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鋼鋸嶺》是根據二戰期間美國太平洋戰場上的傳奇英雄,國會榮譽勛章獲得者德斯蒙德•道斯的真人真事創作的軍事文學經典,并獲得德斯蒙德•道斯遺產基金會授權出版。《血戰鋼鋸嶺》出版至今11位美國總統推薦。歷經半個世紀,德斯蒙德•道斯堅守信念、勇敢、博愛的形象成為世人心中不滅的傳奇。2016年根據本書改編的同名電影《血戰鋼鋸嶺》狂攬89界奧斯卡金像獎6項提名,一舉殺入美國百部偉大電影之列。日軍密集如蜘蛛網一樣的叢林攻勢,輕重型機槍從各種刁鉆的角度射來,“地獄惡魔”毫不停頓地收割著美軍士兵的生命。在如此慘烈的情況下,美軍第77步兵師醫務兵德斯蒙德•道斯卻堅持不持武器輾轉于美軍在關島、菲律賓萊特島、沖繩島的整個太平洋戰場。并參與了美軍二戰太平洋戰場上史無前例的殘酷戰役——鋼鋸嶺戰役。日軍的高射炮、迫擊炮、步兵炮、擲彈筒劈頭蓋臉,兩軍的拉鋸戰瞬間讓鋼鋸嶺硝煙彌漫、尸橫遍野。經過數日慘絕人寰的戰斗,精疲力竭多處受傷的德斯蒙德•道斯在沒有后援沒有武器之時,仍堅持不撤退,堅守整夜,機智地躲過日軍的掃蕩,秉持著“讓我再救一個”的信念,無畏地穿梭在槍林彈雨中,徒手救助了75名傷員,并將他們一個個安全轉移到山脊下。直到美軍后的大反攻,奪下鋼鋸嶺高地時,被炸傷的德斯蒙德•道斯才走下了戰場。杜魯門總統在親自給德斯蒙德•道斯的授獎辭中說道:“杰出的英勇遠超出了使命的召喚。”《血戰鋼鋸嶺》是一次對信念和堅守信念的人的偉大致敬,是一部震撼人心的英雄史詩。
奧斯卡獲獎影片《血戰鋼鋸嶺》電影原著官方授權
超越《拯救大兵瑞恩》媲美《西線無戰事》
杜魯門 艾森豪威爾 肯尼迪 克林頓等11位歷任美國總統一致力薦
萊昂納多 貝爾•格里爾斯 麥家 袁騰飛 馮小剛 陳坤 感動閱讀
“真是的道斯比電影更傳奇”《時代周刊》《紐約時報》《人物》雜志 聯合推薦
狂攬奧斯卡金像獎六項提名
刷新戰爭片在中國口碑記錄
豆瓣8.6高分電影
一舉殺入美國百部偉大電影之列
《血戰鋼鋸嶺》是根據二戰期間美國太平洋戰場上的傳奇英雄,國會榮譽勛章獲得者德斯蒙德•道斯的真人真事創作的軍事文學經典,并獲得德斯蒙德•道斯遺產基金會授權出版。《血戰鋼鋸嶺》出版至今11位美國總統推薦。歷經半個世紀,德斯蒙德•道斯堅守 “讓我再救一個”的信念,勇敢的形象成為世人心中不滅的傳奇。《血戰鋼鋸嶺》是一次對信念和堅守信念的人的偉大致敬,是一部震撼人心的英雄史詩。
德斯蒙德•道斯簡介——德斯蒙德•道斯(1919—2006),二戰期間美國及時位不持武器、以醫務兵的身份參加了關島戰役、菲律賓萊特島戰役、沖繩島戰役,經歷整個美國太平洋戰爭的傳奇英雄。獲得了美國較高軍事榮譽勛章國會榮譽勛章、英勇銅星勛章、紫心勛章、亞太作戰獎章、灘頭箭頭、陸軍品德優良獎章、本土防御服役獎章、總統集體嘉獎令。歷屆美國總統都會邀請道斯作為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的嘉賓。
