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分為九章,分別是總論、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總量指標和相對指標、平均指標與標志變異指標、抽樣推斷、相關與回歸分析、時間數列、統計指數,同時在各章中配合以Excel在統計中的應用等內容。
全書各章均包括學習目的與要求、正文、中英文對照的統計術語、本章小結、練習、思考與討論、應用能力訓練題等。學習目的與要求簡明扼要地指出了學習本章的目的和要求;本章小結則歸納了本章的主要知識點;練習、思考與討論則提出了一定數量的客觀性練習題,如判斷、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題,以及一些理論討論和案例討論題;應用能力訓練題則側重于針對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進行的計算與分析,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這些訓練,學生應能熟練地掌握該章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統計方法。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劉文錦,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系主任,主編《經濟學基礎》、《統計實務》等教材。《高職財經專業課程改革芻議》等多篇,主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課題五項。
及時章總論
學習目的與要求
及時節 統計的含義、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第二節 統計的任務與職能
第三節 統計的基本概念
統計術語
本章小結
練習、 思考與討論
應用能力訓練題
第二章 統計調查
學習目的與要求
及時節 統計調查概述
第二節 統計調查方案與調查問卷的設計
第三節 統計調查的組織方式
統計術語
本章小結
練習、 思考與討論
應用能力訓練題
第三章 統計整理
學習目的與要求
及時節 統計整理概述
第二節 統計分組
第三節 分配數列
第四節 統計表與統計圖
第五節 E x c e l在統計整理中的運用
統計術語
本章小結
練習、 思考與討論
應用能力訓練題
第二章第四章 總量指標和相對指標
學習目的與要求
及時節 總量指標
第二節 相對指標
第三節 E x c e l在總量指標和相對指標中的運用
統計術語 )
本章小結
練習、 思考與討論
應用能力訓練題
第五章 平均指標與標志變異指標
學習目的與要求
及時節 平均指標
第二節 標志變異指標
第三節 E x c e l在平均指標與標志變異指標中的運用
統計術語
本章小結
練習、 思考與討論
應用能力訓練題
第六章 抽樣推斷
學習目的與要求
及時節 抽樣推斷概述
第二節 抽樣誤差
第三節 抽樣推斷的方法
第四節 樣本容量的確定
第五節 E x c e l在抽樣推斷中的運用
統計術語
本章小結
練習、 思考與討論
應用能力訓練題
第七章 相關與回歸分析
學習目的與要求
及時節 相關分析概述
第二節 一元線性相關關系的測定
第三節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第四節 E x c e l在相關與回歸分析中的運用
統計術語
本章小結
練習、 思考與討論
應用能力訓練題
第八章 時間數列分析
學習目的與要求
及時節 時間數列的意義和種類
第二節 現象發展的水平指標分析
第三節 現象發展的速度指標分析
第四節 時間數列的趨勢分析預測
第五節 E x c e l在時間數列分析中的運用
統計術語
本章小結
練習、 思考與討論
應用能力訓練題
第九章 統計指數
學習目的與要求
及時節 統計指數概述
第二節 綜合指數的編制和應用
第三節 平均指數的編制和應用
第四節 指數體系與因素分析
第五節 幾種常見的經濟指數
第六節 E x c e l在指數分析中的應用
統計術語
本章小結
練習、 思考與討論
應用能力訓練題
附錄一 E x c e l的基本操作
附錄二 正態分布概率表
附錄三 平均增長速度累計法查對表
主要參考文獻
㈠統計調查的概念
統計調查就是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和任務,運用科學的調查方法,有組織、有計劃地向客觀實際搜集資料的工作過程。例如,要研究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就要搜集構成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行業、各個要素的方方面面的實際資料;要研究某一個企業的經營情況,就要搜集反映該企業生產經營的有關實際資料。
統計調查所搜集的資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直接向調查單位搜集的未經加工、整理的資料,一般稱為原始資料,或稱為初級資料;另一種是根據研究目的,搜集經初步加工、整理過的,來源于別人調查和科學實驗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說明總體特征的資料,一般稱為次級資料,或稱為第二手資料。統計調查一般指的是對原始資料的搜集工作。
㈡統計調查在統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統計調查是統計工作的基礎環節。所有的統計計算和統計研究都是在原始資料的搜集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通過統計調查,取得有關被研究現象的具體資料,從而為統計整理和分析提供科學依據。統計調查階段的工作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統計整理和分析結果的性、真實性,決定著整個統計的工作質量,關系到能否確切地反映客觀實際,得出正確的結論。所以,統計調查是保障完成統計工作任務,提高統計工作質量的首要環節,是整個統計工作的基礎。
㈢統計調查的特點
統計調查是原始資料的主要來源渠道,與其他社會調查相比較,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1.初始性。統計調查直接向調查單位搜集原始資料,具有初始性的特點。
2.數量性。統計調查所搜集的各種資料中,主要是數據信息資料,具有鮮明的數量性特點。
3.大量性。統計調查的最終目的,是掌握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因而,它必須搜集調查對象的足夠多的資料,甚至是全部個體資料,才能達到目的。
4.總體性。統計調查必須要有全局觀念,調查整個現象總體的資料。
5.個體性。統計調查直接面對組成調查對象的個體進行調查,并運用個體的資料經過匯總整理、綜合分析進而反映總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