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書名所示,《西方文明中的音樂》旨在以“西方文明”為整體舞臺,展示音樂藝術在近三千年(自古希臘至20世紀初)的漫長歷程中所扮演的戲劇性角色。由此出發,《西方文明中的音樂》將音樂置于極其廣闊的“大文化”背景中,用獨特的詮釋性批評和富于感召力的文字表述考察了音樂如何參與、改變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反過來,音樂也同時被整體社會與文化的演變所影響)的歷史進程,因而獲得了極高的學術威望和榮譽。
本書譯者之一楊燕迪 教授曾說:“現在回過頭捧讀這本名著,仍每每感到,作者在勾畫音樂蘊涵的精神寓意時,在傾聽音樂的“文化泛音”時,其眼界之宏闊、感應之飽滿、筆力之雄健、辭章之華美,都堪稱“大師級別”。音樂絕不僅僅是美妙的聲響,其中回蕩的是時代精神的脈動、社會心理的余音和個人創見的智慧。《西方文明中的音樂》一書的漢譯經過,恰恰就是音樂與社會文化環境息息相關的有趣‘注腳’。”
此書是美國諾頓出版社長期以來的看家書和暢銷書,其內容之精當是目前國內已經出版的音樂史圖書中首屈一指的作品,且文字漂亮,架構精妙,是不可多的經典之作。
原著于1941年在紐約出版,隨即被公認是美國音樂學走向成熟的標志性里程碑著作。六十年來,《西方文明中的音樂》不僅巳成為音樂史學領域的大師級經典論著,而且也被證明對文化史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就單個學者所著的單卷本音樂通史而論,至少在英語世界中,至今尚無任何著作在體現史家的“才、學、識”方面堪與(西方文明中的音樂)相比。該書中譯本亦獲得國內翻譯界一致好評。
保羅 亨利 朗(Paul HenryLang,1901--1991)原籍匈牙利。少年時代曾學管、研習作曲,但天生多方面的文化興趣使他最終轉向音樂學。青年時代,眼看右翼政治勢力上臺,社會形勢惡化,同時受到作曲家、民族音樂學家貝拉 巴托克的鼓勵,轉道去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習音樂學、比較文學和文化史)和法國巴黎大學(學習文學、音樂學、藝術史和美學)求學。雖然的博士學位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獲得,但整體的知識背景和思想基礎均源自歐洲。這種對西方(尤其是歐洲)文化傳統多方位的透徹了解和博聞強記其實是他日后撰寫《西方文明中的音樂》的直接前奏。
中譯者序
引
音樂在美的圣殿中
所有的文明民族中,古希臘人a 對“美”與“善”的親和關系具有最敏銳的感覺和理解。Kalokagathia 一詞體現出美和道德相互統一的觀念。kalo 意為“美”,agathos 表示“善”。兩者的先后次序說明,美更受人重視,但道德戒律緊隨其后,對美的原則頌辭贊禮。藝術的突出地位受到普遍尊崇,藝術的實踐得到鼓勵。
對美的頂禮膜拜,可從希臘人的文學和造型藝術中勾畫出清晰的概念。古人公認對荷馬與索福克勒斯懷有深摯的敬意。手邊有許多譯本的現代人同樣如此。希臘人曾對費迪亞斯和普拉克西特利斯的雕塑表示崇敬,隨著時光流逝,我們的這種仰慕之情有增無減。然而,甚至那些對希臘天才無限仰慕的人,也很少停下來想想音樂——這門在現代生活中占據如此突出地位的藝術。對大多數人而言,希臘人是一個有非凡天賦的民族,孕育了眾多的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雕塑家和建筑家。至于他們的音樂家,我們甚至想也沒想到過。
奇怪的是,與造型藝術方面的天才相比,古希臘人更看重音樂的成就。古典文學中難得涉及雕塑和建筑,卻經常提到音樂。造型藝術沒有自己的繆斯神。在眾神的圣殿中檢視一番,如果想找到一個相當于阿波羅的美術之神,就只能滿足于瘸腿的赫菲斯托斯了。其實,赫菲斯托斯只是奧林匹亞山神的軍械士,眾神常常拿他當作嘲弄對象。希臘的國家對音樂深懷敬意,極力推崇,在處理一切有關音樂的問題時充滿自信。制定音樂的觀念和原則被認為是國家大事。音樂在生活的藝術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以致俊杰高士通常被尊稱為有樂感的人,而粗民走卒則被貶為沒有音樂細胞的人。品達將吹管樂器大師米達斯譽為征服人心的英雄;號角演奏家赫羅多魯斯曾十次贏得奧林匹克獎。柏拉圖雖然公開表示討厭藝術,但他在《理想國》中仍用很多篇幅來討論音樂。
希臘人是敏感的南方民族,對音樂的感官性質反應強烈。他們的心中活躍著兩種靈魂,其一向往清晰、節制和中庸,其二導向奇想與狂熱—— 對狄俄尼索斯的崇拜。為此,他們不遺余力宣揚阿波羅的理想:希臘人意識到,自己較易受到另一極端的影響。阿波羅與狄俄尼索斯的對立也反映在音樂領域中。平靜安詳的音樂與狂暴刺激的聲響形成對照,觀眾為之感染和激動。理查德 瓦格納掀起軒然大波時,同樣的爭端重又出現。尼采被這兩個極端之間的張力所撕裂,將切身經驗寫進《悲劇在音樂精神中誕生》一書,其中阿波羅和狄俄尼索斯兩種音樂構成尖銳對峙。
……
這本書等了很久了,內容雖然沒看,但是紙質真的很好,謝謝當當這么貼心松送書,而且我買的時候剛好是半折,所以就更加劃算啦
包裝特別簡陋,書殼有褶皺,但是內容真的超級棒啊!
