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伽利略到今天的業余天文觀測者,科學家們都有反叛精神,戴森如是說。在追求大自然真理時,他們受理性更受想象力的指引,他們最偉大的理論就具有偉大藝術作品的獨特性與美感。
戴森以生動優美的語言講述了科學家在工作中的故事,從牛頓專心致志于物理學、煉金術、神學和政治,到盧瑟福發現原子結構,再到愛因斯坦固執地反對黑洞觀念。他還以切身經歷回憶了他的老師和朋友特勒與費曼等聰明絕頂的科學家。書里充滿了有趣的逸事和對人心的深刻體察,反映了作者的懷疑精神。
這組文章出自的科學家同時也是文筆生動的作家之手,展現出對科學史的深刻洞察,以及當代人探討科學、倫理與信仰的新視角。
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1923-),出生于英國。他早年追隨著名的數學家G. H. 哈代研究數學,二戰后去了美國,師從漢斯?貝特和理查德·費曼等人,開展物理學方面的研究工作。他證明了施溫格與朝永振一郎的變分法方法和費曼的路徑積分法相互等價,為量子電動力學的建立作出了決定性的貢獻,是量子電動力學的及時代巨擘。后來,費曼、施溫格和朝永振一郎因為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成就獲得了1965年的諾貝爾物理獎,而戴森卻因獲獎人數的限制而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他發表于1956年的論文《自旋波》堪稱物理學史上的重量級論文之一。1960年,他又提出了旨在有效利用外太空能量的"費曼球"理論。因為的學術成就,他先后獲得了倫敦皇家學會休斯獎、德國物理學會普朗克獎、奧本海默紀念獎、以色列海法理工學院的哈維獎等多項殊榮。
戴森教授不僅是一位大科學家,更是一位科學界的通人。1953年后,他一直在舉世聞名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擔任教授,與愛因斯坦、奧本海默、費米、費曼、楊振寧、李政道和維納等科學巨匠有密切的交往,對美國科學界近幾十年的發展動態和內幕相當了解。他一生優游于數學、粒子物理、固態物理、核子工程、生命科學和天文學等廣闊的學科領域,同時又熱愛和平,關心人類命運,思索宇宙與人類心智的奧秘,檢討人類道德倫理的困境,還特別以在核武器政策和外星智能方面的工作而聞名。尤為難得的是,他從小就喜愛文學作品,文字根底深厚,并重視普及性讀物的撰寫,先后出版了《多方位的無限》、《武器與希望》、《宇宙波瀾》、《想象的未來》、《太陽、基因組與互聯網:科學革命的工具》、《想象中的世界》和《多彩的鏡子:生命在宇宙中位置的反思錄》等多部廣受讀者歡迎的著作。
譯本序(尹傳紅)
作者序
及時部分當代科學中的問題
1反叛的科學家
2科學可以合乎道德嗎?
3現代異教徒
4未來需要我們
5好一個大千世界!
6一場悲劇的見證
第二部分戰爭與和平
7炸彈與土豆
8將軍
9 俄羅斯人
10和平主義者
11軍備競賽結束了
12理性的力量
13血戰到底
第三部分科學史與科學家
14兩種歷史
15愛德華·特勒的《回憶錄》
16業余科學家禮贊
17老牛頓,新印象
18時鐘的科學
19弦上的世界
20奧本海默:科學家、管理者與詩人
21看到不可見的東西
22一位天才人物的悲慘故事
23智者
第四部分個人與哲學隨筆
24世界、肉體與魔鬼
25實驗室里有上帝嗎?
