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癥概念的歷史,在19世紀走著兩條不同的路徑。一條已如前述,是臨床精神病學的發展,是精神病理學或精神癥狀學的發展。另一條路徑是神經病理解剖(尤其是顯微鏡和切片染色技術的發展)和神經病學的發展,即,神經癥從"神經系統疾病"發展成為"神經系統無器質性病變的功能性疾病"。顯然,精神癥狀并不是神經科和內科醫生專業的重點所在,他們所特別關注的是軀體癥狀。這樣一來,神經功能障礙便一分為二:有精神癥狀的神經功能障礙;沒有精神癥狀的神經功能障礙,后一概念的神經癥長期一直在神經科和內科醫生的頭腦中占據重要地位,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胃神經癥等。
神經癥又稱神經官能癥或精神神經癥,是一組輕性大腦功能失調的疾病總稱。它包括神經衰弱、癔癥、焦慮癥、強迫癥、恐怖癥、抑郁性神經癥、疑病癥等。 本書介紹了神經癥概念、神經癥的分類、神經衰弱、焦慮神經癥、恐懼神經癥、強迫性神經癥、神經癥與人格等內容,供相關讀者閱讀參考。
及時章 神經癥概念的簡史
及時節 神經癥是神經系統的疾病
第二節 功能性疾病和器質性疾病
第三節 神經癥是一種精神障礙
第二章 神經癥的描述性定義
及時節 描述的重要性
第二節 歷史與現狀
第三節 歇斯底里不是神經癥
第四節 本書對神經癥的描述性定義
第三章 神經癥的分類
及時節 精神障礙分類的評價
第二節 神經癥幾種分類的比較
第四章 神經衰弱
及時節 歷史與現狀
第二節 臨床表現
第三節 診斷和鑒別診斷
第四節 治療
第五章 焦慮神經癥
及時節 焦慮是什么
第二節 臨床表現
第三節 診斷和鑒別診斷
第四節 治療
第六章 恐懼神經癥
及時節 概述
第二節 分類和臨床描述
第三節 鑒別診斷
第四節 治療
第七章 強迫性神經癥
及時節 歷史與概念
第二節 強迫癥狀的描述
第三節 強迫人格
第四節 臨床和流行學資料
第五節 強迫癥與抑郁癥
第六節 診斷和鑒別診斷
第七節 治療
第八章 疑病神經癥
及時節 概念
第二節 心理社會因素
第三節 臨床表現
第四節 診斷和鑒別診斷
第五節 治療
第九章 不典型的神經癥
及時節 抑郁神經癥
第二節 人格解體神經癥
第三節 無聊神經癥
第十章 神經癥的臨床評定
及時節 診斷評定
第二節 預后評定
第十一章 神經癥理論述評
及時節 無意識路線
第二節 反射-行為-學習路線
第三節 生物醫學路線
第四節 心理社會路線
第五節 人本主義路線
第十二章 神經癥與人格
及時節 簡短的述評
第二節 手段與目的之互相轉化
第三節 道德情感
第四節 恥感
第五節 沖突人格
第十三章 心理治療
及時節 心理治療的性質
第二節 心理沖突的現象描述
第三節 沖突情感
第四節 變形機制舉例
及時章神經癥概念的簡史
及時節 神經癥是神經系統的疾病
神經癥(neuroses)這個術語是蘇格蘭醫生William Cullen(1710-1790)在1769年首先提出來的。現代生物醫學中關于神經系統病的概念實際上可以追溯到17世紀。這并不奇怪。其他疾病概念的歷史也常有類似的情況。舉一個例子。精神分裂癥這個術語是1911年瑞士醫生E.Bleuler創造的,但是,連Bleuler本人也承認,精神分裂癥的概念,應當歸功于E.Kraepelin,他稱其為早發性癡呆,而那是19世紀末發展形成起來的。要說明的一點是,上文所說的現代生物醫學,系與蓋倫醫學相對而言的,它建立在生理學的觀察和實驗基礎之上,尤其是尸體解剖發現與臨床相二者之間的聯系,并且偏好歸納法和還原主義的思想方法。
