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寫作手法靈活自由,多種多樣,可以敘事,可以抒情,可以描寫,也可以議論。它能夠像小說那樣描寫形象,刻畫心理,渲染環境,烘托氣氛,也可以像詩歌那樣運用比喻、象征、擬人等手法創造意境,通過形散而神不散的技巧,把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感凝聚成生動的畫面,從而達到內情與外物相融合,詩意與境界相交織,因此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當前,冠以"百年精華"的集子很多,選文比重上有的側重"現代",有的傾情"當代";我們編選的這本《中華散文百年精華》側重收錄了眾多名家近十幾年來的作品,力求對同類選題包含的內容有所增益。這些作品或生動活潑,或語言幽默,或感情真摯,或清新雋永,既具有濃郁的時代生活氣息,又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特點。作者真實的生活經歷和心理寫照滲透于文字之中,極易引起讀者的共鳴。也許其中的某篇文章能夠撥動你的心弦,其中的某段文字可以打開你的心扉,抑或是其中的某句話能夠觸動你的心靈……
散文其實就是一座在心底筑起的堡壘,收容往事,收容時間,收容一路上的風塵和記憶。
A輯人性的燈盞
人性的燈盞
讀詞
荒原筆記
讓我們活著感到美好(兩篇)
熟夢地
民間的經典
漢代人的悲情安頓
B輯告訴你這樣一段人生
我們怎樣成為敵人
毛兔,秋天了
周圍(四篇)
告訴你這樣一段人生
寫作的意義(兩篇)
追憶往日似水愛情
原始居民(外一篇)
我是烏鴉
粗糙
C輯繁星與野花
吧廊里的風景
雜合面
繁星與野花
顏色(三篇)
倫敦的速度
守望山垅(外一篇)
李商隱與永州
D輯寂寞書院冷
去法蘭西
雁蕩雜記
大地上的事情
人民
寂寞書院冷
紅葉初染凈業寺
拉斯維加斯之夜
中國西部
E輯時間之水徐緩而過
那年橋南
藏胞·青草·喇嘛廟
暗盒筆記
當代閱讀
時間之水徐緩而過(兩篇)
女人心情
邊緣及其他
F輯生活中最初的重量
下雨天(外一篇)
馬路的秘密
情人節玫瑰
生活中最初的重量
從鄉村來到城市
漂檔先生(外一篇)
G輯清水里浮出的蓮
塵封與獨處
在以色列大使館最初的日子
"深藍"之前,不亦樂乎
清水里浮出的蓮(三篇)
應是綠肥紅瘦(四篇)
麗娃河畔的生活
落雪蘇州
郵局與郵差
亮緞錦袍與虱子
H輯一個人的和聲
小巷美人
四片葉子
低下頭是人間
請自重,涵泊兄
洋教師喬治
一個度假者(外兩篇)
一個人的時代
一個人的和聲
生活以及和生活有關的事情
親近泥土
瑣記飄零
A輯人性的燈盞
人性的燈盞
悲壯的禿鷲
我所見到的這只禿鷲,是在晉中腹地,我童年的溪邊。
大雨過后夏日的清晨,七彩的陽光拖來暴漲的溪流,天空像母親給我濯洗過的藍布衫。我跟在父親身后,手拿一柄古舊的柴刀,沿著那條扭曲的溪流,進山里打柴。剛剛走進山里,我和父親驀然望見一只巨大的禿鷲,鋼鐵一樣向山澗俯沖,雙翅展開如龐大的機翼,褐色的羽毛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屬般的光澤,像一道鋼鐵般的閃電。隨即,它用鉤曲鋒利的雙爪狠狠地抓起一匹灰色的野狼,沉重地拖向空中。野狼發出凄厲的嚎叫,四條腿在空中亂蹬,齜起獠牙去咬禿鷲鋒利的爪子。