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在亂世中涌現出不同的形象;時而胸懷大志,時而優柔寡斷;時而殺人如麻,時而情義綿綿……
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也是撲朔迷離的一生。當你翻開《亂世梟雄》這本傳記文學時,可以拂去歷史的塵埃揭開迷離的面紗。
時代造就英雄,亂世涌現梟雄;他究竟是個什么人物?有人說他腹藏雄才,有人說他俠氣滿天,又有人說他柔情似水……本書通過生動的筆觸還原一個真實的。
劉志江:男,33歲,鐵嶺人。曾在報刊雜志上發表多篇文章,同時,在天涯社區發表過歷史小說。
(一)梟雄多磨難
1.張永貴闖關東/001
2.張有財之死/004
3.苦難童年/005
4.誓報父仇/011
5.浪跡高坎/014
6.老疙瘩開獸醫樁/017
7.好漢不占朋友妻/018
8.賭肉/019
9.行李卷里躲禍/021
10.常三爺雪地送毛驢/022
(二)大帥起草莽
1.甲午之殤/025
2.探情報升哨長/028
3.趙家廟成婚/029
4.辦保險隊/033
5.婁金狗下凡/038
6.八角臺聚義/041
(三)轉正為官
1.計擊項招子/048
2.結交名士/050
3.計擒三姨太/053
4.草莽馮麟閣/055
5.受撫為官/058
6.日俄之戰/062
7.酒缸里把身藏/064
8.槍殺金壽山/066
9.智剿杜立三/069
10.巴結張錫鑾/076
11.價錢一樣/080
(四)洮南剿匪
1.強人出草原/084
2.不忘舊恩人/086
3.姜雨田攔馬討債/087
4.套馬桿子破敵/089
5.死人傳秘圖/090
6.吳大舌頭黑熊顯相/092
7.索倫山建奇功/095
(五)東北,辛亥殘夢
1.大清特色的"改革開放"/098
2.風雨搖曳/100
3.撲殺革命/105
4.清帝退位/108
5.27師師長/110
6.回鄉祭祖/113
7.重返大高坎/117
8.小鬼子的《二十一條》/119
9.《二十一條》風暴/126
10.擠走張錫鑾/131
(六)奉天蛟龍
1.馮麟閣要官/135
2.梟雄戲奸雄/139
3.高級皮條客/142
4.俺也要做皇帝/144
5.再騙袁世凱/145
6.君臨奉天/148
7.差勁兒的刺客/153
8.一個香瓜引發的慘案/155
9.奇才出山定乾坤/159
10.天賜之才楊宇霆/162
11.奉天龍虎斗/165
12.騎虎旅長鬧奉天/170
13.湯玉麟出走/173
(七)東北王
1.活人穿壽衣/176
2.染指吉黑/181
3.卜卦大劫械/185
4.小扇子暗度陳倉/187
5.東北王/190
6.少養五萬軍,也要辦教育 /192
7.贏來的兵工廠/194
8.富甲全國數關東/195
(八)問鼎中原
1.戚繼光轉世/199
2.俺也做把調停人/201
3.機警躲暗殺/204
4.出兵關里/206
5.親家的天下/208
6.國務總理挨打記/210
7.親家親,不如自己親/211
8.及時次直奉大戰/213
9.吳大舌頭表忠心/214
10.整頓胡子軍/216
(九)飲馬長江
1.圍攏人心/218
2.大帥碰見釘子戶/220
3.狗肉將軍投奉/221
4.張宗昌平叛/224
5.白俄雇傭軍/226
6.紛亂大中華/228
7.第二次直奉大戰/233
8.軍閥混戰路何方/236
9.搞"胡子氏外交"/237
10.奉軍下江南/240
11.溥儀夜訪/244
十)郭松齡反奉
1.孫傳芳出山/247
2.打了敗仗還升官/249
3.馨帥斬降埋禍根/251
4.郭松齡反奉/252
5.夜空星墜將軍死/253