作者簡介——布特恩•赫頓(1915—2005),參與了諾曼底登陸戰以及美軍二戰血腥的戰役之一“突出部之役”,獲得五星作戰英勇者勛章。二戰之后,布特恩•亨頓開始從新聞工作,成為《時代周刊》《紐約每日鏡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的首席撰稿人。為了堅持新聞的自由正義,在報道社會黑暗面的時候布特恩•亨頓還曾多次遭到威脅和綁架,卻每次都化險為夷、劫后余生。與德斯蒙德•道斯為同鄉人,且有著共同的二戰經歷與社會使命感的布特恩•亨頓,與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并在與朋為伴的歲月里,深刻體悟到戰爭年代德斯蒙德•道斯堅持信念的力量。最終,在德斯蒙德•道斯的授權之下,寫成了《血戰鋼鋸嶺》,一舉成為軍事文學的經典,并使德斯蒙德•道斯堅守信念的傳奇感動了無數的人。
謝 / 3
前言 / 7
序 / 13
及時章最孤獨的士兵 / 21
第二章嚴酷的考驗 / 44
第三章奪取巴里加達水源行動 / 66
第四章關島戰斗打響 / 75
第五章決戰萊特島 / 87
第六章血戰鋼鋸嶺 / 112
第七章一次夜襲 / 146
第八章絕境重生 / 155
第九章無上榮耀 / 165
第十章終極考驗 / 182
第十一章信念的力量 / 197
后記鋼鐵般的意志 / 207
及時章
最孤獨的士兵
開心的洗漱時間就要到了,D連士兵在準備睡覺。長長的木頭營房里一陣雜亂,24小時下來,人人又累又氣。一戰期間赫赫有名的77步兵師被重新啟用,將再次參戰,其訓練剛剛開始。這個師的徽章是自由女神像,暗示了它的指揮部所在地,其所屬人員正是紐約這個熔爐的典型代表。這支部隊的很多士兵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后的1941年冬天到1942年春天之間征召來的,比起平時招募來的各茬軍人年齡要大點,更加堅韌,也更玩世不恭。此時,他們的著裝五花八門——有的還身著綠色寬松訓練服,有的脫得只剩下淡橄欖色內衣了。他們在簡易木制營房里四處晃悠,操著紐約方言,粗聲粗氣,遇著什么事,看見什么人,都罵罵咧咧的。
血戰鋼鋸嶺及時章最孤獨的士兵亂哄哄之中,有個小伙子安靜地坐在整潔的鋪著褐色被單的床上。他身材修長,一頭褐色的卷發。如果說今天對于那些比他歲數大、更加皮實的人很難熬,對他則是一場噩夢。他參軍是出于自愿,但他是以一個良心拒服兵役者出于道德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原因而拒絕服兵役的人。——譯者注的身份加入的,而非戰斗人員。他也迫切希望為國效力,但是,根據羅斯福總統下達的第8606號總統令,以及陸軍參謀長出具的許可,他不必持槍。他自然認為上級一定會安排他參加醫療培訓。眼下,他卻待在一個步兵連里。他手腳有點笨,操南方山區口音,有點拉腔拉調。不管看外表還是聽聲音,他和軍營里的其他人都迥然不同。
他在專心閱讀《圣經》,不僅為了尋求心靈的慰藉,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總能從上帝的教誨中尋得安慰和寧靜,他合上書,按照多年的習慣,順勢跪在床邊,默念祈禱文。
突然有人高聲嚷嚷,“嘿,你們快看啊,他在祈禱!”
整個軍營“轟”地響起一陣譏笑聲、口哨聲和尖叫聲。那個年輕士兵跪在那里,一動不動。
這些城里人,來到一個全新的艱苦環境里,經過24小時的緊張勞累之后,暴躁不安,隨時準備把氣撒在哪個倒霉蛋身上,這不,他們找到了一個。一只笨重的軍鞋從床鋪上方飛了過來,“咚”地砸在虔誠禱告的新兵身旁。好懸!接著,又飛來一只鞋,又一只,同時還能聽到褻瀆神靈的臟話。跪在地上的新兵嚇壞了,不理解他們為何如此,可他一動不動。他不想被鞋子砸到,也不希望中斷禱告。
外面傳來了一陣熄燈號的聲音。值班中士把頭探進營房門,吼道:“喂,都給我安靜!”
