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儒文軒編的《戰爭狂魔(東條英機1884- 1948)/二戰風云人物》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 歷史上規模大、戰斗為慘烈、影響為深遠的一 場戰爭。在這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中,參戰雙方涌現 出了許多風云人物。他們或為人類自由而戰,成為流 芳千古的英雄;或為法西斯賣命,成為遺臭萬年的戰 爭罪犯。
東條英機二戰時曾任日本首相、陸軍大將,是日 本軍國主義的代表性人物,甲級戰犯。他性格獨斷專 行、兇狠殘暴,其所作所為給整個環太平洋地區人民 帶來深重災難。戰后,東條英機畏罪自殺未遂,被遠 東國際軍事法庭處以絞刑,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日本陸軍大將東條英機無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舞臺上受矚目的風云人物之一。這位出身軍人之家,自幼浸淫在武士道精神和軍國主義思想之中的戰爭狂魔和端軍國主義分子,在侵華戰爭中犯下了累累罪行,又多次向蘇聯和美國挑釁,終于點燃了太平洋戰爭的大火,給整個環太平洋地區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在日本軍國主義者的眼中,東條英機是“前所未有的帝國英才”。但在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眼中,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爭狂魔、名副其實的劊子手。任何雙手沾滿鮮血的惡魔都無法逃脫歷史的審判,東條英機也不例外。這個長于計謀、短于思考、缺乏戰略眼光的戰爭狂魔,終在自己一手發動的戰爭中走向了滅亡。戰后,他曾試圖自殺,但沒有成功。后來,經過審判,東條英機以頭號戰犯的罪名被遠東軍事法庭處以絞刑。 鴻儒文軒編的《戰爭狂魔(東條英機1884-1948)/二戰風云人物》在大量考證歷史資料和細節的基礎之上,以全新的視角,還原歷史的面貌,客觀地敘述了東條英機成為戰爭狂魔的時代背景和個性緣由。希望本書能幫助廣大讀者加深對歷史的了解,洞察人性的善惡,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和思考。
及時章 出生于軍人之家 一 明治維新的隱患 二 東條英教發跡 三 東條英機出生 第二章 青少年時期 一 白幼深受軍國主義的影響 二 陸軍幼年學校的頑劣學生 三 考入士官學校 四 開赴東北戰場 第三章 侵略中國的劊子手 一 軍方的重點栽培對象 二 殘忍、毒辣的“剃刀將軍” 三 血腥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四 蓄意挑起侵華戰爭 五 率關東軍一部入關作戰 第四章 不自量力,兩次挑釁蘇聯 一 主張聯手德國征服蘇聯 二 兵敗張鼓峰 三 叫囂戰爭 四 在諾門坎事件中一敗涂地 第五章 當上陸軍大臣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二 密切關注歐洲方面的戰局 三 當上陸軍大臣 四 希望與蘇聯簽訂和平條約 第六章 積極主張“南進”,對美開戰 一 試探德國,堅定“南進”決心 二 炮制《目前形勢下國策提綱》 三 聯手近衛,擠垮外相松岡洋右 四 迫不及待地希望向美國開戰 五 批準《帝國國策實施要領》 第七章 當上首相,攫軍政大權于一身 一 幸災樂禍,靜觀美日時局發展 二 向首相施壓,熱切希望開戰 三 氣焰囂張,咄咄逼人 四 搞垮近衛,登上首相的寶座 第八章 一步步邁向夢寐以求的戰爭 一 破壞拉姆扎,殺害左爾格 二 向夢寐以求的戰爭邁進一大步 三 召開陸海空聯合參謀官會議 四 日本聯合艦隊起錨離港 五 東條內閣簽署對美開戰文件 第九章 偷襲珍珠港,對美開戰 一 大戰前夕的欺騙伎倆 二 “皇國興亡,在此一戰” 三 虎!虎!虎! 四 “前無古人的帝國英才” 第十章 兵敗中途島,走上滑坡路 一 自己扇了自己一個耳光 二 被勝利沖昏頭腦,押錯賭注 三 決策失誤,美軍抓住機會 四 兵敗中途島,損失慘重 第十一章 日美鏖戰瓜達爾卡納爾 一 “一定要阻止住敵人的進攻” 二 瓜達爾卡納爾戰事陷入膠著 三 策劃成立“大東亞省” 四 “東條英機吃屎!” 五 被迫取消瓜達爾卡納爾戰役 第十二章 罪惡生涯中的瘋狂 一 “山本死了 二 受到天皇的質疑和埋怨 三 在政治上陷入孤立之境 四 罪惡生涯中的瘋狂 第十三章 垂死掙扎,妄圖頑抗到底 一 別再提“和平攻勢”了 二 垂死掙扎,兼任參謀總長 三 “干掉東條!” 四 塞班島失守,戰局已定 五 東條遇刺,生死不明 第十四章 戰爭狂魔伏誅前的血腥歲月 一 陷入絕望,準備辭職 二 東條英機戰時內閣的倒臺 三 一定要把戰爭進行下去 四 日本戰敗,戰爭狂魔伏誅