只見禿鷲迅疾掙脫,雙爪一松,灰狼四腿朝天一下子掉在了石頭上。它要摔死那匹野狼!我抬眼看著父親,父親說:"看來,那匹野狼是吃了禿鷲的幼崽。"摔在石頭上的野狼嗚咽著,拼命地爬起來,拖著摔傷的腿,一瘸一拐地蹣跚著向山里逃命。還在低空盤旋的禿鷲又一次以更快的速度俯沖下來,撲向那匹逃跑的灰狼!父親點燃一支煙,緩慢地說:"禿鷲是不會放過它的。"說話間,禿鷲又用利爪抓起了受傷的灰狼,再一次開始沉重地升空!這次,受傷的灰狼瞪著驚恐的眼睛,嗚咽的聲音更加凄厲,它拼命蹬腿掙扎;嚎叫,但無濟于事,禿鷲依舊死死抓住灰狼拼命地升空,升空……突然,灰狼猛地卷起身軀,一口叼住了禿鷲的一只爪子!禿鷲巨大的翅膀猛烈地扇動了幾下,仍然拖著沉重的灰狼向天空飛翔。而灰狼,還是咬住禿鷲的一只爪子不肯松嘴,且怕是兩敗俱傷。"我似懂非懂,急不可待地問父親:"它們誰也打不過誰嗎?"父親不語。就在此時,只見禿鷲似乎是用盡了平生的力氣,扇動著巨翅升向高高的天空!接下來的一幕更是心驚肉跳,令我不由得張大了嘴巴!只見禿鷲拖著垂死掙扎的灰狼以極快的速度撞向山崖!一聲沉重的悶響,禿鷲和灰狼一同栽進萬丈深澗!
此刻,我和父親看得目瞪口呆!
父親又點燃一支煙,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我說:"禿鷲,真是英雄啊……"
許多年過去了,那只與殘忍的灰狼同歸于盡的禿鷲;悲壯的禿鷲,總在我的腦海里高高地飛翔著。而那聲沉重的悶響,撞擊得我的胸口一直在隱隱作痛。
人性的燈盞
那年冬天,一場"階級斗爭"正搞得轟轟烈烈,身為"地主婆"的姥姥,每天后晌吃過飯,都要獨自穿過生產隊牲口棚旁邊那條長長的胡同,到大隊部去接受"貧下中農"的批斗。那時,作為"地主狗崽子"的舅舅,正在海河工地挖河,吃住在工地,一個冬天也沒回家。姥姥天生膽小,更怕走夜路,特別是每當路過牲口棚那條坑坑洼洼又黑又長的胡同時,姥姥渾身起雞皮疙瘩。但為了節省煤油,姥姥從不打燈籠,就硬著頭皮邁動著那雙"三寸金蓮",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過胡同,常常被胡同里的磚頭瓦塊絆倒,摔個鼻青臉腫。盡管這樣,姥姥還是舍不得打燈籠,姥姥說:"打一回燈籠,半個雞蛋就沒了,心疼哩。省下幾個雞蛋,等大壯(舅舅的乳名)挖河回來后好好犒勞犒勞。"
有天后晌姥姥吃過飯又去大隊部接受批判。天漆黑得像鍋底,伸手不見五指,路過牲口棚那條胡同時,姥姥為了壯膽,就小聲哼起了當時很流行的那首歌:"天上布滿星,月牙兒亮晶晶,生產隊里開大會,訴苦把冤申……",剛走出胡同口,就見一條黑影竄了過來,不由分說,上來就打了姥姥一巴掌,打得姥姥兩眼直冒金星,一個趔趄摔倒在地。只聽那黑影怒喝道:"媽的,臭地主婆!這歌是俺貧下中農才能唱的,你有啥資格唱?再不老實,今后晌狠斗你!"姥姥這才回過神來,聽聲音是后街的王三嘎。王三嘎"根正苗紅",貧農出身,卻是村里出了名的嘎小子,他游手好閑,偷雞摸狗,爬瓜溜棗,什么壞事都敢干,村里的人們也都討厭他,見了他就躲著走。王三嘎正大聲呵斥姥姥時,牲口棚的飼養員二更爺提著盞馬燈尋聲走了過來。二更爺五十多歲,也是貧農出身,因為家里窮,年輕時沒娶上媳婦,就打了一輩子光棍,但二更爺為人仗義,講個直理,在村里威望很高,雖然平時言語不多,可吐個唾沫都是個釘兒,沒幾個人不服的。二更爺問:"咋回事?"王三嘎見是二更爺,覺著自己有理,大聲說:"二更爺,這老不死的地主婆不老實,還敢唱`天上布滿星`!這哪是她臭地主婆能唱的歌?俺打了她一巴掌,二更爺,你說該不該?""二更爺呀,俺是走那黑胡同膽小,才哼幾句壯膽……"姥姥低聲辯解著。二更爺聽罷,厲聲喝斥王三嘎:"混賬東西!大老爺們打一個孤老太太,欺人太甚!算什么鳥人?再敢這樣,當心打斷你的狗腿!滾!"王三嘎平素里不懼別人,就怕二更爺,見二更爺如此大怒,嘴里忙說著:"是,是",就像一條癩皮狗一樣溜得沒影了!