燈滅了,軍營安靜下來。那個年輕士兵的禱告也結束了,他鉆進被窩。熄燈號清晰、略帶悲傷的音符在春夜中逐漸消失,他靜靜躺在狹窄、堅硬的軍床上,因為孤獨和痛苦,眼里噙著委屈的淚花。
77步兵師的列兵德斯蒙德 道斯在軍營的及時天就這么過去了。
隨后幾天也不好到哪兒去。晚上,在營房里,其他人照舊譏笑他。現在,他等到熄燈后才跪下來禱告,但偶爾還會從黑暗中飛來一只鞋。
最令他痛苦的是周圍隨處可見恣意違反《圣經》第三誡的現象。那些人發現叫他“圣耶穌”能讓他極其痛苦,就經常稱他為“圣耶穌”來諷刺他。有一個叫卡杰爾本書人名均為真名,但有三個例外:卡杰爾,斯坦曼和科斯納。時隔多年,為避免尷尬,道斯先生請求隱去他們的真實姓名。——作者注的,三十來歲,粗嗓門,嗜酒如命,他什么人都看不慣,什么事都看不慣,包括宗教。他專門挑事,尖著嗓門戲弄道斯。道斯一聽見他講話,就忍不住心頭一緊。他長這么大,從來沒聽到誰如此膽大妄為,敢褻瀆上帝之名。
顯然,卡杰爾特別喜歡用這種污言穢語拿道斯尋開心。
他動不動就說,“告訴你,道斯,我們上前線打仗,你呢,就別指望活著回來了,我一定親手斃了你。”說完哈哈大笑。
白天,這位非戰斗人員還面臨另外一個問題。他雖被分配在步兵連,但他不愿拿槍。從管裝備的中士到排里的作訓中士,直至中尉排長和上尉連長,都命令他拿起槍來,但是都沒用。各級軍官輪番上陣,軟硬兼施,這個瘦巴巴的列兵總是禮貌而又堅決地拒絕。
他能理解上級軍官的處境,也不想為難任何人,只是他之前得到過上級機關的批準,可以不拿槍。
德斯蒙德 道斯自小在信奉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家庭長大,在一所只有一間教室的復臨會學校接受了教育,他一次不落、誠心誠意參與每次禮拜活動。
在弗吉尼亞州林奇堡老家的小木屋里,客廳的墻上掛著一幅裝裱精美的畫軸,上面描繪的就是十誡。畫軸上,每一誡都配了一幅畫。最吸引德斯蒙德的是第六誡:“不可殺人。”該畫描述的是該隱、亞伯的故事。畫中,亞伯躺在地上,血流不止,旁邊站著殺人兇手該隱,手里握著匕首。德斯蒙德每次看到這個場景,就會瞪大眼睛,內心充滿恐懼和不解。一個人竟能殺死自己的兄弟,那得惡到什么程度?因為,德斯蒙德自己的家庭甜蜜溫馨,彼此相愛,全家幸福。他父親威廉 托馬斯 道斯是個木匠,孩子們小的時候,他父親把這個家經營得溫暖舒適。德斯蒙德生于1919年2月,一共姊妹三個,他排行第二。他姐姐奧德麗長他四歲,弟弟哈羅德 愛德華小他兩歲。
德斯蒙德站在客廳的椅子上,久久凝視該隱殺死他弟弟亞伯的那個畫面,暗下決心,只要有一口氣在,他一定恪守第六條誡和其他所有誡。
德斯蒙德從不惹事,但也不喜歡被人騎在頭上。讀小學時,街坊鄰里的孩子喜歡欺負他,專門找他的茬兒。一開始,他忍了,后來有24小時,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他被一伙小痞子攔住了去路。
領頭的上來推了他一把,惡狠狠地說:“小子,這回你跑不掉了。”
德斯蒙德感到極大的恐懼,心想,今天這頓揍是挨定了。但是他打定主意,決定在倒地前要盡可能讓對方也吃點苦頭。他突然發難,雙拳上下翻飛。流氓頭子萬沒想到他敢主動出擊,掉頭就跑,其余幾個一哄而散,從此,德斯蒙德的伙伴們都再不惹他。
德斯蒙德小的時候,林奇堡流行打棒球。春天一回暖,孩子們就把球拋來拋去,一直玩到夏末。德斯蒙德和其他孩子一樣,玩得很開心。八歲那年,他摔了一跤,手被一個碎瓶子碴了個大口子。鋸齒狀的玻璃碴兒割斷了好幾根肌腱,傷口橫貫整個手掌。醫生看了看,試了試那幾根松垂的手指,搖頭嘆息道:“德斯蒙德,你這只手算是廢了。”
可德斯蒙德的媽媽不愿輕易放棄,傷口愈合以后,她堅持每天給他按摩,并運動那幾根手指。在她的悉心照料和不斷鼓舞下,他的手指功能漸漸恢復,不過那條橫貫掌心的疤痕還是一碰就疼。從此,需要健全的雙手完成的體育活動與他無緣了。
