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本書為“晉軍崛起文學檔案”系列圖書中的一種,本書收錄從80中期的《厚土》開始,到80年代末的一些隨筆為止。本書新增了李銳的影像資料、李銳印象記以及李銳的創作年表。
1989年11月同時由國內有影響力的大刊物(《人民文學》《上海文學》《山西文學》)分別推出,一時引起評論界的強烈關注, 受到中國評論界的廣泛爭議,對其評論則兩極分化。從傳統角度批評者有之,從現代化角度批評者有之,無論如何,這是一部將農村文化形態試圖變作素材、成為血液里的有機成分并且追求一種更高的文學體現的經典之作。苗族
李銳,1950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四川自貢。1966年畢業于北京楊閘中學。1969年1月到山西呂梁山區插隊落戶,先后做過六年農民,兩年半工人。1977年調入《山西文學》編輯部,先后擔任編輯部主任、副主編。曾任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自1974年發表及時篇小說,迄今已問世各類作品約兩百萬字。出版有小說集《丟失的長命鎖》《紅房子》《厚土》《傳說之死》,長篇小說《舊址》《無風之樹》《萬里無云》《銀城故事》《張馬丁的第八天》,散文隨筆集《拒絕合唱》《不是因為自信》《網絡時代的方言》,并有部分作品曾先后被翻譯成瑞典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荷蘭文、越南文等多種文字在海外出版。系列小說《厚土》曾獲第八屆全國短篇小說獎,第十二屆臺灣《中國時報》文學獎,并被香港《亞洲周刊》評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2004年3月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
鋤禾
古老峪
選賊
眼石
看山
合墳
假婚
秋語
送葬
同行
送家親
馱炭
“喝水——!”
二龍戲珠
篝火
好漢
青石澗
天上有塊云
生命的報償
一種自覺
紅房子
古墻
李銳論/ 王堯
李銳創作年表
褲襠里真熱!
褲襠不是褲襠,是地,窩在東山凹里,澗河在這兒一拐就拐出個褲襠來。現在,全村老少都憋在這兒鋤玉茭。沒風,沒云,只有紅愣愣的火盆當頭懸著。還有汗,順著脊梁溝一直流到屁股上。人受罪,可地是好地。老以前,褲襠是邸家的聚寶盆,邸家的祖墳就在山根下安著,有碑,有字;的時候,按戶頭分了十三股;后來又合在一起歸了社——褲襠還是褲襠,地還是好地。
鋤玉茭講究鋤到堆兒圓,土堆足了,玉茭的根才能坐住,根深苗壯才有好收成。老以前,鋤玉茭邸家給吃壓饸饹,山藥蛋熬粉條子,管夠。現在沒有饸饹,也沒有粉條子,只有隊長豹子樣的吼罵。工夫長了,骨頭里總還有些沒有榨干的汗水要找個去處,男人們退上幾步,側側身,解開腰帶,一股焦黃的水泛著白沫,在兩腿之間刷刷地射進土里。聽見響聲,婆
姨們不用回避,只要不抬頭。鋤板在堅實的土塊上碰出些悶重的響聲,汗珠落下來,在黃土上洇出個小小的圓印兒,接著,又被鋤板翻起來的新土蓋住。烈日下的男男女女們錯落成一道長長的散兵線,每人一壟,一壟兩行,各自管著各自的營生絕不會有錯。沒人說話,褲襠里只有十幾片鋤板和土地的碰撞聲。好悶熱。
冷丁,黑胡子老漢直起腰來,抹抹嘴角上結成痂的白沫。看見的人知道,老漢是要唱。果然,老樹皮一樣的脖子上,青筋鼓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