6.張學良負罪平叛/255
7.馮玉祥背后捅刀/256
8.王永江神算安帥心/258
9.小日本的魚餌/260
10.吳大舌頭千里相救/262
11.包瞎子卜卦/264
12.郭松齡之死/266
13.慶功會上燒密信/269
14.綠林教授的演講/272
(十一)暮色北洋
1.擊敗馮玉祥/275
2.段祺瑞長跪謝罪/277
3.張、吳八拜成交/278
4.王永江辭職/280
5.孫傳芳拜山/281
6.陸海軍大元帥/284
(十二)梟雄歸天
1.尊孔夜祈天/287
2.見你們日本人就砍/288
3.手黑/290
4.不要臭皮囊/292
5.關東軍布死局/294
6.大帥后人/302
(十三)大戲了時人何在
1.張作相/307
2.湯玉麟/308
3.張景惠/309
4.楊宇霆/310
5.曹錕/312
6.孫傳芳/312
7.徐樹錚/313
8.黎元洪/314
9.李景林/314
10.段祺瑞/315
11.張宗昌/316
12.吳佩孚/316
19世紀下半葉,山海關虛掩的大門敞開了,大量山東、河北的流民帶著自己的淘金夢,涌進了這個大清國的龍興之地。拓荒、耕種,拉開了開發東北的序幕。的祖父張永貴也挑著擔子,懷揣著夢想來到了海城落戶。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父親張有財在賭場被人打死,童年的受盡磨難,早早地品嘗了生活的艱辛,小小年紀便開始了艱難的謀生。
為父報仇,犯了人命案子,浪跡到營口的高坎鎮。營口是鴉片戰爭后東北開埠的港口,這里商業發達,店鋪林立,形形色色的人物魚龍混雜。孤身一人,流浪異鄉,在這里度過了他的少年歲月,期間也發生了許多傳奇的故事……
1.張永貴闖關東
我們把鏡頭拉回滿人稱之為龍興之地的關外,這遙遠的苦寒之地。1875年3月19日,在奉天省海城縣小洼屯(今遼寧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洼屯),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就是我們的主人公——。
,字雨亭。后來,道上的綠林朋友都喊他"老疙瘩"。"老疙瘩"在東北的方言中是排行最小的意思。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前,鄉下家中最小的孩子大多都稱為老疙瘩。張家的祖先是直隸人,也就是今天河北廊坊大成縣;還有說是山東人,但張學良在他的口述歷史中稱祖籍為大成縣。道光年間移民關外,就是所謂的闖關東。
其實,清朝的移民政策也是幾經改變,移民大潮也是分幾撥的。說來話長,清朝入關之后,滿族人幾乎是傾族遷往關內。東北地廣人稀,一片荒蕪。為了吸引勤勞善耕的漢人,清朝的統治者推出了讓人眼紅的優惠政策!相比今天各地政府招商引資的優惠條件有過而無不及,政府無條件提供土地、耕牛。只要在這里入戶,房子、土地都好商量。
筆者有一哥們兒酒席間和我神侃:"當年我家來東北,騎馬圈地,一眼望不著邊際!"后來讀了相關史料后才了解,的確是這樣。筆者也在小時候聽奶奶說過早先騎馬、射箭圈地的事情。吃飽三碗米飯,騎馬跑一圈,使出吃奶的力氣射箭,這地方就歸我了,就這么牛!然而,漢人的鄉土觀念很濃。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想拋棄鄉土和祖墳,到所謂"滿韃子"的地界去。
實際移民效果并不好,政府急了,甚至開出了誰能招募農民來東北開墾,科舉都不用就可以給個官做做。這下,清朝"招商局"的領導急了,猶如今天拆遷辦碰見了"釘子戶"一樣急得亂蹦。在官方的極力宣傳和號召下,這種好政策逐漸為人所熟知。
