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古文觀止圖書
人氣:85

古文觀止

【好評返5元店鋪禮券】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學>中國古代隨筆  
  • 作者:[吳楚材] [吳調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40314576
  • 出版社:崇文書局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04
  • 印刷時間:2010-10-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562
  • 紙張:輕型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古文觀止》入選之文皆為語言精煉、短小精悍、便于傳誦的佳作。衡文標準基本上兼顧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當然所謂思想性是以不違背封建正統觀念為基準的。選者以古文為正宗,體倒方面一改前人按文體分類的習慣,而是以時代為經.以作家琦緯值得肯定。

作者簡介

編者:(清代)吳楚材 (清代)吳調侯 合著者:徐薇 張蘭 湯克勤

趙伯陶,北京市人,國藝術研究院《文藝研究》編輯部編審。中華詩詞學會會員。198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從事國古典文學以及傳統文化之研究。出版專著十余種。

目錄

卷一 周文

鄭伯克段于鄢

周鄭交質

石碚諫寵州吁

臧僖伯諫觀魚

鄭莊公戒飭守臣

臧哀伯諫納郜鼎

季梁諫追楚師

曹劌論戰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宮之奇諫假道

齊桓下拜受胙

陰飴甥對秦伯

子魚論戰

寺人披見文公

介之推不言祿

展喜犒師

燭之武退秦師

蹇叔哭師

卷二 周文

鄭子家告趙宣子

王孫滿對楚子

齊國佐不辱命

楚歸晉知營

呂相絕秦

駒支不屈于晉

祁奚請免叔向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

晏子不死君難

季札觀周樂

子產壞晉館垣

子產論尹何為邑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子革對靈王

子產論政寬猛

吳許越成

卷三 周文

祭公諫征犬戎

召公諫厲王止謗

襄王不許請隧

單子知陳必亡

展禽論祀爰居

里革斷罟匡君

敬姜論勞逸

叔向賀貧

王孫圉論楚寶

諸稽郢行成于吳

申胥諫許越成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吳子使札來聘

鄭伯克段于鄢

虞師晉師滅夏陽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曾子易簀

有子之言似夫子

公子重耳對秦客

杜蕢揚觶

晉獻文子成室

卷四 秦文

蘇秦以連橫說秦

司馬錯論伐蜀

范雎說秦王

鄒忌諷齊王納諫

顏斶說齊王

馮煖客孟嘗君

趙威后問齊使

莊辛論幸臣

觸詟說趙太后

魯仲連義不帝秦

魯共公擇言

唐雎說信陵君

唐雎不辱使命

樂毅報燕王書

李斯諫逐客書

卜居

宋玉對楚王問

五帝本紀贊

卷五 漢文一

項羽本紀贊

秦楚之際月表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孔子世家贊

外戚世家序

伯夷列傳

管晏列傳

屈原列傳

酷吏列傳序

游俠列傳序

滑稽列傳

貨殖列傳序

太史公自序

報任安書

卷六 漢文二

高帝求賢詔

文帝議佐百姓詔

景帝令二干石修職詔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賈誼過秦論(上)

賈誼治安策(一)

晁錯論貴粟疏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

司馬相如上書諫獵

李陵答蘇武書

路溫舒尚德緩刑書

楊惲報孫會宗書

光武帝臨淄勞耿弁

馬援誡兄子嚴敦書

諸葛亮前出師表

諸葛亮后出師表

卷七 六朝唐文

陳情表

蘭亭集序

歸去來辭

桃花源記

五柳先生傳

北山移文

諫太宗十思疏

為徐敬業討武激

滕王閣序

與韓荊州書

春夜宴桃李園序

吊古戰場文

陋室銘

阿房宮賦

原道

……

卷八 唐文

卷九 唐宋文

卷十 宋文一

卷十一 宋文二

卷十二 明文

附錄

在線預覽

[譯文]鄭武公和鄭莊公兩父子先后擔任周朝的執政大臣,掌管王室實權。周平王想把權力分一部分給西虢公,這引起莊公的不滿。周平王辯解說:"沒有這樣的事。"為了免除猜疑,于是周、鄭互相交換人質,周平王的兒子狐到鄭國作人質,而鄭莊公的兒子忽到周朝作人質。平王駕崩以后,周王室的人又想把政權交給西虢公。四月,鄭國大夫祭足率領軍隊強行收割了周溫地的麥子。秋天,鄭國又強收了成周的稻子。自此以后,周、鄭便互相仇視。

君子說:如果誠信不是發自內心,即使交換人質也沒有用。如果雙方之間按照忠恕之道行事,并受禮制的約束,就算沒有人質,又有誰能離間他們呢?如果確實有誠意,就是山澗、小溪、沼澤、水沚邊的野草,浮萍、白蒿、蘊、藻一類的野菜,筐、笛、鑄、釜一類的簡單炊具,停滯不動的死水或是路中的積水,都可以用來祭祀鬼神,也可以用來進獻王公,更何況是君子訂立兩國之間的信約,又按照禮制行事,哪里用得著人質呢?《國風》中有《采蘩》、《采蕷》,《大雅》中有《行葦》、《洞酌》,講的都是忠信的道理??!

[賞析]為了權力和利益,周王室和諸侯國之間爾虞我詐,甚至用互換人質的手段來達到暫時的和睦。文章的主旨是批判這種不誠信的行為,說明禮和信在王室與諸侯國之間交往的作用。首段,作者簡要敘述了周王和鄭國之間互換人質的緣由,第二段便展開對這種行為的批判:"信不由中,質無益也"。作者用了一個假設,如果交往雙方能"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那么即使沒有人質,"誰能間之"。作者進一步往前推,"茍有明信",那么"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菹、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汗行潦之水",都可以用來進獻王公、祭祀神靈,又哪里用得著人質呢?連續兩個反問,三個排比短句,批判極為有力。

《左傳》以長于敘事著稱,在敘事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本文文字簡潔,短小精悍,短短百余字就將整個事件的前因后果敘述得清清楚楚,字字千金。后面的議論部分.節節逼進.頗有氣勢。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錯,挺適合高中生

2017-07-08 21:01:0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多县| 丹阳市| 湖北省| 烟台市| 恭城| 宜城市| 惠安县| 宁国市| 道真| 金寨县| 伊川县| 襄垣县| 汽车| 北宁市| 饶阳县| 丹东市| 汉中市| 江达县| 介休市| 襄垣县| 邵阳县| 景德镇市| 舟山市| 琼海市| 赤峰市| 邢台市| 塘沽区| 阳泉市| 和田县| 玉溪市| 德惠市| 晋中市| 东城区| 望奎县| 海兴县| 泸溪县| 镇沅| 宿迁市| 宣城市| 孟津县| 绥芬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