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為文自成一家,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倡導"性靈說"。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主張直抒胸臆,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歷作為創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作追求,這樣才能將先天條件和后天努力相結合,創作出佳品,認為"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發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后天也"。主張文學應該進化,應有時代特色,反對宗唐宗宋。
袁枚少有才名,擅長寫詩文,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好友錢寶意作詩頌贊他:"過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領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應。"他亦作一幅對聯:"不作高官,非無福命祇緣懶;難成仙佛,愛讀詩書又戀花。"自此,他在隨園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他在給友人程晉芳的信中說:"我輩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誕,當不受文人之厄。"袁枚晚年游歷南方諸名山,與詩友交往。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提倡婦女文學,廣收女弟子,為當時詩壇所宗。袁枚與趙翼、張問陶(船山)并稱乾嘉性靈派三大家。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又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隨園記
答陶觀察問乞病書
再答陶觀察書
答魚門
書魯亮儕
廚者王小余傳
韓甥哀詞
所好軒記
范西屏墓志銘
答某山人書
與程蕺園書
祭妹文
戊子中秋記游
篁村題壁記
太子太師禮部尚書沈文愨公神道碑
文華殿大學士尹文端公神道碑
江寧兩校官傳
答彭尺木進士書
于清端公傳
書麻城獄
書潘荊山
李敏達公逸事
稗事
黃生借書說
先妣章太孺人行狀
答楊笠湖
九江府同知汪君傳
游仙都峰記
游黃龍山記
浙西三瀑布記
童二樹詩序
游黃山記
游廬山黃崖遇雨記
游丹霞記
峽江寺飛泉亭記
游桂林諸山記
經筵講官兵部尚書彭公神道碑
蔣心馀藏園詩序
游武夷山記
重到沭陽圖記
書馬僧
書汪壑庵
三賢合傳
香山同知彭君小傳
徐靈胎先生傳
書張郎湖臬使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