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關貿總協定(GATT)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在戰后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中,作為進行多邊貿易談判、制定多邊貿易規則和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的國際機制,對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地位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目前,對于發展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系問題存在著廣泛的爭論。這種爭論的時代背景是,及時,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任何國家包括廣大發展中國家都無法回避;第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仍然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控制著多邊貿易體制發展的主導權。在這種情況下,深入研究發展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系,對發展中國家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盡管國際機制理論存在明顯的局限,但對于研究發展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系問題仍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提供了有用的分析框架。多邊貿易體制本身就是一種國際機制。國際機制的建立和維持本身反映的是國際社會在某一領域所達成的共識,它所營造的互信的氛圍可以擴展國家在該領域的決策空間,有助于國家在信息不、不對稱的情況下減少顧慮和不確定性,促進正常的國際交往的順利展開。國際機制理論關于原則、規范、規則和決策程序等基本范疇以及對機制中權力結構、利益分配以及政策網絡等問題的分析,在認識發展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系的很多方面都有所助益。
本文對于發展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關系演變的歷史,發展中國家參與多邊貿易體制過程中的具體經驗和教訓進行了總結和分析,就發展中國家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風險和收益問題得出一些初步的結論,認為:發展中國家對多邊貿易體制的認識和參與是一個曲折的過程,這一過程伴隨著發展中國家在獲得政治獨立后,探索和選擇發展道路,特別是制定對外經濟政策的艱難歷程,發展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系經歷了從對立與隔膜到更多關注與參與的轉變,發展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系是一種動態性的關系;多邊貿易體制作為國際機制的本質決定了發展中國家與它的關系是協調性的而不是依附性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原則、規范、決策機制等相對于發展中國家存在著不平衡性,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參與的風險和收益是不對稱的,風險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而收益是有限的,在很多情況下收益仍然只是一種可能性;發達國家在多邊貿易體制中起著主導作用,并且試圖鞏固和擴大它們的優勢,為此,發展中國家在多邊貿易體制問題上與發達國家存在矛盾,但這種矛盾關系不是的,發展中國家并不籠統地反對多邊貿易體制以及它所推動的貿易投資自由化的目標,但在這一進程的速度、范圍以及力度等問題上與發達國家有不同的利益;多邊貿易體制的原則、規范、規則和決策機制以及它們的發展和演變,一方面為發展中國家獲得利益提供了可能性,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不得不在開放市場的自主性和經濟政策的獨立性方面付出代價;發展中國家在參與條件、履行義務、運用規則、增強集體談判能力等方面有可能通過自身的努力減少在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過程中的損失;在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系中,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差異,認識發展中國家在參與多邊貿易體制過程中的整體利益并據此協調、確定多邊貿易政策是重要的,同時也是復雜的;一般來說,那些實行外向型經濟政策,有較強宏觀調控能力,產品類別較為齊全,較易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對國際規則了解較多,對多邊貿易體制參與較深的發展中國家,較易從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過程中受益;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前景對發展中國家帶來新的挑戰,特別是如何實現開放市場和保持經濟穩定之間的平衡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發展中國家今后處理與多邊貿易體制關系所應遵循的原則包括,努力保持確定自身經濟發展目標的權利及與之相適應的漸進的市場開放模式,通過集體壓力敦促發達國家切實履行義務,改進發展中國家市場準入環境,充分參與制定新的貿易規則,加強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協調,增強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能力。
這些結論對于發展中國家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在于,發展中國家必須正視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和多邊貿易體制中的被動性和不利因素,同時,努力發揮自身的優勢,追求收益的程度的實現。被裹挾著前行并不意味著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發展中國家是被動的。即使在總體上發達國家占優勢的領域,發展中國家也在一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具備競爭的條件和可能。在調整經濟結構,實行與國際規則相適應的貿易政策,同時確立和發揮自己的優勢,減緩可能的沖擊等方面,發展中國家仍然可以有所作為。不同國家的表現表明,由于實行政策的不同,結果的差異是很大的。發展中國家只能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尋找對外貿易政策和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而不應試圖在加入多邊貿易體制與經濟發展之間建立簡單的因果關系。
本文還在分析發展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了這一關系對于中國的啟示,通過比較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異同,對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問題提出了政策建議,認為中國應當采取積極參與的態度,并且只要策略恰當,中國將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從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過程中獲益。
張向晨(1965~),生于北京,現任外經貿部國際司世貿組織處處長。從1991年起至2001年長期參與中國"復關"和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工作,現任中國外經貿部世貿組織司副司長。世貿組織司是中國入世后外經貿部設立的新機構,它的前身是專門負責關貿總協定事務的外經貿部國際司
內容提要
緒論
及時章 發展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關系的理論分析
及時節 國際機制理論概述
第二節 多邊貿易體制的機制分析
第三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章 發展中國與多邊貿易體制關系的演變
及時節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及其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第二節 發展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關系的演變
第三章 多邊貿易全制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及時節 多邊貿易體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的影響
第二節 加入多邊貿易體制對發展中國家經貿體制的影響
第三節 從烏拉圭回合協議執行情況看多邊貿易體制對發展中國家的實際影響
第四節 發達國家關于多邊貿易體制的立場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第五節 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困境
第四章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多邊貿易體制中的沖突與主要矛盾
及時節 發動烏拉圭回合談判前的一些爭論
第二節 烏拉圭回合期間關于一些議題的爭論
第三節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爭論的結果
第五章 發展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關系的發展前景
及時節 多邊貿易體制與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
第二節 從馬楚姆草案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空的分歧
第三節 發展中國家對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的立場
第四節 西雅圖會議失敗的影響
第五節 多哈會議的結果與前景
結論
附 發展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關系對中國的啟示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