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迅、趙廣陵、趙岑、廖志弘、龍忠義……
他不斷變換自己的名字、身份,試圖隱藏自己的歷史,卻還是被剝繭抽絲般的解剖出來。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有一段隱秘的歷史,連綴成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他本是西南聯大的學子,為了民族大義,毅然投筆從戎,投考黃埔軍校,參加遠征軍。在1944年的松山戰役中,他被戰火毀掉了英俊的容貌,死里逃生。他親自參與結束了一場戰爭,為了躲避另一場戰爭卻不得不隱姓埋名,最終還是沒有躲避開歷史的滾滾洪流。
四十年后,他遇到了隨團前來討要日軍遺骸的秋吉夫三,最終他不得不開始又一場沒有硝煙但關乎民族尊嚴的“抗戰”……
老兵不死。
一段民族大歷史中個人的掙扎與堅守
兩位中日老兵橫跨七十年的宿命對決
著名作家范穩力作
中國遠征軍鐵血戰史
一個民族拒絕遺忘的證詞
范穩,1986年開始發表作品,已出版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15部,近500萬字,多篇作品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等文字。歷時10年創作的“藏地三部曲”(《水乳大地》《悲憫大地》《大地雅歌》),蜚聲文壇,并在中國臺灣、香港及法國都有版本發行。其中《悲憫大地》2013年被十月雜志社評為“35周年影響力作品”。
2006年海峽兩岸圖書博覽會上,被臺灣四家出版社和網絡機構評為“最受臺灣讀者喜愛的十大大陸作家”之一。
曾獲當代長篇小說獎、全國圖書獎、“十月文學獎”、《當代》雜志“五年五佳”作品獎、全國報告文學獎等獎項,并連續兩屆入圍茅盾文學獎。
卷宗一
1950:及時次交代——以迎春花之名
1迎春劇藝社
2思想匯報
3思想改造
4交代材料(之一):寒梅會
5人民管制
卷宗二
1957:第二次交代——以魯班之名
6魯班現形記
附件1:家書(之一)
7山東戰場 (交代材料之二)
8衰榮無定在
9在大師身邊(交代材料之三)
附件2:布告
10湖堤上的“辯證法”
11槍口下的大師
附件 3 :致友人書
12告密者
附件4:刑事裁定書
13留隊人員
卷宗三
1967:第三次交代——以遠征軍之名
14二進宮
15云麾勛章(交代材料之四)
附件5:家書(之二)
16松山之囚
附件6:家書(之三)
17松山之役——黑暗中的傾訴
卷宗四
1975:第四次交代——以特赦之名
18回家
19戰場實習生
20無為在歧路
21兒女共沾巾
22一次交代
卷宗五
1985:自贖——以老兵之名
23忠孝師表
24前世仇人
25一千三百分之一
26刺激與救贖
27松山之逢
28有拜托的生與死
29親情與愛情
附件7:秋吉夫三致趙廣陵
30忠魂歸國
附件8:墓志銘
31青春做伴好還鄉
后記拒絕遺忘
1948年冬天的昆明,陽光依舊溫暖到蝕入骨頭,空氣中彌漫著頹廢末日之氣。在抗戰最艱難時期也是大后方的昆明,眼下依然是一副“商女不知亡國恨”懶洋洋的艷俗模樣。東北戰場上的炮聲已經平息下來了,按官方報紙的說法,幾十萬國軍已經“順利轉進”。但是連兵團司令、剿總司令、中將軍長、少將師長都俘的俘、死的死,逃的逃,他們的部隊又能“轉進”到哪里去呢?負責堅守長春的60軍大多是云南的子弟兵,他們曾經有血戰臺兒莊的光榮,又有抗戰勝利后出國到越南去受降接防的榮耀,然后又稀里糊涂地被調派到東北戰場。昆明一些60軍的軍官太太已經穿起了喪服,哀號之聲不時從大街小巷傳來。《中央日報》上不斷報道的國軍“順利轉進”的消息對后方的人們來說,無異于報喪。的百萬虎狼之師即將入關,國軍從東北“轉進”到華北,又從華北“轉進”到中原——徐蚌會戰已經打響了,連不懂軍事一身雞屎臭的老倌都知道國軍還將繼續“轉進”,“轉進”到長江以南,“轉進”到大海的邊上。現在人們拿到報紙的感受和四年前可謂天壤之別,那時國軍的遠征軍在美軍“飛虎隊”的援助下,在滇西大舉進攻,把不可一世的日本人打得丟盔卸甲,一直將他們趕出國門。在那難得的揚眉吐氣的歲月,人們24小時不在報紙上看到打勝仗的消息心里就不舒服;現在是天天都看到國軍在“轉進”,天天眉頭都舒展不下來。喪事仿佛不是一家在辦,或者一座城市在辦,而是一個國家都在哀痛沮喪之中。
