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精彩的中藥散文集。作者將目光聚焦人間美的草木――能夠活人救命的本草。從中藥說開去,把藥理醫理、博物知識、傳說故事、處世體驗、人生哲理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成就五十篇美麗的本草故事。文字清新,感情真摯,娓娓道來,溫馨怡人。在一次次本草與人的奇妙邂逅中,一味味中藥猶如一個個至情至性的人躍然紙上。
第十二屆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獎”獲獎作品
楚林,本名周世菊,生于漢水之濱的古城襄陽。畢業于武漢醫學院,現為襄陽市某醫院醫生,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會員,專欄作家。愛本草,愛自然,愛文學,愛生活。有大量文字散見于《北方文學》《本草生活》等報刊。 插畫作者:孫莉群,祖籍安徽,生于湖北荊州。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文理學院教授,湖北省襄陽市水彩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央美術學院首屆水彩碩士生課程班畢業,加拿大梅迪遜學院訪問學者。其作品連續在全國第九屆、第十屆美術大展上展出并獲獎,辦有《孫莉群水彩作品擷英》水彩專題展覽,出版有水彩研究專著《水彩畫藝術》等。
目 錄
及時輯 / 妙不可
水陸二仙丹――芡實與金櫻子
樊小竹是我的小學同學,也是鄰居,隔一道墻,墊兩個小板凳就能從我家小院翻到他家小院。名如其人,樊小竹從小就瘦,胳膊腿又細又長,像營養不良的細毛竹。名字是他爺爺起的,本義自然是想讓他活出竹的精氣神。她母親為此經常抱怨。最讓她母親頭痛的還不是名字,是尿床。只要有太陽的天氣,他們家院子就會“放電影”,電影自然是樊小竹夜里畫下的地圖。因此,被我們起了個外號“地圖冊”。
樊小竹的母親和我母親最要好。一見他母親曬被子,我母親就深表同情:“又尿了?”他母親會皺著眉頭說:“不是啥,這孩子,沒個頭!”
“再弄點藥試試。”
“豬尿泡蒸米飯,茴香炒豬肚,韭菜根,狗肉湯,該吃的都吃過了。這不,剛找畢瞎子看過,說是脾腎虛,要針灸,還給了一大瓶什么‘仙丹’正在吃。”畢瞎子是我們鄉里的赤腳醫生。
于是,每天一到午飯或晚飯后,就看見他在前面跑,他母親在后面追,不是追著讓他去針灸就是追著讓他喝藥。
“仙丹”好像很神。沒多久,尿床竟然真的好了。再后來,他母親又開始曬被子,則是在他升初中后。她母親悄悄地對我母親說:“這次不是尿床,好像是在發育,有腥味。”我母親也小聲說:“那是夢遺,如果次數多,也要喝點藥。我們老大小時候也有過。”老大指的是我大哥。她母親又小聲說:“問過畢瞎子,還要喝點那個‘仙丹’。”
看著兩個大人神神秘秘的樣子,我對“仙丹”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記憶深刻。
后來,學醫學到“水陸二仙丹”一節,書中寫道:“本方出自《洪氏經驗集》,由芡實末、金櫻子膏制為小丸,鹽湯送服。用于治療腎虛所致的男子遺精白濁、女子帶下,以及小便頻數、遺尿等癥。”恍然大悟。原來畢瞎子的“仙丹”就是由此而來。
芡實和金櫻子又是何方神圣,竟能叫水陸二仙?
細究起來,真是讓人失望。芡實原來就是母親廚房里經常用來勾芡的“芡”,金櫻子就是后山上有點甜,帶小刺的“倒掛金鉤”又叫“山雞頭子”的野果子。
這兩個應該是被父母分送在兩個地方養大的孿生姐妹吧?
一個變成水塘的睡蓮,一個變成陸地的薔薇;一個生長在南方溫柔的水鄉,一個成長在荒野亂石之山坡。就這么互不相干的兩個,跋山涉水,不辭勞苦,跌跌撞撞地就奔向一個小丸子里,不是姐妹,會這樣嗎?