第二天后晌姥姥又去大隊部,走到牲口棚那條胡同口時,驀地發現在牲口棚低矮的屋檐下,掛上了一盞明晃晃的馬燈。姥姥接受完批判回家來的時候,那盞明晃晃的馬燈仍掛在那里,晃得姥姥雙眼老淚縱橫……整個冬天的寒夜,姥姥每次走過那條胡同,就見那盞馬燈一直亮著,姥姥孤苦的心也開始亮堂起來……
姥姥臨終的時候,把舅舅叫到床邊,斷斷續續地說:"大壯呀,二更爺給俺掌了一冬天的馬燈,對咱有恩呀……記著,你以后,也要像二更爺一樣,幫助別人……二更爺……馬燈……"舅舅含著淚拼命點著頭。
那個"階級斗爭"的時代結束后,舅舅做了二更爺的干兒子,就把二更爺接到家里來住,像伺候姥姥一樣周到,直到他去世。
多年后,舅舅在和我說起這些往事時,我的心被久久地感動著。我知道,那盞高懸的馬燈,就是人性的燈盞,閃爍著人間大愛的光輝,那光輝樸素得令人掩泣,它不但點亮過姥姥凄涼的冬夜;也在我濕潤的心靈里,點亮善良和愛的美好燈盞。
讀詞
憶秦娥
與此篇并行于世的還有一篇《菩薩蠻》(平林漠漠)。胡應麟說這兩首詞是
"晚唐人詞,嫁名太白"(《少室山房筆叢》卷四十一)。嫁名太白,是北宋的文人干的,北宋文人偶然發現這兩首詞,覺得其境界闊大,胸襟慈悲,非太白不能當之,就把著作權給了李白。這種做法后來受到懷疑:在李白時代會有這么格式成熟而藝術高超的詞么?這是疑古派的殺手锏:他們總是以某一時代該有什么不該有什么來判定真偽,而一個時代該有什么不該有什么,卻由他們說了算。其實他們不比宋人高明:宋人的思路是這樣的:這種境界的詞,除了李白,還有誰能寫得出?宋人的這種思維方式不科學,但那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在談與心靈有關的藝術。我們就把它當成李白的作品吧,同時還要把李白往后挪到晚唐,說,這是晚唐的作品。我今天就這么不講理一回,和學者們的"學術規范"開一回玩笑。他們把藝術講成僵尸,講成庸俗膚淺的政治經濟學與夫似通實不通的考據學,把作家講成只會簡單條件反射的低級生物(他們"考據"出一個作為條件的"事實",然后認定古代作家必會因此作出他們指定的反射),他們把這稱之為嚴肅、科學、合乎規范的"學術",可我覺得這即便是"學術",也已沒有了文學。過分的"學術化"是藝術與心靈的終結。今天我不講"學術",我們來講講藝術,講講藝術對我們心靈的觸動。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簫聲響起,如月如霜,悲哀欲絕而未絕,一縷猶存如嗚咽。只是,這從時空的裂隙中銳利地襲來的簫聲,會怎樣地刺痛我們的思想?音樂是精神的誘拐者,它常常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讓我們一怔,然后我們的思想便走了魂似的癡癡地隨它逃逸此在而去了另外的時空,待我們回過神來——回到此地時,我們已經過了一次精神流浪。這秦娥,長安美女,她的簫聲,會帶我們去何方?她是被明月驚醒的,被自己的夢驚醒的。而我們,在懵懵懂懂的世俗生活中,會不會被她月夜中如霜的簫聲喚醒?
