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花》以山東昆崳山地區的農村為背景,描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當地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如何同日寇、漢奸、封建勢力進行斗爭的故事。在這里,有雙雙受難、至死不屈的夫妻;有在敵人面前,寧愿犧牲自己的丈夫,卻挽救八路軍干部的農村婦女,這些英勇斗爭的人們,經歷了長期艱苦的過程,終于取得了勝利。
書與影——經典的抗戰小說叢書有這樣幾個特點:
1,親歷性。這幾位作者都曾經站在與日寇作戰的隊伍中,有的甚至是戰斗英雄。
2,自傳性。小說中的主人公的成長戰斗經歷,往往融入了作者的真實生活。可以說,表現了一代人的成長經歷。
3,暢銷性。這幾部小說一經出版,即風靡一時。
4,經典性。這幾部小說都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也曾經被改編成多種不同的藝術形式,比如電影、電視劇、評書、連環畫、戲劇、廣播劇……等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及時章
秋天了。漫山遍野發了黃,是收割莊稼的時節了。今年的雨水頻,這是山地最喜歡的。谷子被飽滿堅實的大穗兒壓彎了腰,隨著微風,一起一伏地蕩漾著。
莊稼長得真好啊!可是,人們的心里像鉛塊一樣重。因為日本鬼子占了縣城,漢奸、特務、偽保安隊經常出來胡作非為,除了地租田賦之外,又加上了什么"維持費"、"保安糧"等苛捐雜稅,日子越過越難了!
在山坡上,一塊狹長的谷地里,有兩個女人,正在割谷子。干枯的谷葉兒,相互摩擦著,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谷根兒帶起的塵土,飛撲到她們的眉毛上、頭發上。天氣還真有些熱呢。她們不斷用衣袖揩拭額上和流到臉腮上的汗珠,把滑到臉上的散發理到耳后去,也時常交換著一兩句話語。但從不停止手中的活計。
割到了地頭,她們站起來,其中一個年老的說:
"娟子,歇會兒再割吧!"
"你歇著吧,媽I俺不累。"娟子說著,擦擦額上的汗珠,把掉到胸前來的那根又粗又黑用紅頭繩扎的結結實實的大辮子,敏捷地甩到身后去,又彎下了腰……
母親實在是累了,她憐憫愛惜地看著女兒從容的動作,和那已被汗水浸濕貼在前額上的幾縷頭發,嘆了口氣,疲倦地坐在堤堰的野草上。她撩起衣襟,擦著汗,扇著風。那堰上的一棵柿子樹像傘一樣撒開枝葉,從樹葉兒間的空隙中透進來的光線,斑斑點點地灑滿母親的全身。
母親,她今年三十九歲,看上去,倒像是四十開外的人了。她的個子,在女人里面算是高的,背稍有點兒駝,稠密的頭發,已有些灰蓬蓬的,在那雙濃厚的眉毛下,一對大而黑眸的眼睛,陪襯在方圓的大臉盤上,看得出,在年輕時,她是個美麗而和善的姑娘。現在,眼角已鑲上密密的皺紋,本來水靈靈的眼睛失去了光澤,只剩下善良微弱的接近遲鈍的柔光,里面像藏有許多苦澀的東西一樣。在她那微厚的嘴唇兩旁,像是由于在忍受著巨大的疼痛,而緊閉著嘴咬著牙不呻吟似的,有兩道明顯的彎曲的深細皺紋,平時,她的嘴總是這樣習慣地閉著。在她的下顎右方,長著一顆豆大的黑痣,像是留給幼兒好找媽媽的標記,也在發著顯眼的善良光彩。
歇過一會兒,母親走出樹陰,用手遮著從塊塊的浮云縫隙射出來的刺眼的陽光,看看太陽快到正南了,該回家吃午飯了。她朝谷地里走去。
已經看不到女兒的影子,她心里說:"就不知道累,看割這么遠了。"她/頂著女兒割出來的趟子走去。發現女兒的鐮刀放在一堆割倒了的谷子上,人卻不見了,她就接著頭向前割去。……
"她上哪去啦,怎么還不回來呢?"母親割了一會兒,一面自語著,一面把自己挑的和女兒挑的谷都捆好,可是還不見娟子的影子。
母親焦急地向四周巡視一番也沒找見,就大聲叫道:
"娟——娟子——" —
"媽,我在這呢。"娟子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突然出現在母親身后,笑嘻嘻地說。
母親急忙轉過身來,愛惜并略帶責備地說:
"看你,上哪兒去啦?天晌了,沒看見?"一見女兒頭上粘有"草狗子"①,忙用手給她摘掉。
娟子有些猶豫不安,她看看母親,帶點撒嬌地說:
"媽,你先回去好啦。俺,俺還有點事呢!"
"咦!什么事,這么要緊,連飯都不吃啦?"母親有些吃驚。這時,她才意識到,女兒頭上為什么粘上只有亂草叢里才有的草狗子。又忙問道:
"娟子,你才到哪兒去啦,這長時間才回來?!"
……
一如既往的好。
書還可以,就是送貨速度有點慢
物流很快
不錯,小時候看過的。現在拿來給女兒看
老師要求買的。
好書
一部在那個時代無法超越的經典,紅色經典
非常值得購買!
不錯,東西還可以啦,一直都在當當買
完美
好。
如果從思想性上來看,是過時了。但優秀的文學,自有它穿越時空的不凡之處。仔細讀,去品去思想,仍不失為一本好書。
講述了抗日戰爭初期,膠東某山區王官莊。地主王唯一勾結日寇,橫行鄉里,打死馮大娘的丈夫,逼走兒子。大女兒娟子暗中參加了抗日武裝,在地下黨負責人姜永泉帶領下,組織了武裝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