若是論名氣,芡實可比金櫻子有名得多。芡實是蘇州有名的美女。“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凝珠十斛,柔香愛乳盈甌,細剝小庭幽。”雞頭就是新鮮的芡實,晶瑩、粉嫩、半透明、軟糯有彈性,還有沁人的清香,以蘇州葑門黃天蕩出產的為。用來做湯,湯清見底,香甜軟糯,好吃又滋補,沒人不喜歡。七八月,吳農肩荷小擔上市,街頭巷尾都是吳儂軟語叫賣聲:“阿要南——蕩——雞頭——嗯……”悠揚如歌的吆喝,不知喚起了多少老蘇州人的記憶。
芡實含蓄、貞靜、保守得近乎偏執。三月,芡實的葉子浮出,碧綠、清幽、圓潤,如荷葉一樣一日比一日寬大,可她就是不肯走出水面,像荷葉那樣亭亭玉立。她學睡蓮,懶懶地躺在水面。可長著長著,又變了,葉面全是皺褶。就好像原本寬大飄逸的綠裙子被放在箱底壓得皺巴巴的才拿出來穿上,看得人心里著急,恨不得扯下來給熨燙妥帖。可任誰也不敢扯,因為那皺巴巴的衣衫上還長滿了刺,根本不給人親近的機會。
五六月,終于藏不住,紫色的小花朵冷不丁就從水面上冒了出來,這兒一朵那兒一朵,池塘一下子就變得生動起來。只是花苞包得嚴實,開得也內斂,似乎攢足了勁,卻怎么也趕不上蓮花那么大那么招搖。還好,花兒一瓣一瓣來得精致,小家碧玉般的玲瓏,剛開時羞澀如雞喙,開全后則很漂亮,像縮小版的紫蓮花。
別看花兒又小又漂亮,想采一朵可不那么容易,因為花苞上也是刺,漿果成熟后更是渾身是刺。采芡實得有專門的工具,剝皮也是,要小心地操作,不然就會帶來陣陣尖叫。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來之不易,看到一粒粒珍珠樣的芡實,才會更加驚喜和珍惜。
芡實味道甘甜微澀,可做美味的湯、菜和糕點,更多的是藥用。《本草綱目》曰:“芡實,主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
當芡實羞答答地在水塘里開花的時候,山坡上的金櫻子則像個假小子,正躺在泥土里大大咧咧地睡大覺。待發芽時又像個沒梳頭的野丫頭,枝和葉長得凌亂,這兒一簇那兒一簇。花開得倒不馬虎,五個花瓣,純粹的白色,在一大片綠中特別清澈明亮。果就不行了,全是花托發育成的假果,堅硬,金黃,長不大,像雞頭,又像盛酒的金罌,故叫“金櫻子”。
除了果實都像雞頭外,有一點金櫻子和芡實最相似,那就是渾身是刺。花不能采,果也不能輕易摘,稍有不慎就會被“倒掛金鉤”。這可能就是她們姐妹的獨特個性。新鮮的金櫻子也很甜,像蜂糖罐子,可生吃,可泡酒。可惜因為是假果,砸開不像芡實那樣一粒粒珍珠樣的飽滿。幸好藥用價值依舊。《本草綱目》上寫道:“金櫻子,主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久服,令人耐寒輕身。”
一個嬌嫩,一個結實;一個細膩,一個粗獷;一個益精,一個澀精。這兩姐妹配合得真是天衣無縫。
不知道宋代的洪遵老先生當初是怎么讓她們姐妹倆重逢,經歷了什么樣的曲折。這和許多失傳的秘方一樣,也成了千古之謎。
前幾天同學聚會,又遇樊小竹。喝酒時大家都打趣:“小竹同學,你少喝點,不然回家又是一幅世界地圖。”小竹早成了大竹,又高大又結實,全無一絲羞澀,回道:“會畫地圖的才聰明,看人家莫言,小時候就經常畫地圖。”好像還真是這樣,樊小竹也聰明得很,現在是我們這兒一所重點初中的校長,管著幾千號師生,成天臉紅紅的,脖子挺得直直的,像一只時刻準備打鳴的雄雞。
遇見最美的本草--一位臨床醫生的中藥札記 不錯
以散文的形式講解中藥,多了一份情感,更親近中藥本身
權當休閑的書來看吧!不要期望太高,不要當作工具書來買,再說,在賣紙張吧?
是我喜歡的好書,文筆細膩,感情真摯,放枕邊慢慢讀。
非常漂亮的封皮,文字的描述也非常美,娓娓道來,真是一本好書。
以散文的形式記錄藥草的特性,耳目一新,不過對于中醫專業學習而言略顯不足
在微信上看到的介紹,在當當上買的,基本已看到一半,相當不錯的。
為了湊單買的一本書,作者文筆細膩,讀來很適合
高端大氣上檔次,在看植物名稱的同時,又學會了很多醫藥知識。
世間事物都是人賦予故事情感才豐富飽滿,我喜歡作者的情感。
內容尚可 沒有想像中的深入 倒是有些故事挺好玩的
這真是本草與人最美好的相遇~好書一定會介紹給朋友的
書的質感很不錯,通過散文般的故事娓娓道來,蠻喜歡的~
寫出了草木的深情草木的美,愛植物的都會喜歡。看到書中的木瓜一文,想起自己上高中的兒子,非常感動。這本書值得留下給孩子慢慢讀。
通過故事,形象生動的記憶中藥功效及作用,挺實用。
寫得非常好的一本中藥書,值得所有中醫人看看。
“遇見最美的本草”好美的名字,書的封皮也很漂亮,紙質非常好,喜歡~
遇見最美的本草,原來大自然竟然這么美。有時間帶著相機,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遇見與我們親密相關的草藥,那感覺,真的很好。
字里行間充滿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更散發著本草的魅力,讓我這個外行都很喜愛!
最美的本草,最美的遇見,感謝醫生楚林帶著醫者仁心寫下的這些美麗的心情文字。非常喜歡,買得好值!
“本草可醫疾患,文字可治心傷。以文字煮本草,可濟世事滄桑”說的多好啊~
本書有水彩畫家插圖,畫筆出色,更加體現出了本草的妙處與靈性,更容易讓人與本草結下情愫。
這是本散文集,如果是想學習中藥效用的還是算了,這本書主要是激發你學中藥的興趣,體現的是一種人文精神。
看到封面,就不得不買下它,哪有人把中醫的本草還搞的這么美的,里面的文字更是用一種優雅來形容了各種我們熟知的樹葉、草根。
本書不僅是說明中藥藥效,更把中藥當做有思想的靈魂去對待,講生長習性,也講故事,作者文學功底為本書潤色不少,讓讀者仿佛看到眼前就是一株本草,有種也想去尋找它的沖動,親眼見證描繪的那一幅幅畫。推薦同樣對中藥有感情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