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她的生活可以用大起大落、大悲大喜這樣的詞來形容。很多人沉浸在她筆下的故事中無法自拔,卻經常忽略了一個真實的張愛玲。那么,真實的張愛玲究竟是什么樣子呢?
作者經多方考證,追溯張愛玲生平,詳盡地描寫了一些關于她的不為人知的故事年少恐怖的遭遇、結實炎櫻、成年后與胡蘭成的愛情、五光十色的成名經歷、大洋彼岸與賴雅相識相戀、老年孤老他鄉……還有張愛玲寫作時發生的小故事。這一切,讓世人終于得以完整地解開張愛玲的神秘面紗。
作者用翔實的考證、凄美的文字高度還原了這個民國及時奇女子的一生,剖析她的內心世界,將獨屬于她的傳奇一一呈現。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可她的一生,仿佛孤獨要趁好時光。
余秋雨說:“張愛玲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一樣。”
絢麗驚世的成名過往,癡心不悔的愛情經歷,她一步一孤獨,如何懂得?
十里洋場的上海故事,華美悲涼的香港情緣,從上海到香港,她究竟有多少故事?
可到人生遲暮時,卻索居離群處。她的一生,華麗而蒼涼。
具有文藝范兒的張愛玲傳記!
繁華褪盡后,愛情哭了……看盡愛玲一生傳奇!
鎖線裝訂,裸露書脊,內頁可攤開180度,方便閱讀,值得珍藏。
梅寒
懶散隨意的七十年代女子,有時愛熱鬧,有時喜獨處。油鹽醬醋烹調生活,音樂文字風花雪月。多寫愛情、婚姻、親情、心靈感悟文字。文字以溫婉細膩見長,深受讀者喜愛。
及時章 童年
1 貴族遠去
2 金童玉女
3 早慧女童
4 欣喜歸來
5 童年結束
第二章 舊事
1 陰陽兩半
2 小荷尖尖
3 父親再婚
4 噩夢升起
5 逃離樊籠
6 母女情深
第三章 香港 及時章 童年
1 貴族遠去
2 金童玉女
3 早慧女童
4 欣喜歸來
5 童年結束
第二章 舊事
1 陰陽兩半
2 小荷尖尖
3 父親再婚
4 噩夢升起
5 逃離樊籠
6 母女情深
第三章 香港
1 港大尋夢
2 結識炎櫻
3 糾結天才
4 島上驚夢
5 圍城歲月
6 冷漠看護
第四章 傳奇
1 初回滬上
2 驚鴻一瞥
3 花橋搭路
4 奇葩初綻
5 文壇傳奇
6 盛名之下
7 三人同行
第五章 傾城
1 漫說蘭成
2 封鎖相遇
3 歡喜初見
4 因為懂得
5 閨閣執手
6 亂世結緣
7 情海生波
8 天地放生
第六章 香港(2)
1 迷惘新生
2 再創輝煌
3 無奈作別
4 南柯一夢
第七章 執手
1 拜見胡適
2 洞天福地
3 異國初遇
4 執子之手
5 喜憂參半
6 悲情之旅
第八章 天涯
1 紅樓夢魘
2 高蟬遠韻
3 天涯孤旅
4 月落海上
附錄:張愛玲年譜
2|金童玉女
一九一五年的上海租界,被一種濃濃的商業氣息與一種其他地方所沒有的物質文明的熱鬧所包圍。街上叮當往來的是電車,四人座的大馬車載著主人嗒嗒地從街心走過,也有兩人座的小馬車,條件再差一點的坐黃包車,汽車在那時還比較少見。
打開報紙,你能看到紳士與美女親吻的“美麗牌香煙”的廣告,能看到當紅男女影星新上映的電影海報,能看到奇異愛迪生公司刊登的愛迪生發明電燈五十周年的廣告……那時的報紙,版面被切割成無數小塊,似乎以廣告為主、新聞內容為輔。
鴛鴦蝴蝶派小說、電影、電燈、自來水,中國其他地方的人聽都沒聽過的一些名字,率先在這里出現了。
彼時的上海被西方稱為“東方巴黎”,它那份畸形的繁華,吸引著各地各色人物,不斷前來投資、冒險、享樂。更不知有多少人,視上海為一個繁華綺麗的夢中樂園。
蘇州河畔那棟張家大宅里,女子黃素瓊卻滿臉憂戚之色。
那一年,她與張佩綸的兒子張廷重結婚。