以至于街頭報攤上剛拿到報紙看了一眼標題的人,會長長嘆一口氣:“莫非這共匪比當年的日本鬼子打仗還厲害?還越剿越多?”“他們是匪嘛。”一個蹲在報攤邊的屋檐下烤太陽的老倌說,“你不曉得‘匪’字是個半邊框,封了三方還有一方,老天本來就要給他們留一條生路的。自古以來,有官就有匪嘛。”“老人家,自古還漢賊不兩立。共匪來了有你的好?”那個買報的人說。
暮氣沉沉的老倌懷里抱著胳膊粗的水煙筒,瞥了那人一眼,“哪個來了我都在這里烤太陽。”昆明是高原城市,冬天太陽火辣,像個大火爐高高地懸在頭頂上,抵半件棉襖。因此人們把曬太陽說成烤太陽。
他把一望無牙的嘴湊上去,呼嚕呼嚕地吸上幾口,煙從嘴里吐出來,把老爹的頭罩住,還有些余煙從煙筒口緩緩飄出,像剛打了一炮的迫擊炮炮口。這時他身后有個老太太從昏暗的屋子走出來,“死老倌,太陽走了,還不趕緊。”老爹這才慢慢挪起身子,他身后的老太太搬起老爹屁股下的小凳子,送到陽光下。老爹便再舒適地坐下,蒼老的目光望著變化萬端的街景,好像大街上那些熙來攘往的穿軍裝的、穿長衫馬褂的、穿旗袍的、穿中山裝的、穿學生裝的,或者衣不蔽體的人們并不存在;東北戰場、徐蚌會戰也不存在,有老太太幫他挪凳子“轉進”,他就可以舒適地烤自己的太陽。
世道輪替,看來只是時間問題,就像曰升月落。
昆明的普通人似乎就像那個喜好烤太陽過日子的老倌那樣,哪個黨來了,他都照烤自己的太陽。
送水的牛車搖搖晃晃地走在青石板鋪就的小街上,仿佛走了一個世紀,并且還將再走一個世紀。大街上讓人稍感有些生氣的倒是那些拉黃包車的車夫,他們兩腳翻飛,穿梭于大街小巷,在人多的地方,車夫會高喊一聲:“招呼,糞抹著!”行人以為挑糞桶的鄉下人來了,忙避之不及。轉眼看到黃包車風一樣地從身邊馳過,嘴癢的會不輕不重地回罵一句:“小狗目的,奔死。”要是看到車上坐的是一個穿艷俗旗袍的女士,開衩的地方露出玻璃絲襪包裹著的渾圓小腿,難免也會來一句:“小爛屎,吊膀子日屁股也不消這份急。”那天有一個愛耍嘴皮子的小混混剛這樣脫口罵出來,轉眼黃包車停下來,從旗袍女士身邊走下一個身穿藏青色挺括中山裝、戴禮帽、手持文明杖,長得很結實的漢子,眼光刀鋒一樣地逼過去。“你嚷些哪樣?”漢子兩步就搶到那人身前。那多嘴的路人知道遇到了個厲害角色,轉身想跑,卻被人家一把拽住衣襟,好像還沒有怎么使力就將他提溜了起來,然后輕松地就給暾在地上。這種人其實不用掂量就知道是吸鴉片的。街對面正有一個穿布鞋扎綁腿的警察,拿一根打狗棍,看戲似的站成一根木樁樣。中山裝男人對他招招手,警察趕忙就跑過來了。“送他去這個地方。”中山裝男人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綠皮本本來,在警察面前晃了晃。警察一看,忙又是點頭又是敬禮,還不忘朝腳下那貨踹一腳。這家伙知道今天是惹到歪人了,竟沖中山裝男人磕起頭來,“長官長官,我是爛屎。
我是爛屎。咯要得嗎?”中山裝男人轉身就走了,連鄙夷的目光都懶得施舍。那自認是爛屎的家伙還不明就里,問警察:“你要送我去哪里嗎?”警察笑瞇瞇地說:“恭喜你啊!你要去穿二尺半了,省得成天在街頭惹是生非的。”身后傳來呼天搶地的喊叫聲,中山裝男人好像早就聽膩了,他頭也沒回,上了黃包車。車上那穿旗袍的女子嗔怪道:“什么人啊,犯得著錢特派員費那個神?”“我一不小心又干上了老本行,為黨國的前線送了一個煙鬼。”叫錢特派員的一本正經地說。
旗袍女人撇了撇嘴:“這種人還能打仗?”“嘿嘿,他即便不能為黨國打仗,至少也可以在軍隊里戒掉煙癮嘛。”“難怪你們打不了勝仗。”女人嘀咕道。
……P23-25
有很深的東西在里面,涉及了很多方面,都是以前不曾知道的。
當當發貨速度越來越快啦 昨天晚上買的 今天早上就到了 哈哈 點贊點贊 現在開始閱讀
很好!發貨很快、物流也很快,還沒有仔細閱讀,應該不錯!