起初,德斯蒙德萬念俱灰,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他發現,只要精力充沛,體育活動之外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他沒有在家干坐著,而是搶著干家務活。媽媽愛花,他就一連幾個小時幫她侍弄那些花花草草。自己、媽媽和大自然一起創造著美。他家的花兒太多了,就分一些給別人。剛開始,送給街坊鄰居,尤其是有人生病時,大家都很感謝他,后來,他送給醫院的病人,甚至服刑的犯人。他發現,分享美比創造美更幸福。
并不是每次送花的經歷都是令人愉悅的。有個病人年老體衰,窮困潦倒,舉世無親,身患不治之癥,將不久于世。他請不起護工,德斯蒙德自愿陪他。這個病人疼起來,連德斯蒙德都感到渾身疼。,他忍無可忍,跑去找醫生。
“大夫,求您了,給他點止疼藥吧!”他央求道。
大夫拍了拍他的肩頭,說:“給他的劑量已經很大了,不能再加了。”
當天夜里,死神慈悲,讓那個病人終于脫離了苦海。德斯蒙德回到家,久久不能入睡,他的耳畔總是響起那個病人的哀嚎、呻吟。他不后悔陪在老人的床頭送他一程,他盡了力,老人畢竟不是孤獨離世的。
從這件事情,德斯蒙德悟出一個道理,即使在如此凄涼的情況下,盡心盡力幫一個人,也能獲得向上的力量和滿足,這本身就是獎賞。
有時候,還能收獲更多的好處。有個安息日,教堂禮拜活動因為一個通知臨時中斷了,說有位女士急需輸血,這位女士以前也是這個教堂的教友,德斯蒙德和其他幾位教友立即趕往醫院。
這位女士和丈夫也是安息日會的教徒,不久前搬來林奇堡后,鬧了點誤會,誤以為他們在這里不受歡迎。礙于面子,他們堅決不到林奇堡教堂做禮拜。這段不愉快的經歷,趕來獻血的自始至終沒人提起一個字。
,只有德斯蒙德一個人和這位生病的女士配型成功。他當時也只有十三四歲,還瘦得皮包骨頭,但這個病人情況危急,德斯蒙德毫不猶豫地獻了血。抽完血,他從臺子上下來,要不是扶著衣帽架,差點就癱倒了。
那位女士得救了,她和她丈夫邀請德斯蒙德到他們家做客。起初,他們提出要給德斯蒙德一點報酬,被德斯蒙德婉拒了,接著,他們問他想要個什么禮物。
德斯蒙德說:“什么禮物都不要,就要你們今后來和我們一起做禮拜。”
他們答應了,從那以后,他們兩口子在這個教區非常活躍,也非常虔誠。
帶著這些豐富的經歷,德斯蒙德被投進美國陸軍模范戰地醫護兵這個模子里進行塑造。華盛頓的軍隊高層清楚,像德斯蒙德這樣的人不在少數,為了發揮他們的作用,為他們制定了特殊政策。二十幾年前的及時次世界大戰期間,堅定不移的良心拒服兵役者受到虐待、囚禁,遭到拳打腳踢,有的甚至被頭朝下戳進糞坑里。一戰期間,僅復臨會就有162個會員因為宗教信仰被推上軍事法庭審判。戰爭結束時,有35人被判處五年至二十年不等的苦役。在不懈的努力下,1918年11月11日停戰日,他們獲得特赦。
兩次大戰間隙,人們饒有興致地看著年輕的復臨會員如何既能嚴格按照《羅馬書》第13章第1節的要求,服從政府的命令為國效力,同時還能遵守《圣經》第六誡。后來制定了一個詳細方案,根據這個方案,復臨會上層和軍方合作,便于復臨會的教徒能找到適合的崗位,那就是醫療隊。1934年,復臨會組建了軍醫團,訓練接近服役年齡的青年人掌握戰地醫療的基本技能。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幾所復臨會大學和研究會建立了軍醫團單位,重點是在他們宗教信仰允許的框架內為國效力。
美國國會認識到這類既不愿殺人又迫切希望為國效力的年輕人能為國家提供寶貴的服務,特地在《征兵法》中加上一條,即良心拒服兵役者一律進入醫療隊。