到了康熙年間,關內的饑民、流民紛紛到關外過把地主癮。隨著人潮的涌入,清朝統治者唯恐驚動了龍興之地的"龍脈",于是趕緊廢除招民墾荒政策,嚴禁移民關外。
到了嘉慶、道光年間,山東、河北等地連年災荒。不是洪水就是干旱,弄得民不聊生,河北、山東的饑民涌進關外,政府也無法禁止,這就是延續到后來的"闖關東"。
的先祖張永貴因為生活無著,挑著兒子張發闖關東從事農耕。張永貴挑著擔子,一邊是行李,一邊是兒子。一路上備嘗艱辛,終于來到海城駕掌寺安了家,從事農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實踐證明,咱們的張老先生的目光是長遠的,東北肥沃的黑土地加上張老先生的勤勉,到了爺爺張發張小先生的時候,家里已經小有資財。除了大量農田,還兼做燒堿的副業,生活漸漸地富裕起來,可以稱"素封"了,就是指雖然沒有封官,卻像封官一樣富有。
張發有四個兒子,第三個兒子就是的父親張有財。聽這名字,就知道張家人的文化水平的確不高。話說張有財這個人,用現代流行的話說就是比較不靠譜,東北鄉下話說便是"不正干",不是一個正經人家。父死分家之后,他嫌種地辛苦,就沒有要一壟地,只要了三間土房,帶著他那份財產來到海城西小洼村落了戶,在村口開了間雜貨鋪。
做小本買賣講究的是不辭辛勞,精心經營。這位張爸爸卻不務正業,地里荒草三尺也懶得下鋤,終日與村中二流子、混混為伍。可是,開雜貨鋪那點收入怎么夠一家幾口的吃穿?張有財想來想去,想到了賺錢的"捷徑"。于是,他常年混在各處的賭場里,又到處"放局",就是開設賭場抽紅。那個時候老百姓管這種人叫"耍清錢的"。十天半月不見他回家,家里人也習以為常了。因為經營不善,雜貨鋪很快關門大吉,宏偉的創業計劃就此泡湯。
張先生本著"人挪活,樹挪死"的古訓,帶著老婆孩子先后搬了幾次家,曾到過葉家鋪、欒家堡子和駕掌寺村。這個駕掌寺村比較繁華,比西小洼村大了一倍,不但房子多、街道多、人口多,老百姓也富裕,一家在這里住的時間長一些。
東北的天氣,11月到來年的4月近半年的時間天寒地凍,村民無事可做,謂之"貓冬"。"貓冬"時候的娛樂,除了制造小孩,就是推牌九搖色子了。賭博之風久盛不衰,就是到了今天,冬天的鄉村仍然是麻將聲聲入耳。
十來歲就跟著不靠譜的張有財出入賭局,給局東跑腿打雜,逐漸養成了敢于孤注一擲的賭徒性格。
孟子曾經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人生活在過于驕奢優越的環境下并被嬌慣溺愛并非是一件好事情,上天是公平的。
我們可以推測,張老疙瘩如果按照這樣的生活軌跡走下去,是有希望到私塾讀圣賢書的,但私塾先生的戒尺是不會少挨的。夏天去小河摸魚抓蝦,冬天隨自己的賭場導師——張爸爸去賭場碰碰運氣,然后娶上鄰村的翠花姑娘,制造出未來賭場的后起之秀——小小張同志。
如果運氣好,不靠譜的張有財賭場走運,家道中興,咱們的張老疙瘩也可以去飆飆驢車,出了事后也可以大喊——我爸是有財!可是老天要降大任了,對于來說,災難厄運開始了。
2.張有財之死
十三歲那年,對于他來說,天塌下來了,因為他那不靠譜的老爸出事了。張有財這個人游手好閑,不務正業。早年結發妻子邵氏又氣又病早亡。后來又續娶本村寡婦王氏生了三子一女:長子張作泰,次子張作孚,三子,女兒秀英(一說張作泰為王氏帶來)。最小,所以大家都叫他老疙瘩。
張有財這個人除了好賭,脾氣也很大,通過一件事情可以看得出來。長子張作泰長大以后,青春騷動,雄性荷爾蒙分泌旺盛,而且長得比較帥。張作泰一不小心把別人的老婆搞上了床!——被戴了綠帽的哥們兒很郁悶,把此事告訴了張有財。張有財怒不可遏,心里蹦出了八個字:大義滅親,清理門戶!