實際上,這秦娥只是李白心頭一個感傷的幻影,這凄美的幻影背后,是"年年柳色,霸陵傷別"——秦娥及她嗚咽一般的簫聲,引出的,是我們對人生的了悟,以及了悟后的感傷。也許我們剛才還興高采烈,在浮世的追逐與滿足中自得,但簫聲的突然逸入,帶走了我們的思想,帶我們看到了世道的本相,讓我們驚悟遍布華林的人生悲涼。傷感豈獨秦娥?人人都存遺憾。我們總是在不斷揮手道別,挽留不住。
下闕忽然轉入縱向:——我們也在與歷史、與先人離別,且是未經我們送行的,不告而別的,我們還未到來,他們卻已走了:樂游原上清秋節,成陽古道音塵絕。
"樂游園"是一切美好之象征,"清秋節"又是使凡此一切美好凋零之象征。那么,在樂游園的春天——那些奢靡而繁華的盛世,它擁有過怎樣的美好 呢?秦皇漢武的車輦。國色天香的妃子。儀仗飄飄翠華搖搖。熙熙紅男,攘攘 的綠女,作者用了"音",用了"塵",妙。我們的聽覺復活了,我們的視覺甚至嗅覺復活了。我們聽到了王那隆隆碾響的車輦聲,我們嗅到了妃那絲絲浮動的 。香水味。我們聽到了那萬頭攢動萬民鼓舞的盛世音樂,看到了那些閃閃爍爍、如黑色枝丫上點點花瓣的已逝紅顏……但是啊!李白又讓這些一閃即"絕"。他讓我們在一瞬間患于得,又在接下來的一瞬間患于失:他猛地撩開時光裙裾的一角,讓我們驚瞥千年繁華,然后又迅速抹去幻影,讓我們承受千年風霜。在昔日的光榮、夢想、繁華的廢墟上,現在所剩的,是西風颯颯,殘照凄凄。瞬間經此二患,瞬間我們衰老。我們的心靈滿是孑遺憾,歷史的風霜落在我們的額頭,是的,作為古國子孫,我們一生下來,就已一頭風霜,一臉滄桑。我們生長滾爬在先輩的丘墓之間:他們有輝煌,我們只有回憶;他們有雄心,我們只有殘夢;——還有,插科打諢一下:他們有事業,我們有旅游業。
與此篇并行于世的那首《菩薩蠻》如下: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傷心碧",悲;"有人",慈。在那滿目"無我之境",的語詞中,忽插入一強烈主觀語"傷心",真的有一下子擊傷我們心靈的力量。那遠望中的、使人一觸目傷心的一帶碧色啊!我們所希望的,都在那邊。它是一道門檻,我們過不去。它是我們欲望的焦點,卻又是我們能力的極限。"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歐陽修),歐公把這傷心寫白了,反沒有這兩個字耐咂磨。
而暝色,則是時間的終結,是我們等待的結果。等待,是人類的宿命,是人類和時間的無保障的契約。望歲是等待,望夫石是等待,望子成龍是等待。等待就是潘多拉盒子中僅剩的"希望"。當希望變成弱者的"巴望"時,那被等待的,被巴望的,就變為"殘忍",成了主宰:它使我們心靈受虐,卻又是我們的精神支柱。"等待"是一個陰險的媒婆,她捏合了施虐狂和受虐狂。我們就是這樣萬劫不復的受虐狂。我們等待,耐心等待,等來的是暮色。(誰能擺脫這一宿命?)我們望眼欲穿,我們望穿秋水,卻只能望洋興嘆。(誰的人生不僅僅是望梅止渴?)李白是這樣表述的:時間已經終結,而空間依然空洞無物;希望已隨時間死去,絕望卻與空間并呈:玉階連著長亭短亭,等待者心已碎,被等者沒動靜;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苦要等待?文字至此,已非文字,是一片大慈悲。
白居易《長相思》
寫女子相思,李白開出如此境界,我們再看白居易的境界。