對此,德斯蒙德是清楚的。他和林奇堡來的幾個人一起應征入伍,被歸入I—A—O可以執行非戰斗軍事任務的良心拒服兵役者。——譯者注一類人,其中的O就代表良心拒服兵役者,為此,德斯蒙德還向征兵委員會提出過抗議。
“我和他們不一樣,”他解釋道,“我是自愿服役的,只是不當戰斗員。”
“你說的這個類別我們沒有,反正你就算一個I—A—O吧。”
按照教會和軍隊部門聯合制定的正式程序,復臨會員不必主動報名服役,而是依次等候征召。期間,德斯蒙德在造船廠上班(造船是重要軍事工業),也學了一些急救知識,為應召參軍做準備。《征兵令》下來時,船廠一個領導給他出主意說,他不妨以自己是造船廠關鍵員工為由,要求延遲入伍。德斯蒙德壓根兒不愿考慮。
“我在這兒并非關鍵員工,這您也知道。”他說。
他的很多朋友都應征入伍了。有人被定為4—F類,即不宜服兵役。有人因為不能為國效力而極度失望、羞愧,竟然自殺!這對德斯蒙德震撼極大。盡管他母親好言相勸,他父親極力反對,德斯蒙德還是熱切希望能夠用實際行動愛國,遂于1942年4月1日到弗吉尼亞州的李堡訓練營正式入伍。可是,并沒有分配他去醫療隊參加基礎救護的訓練,而是編入駐扎在南卡羅來納州杰克遜堡軍營,剛剛恢復編制的77步兵師。他將和他們一起參加訓練。剛開始比較亂的那幾天,屬于I—A—O類人員的德斯蒙德和步兵連的人混在了一起。
在陸軍部隊,任何人有意見要提,別人會揶揄說:“你有意見?找牧師說去。”德斯蒙德真的就去了,軍中牧師卡爾 斯坦利上尉熱情接待了他,并耐心聽完他的訴說。斯坦利上尉有個好友是復臨會的一位牧師,他非常了解這個人數雖少但極其活躍的新教派別的信仰和規矩。他意識到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是真心因為宗教信仰而不愿拿槍,而根據法律,他有權要求被分配到醫療隊。斯坦利上尉向師部領導匯報了此事,馬上,德斯蒙德被轉入醫療隊,開始醫護兵的訓練。
軍事醫學有點像針對戰場環境的高級急救術。德斯蒙德掌握了那兩個大帆布挎包里都有哪些物品,各有什么用途。有包扎開放傷口的大大小小的敷料,有包扎前撒在開放傷口上消炎的磺胺粉,還有止痛的嗎啡針劑。德斯蒙德不僅學會如何注射,同樣重要的,他還學會什么時候該用,什么時候不該用——有些傷情使用嗎啡會死人的。
德斯蒙德和醫療隊其他新兵一道,學會如何就地取材(比如小樹枝、槍托等)來制作固定斷骨的夾板。他還學會在戰場上如何輸血漿,休克如何處理,什么時候給水,什么時候禁水,他仿佛回到了學校課堂。德斯蒙德想起小時候在老家林奇堡教會開設的學校,規模不大,屋頂是褐色瓦片。全校只有一位老師,教八個年級,每個年級只有幾個學生,不同年級輪著教。德斯蒙德還記得當時背書的情景,輪到哪個年級,哪個年級的學生就移到教室前排,離老師近了,更主要的,離前面那只大肚火爐也近了。寒冷的冬天里,每個孩子都眼巴巴地盼著輪到自己背書。
誰能忘記自己人生中的及時位老師呢?德斯蒙德永遠忘不掉內爾 凱特曼老師。除了他的母親,凱特曼老師給他人生啟迪較大。起初,德斯蒙德太靦腆,不敢當著全班的面背書,是凱特曼老師給予他鼓勵。他學寫阿拉伯數字和字母的時候,寫出來的東西像是蚯蚓在爬,根本無法辨認,就在他絕望之際,又是慈祥和藹的凱特曼老師來幫助他。每天放學后,她不厭其煩地把著手一遍又一遍教他,直到他能把數字和字母寫得清清楚楚、一個不錯為止。
還有24小時,輪到德斯蒙德擦洗黑板,擦完后還要把黑板擦上的粉筆灰磕掉。他隨意將兩個黑板擦互磕幾下,就放下了。凱特曼老師很生氣,教訓德斯蒙德說:
“任何事情,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好”。
這是他及時次聽到如此簡明扼要的人生哲理,這話老師之后又說過多次。這個觀念深深扎根于他的腦海,他可以像留聲機一樣,在心里重復播放“任何事情,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好”。
