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民國清流:那些遠去的大師們圖書
人氣:71

民國清流:那些遠去的大師們

本書是及時部關于民國清流、一代大師們的長篇集體傳記和史詩力作。 民國六年至民國十六年(1917至1927年),中國呈現了與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相比肩的思想最活躍、文化最燦爛的局面。繼承了傳統&l...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人物合集  
  • 作者:[汪兆騫]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民國清流
  • 國際刊號:9787514338126
  •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8
  • 印刷時間:2015-08-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及時部關于民國清流、一代大師們的長篇集體傳記和史詩力作。

民國六年至民國十六年(1917至1927年),中國呈現了與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相比肩的思想最活躍、文化最燦爛的局面。繼承了傳統“士”擔當精神的一代民國清流,“以天下為己任”,為民族自尊、學術自尊,在風云動蕩的時局中扮演著先鋒角色。他們學問超絕而又狷介不羈;相互間道義學問相砥礪,卻在時代大潮的沖擊下不斷被分化,一時間龍吟虎嘯,各領風騷,折射了一個大時代的風起云涌、雪雨陰晴。

本書及時次系統地講述了那些特立獨行的民國文化大師們在思想、學術、政見、工作和生活各個層面,互相交流、碰撞、交鋒過程中的友誼、恩怨、是非、因緣與分合,生動地再現了他們在近代中國的重大轉折時期的生活圖景,刻畫了他們各自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忠實講述了他們的偉大與卑微,崇高與缺陷,描繪了一軸無比輝煌的民國文化巨星畫卷。

編輯推薦

著名作家葉辛、何建明、張抗抗、王躍文,著名文化學者張頤武,著名文學評論家李建軍鼎力推薦!

立體全景式再現民國大師的史詩集體傳記!

民國清流用自己的學養和風骨,寫就的是中國“士”的短暫與輝煌。

央廣、人民網、新華網、北京晚報、北京晨報、作家文摘報、騰訊、新浪、網易、鳳凰網、搜狐……全國近百家媒體廣泛報道!

一代民國清流,一代民族脊梁,在糜爛的時局共同擎起中國文化的蒼穹!

中國近現代的文化大師們的群體雕像,生動,鮮活,立體!

著名編輯家、作家、原《當代》副主編汪兆騫老先生嘔心瀝血之作!

蔡元培、胡適、康有為、梁啟超、王國維、陳獨秀、章太炎、辜鴻銘、章士釗、蔣夢麟、、陳寅恪、傅斯年、劉師培、錢玄同、魯迅、周作人、黃侃……

民國清流的夸父追日與飛蛾投火,寫就的是中國“士”的短暫與輝煌。

作者簡介

汪兆騫,生于194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原《當代》副主編兼《文學故事報》主編。中國作協會員。著有《往事流光》《春明門內客》《記憶飄逝》《紫塞煙云》《張騫》等。

目錄

及時章 民國六年(1917年) / 001

陳獨秀、胡適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邀,分別出任該校文科學長和教授。二人先后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文學革命論》,率先舉起文學革命的大旗,一個嶄新的《新青年》時代呼之欲出。暮氣沉沉的北大逐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精神高地。、錢玄同、劉半農、周氏兄弟等一代新型知識精英,也開始登上了歷史舞臺,開創了以現代文明為核心的新文化運動。

第二章 民國七年(1918年) / 063

就在辛亥革命步履艱難之時,北京的新文化運動,卻有一抹春色。《新青年》改組為同人刊物,由陳獨秀、胡適、、錢玄同、沈尹默、高一涵六人輪流編輯,請撰稿人周氏兄弟、劉半農等人協助辦刊。周樹人以魯迅筆名發表《狂人日記》等小說,我們民族文學的面貌、氣象、精神、靈魂,煥然一新。胡適、魯迅成為中國現代思想史、文學史上并峙的雙峰。

創辦《湘江評論》,寫《民眾大聯合》,胡適高度評價云:“一篇大文章,眼光很遠大,議論也很痛快,確是現今重要文字。”