26我的偶像崇拜
27百萬分之一的可能性
28眾多世界
29從局外看宗教
第五部分
書目注釋
附錄:一個保守的革命者
譯后記
在本杰明? 富蘭克林身上,最地體現了集偉大的科學家與偉大的反叛者兩種身份于一身的特性。作為一位科學家,他沒受過正規教育,也沒有繼承遺產,卻擊敗了那些有學問的歐洲貴族——就在他們自己的傳統強項方面。他取得的勝利讓他感到歡欣鼓舞,并相信:他和他的美洲同胞,在缺乏軍事策略與國際政治訓練的情況下,也可以在戰爭與外交方面戰勝歐洲的貴族。作為一位反叛者,富蘭克林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他的反叛行為不是出于一時沖動,而是經過了多年的深思熟慮。他在漫長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英國國王的忠實臣民。他在倫敦生活過多年,代表賓夕法尼亞聯邦與英國政府打交道,心甘情愿地遵照他未來敵人的規矩辦事。
富蘭克林在倫敦時, 是皇家藝術、制造與商業振興學會(Society for the Encouragement of Arts, Manufactures and Commerce)的活躍成員;這個學會至今仍在發揮積極的作用。它為發明家和企業家提供補助與獎金,以鼓勵他們進行發明和生產活動。英王在英國或美洲的所有子民通常都可申請這些獎金,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的目標是資助該學會認為合適的殖民地企業。富蘭克林在1755年加入這個學會時,熱烈地擁戴其鼓勵發明創新的舉措,將它作為自己在美洲的哲學學會有關活動的補充。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他的態度變得越來越具有批判性。他從未公開對該學會表示異議,始終是學會的合法成員,甚至在獨立戰爭及接下來的歲月中(直到他去世)也一直如此。但是私下里,他在一本書的空白處記下了自己對于該協會頒發獎金與補助制度的真實想法:
你們所說的那些由議會與學會發放的津貼,對我們而言不過是一些誘惑,要誘引我們離開更有利可圖的職業,去從事那些缺了你們的津貼就利潤微薄的職業;放棄對我們自己有利可圖的事業,去干對你們有利可圖的事業;這就是你們這些津貼的精神實質。
他在1770 年寫下了上面這段話,此時距離那場導致北美13 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統治的戰爭的爆發還有5 年。
富蘭克林只有在感覺到時機已成熟、代價已降到可接受的水平時,才會成為一位反叛者。作為一位反叛者,他走的是保守路線,瞄準的目標不是破壞,而是盡可能多地保留既定的社會秩序。作為美洲駐巴黎的外交官,他成功地與大革命前法國社會的既定秩序融為了一體。10 年后,他要是還在巴黎,未必能那么好地融入丹東與羅伯斯庇爾時期的法國社會。富蘭克林身上所體現的叛逆,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反叛,他更多的時候是受理性與周密計劃驅策,而不是受激情與仇恨驅策。
盡管本書取了這樣一個書名,但它主要講的并不是反叛的科學家。它是一組主題多樣的書評、序言和小品文。大多數文章都在《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上發表過。非常感謝《紐約書評》約請我,將這些文章收集在一本書里,并在其中補充了幾篇發表在其他地方的文章。本書書末給出的書目注釋,說明了每篇文章的出處和緣起。本文集按主題分成了四部分,每部分中的文章則按時間先后次序排列:及時部分討論的是科學技術領域中出現的政治問題;第二部分討論的是戰爭與和平問題;第三部分討論的是科學史,第四部分討論的是個人與哲學的反思。純屬偶然(而非刻意安排)的是,每部分都至少出現了一位反叛的科學家。但是,書中有些文章談到的科學家,比如約翰? 科克羅夫特和歐內斯特? 華爾頓(第21 章),絕非反叛者,而有些篇章中論述的是戰士而不是科學家,比如馬克斯? 黑斯廷斯的《大決戰》(第13 章)。