那時候的東北都是土草房,用泥壘的墻,茅草屋頂,屋里分南炕、北炕。吃飯的時候把一尺高的矮桌子放在炕上,一家圍著一圈盤腿吃飯。張作泰正盤腿在炕沿上,背對著門吃飯,張有財進屋一棒子打在腰上,張作泰聲也沒吭就死了。
張有財的死因為年代久遠,有幾個版本。不過,都和他多年為之奮斗的事業——賭場有關。有說他因為賭輸欠錢被債主打死,張學良的口述中說他爺爺在賭場為人出頭,揭穿人家出老千而被打死。總之,張有財在賭場和人結了梁子,他從賭場回來,趁著夜色往家走,偏巧碰見了賭場上的仇家王太和,兩人言語不和就廝打起來。這張有財當時已經五十幾歲的人了,王太和才三十多歲,他怎么是年輕人的對手?王太和把張有財摔倒在地,順手拿起塊石頭,對著張有財的腦袋就是一下子。可憐的張有財,聲也沒吭就死于非命,永遠地告別了他熱愛的賭博事業。王太和一看出了人命,嚇得一身冷汗,連夜收拾行裝,跑到了東山的深山老林中躲了起來。
王氏見丈夫多日不回,四處尋找,終于在河灘上發現了張有財的尸體。張有財被打死成為轟動鄉里的新聞事件,人命關天,鄉內里長欒鳳泰也不敢怠慢,趕緊封鎖現場,派人到海城縣衙報官。縣衙派人又是驗尸,又是調查,忙活了半天,下令通緝兇手,捕拿人犯。開始時,海城縣衙還虛張聲勢地張榜緝拿,四處尋找。可是,張有財留下的孤兒寡母,沒錢沒勢,案子也就不了了之了。
鄉里人集資給張有財買了一口薄板棺材,這種棺材叫做"狗碰"。這一年是一八八八年,即光緒十四年。因為是橫死,按鄉里風俗,人非正常死亡是不能入祖墳的,就暫且把棺木放在別人家地頭。張有財死后也沒有消停,那一年夏天發洪水,棺木被水沖了好遠。退水后,張家兄弟就就地埋了。
3.苦難童年
在以后的日子里,王氏先是讓老疙瘩賣包子,做走街串巷的小本生意,也好補貼家用。王氏到處求人,到村口郭家包子鋪賒欠了包子,給裝進小籃子里面,上面蓋上保溫的棉被,沿街叫賣賺些零用錢。一個月下來,老疙瘩賣的包子還沒有他吃的多。后來,郭家包子鋪關門倒閉了。
王氏沒有辦法,四處托人情說好話,打算讓十三歲的學習木匠。所謂家有千金不如身有一藝嘛,也算是有門手藝養家糊口。那個年代,在民間有四大手藝活,即木匠、瓦匠、棚匠、鐵匠。有了這手藝活在農村那可是高人一等的人,吃著、喝著東家的,東家還得客客氣氣地伺候好,不然給你來點偷工減料,整出個"豆腐渣工程",讓東家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爺的手藝好!要想學爺的東西,沒有那么容易!所以,那時候認師傅得備好四色禮,還得給師傅行跪拜大禮,立下字據"不付工錢、任由師傅打罵、不服管教立刻趕回家去"等等。所謂學徒學徒,三年為奴,這老師傅當年也是這樣被虐待過來的,按照心理學的說法,這叫"虐他傾向"。
也不例外,早晨五更起來給師傅、師娘倒尿盆,接著燒水給師傅、木匠們洗臉、刷牙,然后是挑水、掃院子。老疙瘩忙活的是腳打后腦勺,一個不留神犯了點錯,師傅就會立刻破口大罵。哪里受過這種氣?回敬了師傅一句。這師傅哪里見過這樣的徒弟,愣了半天。大吼道:"給我滾!"看來這木匠也學不成了。
小小年紀的備嘗艱辛,賣過包子、學過木匠,竟然還上了三個月的私塾。按照當時張家的經濟情況,原本是無力讀書的。本村私塾先生楊景鎮一日發現窗外有一小個子男孩偷聽講課,一問才知是張有財的孩子。喪父的孩子還有求學之心,憐憫之情不覺油然而生,楊老師熱心地贈與紙筆并免費教授。
粗通文墨就是那個時候在楊景鎮老先生私塾和說書的先生那里得到的。后來就憑著這點文化底子批閱公文,揮筆題字。別看他文化不高,因為工作應酬需要,不時也得練練書法。后來,老張的字寫得還真有那么點意思。他最愛寫的就是"天理良心"四個大字,奉天通用的紙幣"奉票"上還印著題寫的這四個字。