與胡適開展“問題與主義”的學術討論,陳獨秀、、魯迅旗幟鮮明地站在胡適一邊。

陳獨秀、辦《每周評論》,有良知和正義感的報人章士釗、邵飄萍等辦《京報》、《時報》等,掀起輿論波瀾,給中國言論史留下一筆豐厚的遺產。

第三章 民國八年(1919年) / 095

民國八年,中國依然是獨裁者橫行的屠場和煉獄。新文化運動合乎邏輯地催生了“五四”愛國學生運動。那些從黑暗中突圍出來的知識分子,集體亮相,以啟蒙者和革命家的膽魄,繼續奮力開啟新時代的閘門,一路高歌猛進,為20世紀的中國歷史譜寫了新的序言。

第四章 民國九年(1920年) / 141

民國九年,比起波瀾壯闊的民國八年,少了些紅火,但并不沉寂,“五四”余波仍在蕩漾。各種政治派別博弈的同時,知識分子關于新舊之爭,也日趨激烈。陳獨秀、等傾向政治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秘密醞釀成立共產黨。胡適出版新詩《嘗試集》,成為“新詩老祖宗”,他還與高一涵等人發起《爭自由的宣言》,為爭自由而戰。魯迅進北大當講師,講授《中國小說史略》。他對盲目引進“俄國思潮”,有振聾發聵的回答:“中國人無感染性,他國的思潮,甚難移殖(《致宋崇義》1920年5月4日)。”周作人作《人的文學》、《平民的文學》、《思想革命》,提倡“為人生的文學”,贏得遠遠超過魯迅的聲譽。

道不同,不相為謀,《新青年》時代接近尾聲。

第五章 民國十年(1921年) / 171

民國十年,是中國社會劇烈震動的一年,也是民國清流激蕩分化的歲月。大多數知識分子繼續高舉“個性解放與自由”的旗幟,而部分人放棄“五四”個性主義,走向無產階級戰斗集體主義,創立了中國共產黨。民國清流各自扮演了不同的歷史角色,青史留名。

第六章 民國十一年(1922年) / 191

民國十一年,是個天災兵禍頻仍的年頭。1月19日,武漢酷寒,天降大雪,凍死很多人。4月直奉戰爭爆發,在這場血戰中,百姓生命慘遭屠戮。6月16日南方陳炯明兵變,炮轟總統府,局勢動蕩混亂。同時,文化界和輿論界,爭取言論自由的斗爭,卻是這一年的主題。一個以歐美派留學生為主的文人集體,在他們的精神領袖群體的帶領下,繼續向武人的專制統治,莊嚴地宣告他們的政治主張。

第七章 民國十二年(1923年) / 223

民國十二年的及時天,孫中山發表《中國國民黨宣言》,發國民黨改組之先聲。二十六天后,蘇俄表示傾力支持孫中山。孫中山與蘇俄代表聯合會發表聲明表示:共產組織及蘇維埃制度均不能引用于中國,雙方認為,“中國最要最急之問題,乃在民國的統一之成功,與國家的獨立之獲得”。

6月12日在中共第三次代表大會上,中共決定與國民黨合作。10月28日,孫中山任命廖仲愷、、、張繼、戴季陶五人為國民黨改組委員,著手籌備改組國民黨。

北洋政府的反動統治更加黑暗且風雨飄搖。其通過“取締新思想”議案,控制輿論。2月7日,吳佩孚武力鎮壓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殺害共產黨人施洋等五十余人,制造了血腥的“二七”慘案。慘案發生第二天,吳佩孚就以“鼓動罷工,擾亂社會秩序”罪名,查封了漢口《真報》。2月16日,中共的《向導》遭查封。四月因林水白在《社會日報》揭露曹錕賄選總統丑聞,該報被封,林被監禁三個月。8月27日,天津的《京津泰晤士報》也因反對曹錕賄選,被禁止在租界外發行。10月,上海的《時報》因發表反對直系軍閥的新聞被禁郵……1923年,知識分子與當局的“不合作宣言”,成了主旋律。

第八章 民國十三年(1924年) / 257

民國十三年(1924年),大小軍閥為繼續分割山河而使得烽煙四起——齊盧之戰,直奉火拼……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民國的締造者孫中山,經歷了漫長痛苦的奮斗和摸索之后,局勢出現了新的轉機。他在蘇俄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終于改組了國民黨,確定了“新三民主義”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并在年初順利地召開了國民黨的“一大”,咄咄逼人地在南方崛起。