為《紐約書評》寫稿的樂趣之一,在于可以發表長篇書評。他們要求評論者寫四千字左右的文章,這意味著每篇書評都可以寫成對某個主題的反思,而不是對某本書進行簡單的評判。本文集中那些短篇書評都是發表在其他刊物上的。如果將這本書比作一個三明治,那么來自《紐約書評》雜志的那十二篇長篇書評就是夾肉層,它們主要出現在第三部分。書中有四篇比較有分量的文章,最初不是發表在《紐約書評》雜志上。其中一篇是伯納爾講座的講稿(第24 章),卡爾? 薩根(Carl Sagan)曾異想天開地將它作為附錄,收入了一個外星智慧方面的會議論文集。另外三篇(第8、9 章和第10 章)是我另一本書《武器與希望》中的章節,這本書如今已經脫銷。蘇聯的解體讓《武器與希望》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變得過時了,但是這三篇有關歷史研究的章節也許還有些保存價值。
本書及時篇文章《反叛的科學家》最早是1992 年11 月,我在英國劍橋舉行的一次科學家與哲學家的集會上,所作的一個演講。這次演講是為了紀念魯什爾姆的詹姆斯爵士(Lord James ofRusholme),他在6 個月前以83 歲高齡去世,生前獲得了無數榮譽,并進過英國教育機構的較高領導層。在他去世后,報紙上刊發的訃告稱,他是一位能干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曾主持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的創立,并在其最初的11 年(1962—1973 年)中擔任該校的副校長。他對教育問題持保守觀點,他信奉舊式的學者風范與學術嚴格性,他奮力抗爭,讓約克大學成了一個與牛津大學不相上下的學者社區和學術重鎮。他們引用他自己的話說:"無名的裘德[1]再也不必絕望地看著大學那些無法企及的高塔與尖頂了,前提是他得擁有三張A 級考試合格證,滿足多項入學要求中的某一項,并在必要的時候準備在校外學習。"他努力將約克大學建成精英知識分子的家園。這里的"精英"是建立在智力與富有競爭性的考試的基礎上,而不是靠金錢與社會地位。他的精英主義教育觀點,跟20 世紀50 和60 年代占主導地位的政治浪潮相抵觸。這種主流觀點認為,不管"裘德"能否通過A 級考試,都應該進入大學學習。這種主流觀點堅信:高等教育應該為全體大眾服務,而不只是為那些頭腦聰明者服務。,詹姆斯爵士只得無望地與他認為是愚昧的政客進行斗爭。每當他在要求嚴格學術標準的戰役中敗下陣來的時候,他就喜歡引用馬修? 阿諾德(Matthew Arnold)的詩句:
當勝利者光臨
失陷的愚人城堡時,
就讓他們在城墻邊
找到你的尸首吧!
我將這篇《反叛的科學家》獻給詹姆斯爵士,因為他跟本杰明? 富蘭克林一樣,也是一位科學家兼反叛者。他像富蘭克林一樣,以反叛者的身份做成了一些大事,因為他的目標也是建立一個新社會,而不是摧毀一個舊社會。像富蘭克林一樣,他建立的也是能長存于世的機構。他在完成建立一所新大學的目標之后,又成了一位保守的管理者。不過,我30 年前就跟他很熟悉,當時我們誰也沒有想到他有朝一日會進入英國國會的上議院。那個時候他還只是普普通通的埃里克? 詹姆斯(Eric James),是溫切斯特一所學校的化學教師,而我剛好是生長在那兒的一個小男孩。他出版了一部成功的教科書《物理化學基礎》(Elements of PhysicalChemistry),在學校中得到廣泛的采用。他實際上是一位科學家,也是一位反叛者兼局外人,他往溫切斯特學院那些悶熱的老房間里,吹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氣。但是他也理解傳統的價值。他夠偉大,看得到事物的兩面。在將學術傳統視為理所當然的溫切斯特學院,我們將埃里克當成改革者。在20 世紀60 年代的約克大學,當學術標準處處受到攻擊時,我們又將埃里克看作傳統主義者。在介于溫切斯特學院與約克大學這兩段之間的那17 年里,他擔任了曼徹斯特文理學校(Manchester grammar school)的校長。在戰后歲月中的曼徹斯特,他在社會自我重建中取的是中間立場。曼徹斯特給了他機會,讓他得以將自己生命中的兩大目標——教育天才孩子與改革社會結合在一起。