黃素瓊,清末南京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她是一個長相美麗、身材高挑、皮膚不白亦不黑、深目高鼻、看上去有點像拉丁民族的女人。她也算是出身官宦之家的大家閨秀,與同樣出身名門的張廷重算是門當戶對。二人年紀又相當,都年紀輕輕一表人才,再加上那場熱熱鬧鬧轟動蘇州河兩岸的豪華婚禮,讓他們成為世人眼里艷羨的一對金童玉女。
但那只是在世人眼里,黃素瓊本人可不這么認為,她從一開始就不滿意這樁所謂門當戶對的婚姻。這個來自湖南黃家的將門之后,細說起來身上其實流著湖南農家女的血液。黃素瓊的母親是一位湖南農家女,當初以妾的身份嫁給湘軍水師提督的兒子然后生下她,但是母親婚后沒多久就得病去世,黃素瓊由自己的嫡母帶大。這個從小就被纏了天足的女子,骨子里卻天生有一份來自鄉野、未被詩書拖累的勇氣,再加上民末清初的自由氣氛的熏染,她的思想便不同于一般深宅大院里的傳統女性。她熱情爽朗、自由奔放,又曾親眼目睹生母做妾的凄涼,對舊式大家族里那些少爺公子哥兒狎妓的行為深惡痛絕,渴望能與一個志同道合、思想開明的男子攜手共度一生。
很顯然,家人為她選擇的張廷重不是這樣的理想人選。
張廷重是標準的清末遺少,因父親與母親是老夫少妻的關系,七歲就失去父親,在母親嚴守的詩書傳家的傳統里,張廷重按照母親的意愿唯唯諾諾地長大,卻最終還是讓人失望。他只延續了父親后半生的碌碌無為,無半點前人曾有的輝煌,基本上是靠祖上留下的家產度日。
張佩綸去世后,李菊耦這個年輕的寡居小姐就立志要讓兒子擔當起丈夫平生未及實現的遺志。自此她便對這個兒子嚴加管教,督促其讀書背書,背不出書,就打,就罰跪。作為最早講求洋務的世家,張家也受過西洋現代文明的熏陶,李菊耦就曾為兒子請過英文家庭教師。張廷重后來能處理英文文件信件、能說英語、能用一個手指在英文打字機上打字,與他幼年所接受的那份教育是分不開的。這些,得算是母親李菊耦的功勞。
如果說厚重的家世背景、嚴格的家訓家教,讓張廷重受益并在學識上有所收獲,那么從另一個層面上講,那一切也成了他的枷鎖,讓他的生活、思想、情感、事業一生都無法走出這道鎖的羈絆。
我父親一輩子繞室吟哦,背誦如流,滔滔不絕一氣到底,末了拖長腔一唱三嘆地做結。沉默著走了沒一兩丈遠,又開始背另一篇。聽不出是古文、時文還是奏折,但是似乎沒有重復的。我聽著覺得心酸,因為毫無用處。(張愛玲《對照記》)
張廷重前清遺少的作風,與他所處的時代、家庭都有脫不掉的干系,與他自身的性格也有很大因素。說起他的性格,不得不說說他的母親李菊耦。
李菊耦年紀輕輕守寡,守著一份偌大的家業和一雙年幼的兒女,一面是母子們手無寸鐵坐吃山空,一面要擔起培育兒女長大繼承丈夫遺志與家業的重任,心中的惶恐可以想見。落實到行動上,便是她對兒女非同尋常的教育。
對兒子,她怕他像其他的公子少爺一樣學壞,她讓他從小穿顏色嬌嫩的衣履,給他穿得花紅柳綠,給他穿樣式過時的滿幫花的花鞋。她可不管他能不能穿得出去。
對女兒,倒給她穿男裝,稱她“毛少爺”。
如此陰陽顛倒的怪癖,讓這位從前清走來的世家小姐在親戚間的名聲也變得越來越差,最終只落得“孤癖”二字。
那樣的怪癖讓她的兩個子女發展得極不平衡:女兒張茂淵,個性獨立,思想開放,年紀輕輕就漂洋過海求學去了,一輩子都力求獨立自主;兒子張廷重,靠著他從父親手里接過來的家業過完一生,直到把祖上交給他的一套房產賣光,在借住的一處十四平米的小房里慘然離世。這自然是后話。
若說張廷重身上充滿沒落的貴族陳腐味兒,與新思想、新觀念、新的價值觀和生存方式絕緣,也是冤枉他。事實上,在很多時候、很多方面,他與自己那個擁有新思想的妻子不相上下。他的房間里有大堆白話文的平民化小報,在汽車還很稀缺的年代里,他就已注重購買國外的名牌汽車。他的書架上擺著批判舊文化舊制度的《胡適文存》,他還將胡適引為自己的同道中人。他喜歡看西洋小說,喜歡書中那股自由、不受羈絆的空氣。
……
這本確實像還沒封好,也不知道就是這個風格還是啥,具體內容還沒看
如果不是這里不能放圖片!我真的要放圖!能不能解釋下為什么塑封是拆開了的,然后整本書的側封都沒有了。一大塊撕毀過的痕跡,只剩下線裝訂的那一塊!!外面那層包裝呢!!!