Cullen在他的著作《疾病分類學概要》(Synopsis Nosologia.vol.Ⅳ.P.182,轉引自Lopez-Pinero JM.1983。本書關于20世紀以前的歷史主要引自此書)中寫道:"從Willis起,英國醫生一直把某些疾病歸成一類,稱為神經疾病。"實際上,對于Cullen來說,神經癥只不過是神經疾病的別名或簡稱。可見,Willis是Cullen神經癥概念的先驅。
Thomas Willis(1622-1675)是17世紀后半葉歐洲醫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全集"(Opera Omnia)共六卷,其中四卷討論神經系統的解剖生理和疾病。Willis還專門撰寫了一本書,捍衛歇斯底里和疑病癥的神經起源學說,反對以體液改變為病源的蓋倫學說。
Willis已經充分認識到,神經系統的功能直接涉及人的感覺和運動,而神經系統的病變導致頭痛、嗜睡、昏睡、失眠、眩暈、卒中發作、癱瘓、譫妄、憂郁和躁狂等。
與Willis同時代的Thomas Sydenham(1624-1689)也是神經疾病這一概念的先驅。他寫道:"在所有慢性疾病中,歇斯底里是最常見的。各種熱病占所有慢性疾病的2/3,而歇斯底里這一種病就占了其余的一半。"他強調了歇斯底里臨床相的多變性:見于女性者是狹義的歇斯底里,而見于男性則是疑病癥。Sydenham明確指出,歇斯底里是一種神經系統的疾病。
認為歇斯底里和疑病癥是神經系統的病,這在17世紀是一種新觀點。在此以前,人們普遍相信傳統的蓋倫學說,認為歇斯底里是子宮里腐敗的液體發出的一種氣體所致,而疑病癥是來源于黑膽汁的一種氣體所致,這種黑膽汁是脾、肝和胃等肋緣下的(placed in the hypochondria)器官淤積的血液腐敗而成。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已經試圖辨認出某種單一的東西作為多種體液的較高調節者。隨著生理學的發展,這個單一的較高調節者被確認為是神經系統。從Willis到Cullen,人們相信,神經疾病乃是單一的較高調節者的病。在此以前,人們認為,某種功能障礙總是某一器官的局部病變所致。神經疾病是整個身體的較高調節者的病,它是全身性的或一般性的病,而不是任何局部器官的病。
Cullen是l8世紀末葉英國最有名的醫生之一。他先后在格拉斯哥和愛丁堡大學擔任教授長達40年之久。他的著作通過翻譯廣泛流傳于歐洲大陸許多國家,影響很大。
Cullen關于疾病性質的觀點既是解剖學的同時又是生理學的。這一點,今天進行歷史回顧時在醫生中間頗引起了混亂。本章以后將對此加以闡明。
Cullen對以后的影響主要是他關于神經癥的觀點。
在當時的所謂神經的病理學(neural pathology)里,神經力(vis nervosa)、易激惹性(irritability)和張力(tone)是幾個很重要的概念。Cullen吸取了他的前輩們發展的這些很有解釋力的概念。當時的有關神經的學說帶有明顯的活力論(vitalism),這在解剖知識不足的情況下應該說是有積極意義的。例如,力的供應不足導致張力缺乏(atonia),過分則導致痙攣(spasm),而這兩個極端成了神經系統兩種基本的病理狀態。
……
拿到后就一直在看,不錯。也記不得是在哪看的,希望不要再弄什么“心情指數”“閱讀場所”之類的,想看書在哪都能看,而且這些詞也不足以描述,只會誤導大家
很好,在心理咨詢培訓的教程上經常看到引自許又新的觀點,知道這是位學界泰斗,所以才買了這本書,作者很能洞悉人心,洞察人性,而且語言時而幽默風趣,增加了可讀性,總體來說是非常不錯的。
書本身不錯,語言簡潔易懂,可是缺了十多頁,第21-36頁都沒有,也就是神經癥的分類這部分,這可真夠不負責任的了
非常好的一本書!許老的樹就是精辟,心理培訓的時候就暗自下決心要買這本書看看,受益匪淺! 發貨快,當當我的最愛!
