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本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以再現與“萬歷新政”相關聯的宏大繁復的歷史場景為中心,以理性、熱烈而靈性的筆觸,從隆慶六年春內閣首輔高拱、張居正斗法寫起,直至張居正登上首輔寶座。繼而描述了張居正作為首輔執政的十年間,工于謀國,采取整飭吏治,整肅教育,實施“一條鞭”法等一系列措施,使萬歷朝成為明代為強盛的時期,卻又拙于防身,招致天下仕林與貴戚豪強的非議與排斥,死后家產盡抄、爵封皆奪、罪及子孫的經歷,展現了宮庭內外各種政治勢力的此消彼長,寫出了斗爭的復雜與殘酷,刻畫了張居正這一毀譽參半的封建社會改革家的形象,同時也成功地塑造了從皇帝、太后、權臣到民間大俠、歌伎侍妾等近百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br[卷一:木蘭歌]
本書是系列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的卷。
首輔高拱與次輔張居正各自拉攏朝臣建立勢力,內廷爭斗不休。明穆宗朱載垕“駕崩”后,年僅十歲的朱翊鈞登基,張居正登上首輔寶座,高拱被令回籍閑住。書中展現了當時宮廷內波譎云詭的情勢,描述了政治斗爭復雜又殘酷的本質。
[卷二:水龍吟]
該書是系列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的第二卷。
張居正榮登首輔之位后,整飭吏治,刷新頹風,銳意改革,但國庫空虛,只好以胡椒蘇木折官員薪俸。豈料此舉在京城引起軒然大波,朝野上下非議洶洶,各種反對勢力借機滋事。出于無奈,張居正借助李太后與馮保的力量,實行京察,裁汰冗員,延攬人才,開啟了萬歷新政的序幕。
[卷三:金縷曲]
本書是系列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的第三卷。-
作品圍繞龍袍織造、征稅風波、將士棉衣購置、奪情事件而鋪排開來,著重描寫了張居正厲行改革所引發的激烈沖突,展示了張居正駕馭復雜局面的才能與獨裁專斷。同時通過他與玉娘的忘年之戀,還表現了這位鐵血宰輔的兒女情懷。
[卷四:火鳳凰]
本書是系列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的第四卷。
首輔張居正回荊州老家奔喪,諸公爭寵獻媚,花樣翻新。張居正心領身受,備極哀榮。朱詡鈞在小太監的唆使下穢亂宮闈,太后欲廢之,張居正代擬“罪己詔”,詔告天下,小皇帝從此心生怨隙。改革初見規模,張居正因纏綿于胡姬,元氣大傷,終以58歲死于首輔任上。
張居正去世僅三個多月,政爭紛起,萬歷裁撤其生前干臣,趕走馮保,盡否其生前一應改革措施,萬歷新政從此夭折,赫赫張府也幾近滅門。
張居正是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但是世人對他的評價卻毀譽參半,既有梁啟超的“中國歷史上只有一位臣子,那就是張居正。”也有當年明月的“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個道德并不高尚的人。”對于這樣一個人物,作者在大量考據、掌握史實的基礎上,塑造了一個真實、、不失偏頗的張居正。同時,作者還原了明代中后期宮廷和官場的生活風貌,以及北京、南京、揚州、武昌、荊州等城市的生活場景和民風民俗,是一部窺視封建社會百態的百科全書。
