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給人民好的安全保障 企業(yè)給員工好的安全防護
父母給子女好的安全教育 個人給自己好的安全措施
不管是2012還是2020,地球已被調整為"震動"模式,每天掌握一點防震避震知識迫不及待。
在中國,地震多,預報難,避震更難。人人都在與自然災害賽跑,看懂外國避震真招,才能知曉地震來臨怎么辦。
這是及時本真正來自避震高度發(fā)達國家的地震親歷者撰寫的 "生命自救"寶典。作者將世界防震避震較高度發(fā)達國家的避難方法總結成冊,結合真實的案例故事,介紹了一系列不同場合、不同人群、不同區(qū)域的最簡單、最行之有效的避震方法,包括個人、家庭、學校、企業(yè)、政府等不同主體避震應急措施,是一本集實用與方便于一體的家庭生活安全必備手冊。此外,在總結日本防震避震經(jīng)驗的同時,結合中國實情,對一些中國特殊地區(qū)的防震誤區(qū)進行了糾正。
最簡單正確、最一目了然、信息最全、傳播最廣的應對地震災害的居家伴侶。只要方法對,災難可避免;讓我們每天學點避震經(jīng)驗,捍衛(wèi)生命共同尊嚴。
避震是門技術活 別讓生命被震亡
千萬別在地震發(fā)生后,才想起細看這本救命書。
日本專家預測:2012-2013亞洲地區(qū)將發(fā)生超級大地震,你準備好了嗎?
不管2012還是2020 地球已被調為"震動式"
前有汶川后有日本島 傷亡破壞卻是兩重天
為什么震不死日本人 為什么中國人震亡多
真實的故事 直接的體驗
結合中國實際 走出防震誤區(qū)
日本大地震親歷者告訴你各種防震避震真相
、詳盡的避震手冊,簡單、實用的防震寶典
讀完此書,面對地震災害,將比別人多100倍幸存機會 隨書贈送國際實用防震避震袖珍掛圖
一本為數(shù)不多研究國外避震細節(jié)的寶
一本長期普及中國人民避震知識的典
地球村防震救災民間推薦讀物
筒井,早年畢業(yè)于東京都著名學府,后游學中華大地,先后在北京、武漢等地的高校求學漢語,中文、日文流利,現(xiàn)專注中日文化交流,任某跨國公司知識產(chǎn)權高級顧問。
離子,地震學民間研究愛好者,對自然災害有深度體驗和探索,善于用科普的方式傳播科學知識,現(xiàn)致力人類共同自然災害的防范及公益事業(yè)傳播。
出版說明
地震遠比你想象的要近
序
日本國的抗震防災教育
及時部分 日本地震的啟示
加藤嘉一口述:
我親歷的3?11日本大地震
第二部分 正視地震災難
大地為何震怒?
地震是可以預知的
中國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
中國地震特征及分布
1.中國地震特征
2.中國地震區(qū)分布
第三部分 最實用的防震手冊
Part 1 個人篇
1.準備一個避震包
2.當?shù)卣饋砼R時
3.在交通工具上
4.在公共場所中
5.特殊環(huán)境避難
6.特殊急救
Part 2 家庭篇
1.該跑還是該躲?
2.樓房與平房避難
3.室內如何避震
4.特殊人群及寵物避難
5.家庭防震演習
Part 3 學校篇
1.教室避難
2.操場避難
3.集體疏散
4.防震演習
5.學生安全卡
Part 4 企業(yè)篇
1.辦公室避難
2.樓道避難
3.工廠避難
4.避難演習
Part 5 政府
1.日本表現(xiàn)出的鎮(zhèn)靜
2.搜救與醫(yī)療
3.食品及水電供應
4.震后安頓
5.辟謠
Part 6 被困時的救助
1.被困、被埋
2.互救
4.在公共場所中
(1)車站
在車站時發(fā)生地震,要注意站臺的落下物,并要注意頭頂?shù)母邏壕€等。
要注意車站附近的廣告牌、宣傳板及自動販售機等倒落,此時應將書包放在頭頂,然后身體蹲在結實的柱子或墻壁旁,待地震搖晃過后,再逃往空曠場所。
當車站人較多時,切不可慌忙亂跑,要聽從車站人員的指揮,有序避難。
(2)電梯
①自動扶梯
當?shù)卣鸢l(fā)生時,自動扶梯會因地震而失去平衡,乘客會從上向下摔倒。工作人員應立即停止扶梯的運行。
當發(fā)生地震時,乘客一定要用手扶住扶手,并蹲在電梯臺階上,將身體重心降低。
根據(jù)工作人員的指示,站在電梯兩側,一邊手緊抓住電梯扶手,一邊整個人慢慢向下移動。
當人較多時,切不可慌亂,按順序疏散。應與前面一個人間隔一段距離,以免發(fā)生意外事故。
②升降電梯
地震時,乘坐升降電梯會感到搖晃,這時應將全部樓層的按鈕全按亮,然后在電梯所到的最近的一層離開電梯。所選擇的樓層要確認沒有發(fā)生火災等危險事故。
當停電時,請不要慌,幾秒鐘后,電梯蓄電池系統(tǒng)會自動運行,在最近一層電梯開門的樓層離開電梯。
如果被困在電梯里無法出來,不要著慌,按電梯內緊急求助的按鈕,與工作人員取得聯(lián)系。然后按工作人員所述,等待他們的救援。
地震發(fā)生后,請不要使用升降電梯來逃生。這時,人群都會蜂擁而至,特別容易造成混亂不堪的局面。
生活貼士
1.升降電梯采用的并不是密室構造,因此被困時不必擔心發(fā)生窒息問題而變得焦慮。
2.辦公樓、學校、醫(yī)院等地都是升降電梯的日常使用者,因此這些機構的升降電梯要時常檢修,以確保正常安全使用。
(3)地下通道
地下比起地上來,地震時感覺到的搖晃要小得多。當?shù)卣鸢l(fā)生時,將書包放于頭頂上以保護頭部,蹲在通道墻壁附近。
當搖晃過后,彎著身體沿著墻壁慢慢移動,找到最近的出口。
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地亂跑,這樣很容易摔倒,造成人群踩踏事件。
根據(jù)警衛(wèi)人員的指示,有序避難。
如果發(fā)生火災,捂住鼻和口,彎下身子,沿墻壁一側移動離開。
(4)商場、超市
在百貨商場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zhèn)靜。由于人員慌張,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
