計表312
附錄三:歷代目錄著作經史子集四部分類一覽表314
后記324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研究內容摘要內 容 摘 要
18世紀的中國,乾嘉學者們對2000多年的傳統學術進行了總結,《四庫全書總目》可以說是乾嘉學術的代表性作品。《四庫全書總目》作為一部大型的官修目錄著作,凝聚了乾嘉時期眾多學者的學識和智慧,不僅成為中國古代書目編纂的里程碑,而且"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學術信息,是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的寶庫。
《四庫全書總目》總體上沿襲了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但是每個部類內部的細化分類,則有一些調整和創新。具體到集部來說,其分為五個小類:楚辭類、別集類、總集類、詩文評類、詞曲類。
楚辭類是《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最小的部類。通過和《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千頃堂書目》、《清史稿·藝文志》、《續修四庫全書》、《四庫未收書輯刊》等目錄著作比較,可以發現《四庫全書總目》收錄的宋、明兩代楚辭類文獻相對比較,而清代楚辭類文獻則遺漏甚多。另外,自《隋書·經籍志》在集部設立楚辭類之后,并不是每部目錄著作的集部都設立有楚辭類,楚辭類經歷了長期的變動發展過程,元明時期楚辭類的歸屬變化較大,直到《四庫全書總目》設立楚辭類后,楚辭類在集部的地位才正式穩定下來。楚辭類的序言和提要相互呼應、緊密結合,搭建出相對豐滿完善的楚辭學史。
別集類是《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收錄文獻最多的部類。每個朝代著錄的文獻數量有很大差異,從中可以看出各朝別集的發展特點。別集類與集部其它部類相比,在歷代目錄著作中,變化最小。但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別集類也經歷了復雜的分合、調整過程。通過一系列比較研究,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別集類的發展演變過程及《四庫全書總目》別集類在整個發展演變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別集類提要包含豐富的文學史信息,也充分體現出《四庫全書總目》的文學史觀念。
總集類收錄的文獻數量僅次于別集類,在集部排名第二。通過分析各朝總集類文獻的數量,可以看到總集的發展和別集的繁盛有直接的聯系。總集的發展除了表現在數量的增加上,還表現為總集類型的增加。另外,總集類在唐宋時期,基本上是從駁雜逐漸趨于單純,而明代則是總集類多元細化發展時期,《四庫全書總目》總集類較好地糾正了明代總集類過于細化、過于雜亂的弊端,使總集類的分類和內容很快穩定下來,并影響到后來的很多目錄著作。總集編纂和文學史的聯系非常密切,其學術史料價值也不容忽視。
詩文評類相對于楚辭類、別集類、總集類而言,出現在目錄分類中的時間要晚一些,它最開始附載于總集類中,后來設立文史類專門收錄詩文評類作品。到了明代的時候,詩文評類在集部的地位仍然很不穩定,"詩文評類"這個名稱也沒有被廣泛接受,直到《四庫全書總目》在集部設立詩文評類,之前震蕩、混亂的局面才得以徹底扭轉,詩文評類目以及著錄的內容也最終得以定型。詩文評類收錄的是文學批評文獻,《四庫全書總目》對這些文學批評文獻進行再批評,充分展現出其詩文批評觀念。
詞曲類位列集部之末,本身規模不大,但是其中又分為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曲韻、曲品、南北曲等,故而著錄情況實際上比較復雜。宋代詞體作品的大量涌現,促進目錄著作設立專門的詞曲類,在眾多的目錄著作中,詞曲類的名稱設定、著錄情況等也復雜多變,無定規可循。《四庫全書總目》設立詞曲類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之前的雜亂狀況,但是它對清代中后期目錄著作詞曲類的影響是相對的,它的影響更地說是一種輻射和滲透,沒有成為一種標準性的范例。《四庫全書總目》對詞曲的總體態度是貶斥之而又不盡廢之,較為客觀的談到了詞曲的創作規范、詞體風格、選詞論詞等問題,呈現出較為清晰的詞曲批評思想。
存目是《四庫全書總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文獻數量要遠遠多于正目。《四庫全書總目》的存目標準很復雜,綜合清高宗的上諭、《凡例》、序文、案語,可以看到《四庫全書總目》總體的存目原則;而綜合集部存目提要中闡明去取之意的文字,則可以更直接、更清楚地看到集部文獻的存目標準;由于《四庫全書總目》對明清以前文獻多持肯定態度,如果把眼光集中到明清之前的被列入存目的集部文獻,其中所見存目標準,應該是《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最純粹、最客觀、最合理的存目標準。
綜合《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序、部類小序以及眾多獨立的解題文字,總結《四庫全書總目》對各個部類總體的批評和認識,有利于推進集部研究走向深入。《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研究
柳 燕
柳燕,女,湖北鐘祥人,1975年11月生。2008年獲華中師范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文學博士學位,現在湖北大學文學院從事中國古典文獻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從事《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研究。主持6項省部級、校級項目,15余篇,參與編纂10余部著作。
2012年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資助項目
湖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基金研究成果
分析精當,
很好。。。。。。
這本書內容非常精彩,圖文并茂,故事非常生動。印刷質量也非常好,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我很喜歡。非常超值的一次購物經驗。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這本書。
非常好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