朋友托買的,書的紙質、裝訂都很不錯,印刷也好。
首先歷史正確,然后政治正確。范先生一語難忘吶!
范穩的作品我也特別喜歡,希望這本新作也能帶來驚喜。
什么時候能打折就好了 什么時候能打折就好了
本書非常不錯,范穩大師確實是現代中國少有的有思考的作家!太喜歡了!
很遺憾,這本書沒有選上今年的茅盾文學獎,但這本書真的是范穩寫的很了不起的一本書,很喜歡。
茅盾文學獎作品提名作品,適逢抗戰勝利70周年,重溫戰火紛燒的歲月
紀念抗戰,所以有打折,可以作為文學作品讀,算是對那段歷史的生動展示。
《吾血吾土》:“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國家 還有我們 欠抗戰老兵的真是太多了 推薦對抗戰題材、知識分子題材有興趣的讀者 不妨買來一讀
看了好多矛盾文學獎的書,都太文筆很柔美,但是人的愛好不同我覺得軟趴趴的,剛好看到吾血吾士馬上就被名字吸引!于是下單
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很深刻,代入感強,需要靜下心來看。
挺喜歡的。挑選了半天選了這本。喜歡在當當買書。新而且正版
從主題到結構、從人物到故事、從歷史到現實 字字讀來皆是血 我相信這是中國抗戰文學中一座無法逾越的里程碑 向作者致敬!向出版社致敬!誠意之作 五星級推薦!
一個詩人,一生燦爛在自己的詩句里,也為國戰死在詩句的華麗中。作品中的軍人形象身上那種身臨戰場也難以磨滅的知識分子氣質,才是真正的詩人般的氣質。吾血吾土!吾家吾國!
導師推薦的一部書 也是第一次閱讀抗戰文學的作品 沒有傳統的政治正確 沒有分毫的政治宣傳 在書與劍的相逢中 范穩先生為我們還原了一段血與火的歷史 確實非常震撼
只看了開頭,我就將此書推薦給老公。第一次讀此類型的書,被震撼了,從題材、人物、結構布局、語言組織,全新的感受及思考。
歷史與現實、無奈與堅守、妥協與抗爭——《吾血吾土》還原給我們一個偉大民族的一段浴血奮戰、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畫面。為我們中華民族抗戰老兵的強大精神和不朽靈魂的致敬!
范穩老師新作一上市 便入手了一本 像范老師這樣不喧嘩不做作 敬畏歷史、低調創作的作者在中國真是太少了 花了一天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一半 主題厚重深邃 故事跌宕起伏 實在不舍得讀完……
這部作品講述了一位西南聯大畢業的知識精英近七十年的風雨人生 國家的苦難與輝煌、文人的痛苦與彷徨 讀著總覺得心里特別掙扎 這是我們這個民族的一段苦難史 一段不應被忘記的歷史
這是公布了入圍茅盾文學獎作品后看過的書,電子書,看到當當網有,毫不猶豫的買了一本,寫的真好。感覺今年入圍的作品都不錯,尤其是近期搜出來一本之前獲獎的騷動之秋,相比之下,感覺尤甚。
朋友推薦 買來送給老爸的生日禮物 還沒有看 隨手翻了一下 覺得腰封上的詩作非常震撼 相信這應是一部好書——“沒有足夠的兵器,且拿我們的鮮血去。沒有熱情的安慰,且拿我們的熱血去;熱血,是我們唯一的剩余。自由的大地是該用灌溉的,你,我,誰都不曾忘記。”
《吾血吾土》:很多年前 讀過一部鹿橋的《未央歌》 這么多年 再也沒有讀到關于西南聯大學生時代的文學作品 這部《吾血吾土》 雖然著力講述的是中國遠征軍的故事 但時常穿插期間的西南聯大學生故事 依然令人非常驚艷 堪稱大家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