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各方面資源極為有限的創業公司而言,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立下來的步是:成為細分市場的壟斷者。不管是資本還是人才,追逐的永遠是行業里的企業,第二名毫無意義。
首先,要精準定位潛在市場。這個市場的需求仍沒有被滿足,并且潛力巨大。其次,抓住時代和行業的紅利,通過高速增長實現“小壟斷”,搶灘登陸。后,在細分領域里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壁壘,應對巨頭和競爭對手的復制,去擴展更大的市場,從而擴大公司的規模和競爭力。
在這個過程中,創始人必須反復思考:自己的突破點在哪里?為什么自己的團隊能贏?細思快打,過關斬將。
李開復、傅盛、汪華給創業者的內訓精華公
李開復博士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李開復博士于2009年9月在中國北京創立創新工場,出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以及創新工場開發投資基金的執行合伙人。在創業之前,他曾擔任谷歌公司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博士于1998年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后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也曾擔任SGI公司互聯網部門副總裁兼總經理、Cosmo軟件公司總裁、蘋果公司交互式多媒體部門副總裁。
汪華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管理合伙人
汪華畢業于美國斯坦福大學,獲得MBA學位。2006-2009年底,汪華供職于谷歌中國商務發展總部,創建了谷歌中國的品質廣告網絡,并從零開始達到年度運行八千萬美元的營銷額。加入谷歌之前,汪華合作創辦了銀達科技有限公司,到2008年底年營業額達到了一千五百萬美元。
傅盛獵豹移動CEO
傅盛于2003年加入3721公司。2005年加入奇虎360,帶領團隊打造了安全類軟件360安全衛士。2008年加入經緯中國任副總裁。2009年出任可牛影像CEO兼董事長。2010年11月,金山安全與可牛正式合并成立獨立公司,傅盛出任金山網絡CEO。2014年3月,金山網絡更名獵豹移動公司,傅盛出任獵豹移動公司CEO。
在互聯網領域,壟斷才是核心,而不是競爭。創業公司要找到一個細分市場,然后壟斷它,再逐漸地擴大。互聯網的市場不見得有價格存在,互聯網的收費模式可能是滯后于商業模式的。此外,互聯網的技術變得太快,可能今天你是壟斷者,明天就變了。比如,QQ曾經是即時通信領域的壟斷者,但微信出來后就變了。又比如,E-mail以前是壟斷者,但是現在大家不用E-mail了,都用微信,所以壟斷是可以被顛覆的。互聯網創業不是做資源,而是做技術,技術不斷有后浪推前浪。
互聯網領域要壟斷怎么做呢?先要找到一個非常細分的領域,成為這個領域的壟斷者。亞馬遜剛成立的時候,它會研究什么東西最能夠賣得出去,因為書能夠保存、不容易壞掉,所以它最開始賣書。書賣了一年,第二年它有沒有賣別的東西呢?沒有。第三年也沒有,第四年還沒有。為什么呢?因為它還沒有拿到壟斷地位。創業者在創業時一定要把某樣東西真的壟斷了,再做下一件事。因為創業的時候,專注是非常重要的。一開始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
我在美國碰到過一個創業者,他說:“開復老師,我的項目在三個領域里排名全國第三,為什么拿不到融資?”答案很簡單,你為什么不在一個領域里做成TOP1呢?他說:“VC都是這么說的,我以為你作為一個博士會有不同的想法。”我說:“VC說得都對呀!先把一個TOP1做到了,再做第二個、第三個。很多人用傳統的正態分布思維做事情,總想這邊賺1000萬,那邊賺1000萬,另一邊再賺1000萬,加起來就是3000萬甚至5000萬了。但如果你用冪定律思維考慮,你就要狠狠地成為某一個領域的TOP1。當然這個領域是什么,你首先要想好。”
創業者要非常深度地去分析,政策也好,資源也好,變化也好。假如你看到電商要移動化了,或者看到上海會成立自由貿易區,那就意味著你可以賣奶粉或者賣汽油了;假如你看到嚴懲酒駕的政策,就會意識到代駕是很好的機會......你利用這種敏銳的意識趕緊跳進一個領域,成為這個領域的及時名。當然,這個分析要花費時間和頭腦,怎么去壟斷這個小陣地,也是需要迭代方法的。
不是說你一跳進去就要做電商,成為中國前十名的電商,這沒有意義。創新工場投資了一家公司叫“要出發”,它現在可能是中國前十名的旅游網站,但這一點其實沒有意義。它的價值不是成為前十名的旅游網站,而是它研究了旅游網站的各種可能性后,選擇了“周末在城市周邊駕車旅行”的模式,它要成為這個領域的TOP1。
“要出發”是要做駕車旅游領域的TOP1嗎?并不是,那個領域太大了。“要出發”的創始人丁根芳最初只在廣州附近非常低調地成為駕車旅游領域的TOP1,這點做成后,就有一批風險投資來支持他,比如紅杉資本等。“要出發”慢慢擴張到杭州,再擴張到其他城市,一步一步慢慢打。丁根芳做“要出發”的時候,是不是先做一個網站,直接賣給個人用戶呢?也不是。他非常專注,找了的流量來源,去跟團購網站合作,趁著團購火熱的時候掌握了大量酒店客房資源,做企業的生意。丁根芳專注到什么程度?他不做網站,不做任何非駕車旅游的方向,并且先在廣州和杭州做扎實,再慢慢擴展出去。