一 明治維新的隱患 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歷史上,日本曾積 極學習中國的制度、文化、禮儀,接受中國皇帝的冊 封,與中國歷代王朝保持著密切的交往。漢武帝時期 ,日本曾遣使來朝,武帝賜其“漢倭奴國王”金印紫 綬。唐太宗在位時,日本多次遣使來朝,并派留學生 到長安學習先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對日本歷 史發展影響深遠的大化革新(大化元年),便是以唐朝 的律令制度為藍本進行的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
在此后的千余年時間里,日本在中國的影響下, 政治、經濟、文化曾一度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因 此,日本民眾對中國抱有強烈的好感,尊中國為“天 朝上國”。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到19世紀中期的時候,日 本民眾眼中的“天朝上國”已風光不再。正處于德川 幕府統治下的日本也迅速衰落下去。幕府是一種軍人 獨裁政權,亦稱武家政治,其權力凌駕于以天皇為首 的文人中央政權機構之上,較高權力者為征夷大將軍 ,又稱幕府將軍。幕府將軍在形式上必須取得天皇的 授權,但實際上并不服從天皇的命令。幕府統治就是 一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權組織形式。
德川幕府直接領有的土地約占全國土地的四分之 一,其余的地方由大名領有,稱藩國。各藩國下設家 老、年寄等,擁有相對獨立的行政、司法權力,實際 上乃是國中之國。
德川幕府對內實行獨裁統治,對外實行閉關鎖國 政策,禁止西方的傳教士、商人和平民進入日本,也 不允許旅居國外的日本人回國,甚至禁止建造適于遠 洋航行的船只。在此期間,日本人只能同中國、朝鮮 和荷蘭等少數幾個國家通商。
德川幕府的極權統治極大地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 提高,成為阻礙日本歷史發展的桎梏。19世紀50年代 ,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終于在內憂外患中趨于瓦解。
在日本國內,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如西南諸藩 ,手工業作坊已經廣泛采用“雇傭工人制”,進行商 品生產。此即資本主義萌芽。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極大地沖擊了封建自然經濟 ,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在商品 經濟形態的快速擴展下,商人階層,特別是那些從事 金融事業的人的力量逐漸增強。在這種情況下,商人 們自然而然地要求更多的政治權利,并要求打破阻礙 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落后制度。
但既得利益者從來就不會輕易地放棄手中的特權 。迫于無奈,商人們不得不與反對幕府統治的基層農 民聯合起來,共同反對幕府的專制統治。新興資產階 級和幕府的矛盾不斷激化,致使日本的政治局勢非常 緊張,一場慘烈的戰爭正在悄悄醞釀著。 一 明治維新的隱患 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歷史上,日本曾積 極學習中國的制度、文化、禮儀,接受中國皇帝的冊 封,與中國歷代王朝保持著密切的交往。漢武帝時期 ,日本曾遣使來朝,武帝賜其“漢倭奴國王”金印紫 綬。唐太宗在位時,日本多次遣使來朝,并派留學生 到長安學習先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對日本歷 史發展影響深遠的大化革新(大化元年),便是以唐朝 的律令制度為藍本進行的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