書念了三個月,老疙瘩又坐不住了,滿腦袋想的都是賭場牌九上的紅白點。那個時候,老師懲罰不聽話的學生可不是像今天,請到講臺前面罰罰站,或者凌空飛個粉筆條。那時候,老師是用木板做的戒尺,掄圓了打手板兒。生性頑劣,不愿受拘束。有24小時,楊先生發現門后放著一個扎槍,這扎槍是那時候老百姓為了防備胡子搶東西,自己打造的鐵制的長矛,后面按上木桿,用來自衛。
楊先生就問;"這是誰的東西?放這干啥?"說:"是我的。"楊先生很納悶,就問:"你上學堂拿這個東西干什么?"說:"我昨天看你拿板子打同學的手板兒,要是你今天打我,我就拿它給你兩下子!"楊先生一聽,驚出一身汗,趕緊找的母親王氏:"你這個孩子我可不敢教了,他要給我兩下子,我就完了!"這個人有個較大的優點就是念舊報恩。他做了陸軍27師師長以后,特意從家鄉把楊景鎮請到奉天,在家里設立私塾,專門教授張學良、張學銘、張學英、張冠英還有侄子的功課。
中國古代一直到民國時期,其實社會是城鄉二元社會。政府只管理縣一級以上的事務,城鎮事務由各行商會及會長主持,農村事務則由血緣宗族及德高望重的地主管理。中國的百姓是最聰明的,沒有強制行政指令下形成的社會關系很符合科學和自然選擇,因為中國古代的社會矛盾沒有西方那么尖銳。西方是貴族世襲,爺爺是官,孫子的孫子還是官。孫子的孫子是個傻子,但他還是伯爵。社會各層積累的矛盾當然尖銳,做什么都沒有用。拼爹拼爺爺就行了,而中國有了一個最聰明的制度——科舉。
你不是想做官出人頭地嗎?給你個機會!你考吧,而且儒家經典是講究立德、立言、立行的。把人的道德修養融入到學習中,客觀上維持了社會的道德水平。
農村的精英階層由落第的讀書人和有文化的地主構成,他們擁有一定的知識和道德修養,理所應當地成為了農村的中堅階層。一定程度上扮演著修路架橋、災年開粥放糧等積德行善者的角色。
那么,像大家知道的所謂黃世仁、周扒皮的人物有那么多嗎?這種社會殘渣哪個社會都是有的,但是是很少的。而且,地主往往是很勤儉和愛面子的,積攢的錢夠了就去買地留給兒孫。
在農村文化中,還有說書的這一行。有的人可能一輩子沒有讀過書。可是說書的可以把歷史故事和傳統文化用百姓聽得懂的話說出來,客觀上起到了傳播傳統文化的作用。縱觀一生,雖然起身草莽,有很多匪氣,但是在民族大義上、基本的做人理念上還是受到很多傳統文化的影響。這與其小時候受到的一些傳統文化教育有很大關系。
王氏一個婦道人家帶著孩子生活無以為濟,只好賣了三間土房,帶著孩子到娘家黑山縣二道溝暫住。自己平日里靠給別人做些針線活艱難度日,二子張作孚只好給地主扛活,掙些錢補貼家用。從小就聰明機靈,擅用計謀。這從一件事情上便可以看得出來。王氏回到娘家二道溝,一個女人領著三個孩子,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了。沒有辦法,王氏借了鄰居老王家一筆錢,可是遲遲也還不上。
王氏是個剛強的女人,但因為欠債,常常暗自流淚,整天愁眉不展,別看平日里頑劣不堪,可是他就怕他娘流眼淚。于是,他就哄他媽說:"娘,你別犯愁,我替你把錢還上不就結了!"王氏看見只有14歲的老疙瘩,無奈地搖了搖頭。晚上睡不著覺,左思右想,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
村東頭有一個臭水泡子,方圓有1里多地,夏天漲水的時候水也很深,常常和伙伴來這里洗澡。偷偷來到王家的門前,看見他家養的半大肥豬在門口泥坑里面躺著。他手里拿著幾穗苞米,在豬的嘴邊搓苞米粒,把豬引到了臭水泡邊上。看見四周沒有人,拿起棒子死命地把豬趕進水泡子中。眼看豬到了水中間,四蹄亂蹬,拼命掙扎的時候,大喊:"豬掉水里了!"聲音驚動村里的鄉親都來到水泡子邊上,這債主老王也趕緊跑來。眼看自己家的半大肥豬在水里撲騰的力氣越來越小,老王叫苦不迭,嘴里連聲叫道:"完了!完了!"