我對埃里克最生動的回憶來自1941 年夏天。因為許多正規的農場工人都應征入伍了,學校的學生與老師就受邀在暑假期間去農場幫忙。在那兩個雨淋淋的星期里,我們一起駐扎在漢普郡鄉村的赫斯特伯恩莊園(Hurstbourne Priors),努力搶收被雨水浸泡的小麥和燕麥,好些麥粒都已經在麥束上發芽泛綠了。那時候的農民還沒有高溫烘干室。一個多雨的八月就意味著會壞掉一季收成。我們整個白天都在農田里干活,晚上就在帳篷里討論生存的意義。回想起來,那兩個星期算得上是我學生時代的巔峰期,埃里克和他妻子科迪莉亞帶給我讀的布萊希特劇評,讓我破除了學術繭殼,看到了外部世界的一角。科迪莉亞五十年如一日,勇敢地與埃里克并肩戰斗,向愚人城堡發起進攻。在赫斯特伯恩莊園,埃里克與科迪莉亞跟利明頓爵士(Lord Lymington)發生了沖突,后者擁有我們在幫忙干活的那片田地。此人與本書第17 章(為詹姆斯? 格雷克的《牛頓傳》寫作的書評)中的那位利明頓爵士是同一個人。利明頓爵士繼承了牛頓的手稿,然后漫不經心地在拍賣會上一小批一小批地出售,致使這些手稿骨肉分離、天各一方。夜里,埃里克與科迪莉亞惟妙惟肖地模仿利明頓爵士那尖細的嗓音和愚蠢的拿腔拿調,逗得我們樂不可支。
1992 年,埃里克? 詹姆斯去世時,電影院里正在放映一部名叫《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的片子。它講述的是美國上流社會一所私立高中與一個英語老師的故事,這位老師因為不肯采用校方規定的課程計劃而惹上了麻煩。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反叛。校方規定的課程計劃愚不可及,校長也是個自命不凡的老頑固,這所學校的可取之處就是那位英語老師,以及在他的鼓勵下打破陳規的那群反叛男孩。這部片子很適合拿來紀念埃里克。我們在溫切斯特的那所學校跟電影中的學校很像。連氛圍都如出一轍,同樣是一群反叛的男孩,同樣有一位口若懸河的校長。不過,我們不是在夜里跑到山洞里去開會,而是利用戰時燈火管制,爬上屋頂或登上教堂的高塔。我們擁有的不是一位具有顛覆性的英語老師,而是一位具有顛覆性的化學老師。跟電影中的老師一樣,埃里克? 詹姆斯對詩歌也很熱愛。他擁有化學博士學位,但是他知道,用正兒八經的方式向我們講授化學反應,是毫無意義的事,
只會讓我們感到乏味,因為這些東西我們自己看書可以學得更快。于是,他將氧化亞鐵和三氧化二鐵之類的東西撂到一邊,給我們朗誦起奧登(W. H. Auden)、伊修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迪倫? 托馬斯(Dylan Thomas) 和塞西爾? 戴伊? 劉易斯(CecilDay Lewis)等人的近期詩作,這些人是年輕一代在二戰初期那段絕望歲月中的代言人。
40 年之后,我在約克大學的一個晚會上碰到了埃里克? 詹姆斯,那時他已經在副校長的職位上退休。那是我17 歲以來頭一次碰到他。我引用了他40 年前給我們朗誦過的一首詩,以此開始了我們的交談,這首詩是戴伊? 劉易斯為西班牙戰爭而作的:
他們過的不是神仙日子。
他們預計可能遭受損失,
卻還是投入了戰斗,
戰敗了。
埃里克毫不間斷地背出了后續的詩行:
比斯開灣的潮汐
在眾多不屈者的骸骨上流淌,
海風環繞著監獄的高墻嘆息:
來自坎塔布連海的巴斯克自治區漢子啊,
這些幸存者也在劫難逃,
最終都會像他們的艦船一樣銹蝕。
幸運的是,我們的校長不像電影中的校長,他有足夠的腦子,容得下埃里克? 詹姆斯,并讓他全權處理。埃里克被接納進入英國教育管理層,自己也成了校長,創辦了一所大學,還被心存感激的政府授予了男爵頭銜。很難想象一所美國私立高中的化學老師,能夠在如此高的位子上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但是埃里克在內心還是一個反叛者。經歷了40 年活躍而有創造力的生活之后,他依然記得在20 世紀40 年代目睹人間地獄突然降臨時的悲哀與激越。那種悲哀與激越至今仍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正是那種悲哀與激越,最終讓埃里克? 詹姆斯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教師。