所以每個創業者都要分析機會,尋找一個可以做到小壟斷的領域。找到小壟斷領域以后,就要讓量漲起來。在現在的投資環境下,緩慢地成長是不夠的,需要以二次方的速度成長,才能夠拿到更好的投資。壟斷者要在四個方面具有優勢,否則壟斷是支持不下去的。這四個優勢分別是:技術、網絡效應、品牌和規模經濟。
亞馬遜主要是靠技術的優勢,做成一個非常好的賣書的品牌。但是這個公司叫“亞馬遜”,不叫“書店”,貝佐斯創業的野心是非常巨大的,他要做世界較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跟馬云的阿里巴巴是一樣的,所以他起了“亞馬遜”這個名字。但是他最開始只賣書,直到靠賣書形成了非常強大的壟斷,才開始賣別的東西。賣什么呢?一定要在賣書的基礎上做橫向的擴張或者縱向的擴張。還有什么產品買書的人也會買呢?貝佐斯想到了賣DVD一類的東西。他就這樣進行擴張,達到一個小壟斷。要鞏固小壟斷,還要快速再成長。最終越做越大,形成一個生態圈來保護壟斷。
小米這一點做得很好,它形成了一個非常強大的生態圈。小米主要做手機,但外面有個護城河——投資各種硬件來保護它自己,并且建立了一個生態圈商店,里頭有各種不同的東西,這樣它才能夠成為一家偉大的互聯網公司。
我們從商業史中能學到這幾點:首先,如果你的公司成為一個壟斷性的公司,它的價值會比其他所有競爭對手加起來都要大無數倍:其次,一定要從非常小的專注點做起,其他的事情不要做。
可能很多人覺得,涌出一堆壟斷者,創業者的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其實一點兒都不用擔心,因為歷史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壟斷的巨頭都會被其他的后來者顛覆,因為科技的進步速度比任何事物都快。
我們曾經以為微軟的操作系統是不可被顛覆的,但是因為谷歌買了安卓操作系統應用到手機里,微軟就要被顛覆了。我們曾經以為IBM的主型機是無法被顛覆的,但居然被一個小小的PC顛覆了。所以,科技的發展速度是越來越快,我們不用擔心那么多,把創業做好、壟斷做好,做到上市,賺到錢,成為價值上億美元的公司,就算你被人顛覆了也沒關系,你做出一家偉大的公司,可以再做出第二家。
書不錯,但當當的包裝越來越差!
非常喜歡哦
書不錯,發貨時包裝太簡陋,致使部分書籍受損!這個問題看到很多購書者反應,可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強烈建議當當為天下愛書之人考慮一下,不要再消磨大家的耐心了。
書的觀點有啟發
不錯 朋友推薦的
此次物流送貨相對及時
受益匪淺,了解很多知識。
一本意識形態的書,能不能落地就看具體操作了
還不錯,觀點還不錯。具體點的比較少。
不錯,有需要還會來。
還沒看過,應該可以
有一些觀點總結得不錯。
他非常喜歡。
.知識互聯網的未來輔導費個
每個月都買四五本,當當的資深用戶了,哈哈
還沒看,先收藏。
超棒的書,屯了好多書,一個星期一本感覺都來不及看了,棒棒噠
還沒仔細看,等看了再評論吧,書都有密封包裝,看起來不錯
還沒來得及讀。期待給我驚喜
正在看,有點深奧
贊,買書就找當當網,經濟實惠,正版有保障!物流速度快
這本書首先從外觀就很好,內容也很有營養!
好書好書,不錯不錯,多看看漲知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內容很豐富,確實可以讓自己感悟到很多經驗
創業的人要買來看看
理論指導實踐,創業者必讀!
書不錯,內容也很好,的確有高度,學習了
很棒的一本
幾位老師都很用心,這本書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創業就是要細分壟斷,請記住這句話。
正在讀,有志從事互聯網相關創業、投資的值得看看。
書的內容,觀點很簡單,比較好理解,可以看看,書標價有點高,不是打折,估計我不會買
這本書對初期創業公司的狀況分析得很準確——錢少、時間緊、人才有限,所以創業九死一生,必須選準方向和打法。這本書就是講如何選方向的。三個作者統一的觀點都是,如果一個方向不能快速自增長、成為細分市場里的第一名,就沒有意義,第二名誰都不會記得。看似絕對,但是創業確實如此,很多公司頭一年、兩年很好,但是三四年后就做不下去了,就是最初選錯了方向。細分領域不等于小眾市場,它應該是個小切口,但是有著巨大的潛力,能鏈接到更大的需求、市場。找到這樣的市場后,還要準確判斷自己能不能做到壟斷,打法是什么,如何快速增長
對于“互聯網”新創公司,此書有戰略思想幫助,書薄易讀。公司的領導人必須足夠強大,必須知道做那些工作,新創公司生死關頭,必全力以赴~
這本書讓我對市場工作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值得一讀!
其實書里提到的壟斷和我們通常意義上的不太一樣,創業公司不是依靠特殊權利、壟斷資源去做壟斷,而是說把一個細分領域做到極致,市場占有率成為第一,這樣投資人、頂尖人才、消費者才能認可你。因為平均值、平均水平沒有用,投資人不會因為你做的產品及格了,超過60分就投資你,他一定選的是TOP 1。書里的內容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尤其對早期的創業公司,很具體、很扎實。
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關于創業的書。寫出了創業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