是年的民國清流,除共產黨人陳獨秀、、瞿秋白等有明確政治理想外,更多人也懷著希冀,以文學為武器,繼續尋求各自的改造社會之路。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性良知和社會責任。可悲的是,因為各有不同的精神追求和不同的價值選擇,他們卻陷入了無休止的混戰。

第九章 民國十四年(1925年) / 279

1924年12月31日,孫中山扶病入京,受到包括在內的北京十萬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其入京后發表《入京宣言》,稱“乃為救國”,但并沒給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帶來變化,如遭到國民黨反對的“善后會議”如期舉行。

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國民黨成立治喪委員會,擔任秘書股中文主稿。

巨星隕落,舉國哀慟。反動軍閥依然我行我素。4月,京師警廳新制定的《管理新聞營業規則》控制言論,遭到胡適、陳西瀅、錢玄同等十八位知識分子抵制。他們聯名致函司法總長章士釗,提出閣議撤銷這一規則,以維護言論出版自由。

是年5月30日,爆發“五卅慘案”,激發了洶涌澎湃的民族浪潮。6月3日,鄭振鐸、茅盾、葉圣陶、胡愈之等創辦《公理日報》。瞿秋白主編的《熱血日報》面世,邵飄萍也從6月起在《京報》推出清華學子王造時主編的《京報副刊》,連續報道了“五卅慘案”,進行反帝宣傳。

知識分子反專制,爭自由,仍是該年思想文化戰線的主流。而5月11日發生的北京女師大驅逐校長楊蔭榆出校運動和該年底的11月29日,“認定改造人心——思想革命,是急務中的急務”的《晨報》,被暴徒縱火焚毀疑案,讓知識界變得撲朔迷離。

當我們悵望民國十四年的紛亂的文化星空,你會悲哀地發現,透過曾經同是新文化的主將,陳獨秀、胡適、周作人等人圍繞著上述兩案的紛爭及其關于政治、思想、文化的紛爭,已深刻地反映出知識分子內部分裂已愈來愈嚴重。

第十章 民國十五年(1926年) / 309

民國十五年依然是北洋軍閥橫行肆虐、充滿肅殺之氣的一年。慘案繼續不斷發生。

3月18日,段祺瑞悍然槍殺47名、傷200多名和平請愿的學生和民眾。“三 一八”慘案發生后,邵飄萍、成舍我主辦的《京報》《世界日報》等紛紛報道事件真相,嚴厲譴責這場殺戮。

朱自清、魯迅、周作人、林語堂等作家也紛紛發表文章抨擊反動政權;王世杰、高一涵、許士康、陳翰生等在《現代評論》周刊發出抗議聲討之聲。上海的葉圣陶、鄭振鐸等以文學形式發出怒吼。

、張宗昌等在段祺瑞垮臺后,殺氣騰騰入京,先后殺死民初新聞史上熠熠閃光的邵飄萍和林白水。《京報》、《社會日報》隨之被查封。魯迅、蔣夢麟、等都上了黑名單。共產黨人面對黑暗和殺戮,勇敢地率領民眾沖鋒陷陣,無私無畏。知識分子站在民眾一邊,表達道義立場。梁啟超、胡適、徐志摩、陳寅恪等于春秋更替、風雨晨昏中,繼續追逐新文化之夢……

第十一章 民國十六年(1927年) / 339

1927年,從北京到南方,中華大地彌漫著血腥猙獰和死亡的氣息。

義士喋血,大師殞命。

在軍閥統治下的北京,共產黨人被推上絞刑架,英勇就義;白發書生王國維,自沉昆明湖,國之魂消;首領康有為病死青島。三位文人精魂美魄,如火如炬。

空前屠殺,鮮血成河。

北伐軍席卷江南。“四一二”,上海寶山路再次被鮮血染紅。國民黨軍隊悍然向徒手民眾開槍,“傷斃至百余人”。鄭振鐸、胡愈之、章錫琛等聯名致信國民黨元老蔡元培、吳稚暉等,發出抗議之聲,并于4月15日在《商報》發表。

廣州的共產黨人蕭楚女4月被殺獄中,趙世炎、陳延年被殺于上海,共產黨人李漢俊、《大江報》創始者詹大悲遇難于武漢。

作家郭沫若、郁達夫、成舍我、章乃器、周作人都以筆為武器,批評時政,激濁揚清。4月26日,商務印書館的高夢旦寫信給胡適:“時局混亂已極,國共與北方鼎足而三,兵禍黨禍,幾成恐怖世界,言論尤不能自由。”