這句話伴隨他終身。
八年級之后,德斯蒙德就無法繼續上學了。20世紀30年代,正是大蕭條時期,他父親找活很難,德斯蒙德只好拼盡全力干活,幫著養家。他在一家木材廠找了份力氣活,一個小時10美分,一周50個小時,掙5美元。交給教會50美分作為什一稅,給他母親3美元,一周交通費50美分,還剩一美元買買衣服和其他必需品。
雖說常規教育結束了,他仍然堅持上復臨會學校。學校的墻壁上掛著加利利海的大幅畫片。按時到校、背得出課文段落的,都可以在畫上粘上一個小船形狀的貼紙。如果連續三個月背出段落的,還能得到獎勵。每個季度一次不曠課的,獎品是一枚書簽。他曾經缺過一次課,整個季度的全勤就完了。此后,他從不缺課,也沒有不作準備去上課。
有一次,全家去外地走親戚,回來時,夜已經深了。第二天是安息日,德斯蒙德還沒有預習。他又累又困,眼皮老打架,他還是咬著牙堅持把布置的作業做好。次日早上,他拖著疲憊的身子去學校。這一年以來,他花了數不清的時間預習,那么多課,一次也沒有缺過,他決不允許自己因為一次不到課而把的出勤記錄給毀了,從而失去他投入的時間和努力應該享受的獎勵。
就這樣,對于德斯蒙德 道斯來說,盡忠盡職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杰克遜堡訓練營,有時候上午劇烈活動,中午吃得太飽,加上天熱,等到下午教官在懶洋洋地講解如何凈化水、蒼蠅如何傳播疾病的時候,下面的人就開始打瞌睡了。德斯蒙德例外,他仍然精神抖擻——這是他的生活方式。
您一定在想,如此認真、專注的醫護兵,即便得不到其他新兵的尊敬和喜愛,至少教官應該賞識吧?您想錯了,各級軍官,上至團級指揮官,都討厭他,認為德斯蒙德是個怪物,專門來搗蛋的。
只要不是他的宗教信仰所禁止的事,他都努力去做個表率,做一個宗教信仰不同的“合作者”,而非“拒絕者”,可為何人人都沖著他來呢?
有幾個因素于他不利。首先,他們普遍厭惡良心拒服兵役者。這一點德斯蒙德嘴上不說,但是心里明白為什么。師里有另外三個“拒服鬼”,德斯蒙德和他們根本合不來。他盼望作為非戰斗人員為國效力,而這三個家伙則根本不想參軍,而且不容商量,他們一心想干的,是什么都不干。其中一個因為長期吸食鼻煙,牙齒烏黑,對于軍旅生活極度反感。后來,他們幾個都走了,人人都松了口氣。然而,恨屋及烏吧,他們對德斯蒙德總是不冷不熱的。
有個中士指責他說:“你們都是他媽的一路貨色,整天大談特談宗教自由,等到國家號召你們挺身而出,捍衛宗教自由的時候,你們一個個裝熊。”
德斯蒙德誠懇地解釋道:“中士,您這么說就不對了。我們的教義是要求我們服從政府領導的。我見到國旗,從來都敬禮,執行任務也從不偷懶。我和您一樣愛國。”
步兵連列隊前往靶場射擊時,德斯蒙德也去,當然了,他是不參與打靶的。滿頭是汗的步槍兵們趴成一排,一發又一發地射擊,耳朵被震得嗡嗡響,肩頭被震得生疼,而醫護兵德斯蒙德空著兩只手,這邊轉轉那邊看看,無所事事,他的戰友自然恨得牙癢癢。
德斯蒙德不受歡迎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口口聲聲要堅守《圣經》第四誡。
大約3500年前,摩西說:“當紀念安息日,守為圣日。”本書中《圣經》引文的譯文均取自中國基督教協會1995年出版的新標點和合本《圣經》。——譯者注。
德斯蒙德謹遵神的教誨。在他看來,那兩句話是對所有人說的,更是對他德斯蒙德說的。不管什么人,小到營長、團長、師長,大到美國總統,都不能使德斯蒙德違背上帝為他定下的戒律。的例外,是上帝之子耶穌所提出的。德斯蒙德的《圣經》說,耶穌曾經在安息日治病救人。德斯蒙德也愿意平時在安息日救治病人,戰時救護傷員。
