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用簡明易懂、深入淺出的語言介紹了電離輻射環境的基礎知識、環境中電離輻射的主要來源、輻射防護的基本方法、電離輻射環境安全方面的關注熱點及國內外的研究進展等。
本書主要讀者對象是從事輻射安全與防護、輻射環境監測和輻射環境監督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士以及對電離輻射環境安全感興趣的有關讀者。
“核能與核技術出版工程”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上海高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出版工程”,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曾任復旦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的楊福家先生擔任總主編。
叢書的編委及作者都是活躍在核科學前沿領域的學者,如核反應堆工程及核安全專家王大中院士、核武器專家胡思得院士、實驗核物理專家沈文慶院士、核動力專家于俊崇院士、核材料專家周邦新院士、核電設備專家潘健生院士,還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等一批有影響的科研工作者。他們都來自各大高校及研究單位,如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上海市輻射環境監督站等。本叢書是他們研究成果的薈萃,其中多項研究成果獲或省部級大獎,代表了國內甚至國際先進水平。叢書涵蓋軍用核技術、民用動力核技術、民用非動力核技術及其在理、工、農、醫方面的應用。內容系統、、前沿,具有實用性、指導性和參考價值。
叢書讀者對象為高校核工程學院及相關核研究所的廣大師生與科研工作者、與核交叉領域的相關專業研究人員與工程技術人員、核電工程技術人員以及想了解該領域的其他人士。
第1章電離輻射基礎知識
1.1X射線的發現
1.2放射性的發現
1.3自發核躍遷的主要類型
1.4放射性核素的衰變規律
1.5核素、同位素及放射性活度
第2章輻射安全與防護的基本概念
2.1輻射生物效應
2.2輻射劑量學中常用量及其單位
2.3輻射防護的基本方法
第3章輻射安全與防護標準
3.1輻射防護標準沿革
3.2輻射防護要求
3.3職業照射的控制
3.4公眾照射的控制
3.5我國現行相關標準
第4章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應用
4.1輻射源
4.2密封源的類型與性質
4.3密封源應用
4.4非密封源應用
4.5射線裝置應用
4.6放射源和射線裝置的分類
第5章醫用X射線診斷輻射防護
5.1概述
5.2正當性判斷
5.3合理應用
5.4設備要求
5.5X射線設備機房防護要求
5.6防護安全操作要求
5.7CT檢查中的輻射防護
5.8介入放射學中輻射防護
5.9醫用X射線診斷質量管理
第6章臨床核醫學輻射防護
6.1概述
6.2輻射危害因素分析
6.3工作場所輻射防護
6.4PETCT輻射防護
6.5核醫學治療中的輻射防護
6.6放射性粒籽源植入治療輻射防護
6.7臨床核醫學質量管理
第7章放射治療中的輻射防護
7.1概述
7.2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輻射防護
7.3后裝γ源近距離治療裝置輻射防護
7.4γ刀輻射防護
7.5放射治療中的質量保障與質量控制
第8章工業輻照裝置輻射防護
8.1概述
8.2工業用輻照裝置的安全防護原則
8.3工作場所輻射防護
8.4放射源安裝時的安全防護
8.5放射性“三廢”管理
第9章工業射線探傷輻射防護
9.1工作原理與類型
9.2γ射線探傷輻射源項
9.3工業γ射線探傷輻射防護
9.4工業X射線探傷輻射防護
9.5輻射事故與預防對策
第10章含密封源儀表輻射防護
10.1儀表類型
10.2儀表的工作原理
10.3儀表的輻射防護
第11章安全檢查系統輻射防護
11.1貨物/車輛輻射檢查系統安全防護
11.2X射線行李包檢查系統輻射防護
第12章輻射環境監測
12.1監測目的和分類
12.2輻射監測儀器
12.3輻射監測方案
12.4輻射監測的物理方法
12.5放射化學分析方法
12.6輻射環境監測質量保障
第13章輻射環境管理
13.1輻射環境管理體系與職責分工
13.2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管理內容
13.3核技術利用單位安全管理要求
13.4放射性同位素的安全管理
13.5輻射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手續
第14章輻射事故管理
14.1輻射事故分級
14.2事故報告
14.3事故應急處理
14.4事故調查
14.5事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