此刻脫掉衣服,一個猛子就扎到水中,不一會兒就游到肥豬的旁邊,用手揪住肥豬的耳朵往岸邊拽,終于把豬救上了岸。鄰居們都交口稱贊老疙瘩。老王一看自己家的豬得救了,便來到王氏家中,把老疙瘩一番夸獎,說這欠的錢也不要了!就這樣,用詭計真的幫娘把債給還上了。
王氏娘家也是普通人家,添了幾張嘴,時間長了也拖累不起。王氏只好改嫁給村中的張獸醫。張獸醫為人很厚道,對待幾個繼子別無二致,并且送入村中私塾讀書。無奈幼時頑劣不堪,不愿讀書。他繼承了張有財的遺傳基因,對賭博十分著迷,時常出入賭局。張獸醫為人正直厚道,見老疙瘩不務正業不好好讀書,出入賭場,就擔心時間長了豈不成了二流子。
王氏也因為這件事情唉聲嘆氣:"老疙瘩24小時比24小時大了,可是學啥也學不成,干啥也干不好。"張獸醫說:"讓老疙瘩跟我學獸醫吧,學成了也能混個吃喝。"后來干獸醫這行的時間最長。
對獸醫這行還是很感興趣的,老師不說過嘛,"興趣是好的老師",他的醫術還真的長進很快。給張獸醫做幫手的時候,張獸醫眼睛一看,老疙瘩就知道要讓他干什么。張獸醫也夸這孩子悟性好,是個學獸醫的材料。
張獸醫閑來無事就傳授給一些相馬、醫馬的本事,的《牛馬經》早已背得通熟,什么"一觀形,二切脈,三查口色,四便功,五起臥,六口腔,七滲八引九汗出,十問舊病有與無……"這做獸醫可以遇見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別是一些胡子等江湖上的人物,懷里揣著短家伙背上挎著長家伙的擼子,讓很是羨慕。也時常偷偷從后爹的錢匣子里面揣些零花錢,張獸醫睜只眼閉只眼,偷偷把錢匣子上了把鎖。
跟張獸醫雖然能夠學到本事,可是手里沒有零花錢。于是,開始了他的貨郎生涯,挑著他的貨郎挑子,手里搖著撥浪鼓,里面裝上一些針頭、線腦、鞋面、胭脂粉,走街串巷。老疙瘩來往于周圍的村莊,當然他最愛去的還是趙家廟。倒不是這地方繁華,生意好做,而是他看上了趙家廟趙占元的二女兒趙春桂,也就是他的原配夫人,這里面的故事留在后面再說。
不做貨郎以后,在附近圖河堡的大車店里干上了雜役。在清末的東北,販賣馬匹牲口的生意人,把要出售的馬匹趕到招待來往客商的大車店,在客店門前的空場和買主討價還價。要是在這個地方沒有成交,還可以把牲口趕到別的大車店,店主也不阻攔。除了給馬販子、客人、二道販子提供交易的場所和食宿,大車店還負責幫助來往客人存車、幫助照料馬匹等。這大車店往往是一排大草房,房子里面有兩鋪大炕,冬天把炕燒得火熱,來往的客商就一排排睡在大炕上。大車店主經常請一些唱蹦蹦戲(二人轉)的招攬客人。