他的《長相思》全詞如下: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
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
月明人倚樓。
白居易的這首詞足以使我們享受著閱讀的快感,并隨著這輕快的節奏體味到一種若有若無的惆悵,我們的內心也隨之充滿了惆悵而澄澈,澄澈得有些透明的感傷——不,確切地說,是同情。他的技巧是不容置喙的,"汴水流,泗水流"對應著"思悠悠,恨悠悠",物象和情緒之間有著巧妙的暗示(喻)。但一句"恨到歸時方始休"卻讓我們的閱讀期待大受挫折。有"歸"還有"休",了無余味,了無趣味,雖是虛擬,卻已沒了李白的大空虛。空才能包納萬境啊, 白居易終究貧乏不能自存。這首小令因之充滿了小女人味的生活理想,還帶著她們常有的智商,有限卻好議論、情緒膚淺卻易泛濫的特點。
把它拿來和李白的上面兩首詞相比,它喚起的是我們的同情,而不是悲憫。此詞讓我們關注了對象,甚至關心了對象,但不能讓我們反觀自身。白居易是一個關心弱勢群體的人,這本來很可貴,很值得提倡,但他是高高在上,并把這種關心看成是自己的道德光榮。他不能從他"關懷"的對象那里看出自身同樣被奴役的命運,反而看出了自己身份的高貴和道德的高尚,從而覺得自己能擺脫那種命運。"關懷"只是一種對公眾、對文化價值傳統的表態,而不能成為他的生活方式。在個人的私生活上,他是一個庸俗得很的人。與李白相比,他缺少超越的東西。李白也在人群中廝混,他的精神與興趣有時也能與人打成一片,但卻可以隨時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白居易則雖然偶爾也有鸞鳳之音,讓我們"如聽仙樂耳暫明",并感慨"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但大多數的時候,他只能在地下,不能在天上。這很像是列寧評論人物時的妙喻:鷹有時比雞飛得還低,但雞永遠飛不到鷹那么高。
李白的境界是"無",白居易的是"有"。無為萬物之始,有僅是"小成"。道隱于小成。成者毀也,成了小,毀了大。自居易大不起來。
把他和李白比有點為難他,其實他不算太差。在地下也不算壞。最壞的是在底線下:下流。我們接著看。
溫庭筠《菩薩蠻》
溫庭筠先生是詩人,他現存詩還有三百三十多首,并與另一個大名鼎鼎的李商隱齊名,被人稱為"溫李"。但他又是中國歷史上及時個傾大力量作詞的人,大約詞這種"艷科"的東西很適合他的個性,于是他便一發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文學史上很多事是有偶然的。詞要出現,在各種適合的條件下,可能是必然的,但及時個以詞出名的人是誰,大約只能從此人的個性中去找。溫庭筠先生在晚唐,在那一片"刻意傷春復傷別"的末世悲涼里,干干脆脆清清楚楚地墮落,一點也不覺得難為情。晚唐人是都有墮落的沖動的,并且還很強烈。杜牧多么墮落?十年一覺揚州夢。李商隱也被人稱為刻薄。但杜牧李商隱二先生仍有所關心,有我們今人所謂的終極關懷,他們墮落,有反抗的意味,至少墮落得很悲痛。而溫庭筠先生則是徹底的拒絕崇高,并以此自得。對著滿目瘡痍,他搖搖不尊貴的頭,撇撇不關門的嘴,掉頭而去。去干什么?去"身體寫作"。而且還零度情感——因為他只有欲了。
我們看看他的這家必選之作:
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平林漠漠煙如織"的作者是登高望遠的;"汴水流,泗水流"的作者是臨水送目的;而"小山重疊金明滅"的作者在哪里?——在某一個縫隙中。他是一個偷窺者。此刻正滿足著那病態的欲念,流著一丈長的口水。這是怎樣的一個下流胚子的下流態啊。而被他偷窺的"美人"又如何呢?以我的趣味來看。伊實在不美。身體的倦怠松弛和精神的空虛無聊,不僅使伊毫無青春氣息,毫無生活氣息,連生命氣息都沒有了,只有一種壓抑而變態了的情欲,在那里悄悄的腐蝕。末二句是所謂的"點睛之筆",點出伊的求偶之意,正合偷窺者的心理,假如讀者無此"雅興",也不會因此興奮。(插一個不大雅的笑話,我以前改高考作文,一個考生把"興奮"錯寫成"性奮",令我又好氣又好笑。此刻真想用彼之"性奮"來取代我之"興奮")我就很不喜歡這首詞,因為我很不喜歡這個女人。這種女人不要說讓我情動,連"性奮"都不會。我不喜歡性壓抑而氣色不佳臉色灰暗的女人,哪怕她多么騷情。是的,我從這首詞中,看出兩個丑陋的唐人:有偷窺欲的溫先生和有性壓抑的某女士。一個窺隱有喜,一個是搔首弄姿。
張岱曾有一名言,說:"多情者必好色,而好色者未必盡屬多情。"那么,好色者中,除了多情者,"未必屬多情"的家伙們為了什么好色呢?我的結論是因為"多欲"。溫飛卿先生幫助我得出這個結論。有多情的好色者,有多欲的好色者,(還有,即在一個人身上,也會有此次是因了多情而好色,移時卻也:會僅因了多欲而好色)。多情之好色是憐香惜玉,有一種貴族氣質;而多欲之好色則是偷香竊玉,呈下流之態,晚唐人漁色遠勝過唐盛(人生百無聊賴,便賴肉欲)。李商隱是好色的,他的那么多曲折吞吐的情詩便是證據。但他是屬于"多情必好色"的,所以他的詩中,與女人"心有靈犀"類的心交多,肉欲的"性交"(即僅僅性的交往)少。與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的杜牧先生有著成箱的漁魚記錄(李德裕的手下做的),但我總覺得杜牧先生不是真好色,他真好的,是政治(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是軍事(在這一點上,注過《孫子兵法》的他頗不服氣大家都服氣的周郎)、是經濟(他一直屬意財賦之事)。但這些經國之大業人家不讓他沾手,他只好把手伸向揚州的女人,把女色當成解憂的工具,聊好一回色。他未對他所好的色們動過情,所以,他在揚州妓院一嫖十年,卻只贏得"薄幸"之名,不像后來的柳七,在妓院里如魚得水,與娼妓們弄得魚水情深。杜先生無情無義,寡情薄義,色們自然也不喜歡他。……
不好,有些失望
內頁紙質很差
很喜歡·
這本書不錯
質量不錯,非常滿意,內容期待中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忘記了!真心不錯!
給力
好書,孩子很喜歡!
替朋友買的,剛拿到書就說不行,還好一些喜歡的作家永遠不會讓我失望。這倒令我挺高興。
本想買個經典散文集的,結果發現是"當代散文"系列的,文章的作者幾乎都沒有聽過,比較新的;書的質量還可以.
讀了聽多遍了,非常不錯,午后曬了太陽,放首音樂,泡一杯茶,捧著本書,嗨,生活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