我頭一次見到這種書,書脊沒有,每一頁都是裂開的,當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很詫異,當當你不至于把一個這么夸張的書給我們買家吧!我真是醉了,希望盡早換貨,沒別的說的。
這本書真的很好看,很文藝的一本書,很好,很好,很好!
買了幾本,這本竟然沒有封皮,給了我本破書,你們就是這么做生意的嗎?難道你們就做我一個顧客嗎?真是壞了良心,賺的黑錢 。好意思嗎?
才女張愛玲傳,鎖線裝訂很獨特,書的內容也好,一上午看完了。
書是新拆的包裝,但是我不明白是書是這樣的,還是沒裝訂好的。
書本讓我更詳盡地了解張愛玲,很喜歡看她的書,今生不相忘...值得擁有!
傳奇一生的才女,奇怪她如何寫了那么多愛情卻情路坎坷?
書香節囤書,超性價比,慢慢的看。買錯了也不退了
書不錯,是正版,等讀完再來評價!喜歡這種讀來清新的書!
看了這本書,對張愛玲的了解更深入一步。封面設計很好。鎖線裝訂給人不一樣的感覺,閱讀起來很方便。
紙質還行,就是這裝訂好危險的感覺,怕沒看完就散了
已經讀完了,很喜歡,也了解了愛玲的心路歷程,心疼她,但更多的是敬佩。
好奇怪,封面是張愛玲傳,內容卻是三毛傳,這也太太太離譜了吧!
這本書邊上好像沒包好一樣,字稍微小了點,還有些錯別字
張愛玲的字看著覺得沒什么,可是讀起來卻讓你沒有理由丟下書
正版書籍,女朋友非常喜歡張愛玲,希望給她個驚喜。
一直很崇拜張愛玲,但是一直沒有好好拜讀過她的作品…
這屬于殘次品吧!沒裝訂完!售后換了一次還是這樣的,長這么大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書,對付看吧,懶得換了!
有優美的文字,敘述了張愛玲的一生,我現在看到她到港大了,一個國民才女每天走進她的世界,讓自己也多情!
看評論很多人說書沒有裝訂好 既然每一本都是這樣 那就是這種風格 懷舊的感覺 鎖線裝訂很特別 我很喜歡 雖然書還沒有看 但是一定會很喜歡的
最好不相忘,從張愛玲的書中總能找到許多人生感悟,總能受到啟發,讓人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能找到不一樣的色彩
張愛玲我還是蠻喜歡的,看了好幾個版本的傳記,個人比較喜歡這個
喜歡張愛玲,看完這本書,老公給我買了一套她的書好好讀
關于張愛玲,我總是愿意多了解一些。她的才華很多人看到了,她的孤獨未必有很多人懂。都說她的文字刻薄,實在是人生太薄涼,張是看透了人生,寧愿獨自謝幕。
一直很想了解張愛玲,還沒來得及看,但物流很快包裝很棒
從微信推送知道的這本書…不同于框框條條的人物傳記,我覺得作者每字每句都是對張愛玲的憐愛…一本充滿馨香的書,式有人生歷練心態平和的女子才能寫出的書…讀張愛玲讓女人更堅強,有句話說的很好,張愛玲身上也有地母根芽,無論生活如何對待她,她都堅強活到終老,哪怕最后是漂泊異鄉窮困且為疾病折磨…
這本書怎么感覺沒訂裝完似的?不得不在次吐槽運輸包裝,只有一個袋子裝著,書很容易就有擠壓的地方,好多人都提出這個問題了,不知道為什么當當網不重視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