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以道家思想為宗旨,集儒、法、兵的漢族傳統思想發揮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時以道、德、仁、義、禮為立身治國的根本、揆度宇宙萬物自然運化的理數,以此認識事物,對應事物、處理事物的智能之作。相傳為秦末黃石公作。傳說黃石公三試張良,而后把此書授予張良。張良憑借此書,助劉邦定江山。
《素書》字字珠璣,句句名言,燦爛經典,歷久彌新!、乾隆、南懷瑾等一致推崇的古今謀略奇書。張良,得隱士黃石公所傳奇《素書》,用之,遂輔佐劉邦,成就霸業。
《素書》不僅包含治國安邦大謀略,更有修身處世、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針見血,讀來如醍醐灌頂、豁然頓悟,其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值得我們每個人讀上一讀。
黃石公(約前292年-前195年),道家學者,秦漢時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納入神譜。據傳黃石公是秦末漢初的五大隱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記留侯世家》稱其避秦世之亂,隱居東海下邳。其時張良因謀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橋上遇到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后,授與《素書》,臨別時有言:“十三年后,在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公即我矣。”
原典………………………………009
釋評………………………………012
原始章及時……………………012
正道章第二……………………029
求人之志章第三…………… 039
本德宗道章第四……………062
遵義章第五……………………079
安禮章第六…………………… 113
附錄一 黃石公傳…………………157
附錄二黃石公素書考……………158
附錄三 素書提要…………………158
[原典]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注曰:“離而用之則有五,合而渾之則為一;一之所以貫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曰:“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著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譯文]
天道、德行、仁愛、正義、禮制,五位一體,密不可分。
[釋評]
修身是為人處世及時要義。儒家思想強調在“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前,先要修身。只有做到誠摯待人、光明坦蕩、寬人嚴己、嚴守信義,才能贏得他人的信賴和支持,為事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素書》將“道、德、仁、義、禮”作為人生大格局的組成部分,并認為這五種品質缺一不可。
個人修養的提升過程實際上是“修心”的過程,即心的建設。這是自我改造的開始。美德不會從父母那里遺傳下來,它需要逐漸培養。大人物都出自自我訓練,從沒有哪個人生下來便胸懷大志、正直高尚,因此,要從領會“道、德、仁、義、禮”五種品德開始,一點點地積累、一點點地培養,實現由人生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向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改造。
自然境界是低層次的,這個境界中的人做事總是依照社會習慣或者是依照本性而為,跟著天地的運轉而運轉,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功利境界中的人,對于人生比自然境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們明白自己行為的目的和意義,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會努力奮進。但他們仍以“功利”為行為的出發點,他們的動機是想換取更高的收益。這兩種境界很容易達到,之后的道德與天地境界,便非常人輕易所能達到的了。
道德境界,即所謂正其義不謀其利。達到這一境界的人心中除了“我”之外,還有一個社會、一個全體,他們了解個人是社會的一部分,因而他們的著眼點是在公而不在私。古今賢人及英雄便是已達到道德境界的人。
一種境界是天地境界,達到這一境界的人認為在社會之上尚有一個更高的宇宙。個人不能離開宇宙而存在,因而人不僅是社會的一員,也是宇宙的一部分;人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所以,對他們而言,無所謂生,亦無所謂死,一切皆以服務宇宙為目的。 [原典]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注曰:“離而用之則有五,合而渾之則為一;一之所以貫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曰:“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著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譯文]
天道、德行、仁愛、正義、禮制,五位一體,密不可分。
[釋評]
修身是為人處世及時要義。儒家思想強調在“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前,先要修身。只有做到誠摯待人、光明坦蕩、寬人嚴己、嚴守信義,才能贏得他人的信賴和支持,為事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素書》將“道、德、仁、義、禮”作為人生大格局的組成部分,并認為這五種品質缺一不可。
