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奧 博塔建筑設計作品集》是我社策劃出版的有名建筑事務所系列中的一部,主要介紹了馬里奧 博塔建筑事務所飲譽挑選的建筑設計。該書著力展示了馬里奧 博塔的建筑在結構上的特點和他擅長的創作手法,并通過豐富多彩的照片、詳細的設計圖、手繪草稿以及詳細的說明展現馬里奧 博塔慣用的三大建筑語匯。
馬里奧 博塔(Mario Botta),靠前建筑設計大師,師從卡洛 斯卡帕、勒 柯布西耶、路易斯 康等建筑巨匠。馬里奧 博塔執業建筑師50余年,創新設計項目600多項,屢獲"美國建筑師聯合會杰出設計獎"等靠前知名獎項。馬里奧 博塔還一直致力于建筑設計研究,于1996年在門德里西奧創建了建筑學術研究院,并于2002—2003年間擔任該研究院董事。
"關于建筑創意的思考
建筑設計是一件很好個性化的事情。因為建筑師每從一個項目到另一個項目,都會面臨新的情況。而且在創作新作品時,總是會試圖從已經涵蓋在他的個性化建筑匯編當中汲取精華,以使建筑作品得到合理的詮釋。這可能不像建筑師在其個性形成初期那樣,每當其創作的意愿不斷增強之時,他們就會擴展開辟出新的創意和見解,而且總是希望將新的東西融入到作品當中去?;叵肫饋?,這一點似乎相當明晰,尤其當建筑師需要將給定的事物(那些已知的、顯得再自然不過的事物)轉化成別的東西時,他們所采用的方式就表現得更為明顯。我們發現,那些建筑師之前所質疑的也恰恰是他們后來選擇保留的東西。這種情況也存在于馬里奧?博塔的作品之中。
在接觸博塔豐富作品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碰到關于時間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經驗的積累,記憶也會隨之生動地展現出來。記憶可以塑造基本理念、概念和形式。在早期階段,記憶可能來源于對先例的研究。然而,隨著不斷地探究,一個更深層次的建筑設計敏感性便會展現出來,猶如某些建筑師似乎天賦異稟,看待事物就像具備這種能力一般,所有這些都會很快在作品中得以強化,并穩健地表達出來。這種表現力通常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發展出來,很終演變成個性化的創意和手法(以建筑學的思維方式)。但不同的是,馬里奧?博塔的設計風格在其職業生涯的早期便已經顯現出來。
博塔的建筑創意卓爾不凡。他的設計與那些既定的秩序原則相比有著明顯的區別。他的建筑在秩序上很好講究對稱和建筑體雕刻的運用,而對外墻的處理和頗具特色的材料運用則定義了他有序而獨特的建筑世界。通過這些,馬里奧?博塔創造了一種有別于同時期其他建筑師的個人風格的建筑語匯。
他設計的建筑給我們一種堅實有力的感覺。他的作品并非曇花一現,而是具有一種恒久之感。它們堅固而地豎立在周邊景觀和城市建筑當中,而且總是能夠彰顯其自主性的特點。馬里奧?博塔設計的建筑營造出了一個自己創造的有序世界,這被認為是自主性建筑設計的典型代表。這些建筑屹立在城市環境當中,與之對話和呼應,并建立起了自己的規則秩序,旨在彰顯其差異性,而非與環境進行所謂地整合。建筑秩序是他個性化建筑語匯的核心。其作品結構良好、組合有序,將所有事物組合成一個整體。他以此作為根本設計思路,將之廣泛地應用到不同地點的山頂住宅、博物館、教堂、銀行、商業建筑,以及地上和地下的各種建筑設計當中去。
馬里奧?博塔建筑的基本主題是通過幾何連接體、支撐的凸起和常見的線條將一個又一個建筑體連接組合起來。他的建筑式樣通常是一個建筑組合體,所以建筑體的輪廓清晰有序就并不奇怪了。其建筑整體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由一個或多個主要建筑體組成。所以說,這種建筑體是博塔式的建筑語言?;谶@些,從一個設計的預先構思作為起點,博塔作為建筑師,開啟了各類項目的建筑設計之旅。博塔的建筑通常有一個正面,這個正面可能是一個無聲而獨特的立面,就像眼睛一樣,靜靜地看著這個紛繁的世界。無論位于開闊地形當中,還是位于城市的街道旁,博塔的建筑立面都是精心設計的,其精巧的立面代表了建筑本身的形象。
運用自然光創造出的陰影強調了墻壁的堅實,同時也照亮了建筑的內部。有些作品通過透明的屋頂引入自然光線則是個令人驚艷的元素。他作品的建筑參照點通常是一個空間,在視覺上連接不同的樓層、方位和導向。因此,在博塔設計的教堂中,這種空間到處都是,很后匯成一個盛大的開放空間直至天空。他很多其他建筑作品的設計特點就是對開放空間的運用,而這種手法也用在了他的教堂設計當中。大量的采光打破了圣殿的沉寂,實體建筑與通透空間之間的鮮明對照猶如生命與自然的關系,具有時空變換之感。通過對材料的巧妙運用,他所設計的建筑各有不同。從一開始,他的作品就有著強烈的質感。建筑的外墻以磚石覆蓋在墻壁周圍,而建筑的凹凸通常用磚層砌體參差錯落實現,同時營造出明暗效果,或者使用交錯的彩色石條精準地表現出建筑的質感。
然后是建設場地的問題。博塔的設計從來就不是僅僅局限在一個場地里的建筑,而是經過對整個項目地點的仔細規劃構建之后而對這個建筑進行的設計。當坐落在景觀中的建筑拔地而起時,可以對外展現出它的堅實而有序的幾何構造。在城市當中的建筑正面設計會考慮到整個街道立面的因素,并在不放棄其自主性的前提下,予以一定的呼應。這個建筑將會循著街路線條,縮減其規模,以免擾亂城市的原有結構;它會在地下為既有結構預留空間,或者將之變成周邊環境的地標性建筑。當設計的建筑位于街角時,可以適當地解決這個問題,而在建筑面積廣大的情況下,則會開放庭院,這樣可以為公共領域騰出空間。
自從我靠前次把博塔的作品當作組合建筑語言案例研究以來,我不得不問自己的問題是:對于馬里奧?博塔來說什么才是對稱呢?的確,對稱可以營造出一種整體有序的系統,創造出頗具相似性的空間關系。博塔總是以接近整齊有序的方式進行設計,控制建筑體的幾何構造,然后逐漸減少其構造部分以組織出空間,這樣可以采集大量自然光線,使之傾瀉到建筑的內部。他設計的教堂出類拔萃,內部總是彰顯出一種詩意、永恒、安寧的力量。
事實上,馬里奧?博塔的建筑語言是了解他認識世界的方式和他高度個性化設計風格之間的連接線索。從他在瑞士提契諾州的家,到歐洲以及美國的其他地方,再到韓國和中國等地的許多設計之旅中,馬里奧?博塔設計著自己的世界,兼顧一些外部因素的同時,作品也象征性地保有一些非區域性元素。他選擇自己的構造方式將之重新組合起來,同時又象征性地保留了一些非時間性的永恒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