很不錯的寶貝!就是字體小了一號,看起來有點費力!
很厚的一本音樂史書籍,對于我一個幾近是門外漢的人來說,是可以慢慢來吸收
字再大一點就好了。已經貴了,需求的讀者也不會在乎再加些錢。
收到書已有點晚,室外大風,霧霾,謝謝快遞哪位男孩,辛苦了。
早就看好的書。昨晚十點下單,今天早上就送到了。包裝很完美。
非常不錯,1000多頁的書,閱讀西方音樂史,這一本基本就夠了
很詳細的西方音樂史,從古羅馬到現代!幾乎滴水不漏,我就看了一下目錄就被吸引得不要不要的
非常棒的書,裝幀,印刷。內容就不用說了,從辛豐年的書里知道這本書的,看了莫扎特部分的開頭,寫的真好啊
看介紹對書的內容感興趣,裝幀不錯,字體大小適中,一本好書一定是配好的裝幀
當當的運輸真是laji,封皮上方直接被撕碎一塊,極其影響書的壽命及美觀。如果書有生命,你們早已被判sixing
真心喜歡,拿到手一點都沒失望,講述詳細,實為一本詳實的工具書和音樂史書,贊~
盡管是嚴肅的學術著作,但這本書卻是主要面向音樂愛好者的。看了作者在《引言》中最后對本書總結性的一段話,也許對這本書的特點會有更好的認識:“寫作這部音樂史,我心中的讀者是那些將音樂享受與智力好奇相結合的愛樂者。請不要期待這是技術性或傳記性的一本書。這是一部有關音樂如何參與西方文明進程的編年史。關于藝術、尤其是關于音樂的文字寫作,是一項最困難的任務,因為學者和藝術家的觀點必須保持平衡。我力圖避免使各處都在閃爍光輝的藝術財寶僅僅變成一種抽象。我總是在尋找伴隨史實和藝術成就所出現的泛音,力圖看到每一個細節背后所有創造的心靈為了清晰…
絕對的大部頭 很沉很厚 對音樂的發展史和擴展開的各方面闡述都很全面 如果能靜下心看完 相信一定會收獲良多 畢竟經典不是白來的
西方文明中的音樂裝幀精美,經典讀本,值得珍藏。
昨天買的今天就送到了。封面比以前另個出版社花哨的配色有質感。內容還沒細讀,但我是看了網上各處的評論才決定入手的,應該不會買錯。總之要收藏起來慢慢讀,以后再傳給子孫哈哈。
收藏級讀本贊最近在研究文明理論越發深刻地感受到了音樂在人類文明史上的舉足輕重。
對于學音樂的人來說,是很實用的工具書,而且和我國的教育視角不同,更客觀,更詳實!
音樂巨著!許久年前有了這書的平裝本,今天重讀這音樂名作令人快樂,讀好書更深入古典音樂的宏偉宮殿中!
音樂常聽,音樂通史是第一次讀。非常喜歡,愛不釋手。
西方文明中的音樂(超越時空的音樂通史,一本“過時”的經典之
這本書堪稱了解西方音樂的經典之作,很厚的一本書,值得慢慢耐心看,包裝得嚴實,書本沒有受損,還不錯。
本來覺著這本書有些貴,但是拿回來看了幾頁之后,真的內容非常好。喜歡音樂,對樂理了解不多的,非常適合看。索引做的不錯,要是把人名帶上原稱就好了。當然,這屬于出版社的事情。還有就是,書有折痕,精裝書,那么厚,好心疼。
沒看內容前,只看裝幀就會讓你莫名的喜歡這本書(哈,精美,實在是精美)。看了內容,你會更喜歡這本書,一本書將西方音樂的脈絡梳理的條理分名而不會讓人覺得枯燥。如此說來,作者的文采閣下應該能夠想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