是年,中國政局發生巨變,“北伐”成功已成定局,國共兩黨分裂也成事實,國民黨通過軍事手段建立了的南京政府。而文化界卻依然是紛紛亂象,創造社、太陽社與魯迅的論戰,魯迅與其他學者、作家的爭斗也從未停止。

在線預覽

海峽兩岸,兩種對立的社會制度,敵對的意識形態,冤家對頭的和,對一個不識相且不為時所用的文化人胡適,卻同仇敵愾,相互策應,大動干戈,實為歷史所罕見,不僅充滿悖論,又意味深長,或正因如此,方顯承受誤會和扭曲的胡適的思想、文化價值。

胡適是位相對清醒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他是最早洞悉強調平等忽視自由會帶來危險的人,也是認定只熱衷主義、不研究問題會給中國造成災難的人。后來我們對胡適只有批評,沒有研究的格局,便是這種惡果。

劉師培沉默多時,他一直對陳獨秀、錢玄同有些偏激的言論不以為然,對他們習慣把對待新文化運動的態度,作為評判時人進步與反動的標準,尤不敢茍同。劉師培認為,陳獨秀、錢玄同等那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歷史觀,非但解決不了復雜的文化問題,更有可能誤導國人誤讀歷史,只要西學,摒棄傳統。

辜鴻銘在那個時代是一道文化風景,他活著是個傳奇,他去天國后留下太多關于中國文人的神話。他是個充滿矛盾又極為和諧的學者,他變態地猥褻女性,他又淋漓痛快地大罵政客,他到西方留學卻一針見血地批判西方文明的種種弊端。而最可貴的是他的罵是出于義理和公心。

就群體而論,晚清和民國時期的文人最為放誕,最為淋漓盡致,表現了有操守文人的崇高人性。章太炎將袁世凱授的勛章做扇墜,辜鴻銘拖長辮教訓毛姆,金岳霖與雞共舞,錢玄同“人到四十就該死”……一個個鮮活的靈魂,躍然青史。

“五四”前后,文化的激進派如陳獨秀、錢玄同等及文化保守派如林紓、黃侃等,都未能避免偏激。值得深思的是,所有激進派和保守派,在一定歷史作用下,常會相互轉換。北洋軍閥統治中國時,軍閥們留給國人的印象幾乎都是作惡多端、猙獰可怖的面孔,殊不知他們退出政壇后,面對日本人的誘惑和收買,卻顯示出錚錚傲骨,堅決抗日。

黃侃桀驁不馴,卻才華橫溢,思維敏捷過人,國學功底深厚,為一大家。有一次有人求他一篇碑文,約好六日以后來取,等人家取時,他卻早已將此事忘得干干凈凈。他忙讓其就座,接著研磨鋪紙,凝思片刻,揮毫一蹴而就。連上下款帶正文剛好到一格。觀者莫不嘆服……

媒體評論

著名作家王躍文:

汪兆騫老師深諳《左傳》筆法,其《民國清流:那些遠去的大師們》依照編年剪裁民國歷史,將人物置于云詭波譎的大事件大沖突中摹形刻畫,以史家手眼鉤沉實錄,以文學筆墨傳神寫照,于人物書寫中別嫌疑,于敘事中富褒貶,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援史明志,其為士人清流招魂之深情苦心,令人感佩。

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

我給這本書定了幾個關鍵詞,這個是一個美文傳記,這個文字特別優美,汪老師一直是大編輯家,所以他的文字不用說,他對我們這作家的要求他是很嚴,他自己的寫作是用盡了他的才華,所以我覺得他是一個美文傳記,他跟其它傳記不太一樣。

第二是文學的傳記,他是用文學表現的手法,很多情節大家看了,這些偉人,這些重要的人物在其它歷史書上都可以看到,這一事件大概我們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但是在汪老師的筆下,那種敘述的方法是一種文學的敘述方法,是一個一個的情節,也許我們在另一本書當中,另一個世界當中,包括影視作品當中,我們可能有閃過這樣的經歷,但是汪老師用文學的方式勾連得特別精美。