熊召政,生于1953年,湖北英山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詩人,現任湖北省文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會委員。代表作有《張居正》《明朝帝王師》《去明朝看風景》等。其作品氣勢恢宏,具有大歷史情懷。
[卷一:木蘭歌]
001 及時 回病皇帝早朝生妄癥美貴妃銜恨說孌童
015 第二 回述病情太醫藏隱曲定總督首輔出奇招
029 第三 回主事鉆營買通名妓管家索賄說動昏官
043 第四 回魏侍郎驚聽連環計馮公公潛訪學士府
062 第五 回姨太太撒潑爭馬桶老和尚正色釋簽文
076 第六 回新總督街頭奇斷案假老表千里訪行轅
091 第七 回斗機心閣臣生齟齬信妖術天子斥忠臣
106 第八 回江南大俠精心設局京城鐵嘴播弄玄機
121 第九 回密信傳來愁心戚戚死牢會見殺氣騰騰
138 第十 回王真人逞兇釀血案張閣老拍案捕欽差
155 第十一回慈寧宮中紅顏動怒文華殿上圣意驚心
170 第十二回太子無心閑房搜隱貴妃有意洞燭捉奸
188 第十三回皇上駕崩閣臣聽詔街前爭捕妖道潛蹤
202 第十四 回訪南岳時黜官受窘極高明處孤鶴來臨
216 第十五 回李按臺坐鎮南臺寺邵大俠月夜殺貪官
231 第十六 回后妃定計桃僵李代首輔論政水復山重
244 第十七 回怒火中草疏陳五事淺唱里夏月冷三更
265 第十八 回勘陵寢家臣傳密札訪高士山人是故知
281 第十九 回解偈語秉燭山中夜敲竹杠先說口頭禪
301 第二十 回演蛤蟆戲天子罰跪說舍利珠內相讒
及時回 病皇帝早朝生妄癥 美貴妃銜恨說孌童
隆慶六年閏二月十二日清晨,春寒料峭的北京城仍是一片肅殺。后半夜響了幾聲春雷,接著扯起漫天絲絲冷雨,天氣越發顯得賊冷,直凍得狗縮脖子馬噴鼻,打更巡夜的更夫皂隸一掛清鼻涕揪了還生。卻說各處城樓五更鼓敲過之后,蕭瑟冷清一片寡靜的京城忽然喧嘩起來,喝道聲、避轎聲、馬蹄聲、唱喏聲嘈嘈雜雜。通往皇城的各條街衢上,大小各色官轎一乘接一乘匆匆抬過。憋著一泡尿也舍不得離開熱炕頭的老北京人都知道,這是例朝的日子——不然,這些平日錦衣玉食的章服之侶介胄之臣,決計不肯吃這等苦頭。
大內刻漏房報了寅牌,只見皇城午門內東南角的內閣衙門,兩扇厚重的朱漆大門被司閽緩緩推開。內閣首輔高拱與次輔張居正從門里走出來。此時熹光初露凍雨才停,悠揚而又威嚴的鐘鼓聲在一重重紅墻碧瓦間跌宕回響。參加朝見的文武百官在鴻臚寺官員的帶領下已來到皇極殿外序班站好。
兩位閣臣剛出大門,一陣寒風迎面吹來,把高拱一部梳理得整整齊齊的大胡子吹得零零亂亂。就因為這部大胡子,再加上性格急躁,臣僚和宮廷中的太監背地里都喊他高胡子。
“都二月了,風還這么刺骨頭。”高拱一面整理胡子,一面用他濃重的河南口音說道。
“二月春風似剪刀嘛。”身材頎長器宇凝重的張居正,慢悠悠回答。他也有一部長須,只因用了胡夾,才不至于被風吹亂。