冬天的東北天寒地凍,那個時候的氣溫比起現在還是要冷得多,夜晚在外面過夜只有凍死一途。所以,一到冬天,來往的胡子就到大車店里面藏身。頭腦機靈能說會道,在大車店里面負責掃院子、買東西、幫忙套車卸馬。在這大車店里來來往往的南北客商、各色人物,簡直就是個小社會,老疙瘩在這里接觸到了各式各樣的人物。
24小時,北風呼嘯,不久彤云密布,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到了半夜的時候,地上的雪已經積了很厚了,店里面的老板、賬房先生都回家睡覺去了,大車店里面只有和另外一個雜役。下半夜,一陣敲門聲把驚醒,他一轱轆起來,披上羊皮襖,戴上狗皮帽子,把門打開。只見進門的是一個大漢,二十多歲,身材魁梧,方臉盤,頭戴棉帽子。身穿羊皮襖,手里牽著一匹高頭大馬。連忙招待,大漢說:"這里還有沒有單間?"很犯難,最近天氣寒冷,冬天的白天又短,客人們大多天還沒有黑就趕緊投店住宿了,這個時候就連長筒大炕也擠得滿滿的。那客人一看長筒大炕上的人,猶如擺在蒸籠上的餃子,擠得滿滿登登。他很不滿意,非要單間住,聲稱自己不差錢!
另外一個伙計看這個漢子這么矯情,挑肥揀瘦的,很是生氣,說道:"我們這里面就只有大通鋪了,你要是嫌不好就到別人家去住吧!"大漢非常生氣,轉過頭來說:"你攆我走!"兩道濃眉簡直立了起來,讓人不寒而栗。聰明乖巧,看見大漢的腰里面鼓鼓的,看樣子像匣子槍。再看這個人的打扮,就知道這是個胡子,忙說:"這位爺,真是讓你受委屈了,現在只有掌柜和賬房先生的房間,金錢重地,一般不許別人進入。我看爺是個人物,就請到那里將就一宿吧。"那個小伙計怕掌柜的責怪,直拉的衣服。說:"這事我做主了,大不了不干了!"來的這人很賞識,以后經常來此投宿,還和成了朋友。這個人就是當年叱咤遼南的胡子頭——馮麟閣。
提起馮麟閣,在當時那是相當有震頭,兇狠剽悍,手下有一千多人,當時是綠林上的老大,與巨匪洪輔臣、杜立三交好。馮麟閣見這個小老弟機靈、懂事,就送給了他一桿土槍。就是這桿土槍,給惹來一場禍事!
亂世梟雄,公正的評價此人還是民族英雄,對我啟迪很大
爺爺以前就給我講過的故事,聽著特別過癮,但時間一長就忘了。趁著當當網打折之際買了這本重溫一下故事,沒想到書中的內容和爺爺講的一樣,這實在是令人激動,哈哈
起身于草莽發跡于民國群雄逐鹿之際,一本書一輩人
一代梟雄!小時候就聽單老的評書,現在終于可以讀故事了!