第三,思想傳記,是民國時期一些中國的思想的精英,文化的精英,他們的活動,他們經歷的那段歷史都充滿這種偉大的思想,這一批人都是我們中國現當代最杰出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這些領袖界人物,所以這本書當中,在情節推動的時候,給我們的很多都是思想的東西。

著名文化學者張頤武:

過去我們對大師文人我們都了解,因為都熟悉,因為大家都研究過,對那段歷史有所了解,中國現代的源頭是怎么回事,那段時間最關鍵。但是那個時候看,你就會發現,我們把它作為偉人敬仰去看。汪先生就好像是穿行在偉人之間,好像穿越小說一樣,一下穿越過去了,穿越過去跟這些人聊一聊,把這個書稿拿過來,又把這個魯迅書稿拿一本,黃侃書稿拿一個,然后寫出他自己的書來。這個都讀過了,這些史料下了很大的工夫,非常不容易,這個書好的地方就是現場感很強,很鮮活。因為汪先生有一個好處,中國現代大文人,像王蒙開始都有來往,他對當代大文人都熟悉。用跟當代大文人交往的方式跟民國的大文人對話、溝通,這個路子我覺得特別有意思,這是一個好處,現場感強。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叢中一**的評論:

對于民國那段歷史來說,或許只有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說的最為貼切:這是睿智的時代,這也是蒙昧的時代,這是篤信的時代,這也是懷疑的時代。這是希望的春天,這也是絕望冬天。這本書立體全景式再現民國大師的經典史詩級集體傳記。故事性強,開卷有益。

2017-11-24 13:18:46
來自mvptxl**的評論:

民國大師,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看了很多民國的書籍,讓人羨慕的時代

2016-11-09 15:33:2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簡直是相見恨晚,這本書實在是太棒了!太喜歡了。

2017-07-15 23:43:49
來自絲啦絲**的評論:

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魯迅原來不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是胡適和陳獨秀。喜歡作者的文筆,流暢又有趣味,仿佛把讀者真的帶到了民國,和各位文化大師煮茶暢聊的感覺……

2015-08-24 10:52: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強烈推薦,與民國的大師精神共振。大師之所以是大師,因為他們有家國天下的情懷。

2016-12-12 15:39:06
來自憑***狗**的評論:

對民國大師們的憂國憂民之心有了了解,不過,對于現在社會上的人,可能距離太遠吧。

2017-04-26 10:41:44
來自水***厚**的評論:

書的品相不錯,內容也喜歡,只是里邊有幾處錯誤,記得有一處關于黃仲則的文字,前后表述不一致。還有一處關于周氏兄弟的文字,也如此。不知道是作者記錯了,還是編校的問題。

2017-02-28 13:37:4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在當當網買了很多書,這是第一次寫評論。王兆騫先生的這本《民國清流》非常值得喜歡文學的朋友一讀。

2017-03-29 22:04:24
來自砂冰**的評論:

女兒高中學校的校薦課外讀物。民國作為中國文化思想的又一黃金時期,大師輩出,各有所長。這本書有詳細的例講,羅列的人物也比較全面。值得推薦。

2015-12-25 22:48:30
來自恐龍蛋**的評論:

民國年間大師輩出的一個原因便是,舊學未斷,新學已興。對于他們這部分人來說,舊學的功底非常扎實,而于新學又有開拓的貢獻、開山立派的氣象。讀來非常讓人上癮,一口氣讀了一半。

2015-09-01 11:01: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民國清流:那些遠去的大師們 不錯的書,正版。最近迷上民國了,后續選了幾本民國的

2017-02-19 15:52:16
來自華爾彬**的評論:

紙質精美,讀起來很有感覺,是沖著張頤武教授的推薦來買的,開卷有益,果然不負期待。還查了一下作者的簡介,原來是著名的老編輯家,編輯過王蒙等人的書,文字功底自不必說,難得的是作者博古通今,援引的史料及其豐富,讓人不得不佩服老一輩編輯家的認真和鉆研精神……

2015-08-24 11:10:17
來自小***(**的評論:

這本書人物飽滿,形象各異,民國時代的文化精英集體群雕!

