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言》是中國思想界中一部較早地認真考慮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著作。就其對當時許多問題的思考,百年之后仍然不能抹殺其具有現實意義的光輝。《盛世危言》是一個系統地學習西方社會的綱領,它不諱言中國在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落后于西方。提出了從政治、經濟、教育、輿論、司法等諸方面對中國社會進行改造的方案。
清末民初文獻叢刊(影印本):
古有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近有民國大師百花齊放,西學東漸東西交融,盡享思想學術文化盛宴。
《盛世危言》
中國變法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著作;
19世紀末20世紀初暢銷書之一;
影響了康有為、光緒帝、梁啟超、孫中山、等人的變革思想走向;
一部從政治、經濟、教育、輿論、司法等諸方面對中國社會進行改造的切實可行的方案;
集中體現了鄭觀應關于改良封建社會、逐步實現君主立憲制度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思想;
提出的革新觀念和“以商立國”的商戰理論,對中國近代思想史及商業發展起了深遠的影響。
鄭觀應(1842年—1922年),本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別號杞憂生,晚年自號羅浮偫鶴山人。祖籍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他是中國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維新思想體系的理論家,啟蒙思想家,也是實業家、教育家、文學家、慈善家和熱忱的愛國者。
《盛世危言》一書,蒙圣上飭總署刷印二千部,分送臣工閱看,倘能從此啟悟,轉移全域,公之功豈不偉哉!
——盛宣懷
上而以此輔世,可為良藥之方;下而以此儲才,可作金針之度。
——張之洞
以西制為質,而集古籍及近世利病發揮之。時之言變法者,條目略具矣。
——蔡元培
這本書我非常喜歡。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義學者,以為中國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鐵路、電話、電報、輪船。
——10多歲時看《盛世危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