很厚實,價格非常值得,為什么買這本書,因為我的老姥爺是的兵,很傳奇。
沒想到居然是我家鄉的人,從小就經常聽爸爸說起過他。在我們當地,人們對的印象都比較好,稱他為張大帥不僅因為他有著過人的膽識和氣魄,重要的是他有一顆愛國的心
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不能一概而論。他從一個人人欺負不學無術的老嘎噠,漸漸爬到東北王甚至中國第二權利人的過程
之前不了解,讀了后加深了了解,重溫了那段兵荒馬亂群雄逐鹿中原的歷史。也改變了對許多人物的認識,值得一看。
買來權當悠閑讀物的,內容不錯,對這一亂世梟雄的描述還是蠻客觀的,值得一讀。
這個作者其實文筆邏輯很一般,但大致能了解的一生,很敬佩他。
十三歲那年,對于他來說,天塌下來了,因為他那不靠譜的老爸出事了。張有財這個人游手好閑,不務正業。早年結發妻子邵氏又氣又病早亡。后來又續娶本村寡婦王氏生了三子一女:長子張作泰,次子張作孚,三子,女兒秀英(一說張作泰為王氏帶來)。最小,所以大家都叫他老疙瘩。
購書選當當是我一直的選擇!價格實惠質量超好,海量正版書目讓我選了又選…這本書讓你充分了解一生,了解那一段歷史…真不錯!
這本書不錯,講的有血有肉形象很飽滿,作者講述很有意思,需要幽默,和《明朝那些事》風格有點像,另外作者很有邏輯,講故事很有邏輯。十分明了。
人物的經歷確實驚心動魄,從一個混江湖上的小人物蛻變成一個頂天立地的梟雄,這個過程想必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而卻做到了這也充分顯示他具有高超的膽識以及氣魄看完這本書確實有種大呼過癮的感覺
大人物的經歷果然傳奇,一代梟雄人物的經歷總能感染人,并給人一種奮進的力量看完這本,由衷地堆大英雄肅然起敬,是呀,他身上的很多精神確實值得我學習,比如堅韌不拔、頑強等等。真希望我能汲取一些大英雄的優點,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而努力!!
還沒看完,張大帥一生的故事還是十分精彩的,在他治理下的東北,經濟文教樣樣不差,只可惜他的后代一句不抵抗,斷送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讓無數優秀的中國兒女血染華夏。
亂世梟雄(混跡社會、投身綠林,是胡匪還是英雄?
哈,我是東北的,是我老鄉哈哈,看著他的傳奇經歷真有一種大呼過癮的感覺,同時我也在想,為什么同樣是人,做人的差距咋就這么大呢?哈哈,言歸正傳,確實與很多讓我學習的東西,如堅韌,頑強!!
看了這本書,才能更進一步地了解這個人。生動形象,反應了當時舊中國的混亂,也對他這個人有個全新的,不一樣的認識。值得大家看一看
時代造就英雄,亂世涌現梟雄;他究竟是個什么人物?有人說他腹藏雄才,有人說他俠氣滿天,又有人說他柔情似水……本書通過生動的筆觸還原一個真實的。
書的內容非常吸引人,再現了這個時代人物的傳奇經歷,相信每個人讀到他混跡社會的時候,都由衷地發出這樣一聲感嘆:的人生絕對是傳奇的!這本書很好地還原了歷史人物精彩的一生,所以我推薦她!
趁著尾品匯買的,物美價廉。多了解近代史還是有好處的,讀詩可以明鑒,而且學到從歷史教科書上學不到的東西。歷史書上只會告訴你奉系軍閥這四個字。可是從一介窮小子奮斗到名鎮一方的東北王,也算是人中龍鳳了。
為父報仇,浪跡到營口的高坎鎮。營口是鴉片戰爭后東北開埠的港口,這里商業發達,店鋪林立,形形色色的人物魚龍混雜。孤身一人,流浪異鄉,在這里度過了他的少年歲月……,有塑封,發貨及時,物流快,滿意,好評!
亂世梟雄(混跡社會、投身綠林,是胡匪還是英雄?亂世梟雄...
的傳記,介紹了一生的重大事件,敘述有些簡單,快遞很好!
這本書真實地還原了撲朔迷離的一生,也讓我對梟雄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每個時代都會涌現出不同的英雄人物,而就是這樣一位可歌可泣的人物。趁著當當網促銷特價,我趕快收藏了這本書
不知道是作者水平不夠,還是印刷不對。太多地方有史實錯誤!三國干涉換遼,是俄德法三國,并不是書中多次出現的三國(前后還不一致);56頁上的庚子國難后所簽的條約不是書上的《馬關條約》,是《辛丑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