埃里克? 詹姆斯的生平表明:反叛的精神和在一門嚴格的學科中不懈追求,這二者并不矛盾。在科學史上,經常會出現反叛精神與專業能力攜手并行的情況。本書好幾個章節所講述的著名科學家,同時也是著名的反叛者。托馬斯? 戈爾德(第3 章)是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他對許多問題持不合常規的觀點。約瑟夫? 羅特布拉特(第12 章)是一位獨特的科學家,他在得知德國原子彈威脅已不復存在時,就不再參與戰時的洛斯? 阿拉莫斯原子彈計劃。諾伯特? 維納(第22 章)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他基于自己的道德立場,拒絕跟工業界和政府發生任何瓜葛。德斯蒙德? 伯納爾(第24 章)是分子生物學的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忠實的共產黨員,篤信馬克思主義。本書有三個章節(第23、25 和26 章)寫的是我的老師理查德? 費曼,他是跟埃里克? 詹姆斯最相像的物理學家。費曼是另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人,他將對科學的嚴肅專注,與在外部世界中的快樂冒險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反叛者在科學中所扮演的角色,作出了最富于表現力的描述的科學家是古生物學家洛倫? 艾斯利(Loren Eiseley)。不幸的是,本書沒有艾斯利的專章。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因為自己的書《巨大的旅程》(The Immense Journey) 以及《意想不到的宇宙》(TheUnexpected Universe),在大眾中擁有很高的知名度。這兩本書講述了關于活著或死去了的動物的動人故事;這些動物都是艾斯利在以博物學家和化石勘探者身份開展工作時親身遭遇的。他的書中最個性化的一本是他的自傳《所有那些奇怪的時光》(All the Strange Hours)。在這本自傳中,艾斯利解釋了他為何是一位反叛者,為何是一位詩人,為何感覺跟學術界同事的親密程度,還比不上跟一位在冬夜逃出監獄又在大雪中遭追捕而死的囚犯。那位鮮血染紅了白雪的囚犯在艾斯利頭腦中留下的印象,與戴伊? 劉易斯關于西班牙水手在佛朗哥監獄中銹蝕的印象,這兩種關于人類生存狀態的印象,在今天還是跟60 年前一樣合乎邏輯。
——弗里曼? 戴森,2006 年于普林斯頓
……
很不錯,是科普也是八卦
包裝精美,很不錯
非常好的著作,真的很喜歡,價格和活動也很合適,期待下一次美好體驗呵呵!
很好
好
看起來還不錯的樣子吧!~
夠快
很實用
很好
打折特賣,拿來湊單。
好書,需要慢慢讀
不錯
非常值得一讀,推薦。
感覺還不錯
內容精湛,包裝完好,送達及時!
好書好書好書
很喜歡這本書。
非常好的一本書
終于買到了,好書
滿意,不錯。幾年了,一直在他家買書。全5星好評。
書是好書 但由于包裝非常差 物流又暴力 好幾處都磕壞了
挺有意思,而且并不難懂
內容不錯,知識很多東西說的比較隱晦,不知道作者想要說什么。
少69-84頁,給換一下吧,注意別再發給別人了
很久沒在當當買東西了,想不到當當的送貨速度快了很多,晚上買,第二天中午就到了,物流效率比起以前簡直天壤之別啊!最好自建物流,不要用第三方的。是萬象配送的。只是包裝一般,沒有改進,還好這本書本身也套了一層塑料薄膜,否則書容易被弄臟。難道你不知道只是簡單套個塑料袋書籍很容易磨破嗎?書的封面會有折痕、褶皺、書脊書角都會有損傷!
很不錯很喜歡,好不容易才買到,一定會好好讀一讀
發貨很快,這本書在哪家書店都找不到,但是當當就買得到
是系列精美評論,從這個角度來了解科學家還是比較獨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