但是,在南卡羅來納州,距離前線成千上萬里,這里沒有傷員,生病的送去醫院,不需要他做什么,德斯蒙德看不出任何理由要他違背第四誡。
讓德斯蒙德在77師的生活雪上加霜的是安息日的不同守法。作為復臨會信徒,他不在每周及時天,即星期天,守安息日,而是在每周的第七天,即星期六。自16—17世紀起,清教徒守星期天為安息日。從19世紀中期開始,美國復臨會受浸禮派的影響,守星期六為安息日,視之為服權柄的記號。——譯者注
不用說,77師以及其他部隊都守星期天為安息日、禮拜日。在杰克遜堡訓練營,幾乎所有活動從星期六傍晚開始就停了下來,一直到星期一早晨才恢復。他們這里有個小教堂,天主教徒和新教徒都可以在里面進行禮拜活動。每個大一點的單位都有自己的牧師,可以就地進行禮拜。所有演習也都安排在星期日之前停下來,如果演習跨周末,預先就要安排星期天在野外可以進行禮拜活動。
德斯蒙德堅持每周第七天休息、禮拜,而部隊其他人堅持每周及時天休息、禮拜。這樣,他就有兩次和別人合不上拍。首先,他的復臨會禁止他從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做任何工作,這就要求他每周這個時間段都必須得到批準不參加軍訓。第二,因為星期六那天軍營小教堂是不舉行任何宗教活動的,他就必須拿到準假條,進城參加那里的禮拜活動。城里的教堂宗教活動往往包括星期五晚上年輕人的聚會和星期六上午的例行禮拜。
很快,在到底守星期六還是守星期天為安息日這個問題上,美國陸軍和列兵德斯蒙德杠上了。二者必須有一個讓步,讓步的當然不能是德斯蒙德了。
他入伍的第二天就遇到這個麻煩了。入伍那天恰逢星期五,第二天一早,中士命令所有人擦地板,準備迎接當天的例行檢查,德斯蒙德拒絕參加。他既來當兵,就做好了思想準備,愿意像耶穌一樣在安息日履行“必要的義務”。可是,在他看來,擦地板這種事情并非“必要的”義務,地板哪天不能擦?當然,第二天星期天肯定是不能擦的,因為對其他人而言是安息日。
中士叫來了中尉,中尉也說服不了這個固執地要出去做禮拜的新兵蛋子,于是惱火地讓他滾出軍營。道斯剛到門外,撞見一個少校,少校又命令他滾了回來。當兵的及時個安息日,他蜷縮在軍營的角落里。其他人都在干活,他們說了很多難聽的話,還故意讓他聽到。
他轉入77步兵師后,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及時個星期五,他去找軍中牧師商量,想拿一張準假條,以便到哥倫比亞去做禮拜。牧師斯坦利上尉正告他,有嚴格規定,進入軍營的前兩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外出。
列兵道斯對牧師說:“我相信上帝一定有辦法成全我去教堂做禮拜。”
斯坦利上尉嘆了口氣。他太了解這些復臨會信徒了,他說:“我問問師部再說吧。”當天下午,準假條就下來了。
第二周,他已從步兵連調到醫護營,他向營長弗雷德 斯坦曼化名。——作者注少校報到,同時請求獲準星期六去教堂做禮拜。少校關心的是營里的訓練工作,就批準了。但是,德斯蒙德每周都來,沒完沒了,少校就火了。有個星期五,他警告道斯說:“這是一張,以后別來了。”
道斯知道少校是來真的。第二天,他請其他復臨會教友為他祈禱好運。在接下來的星期五,他又去請假。少校火冒三丈,讓他滾了出去。道斯再次去求斯坦利上尉幫忙。牧師把這個情況向師部做了反映,師部經研究決定,這名復臨會教徒今后所有星期六都可以請假休息,和別人星期天休息一樣。德斯蒙德贏了,只是在部隊上,列兵壓倒少校是不明智的。
其實,德斯蒙德并不比別人多討什么便宜。星期六他可以休息,但星期天他要全天執勤。問題是,他當值時,誰看見了?他們看到的是每到星期六他就沒影了,所以都恨他。他們挖苦他說:“你小子請到的假比上將都多!”