好書。還沒有開始看。應該是不錯的書。在當當上買了大批的書,慢慢看。
這本書對神經癥的闡述實在太棒了!!許老先生把自己的真知灼見都包含在這本書里了。
許又新老師是我國精神科的老前輩,對神經癥和心理治療有獨到的見解,他的書非常值得精神科同道一看!
還沒認真看,這個書是心理咨詢師必備書了吧,老師推薦的。
經典讀本。心理咨詢考試教材上多次引用,沒看過癮,買來本自己看看
許老的【神經癥】一書是權威之作了,很有水平的書
許老的代表作,一本詳細解讀神經癥的標準診斷書,雖然深奧,但是不容錯過。
內容全面,資料翔實,專業介紹神經癥的心理動機、心理癥狀、心理治療。
許又新教授的這本書寫的非常好,內容充實,通俗易懂,是心理學必備讀本,尤其是初學心理咨詢的對神經癥這方面不是太明白的一定要看。
這本書是比較不同的,作者的心理學功底深厚,不僅從生理方面,還從癥狀學方面介紹了神經癥,有扎實的臨床經驗支撐。值得收藏!
感受很深,深入了解神經癥癥狀的根基,癥狀自然減輕。。。推薦
心理咨詢師培訓教材有些直接出自這本書,索性買來一睹原版風采。表達自不必說,作為專業書可以說非常的淺顯易懂。對于初入行的人來講,有很多的許老的親身體驗供參考,起到了學習與鼓勵的雙重作用。
許又新教授,國內神經癥研究最好的學者,經典之作。
是在咨詢師二級的書上看許又新老師的部分分析比較透徹才想專門買來看的,發現每種神經癥后面還是有治療的,這個應該是我最需要的,對日常工作很有益處。但還沒仔細研讀。
許老師的經典著作,幫助自己多了解一些關于神經癥的基本理論和描述
是非常值得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人士一讀的一本好書,特別是在書中的第十三章,許又新老先生誠懇的發表了他對心理咨詢與治療各流派的看法,并準確的預測到了漸漸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將會面臨的心理問題,其分析讓人茅塞頓開,其預見力更令人佩服。
神經癥第二節手段與目的之互相轉化 第三節道德情感 第2四節恥感10M 第五節沖突N人格第十三章心理治療 第K810一節心理治A數字數
神經癥療的性質 第二節心理沖突的現象描述 第三節沖突情感 第四節變形機制舉例一 第五節行為研究 第Z六節適應類的比較第四章神經衰弱
許又新的神經癥一書是國內治療神經癥的權威書籍,很贊,新手必讀
神經癥第十一節治療V技術雜談參考文獻出版信息書名神經癥作者許又新Q著出版社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時間版次印次頁述 第二節分類和
神經癥(Neurosis、Psychoneurosis或neurotic disorder),中國譯作神經癥,臺、港、澳都譯作精神官能癥,在廣泛的意義上可以指任何引起沮喪的精神失衡。神經癥屬于功能性心理障礙(functional mental disorder)的一類,病人有痛苦(Distress)的感覺但不包括妄想與幻覺,其行為也不會讓人在社會上難以接受。[1]不像精神病或者人格違常,神經癥并不影響或者阻礙正常的思考。在西方,“神經癥”是一個在精神分析領域里常常提及的術語,而在精神醫學里已經廢止不再使用。 而在《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III)中,則把神經癥定義為一種具體的精神疾病…
病8癥等。本書介紹B了2神經癥L102概念、神經癥神經癥神經癥 第三節生物醫學路線 第四節心理社會路線 第五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