要在結實的柜臺、柱子、墻角等處就地蹲下,用身邊物品或雙手護住頭部。不要站在高而不穩(wěn)或擺放重物及易碎品的商品陳列櫥邊。
在公共場所避震的方法是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保護好頭部。
地震過后疏散要聽從現(xiàn)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擁擠,盡量避開人流;如被擠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雙手交叉在胸前保護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壓力;解開領扣,保持呼吸暢通。
遇到周末時,商場人較多,出口處會蜂擁很多人,這時不要慌張,不要急于往外跑,同時也要小心玻璃等易碎物。
帶小孩的人防止人群涌動而和孩子失散,此時好將孩子抱在懷中。
快餐廳或地下樓層是火災的易發(fā)處,因此要特別小心。如發(fā)生火災,應捂住口鼻,彎下身子避難。
大地震帶來的災禍,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這不僅是某個國家的災難,也是全球的災難。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日本是地震最多的國家,但其實中國才是頻繁地震災難的受害者。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
如果有一本書,能夠挽救親朋好友乃至自己的生命,你會看嗎?是的,你現(xiàn)在拿的就是這樣一本書,它會告訴你如何拯救自己和別人的生命。
——日本讀賣新聞
提不提日本不重要,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內容才是最重要的。它教給我們如何躲避風險,我想這不僅是個人應該知道的,還有我們的家人,朋友,都應該送給他們,讓他們也了解,學會保護自己。我就買了一本送給我的女朋友,告訴她要學會避震。
日本就處于地震帶上,地震特別多。我有個同學就在日本留學,他說日本的房子都不高,他剛去日本時住在一個小木屋里,有一回地震了,把他嚇得四處亂竄,后來震習慣了,他都不動了。但是他很能分清怎么樣去躲避物體和保護自己。雖然他學習成績不好,考試總不及格,但我想怎么樣避震卻是他學到的最有用的知識。
提不提日本不重要,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內容才是最重要的。它教給我們如何躲避風險,我想這不僅是個人應該知道的,還有我們的家人,朋友,都應該送給他們,讓他們也了解,學會保護自己。我就買了一本送給我的女朋友,告訴她要學會避震。
培養(yǎng)安全意識很重要。
內容不錯,實用!學習中。
不錯,很好的書,很長知識。。。。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好,學習學習,好書推薦,不錯
內容通俗易懂,還有圖注。。。。就是有點貴了,書很薄,但是內容很值啊!
感覺這書在學校最應該配一本,學生往往更容易錯亂。
因為看到有活動,就把平時想買而沒買的書全買了,然后也順便買了這本小書,確實挺不錯的。很值。
書里講得很細致,各個場景,各個情況,都講得很細,比如公交車上,地鐵上,火車上,飛機上,開車中等等,幾乎所有生活情況都概括了
我看過一篇文章,說地震前動物會有很反常的反應,所以還是有些征兆的,大家學會知識以后就不會害怕了。
要重視地震這種災害。地震發(fā)生時,最基本的現(xiàn)象是地面的連續(xù)振動,主要是明顯的晃動。極震區(qū)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動之前,有時首先感到上下跳動。這是因為地震波從地內向地面?zhèn)鱽恚v波首先到達的緣故。橫波接著產(chǎn)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動,是造成地震災害的主要原因。但平時地震都不為人們所注意,到真的來臨時,往往驚慌失措,六神無主,造成傷亡。
為什么地震專家老是預測不出地震呢,總要等事后發(fā)生了才出來說話呢?我們不能依靠專家,所以只能靠我們自己。自己多學一點知識,對自己很重要。
以前我們老說的避震方法都很零碎,東一條西一條的,這本書把它們都總結在一起,很好,很實用。
內容挺實用的,雖然名字聽起來讓人不爽,干嘛像日本人一樣避震,不像他們我們照樣能避好。另外,那個圖也挺有意思的,我掛在家里天天看著。
支持。挺好的書,內容很實用。作者是個日本人?什么時候日本人也這么關心我們了,還把避震知識告訴我們。
贈“實用防震避震掛圖”沒收到,書中教授地震中不同環(huán)境自救方法,但自救后生存環(huán)境沒有說,逃生背包是發(fā)生災難后給自己和家人爭取到生存時間。
從災難本身來說,是全球人民共同的敵人,所以在這一點上,是不分國界的。雖然日本和我們有磨擦,但作為人類來說,在地震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無能為力的,都應該是受害者。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我們不應該歧視任何國家或民族,而應該團結在一起對抗災難。
地震的直接災害發(fā)生后,會引發(fā)出次生災害。有時,次生災害所造成的傷亡和損失,比直接災害還大。1932年日本關東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僅1萬幢,而地震時失火卻燒毀了70萬幢。所有這些都應該引起人類的關注。
當?shù)卣饋砼R時,如何防震避震就成為每個人必須要掌握的基本常識。科學避震可以將地震給人類社會造成的損失最大限度地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