步兵們尤其討厭他。德斯蒙德的說話和其他習慣本也與眾不同,在射擊場上還優哉游哉,現在他竟然可以獲得特批假條!全團都在談論這個奇怪的士兵。有24小時,道斯又撞見了卡杰爾,就是以前在D連時喜歡奚落他的那個人。
卡杰爾嘴里不干不凈地說:“道斯,你他媽以為你是圣人?到了戰場上,我要像殺狗一樣,一槍崩了你!”
天天和恨你的人相處著實不易,尤其是你將來要護理的恰恰就是他們。對于道斯來說,這段時間是孤獨的、令人沮喪的。
一個男人遇到這種處境,不是向他媽媽傾訴,也不是向教堂牧師或軍中牧師傾訴,道斯把自己的苦惱告訴了自己的心上人。
德斯蒙德的女朋友很漂亮,滿頭金發,不茍言笑,和他一樣是個虔誠的復臨會信徒。她叫多蘿西 舒特,家住弗吉尼亞州里士滿市。她姊妹七個,父親是一戰傷殘軍人,全家靠他的撫恤金艱難度日。
多蘿西決心活出個樣兒來,她知道首先必須接受教育,那就意味著要有學費。還在上中學時,她就找到一份工作,賣復臨會的書。她路過林奇堡的時候,德斯蒙德認識了她。德斯蒙德一家是典型的南方人,加上同是復臨會教徒,所以對她特別客氣。有個安息日下午,他們一家還帶她出去兜風。
當年秋天,多蘿西上了首都華盛頓的華盛頓教會學院,她在當地一戶人家做家政來養活自己,由于這份工作的約束,她不能像其他人一樣全日制上課,可她從不抱怨,至少,她在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
復臨會的教友們相
杰出的英勇遠超出了使命的召喚。 ——杜魯門
在電影院看了,電影很精彩
英雄不死,只是慢慢消失
很有吸引力和震撼力的一本書
看電影才想買這本書的?\\??(???)??//?
為了電影才買的
這個商品不錯。
看了電影后決定要看看這部小說
東西挺不錯的。
還沒看不知道
質量很好,孩子很喜歡看
這個商品還不錯
一早就收貨 先看電影再看書 不一般的戰場不一般的英雄
圖文并茂,比電影更加詳細了解真正的歷史!
高端大氣上檔次!
很好看很滿意
一直在當當網買書,值得信賴,包裝好,物流快
很早之前看過電子書,沒有紙質的感覺好,百看不厭的一本,仿佛從中看到了小小的自己的影子
電影三刷,現在再看原著仍然很激動
很棒的一本書,值得擁有
挺好看的一本書
書很好!照片發不上去,壓縮失敗!
不錯,不錯。
圖書內容不錯,包裝精美,裝幀很好,價格便宜,內容精美實用,性價比高,物流比較快,派送速度快,客服服務態度很好,經典作品不可不看,總體很滿意,希望下次繼續優惠多多,當當圖書服務優秀。快遞員服務態度非常好!就是圖片有點多文字沒有想象的那么多。袋子破損,這一本左上角輕微變形。
很實用,值得推薦
以前不知道評論,不知道浪費多少積分,自從知道積分可以兌換后,我就用這個評論,不管到哪兒都復制,輕輕松松賺積分。好評,物美價廉,非常喜歡。
因為看了電影買的書~~~~~~~
看了三遍這部電影 又看了書 內容不太一樣 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看了電影后才買了這本書,書的質量很好,很不錯的一本書
看過電影,也喜歡這位偉人的故事。精裝,還有很多人物照片
電影后部分很打動人,深深記得男主拼命救人的場景
看了50頁還沒感覺多好,繼續看吧,書很薄字很少,一會兒就能看完
因為忙于哄娃所以錯過了電影,這次小說上市我不能再錯過了,趕快買一本收藏,有空了翻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