在此后的千余年時間里,日本在中國的影響下, 政治、經濟、文化曾一度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因 此,日本民眾對中國抱有強烈的好感,尊中國為“天 朝上國”。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到19世紀中期的時候,日 本民眾眼中的“天朝上國”已風光不再。正處于德川 幕府統治下的日本也迅速衰落下去。幕府是一種軍人 獨裁政權,亦稱武家政治,其權力凌駕于以天皇為首 的文人中央政權機構之上,較高權力者為征夷大將軍 ,又稱幕府將軍。幕府將軍在形式上必須取得天皇的 授權,但實際上并不服從天皇的命令。幕府統治就是 一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權組織形式。
德川幕府直接領有的土地約占全國土地的四分之 一,其余的地方由大名領有,稱藩國。各藩國下設家 老、年寄等,擁有相對獨立的行政、司法權力,實際 上乃是國中之國。
德川幕府對內實行獨裁統治,對外實行閉關鎖國 政策,禁止西方的傳教士、商人和平民進入日本,也 不允許旅居國外的日本人回國,甚至禁止建造適于遠 洋航行的船只。在此期間,日本人只能同中國、朝鮮 和荷蘭等少數幾個國家通商。
德川幕府的極權統治極大地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 提高,成為阻礙日本歷史發展的桎梏。19世紀50年代 ,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終于在內憂外患中趨于瓦解。
在日本國內,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如西南諸藩 ,手工業作坊已經廣泛采用“雇傭工人制”,進行商 品生產。此即資本主義萌芽。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極大地沖擊了封建自然經濟 ,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在商品 經濟形態的快速擴展下,商人階層,特別是那些從事 金融事業的人的力量逐漸增強。在這種情況下,商人 們自然而然地要求更多的政治權利,并要求打破阻礙 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落后制度。
但既得利益者從來就不會輕易地放棄手中的特權 。迫于無奈,商人們不得不與反對幕府統治的基層農 民聯合起來,共同反對幕府的專制統治。新興資產階 級和幕府的矛盾不斷激化,致使日本的政治局勢非常 緊張,一場慘烈的戰爭正在悄悄醞釀著。
在日本國內局勢日趨緊張的同時,陸續完成工業 革命、急需打開亞洲市場的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也將目 光鎖定在了人口眾多的中國和日本身上。1842年,英 國殖民者以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及時次鴉片 戰爭),把這個古老的東方文明古國帶進了半封建半 殖民地的深淵。11年后,即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馬 休 佩里率領艦隊進入江戶(今東京),把美國總統米 勒德 菲爾莫爾寫給日本天皇的信交給了德川幕府, 并以武力相威脅,強迫日本與美國簽訂了《日美親善 條約》(又稱《神奈川條約》),史稱“黑船事件”或 “黑船開國”。
軟弱無能的德川幕府懼怕美國人的堅船利炮,不 但同意向美國開放長崎以外的下田和函館兩個港口, 還給了美國片面最惠國待遇。《神奈川條約》的簽訂 引起了連鎖反應,英、法、荷等國隨后也強迫日本幕 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黑船開國”事件進一步激化了日本的國內矛盾 ,新興階層趁機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要求進行自上 而下的改革。
在這種背景下,統治集團內部也出現了分化。西 南部一些具有資產階級色彩的大名和中下級武士,組 成了革新派,以天皇的名義發出號召,要求日本百姓 尊王攘夷。顧名思義,“尊王”就是尊敬和擁護天皇 ,“攘夷”就是驅逐外國侵略者。這一口號在很大程 度上表達了對幕府獨裁統治與列強人侵的不滿。運動 的發起者刺殺與西方列強勾結的幕府當權者,襲擊在 日本的西方商人和外交官,進攻停靠在日本各港口的 西方船只。(P2-3)
非常的不錯
時代造就了他,他也改變了時代,可是他是時代的罪人
流水賬,涉及冬滌個人的經歷與細節非常之少,內容與書名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