2017-06-18 15:08:53
來自tianlel**的評論:

民國清流用自己的學養和風骨,寫就的是中國“士”的短暫與輝煌。

2016-11-01 10:29: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有關民國的書籍,我買了有五六本,民國清流是其中寫的比較出色的,值得一讀。現代社會物質再豐富,也極為缺乏民國的風骨!

2015-10-29 17:39:09
來自愛***娘**的評論:

很喜歡民國這段時間,民國是的文人可以說是真正的文藝。

2017-04-29 20:19:41
來自竹***6(**的評論:

民國永遠是讓人魂牽夢繞的時代,民國大師總是讓我輩仰望的人。內容很翔實,很喜歡。

2017-03-15 11:17:38
來自彥逸希**的評論:

如果不是政治因素,陳獨秀、胡適應該是極其正面的因素,用以現在的道德觀念,梁啟超正的不值得,徐志摩可以去死了。適合喜歡民國歷史的人,適合喜歡曉松奇談的人,適合擁有正確歷史觀的人

2016-10-25 07:55:4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好的書籍,一直想購買的,看著民國大師們的風云事跡非常向往之。以前只買了二、三冊,把第一冊到給漏買了,乘著這次書香節優惠活動補齊,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好好品讀啦!

2017-04-25 13:04:07
來自西雨醉**的評論:

民國的大師們,一直是我所喜歡的!因為這幫人是實實在在真正的“學貫中西”!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學習他們的思想對于現在的我們,一方面可以提高素養,另一方面——我們現在太需要有“骨氣”的文人了!

2016-09-19 23:00:58
來自碧落明**的評論:

關于民國大師們的集體傳記! 民國清流的夸父追日與飛蛾投火

2016-10-26 12:16:24
來自哈佛來**的評論:

那代大師們真是有情懷啊,胸懷家國,抱負遠大,我們當代人真是汗顏啊。。。年輕人都應該買來看一看,了解一下民國時期的文化大師們是如何做學問,如何做人的。。。。真的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淺的好書,比市面上那些風花雪月的東西好的多。。。。

2015-08-24 13:27:32
來自小六六**的評論:

民國清流:那些遠去的大師們 (著名作家葉辛、王躍文,著名文化學者張頤武鼎力推薦! 關于民國大師們的集體傳記! 民國清流的夸父追日與飛蛾

2016-04-23 14:40:31
來自味無味**的評論:

很好的系列著作。一直以為,可以和戰國時代的文學輝煌相媲美的,只有民國。只是,出于種種原因,民國或被我們忽略,或被我們遺忘了。但愿這套叢書,能為民國在大眾視野里,爭得一席之位。

2016-10-15 20:14: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從別的書里看到,汪兆騫被王朔、馬未都等文學圈人士稱為“汪爺”,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編(崔道怡、張守仁、汪兆騫、顧志城),果然是大家手筆,按照時間順序講述那些民國大師們的交往、碰撞,是一部厚重大氣的集體傳記。送給幾個朋友,都非常喜歡。贊!

2015-11-01 21:32:27
來自砂冰**的評論:

女兒高中學習的校薦課外閱讀書。民國作為中華民族的又一個思想黃金時期,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的。而筑就那個時代的大師們則各有風采。本書所寫的人物比較齊全,可以對民國名人及其思想有個了解性認識,不錯。

2015-12-25 22:55:38
來自黑豹沖**的評論:

中國名士輩出的時期大致有兩個:魏晉南北朝、民國初年。亂世的不幸,卻給文人以較大的自由空間去表述自己的思想、堅持自己的人格和操守,這或許是歷史的吊詭,但卻也是中國士人向往的精神家園。《民國清流》講述的正是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的中國文人生存與吶喊。

2016-12-12 18:44:18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馆陶县| 潞城市| 赤壁市| 佳木斯市| 蓬安县| 北票市| 赣州市| 尚义县| 祥云县| 扎兰屯市| 淅川县| 东宁县| 沁阳市| 伊川县| 綦江县| 莱西市| 五家渠市| 高淳县| 永安市| 大悟县| 衡山县| 曲水县| 逊克县| 云阳县| 普宁市| 赤峰市| 肥西县| 新津县| 黔南| 平塘县| 温州市| 子长县| 清涧县| 顺昌县| 衡山县| 庆云县| 察雅县| 肥东县| 建阳市| 西昌市| 上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