個人修養的提升過程實際上是“修心”的過程,即心的建設。這是自我改造的開始。美德不會從父母那里遺傳下來,它需要逐漸培養。大人物都出自自我訓練,從沒有哪個人生下來便胸懷大志、正直高尚,因此,要從領會“道、德、仁、義、禮”五種品德開始,一點點地積累、一點點地培養,實現由人生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向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改造。
自然境界是低層次的,這個境界中的人做事總是依照社會習慣或者是依照本性而為,跟著天地的運轉而運轉,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功利境界中的人,對于人生比自然境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們明白自己行為的目的和意義,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會努力奮進。但他們仍以“功利”為行為的出發點,他們的動機是想換取更高的收益。這兩種境界很容易達到,之后的道德與天地境界,便非常人輕易所能達到的了。
道德境界,即所謂正其義不謀其利。達到這一境界的人心中除了“我”之外,還有一個社會、一個全體,他們了解個人是社會的一部分,因而他們的著眼點是在公而不在私。古今賢人及英雄便是已達到道德境界的人。
一種境界是天地境界,達到這一境界的人認為在社會之上尚有一個更高的宇宙。個人不能離開宇宙而存在,因而人不僅是社會的一員,也是宇宙的一部分;人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所以,對他們而言,無所謂生,亦無所謂死,一切皆以服務宇宙為目的。
四種境界間的差異顯而易見,普通人都在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中徘徊與自我折磨,賢能之人則在道德境界中為社會、為民生謀福利,而圣人則在天地境界中“贊天地之化育”。境界不同,人們見識的世界也不同。
說得簡單一些,境界不同即是人們的價值觀不同。價值觀是人們處理各種問題的依據,能賦予人力量去采取行動。而價值觀正確與否,則取決于個人的思想修養。很難想象一個推崇個人利益的人會為組織的發展捐獻全部財產。同樣,一個具有很高修養的人不可能為了個人私利而損害國家的利益。因為有較高的覺悟和正確的價值觀,人們才能不僅僅為個人利益行事,而且能夠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看待事物。
道、德、仁、義、禮,本質上是一個原始本體的五個范疇之外化,無論三教還是其他用于治國興邦的思想體系,無不將道德作為改造世界的根本。老子說:由于世風日下,人們距離天道本有的和諧、越來越遠,人心日益喪失先天的淳樸、自然,矯情、偽飾成了人們必備的假面,所以才不得不用倫理道德教育世人,當用道德教育也不起作用的時候,只好提倡仁愛。當人們的仁愛之心也日益淡薄之時,就呼吁要用正義,在正義感也喪失殆盡后,就只能用法規性的禮制來約束民眾了。
因此,道、德、仁、義、禮,這五個方面是天道因時因勢之不同而權變使用的結果,實際上是一而五、五而一的不同說法和解釋罷了。
[原典]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注曰:“道之衣被萬物,廣矣,大矣。一動息,一語默,一出處,一飲食。大而八荒之表,小而芒芥之內,何適而非道也?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見之謂之仁;智不足以盡,故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不足以見,故日用而不知也。”
王氏曰:“天有晝夜,歲分四時。春和、夏熱、秋涼、冬寒;日月往來,生長萬物,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納百川,不擇凈穢。春生、夏長、秋盛、冬衰,萬物榮枯各得所宜,是地利自然之道。人生天、地、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朋友之信,若能上順天時,下察地利,成就萬物,是人事自然之道也。”
[譯文]
道,即人所遵循的自然規律。世間萬物都按它來運行,但往往不能為人所認知。
[釋評]
諸葛亮說:“腐儒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所謂“識時務”即人能夠認清事物的變化方向,了解問題的特征。“事物的變化方向”“問題的特征”可以統稱為“道”,即事物運行的基本規律。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行動,是保障行動正確的及時步。不過,《莊子 至樂》中的魯侯似乎并不明白這個道理。
有24小時,一只罕見的海鳥飛到了魯國城郊。因為魯侯喜歡養鳥,于是人們便將海鳥捉住獻給了他。一見奇鳥,魯侯歡喜非常。他怕海鳥死去,便盡心竭力地為它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只是,他采取的行動令人啼笑皆非。比如,他將海鳥供養在廟里,讓廚師為海鳥準備豐盛的宴席。不僅如此,他還命人演奏高雅的樂曲,叫人跳著優美的舞蹈請海鳥欣賞。結果,海鳥受了驚嚇,滴水不進,粒米不沾。就這樣,三天后它便餓死了。
魯侯的愿望很美好,但是他不顧海鳥的習性,將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于海鳥。所以,食物再豐盛,音樂再動聽,歌舞再優美,也無法令海鳥生活舒適,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
正因如此,古人才強調“不妄為”。天有晝夜,歲分四時,日月往來是天之理;海納百川,萬物榮枯是地之理;父子之親,夫婦之別,朋友之信,是人事之理。農家順應天時才能有良好的收成;百姓順應人事之理,社會才能和諧,因此,遵循萬物自然規律辦事,可以讓生活更有秩序。
或許有人會問:“世事都有發展的規律,但它們同時也在不斷地變化,我能夠做什么?”
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三種:及時,預見下一步的變化,永遠搶在變化前頭主動改變;第二,應變,你變我也變,跟著變;第三,在其他人變了以后,要比別人變得還快,追趕超越其他人。
其實,無論采取哪種做法,都必須不停地做調整,不停地適應社會的變化,這樣才能打破常規邁出成功的一步。在這一點上,楊瀾可以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她從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到出國留學;從進入鳳凰衛視工作到創辦陽光衛視,再到現在,她的每一次蛻變是必然也是偶然。就拿她決定留學來說,一方面是她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做綜藝節目,另一方面是她覺得心里并不踏實。今天的鮮花和掌聲不可能永遠只屬于一個人。在你表現時,所有人都在贊揚你。但是,明天還會出現更出色的人,一不小心,你就會被眾人拋在腦后。誰都無法掌控別人的眼光和評價,所以每個人能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努力往前走。所以,楊瀾時刻注意充實自己,并且根據時代的特點做出相應的改變和調整。這才是楊瀾能夠一次又一次成功轉變角色的秘訣。
世間萬物都在變。沒有變化,就會落后,就無法生存。事變我變,人變我變,適者方可生存。人的生存離不開環境,環境一旦變化,就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觀念、思想、行動及目標以適應這種變化。這是生存的客觀法則。
但是,有時環境的變化與個人的事業目標、欲望、興趣、愛好等并不合拍,有時甚至會阻礙、限制能力的發展。在這種時候,如果誰有能力、有辦法適應環境,使之滿足自己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求,則是最難能可貴的。事物的規律就像容器一樣,為人處世應當像水與容器相合,改變世界很難,改變自己卻很容易。
經典好書推薦
這個封皮不錯,雖然不是真的線穿……
這次做活動很劃算,本來想多補充一些文化知識的,突然看到這本書,為了湊單買的,就它排版的嘛,我覺得如果古文解釋在文字的下面就更好了,翻來翻去麻煩
內容很好,人生的精典指引。
很贊的書~~~
在這部橫跨虛構與非虛構之間的迷人著作里,云也退像一個舞者,在歷史、現實與想象的輕盈里,將他在內奧·茨馬達的三十天細細密密地呈現。其中,他貢獻了新聞記者的敏銳,小說家的技巧,和一個思考者的發現。我也喜歡他的以色列名字:里奧。
非常好,滿意,值得購買
書很精致便于攜帶很不錯
客服 牛牛 真的gou. 什么用都沒有當什么客服?都不如個機器!
就封面已經很喜歡了
物流很快,雖然書有點小,但內容還是很詳實,慢慢品讀經典
印刷清晰,紙質一般。一分錢一分貨。
輕巧方便,適合攜帶
小巧的一部
書很值得收藏
好書,值得收藏
《素書》以道家思想為宗旨,集儒、法、兵的漢族傳統思想發揮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時以道、德、仁、義、禮為立身治國的根本、揆度宇宙萬物自然運化的理數,以此認識事物,對應事物、處理事物的智能之作。相傳為秦末黃石公作。傳說黃石公三試張良,而后把此書授予張良。張良憑借此書,助劉邦定江山。
物流超快的;書本內容就是原文加譯文;就是紙質差了點,不過這價錢也是值了。
中華智慧經典,老祖宗的好東西,一定要讀原典。薦!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的這套書注解和譯文挺好。
很喜歡,很早就想買了!很深奧的書!快過生日了,算是送給自己的一份禮物吧
當當速度很快,配貨精準無錯漏,快遞員熱情友好。購物體驗完爆亞馬,書很好!
不錯的一本小冊子,還沒有看,等有時間慢慢品讀
這本有個角折了,不過整體好著,國學經典,細細品讀
書的大小正合適放在包包里,每天上下班看上幾眼,還是很不錯的,之前有聽過一些廣播,這書講解還是很容易理解的
感覺很小巧,適合隨身攜帶學習!另外感覺快遞沒有以前快了,希望這點能改進一下!
每天讀兩遍,提醒自己不去犯某些錯誤,做個明白人,有大局意識的人
《素書》不僅包含治國安邦大謀略,更有修身處世、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針見血,讀來如醍醐灌頂、豁然頓悟,其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值得我們每個人讀上一讀。
開本有些小~內容略有刪減~但是保留下來的內容解釋詳細~非常適合日常閱讀背誦,本來《素書》就是一本難懂的書~但是這本書解釋得其實已經非常詳細了,盡它可能地詳細了,快遞很快就到了~服務也很順心,既然買了我也想給后面的讀書人一個認真的評價~希望有些幫助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從基礎做起,認識剖析自己。做人很簡單,如何做好一個人卻變成“絕非易事”。短短千余字助張良名揚天下,文不在冗長,鞭辟入里,如廁都可通讀全文。言語簡單,意欲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