內閣大門出來幾十步路,即是會極門。兩個腰掛烏木牌的小火者正在擦拭會極門的柱礎,見兩個輔臣走過來,連忙避到一邊垂手恭立。高拱看都不看他們一眼,只顧著和張居正說話:“叔大,今日皇上要廷議廣西慶遠府僮民造反之事,兵部平常都是由你分管,你準備如何奏對?”張居正說:“廣西慶遠府山高林密,僮民于此聚居,本來就持械好斗,加之地方官吏無好生之德,盤剝有加,遂激起民變。其首領韋銀豹、黃朝猛兩人,膽大妄為,率領叛民屢戳天子命官,攻城劫寨,甚囂塵上,如今已經三年。地方督撫連年請兵請餉,朝廷一一答應調撥,如今已耗去幾百萬兩銀子,可是叛民卻越剿越多。昨日警報抵京,說是韋銀豹又攻陷收復不到半年的荔波縣城,把知縣的人頭掛在城墻上示眾。擒賊擒王,要想蕩平慶遠積寇、地方寧敉,只有一個辦法,把韋銀豹和黃朝猛這兩個賊首捉拿擒殺。”高拱點點頭說:“理是這個理,奈何劇賊據險,五萬官軍剿了三年,自己損兵折將,卻沒傷著韋銀豹一根毫毛。”“這是用人不當,”張居正決斷地說,“應重新選派兩廣總督。”高拱警覺地問:“你認為應該選派誰?”張居正答:“我還是推薦殷正茂。”高拱的臉色略一陰沉,這位“天字一號”樞臣,同時兼著吏部尚書,拔擢用人之權,被他牢牢抓在手中。此時他冷冷地說:“你已經三次舉薦他,我已說過,這個人不能用。”
張居正并不計較高拱的粗暴態度,只是感嘆道:“我真不明白,元輔為何對殷正茂成見如此之深。”高拱說:“殷正茂這個人雖有軍事才能,但貪鄙成性,起用他,不要說我,皇上也不會同意,朝中大臣更不會支援。”張居正搖搖頭。他知道高拱在這一問題上懷有私心。現任兩廣總督李延是高拱的門人,深得高拱信任。但正是這個李延,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容不得人。先是排斥令倭寇毛賊聞風喪膽的鐵膽英雄戚繼光。戚繼光奉調北上任薊鎮總兵后,另一位抗倭名將俞大猷接替他繼續擔任剿匪任務,李延又多方掣肘,克扣軍餉,弄得俞大猷進退兩難。這回韋銀豹攻陷荔波縣城,李延不但不引咎自責,反而上折子彈劾俞大猷拖延軍務,剿匪不力。朝中大臣,如兵部尚書楊博,左都御史葛守禮等,都知道俞大猷的冤枉。但高拱一味偏袒李延,他們也無可奈何。張居正私下里征求過楊博和葛守禮的意見,他們都認為李延不撤換,慶遠叛賊就絕無剿平之日……
張居正沉思著不再說話,高拱又說:“叔大,待會兒見到皇上,不要主動提出更換兩廣總督一事。不管李延留不留任,反正殷正茂不能接任。再說,內閣沒有議決的事,一下子捅到皇上那里,倘若爭執起來,叫各位大臣怎么看?”
高拱明是規勸,暗是威脅。張居正苦笑一下答道:“你是首輔,凡事還是你說了算。”
說話間,兩人走出會極門。由此北上,便是皇極門前的御道。忽然,御道上傳來喧鬧之聲,兩人循聲望去,只見靠近皇極門的御道中間,停著隆慶皇帝的乘輿。
高拱頓時心下生疑,對張居正說:“皇上這時候不在皇極殿中御座,跑來這里作甚?”
張居正也大惑不解。隱隱約約,他看到隆慶皇帝站在乘輿跟前指手畫腳,仿佛在發脾氣。
“元輔,皇上像是有什么事。”
張居正話音剛落,只見內使抬了兩乘小轎飛奔過來,招呼兩位閣臣上轎,說是皇上要見他們。
兩位閣臣趕到時,只見隆慶皇帝朱載垕正在乘輿邊上走來走去。他三十歲時,從父親嘉靖皇帝手中接過皇位,改年號為隆慶。朱載垕今年三十六歲,正值盛年,卻因酒色過度,未老先衰。這會兒只見他滿臉怒氣,身上雖然穿著大朝時的章服,但頭上的冠冕卻沒有戴正,前后對稱的板歪在一側,綴吊著的珍珠寶玉一片亂搖。一大群乾清宮的近侍環跪在隆慶皇帝周圍,一個個戰戰兢兢,顯得異常緊張。
“皇上!”
不等轎子停穩,高拱就跳下來,疾聲喊了一句,走到皇上跟前跪了磕頭。張居正跟在他身后,也跪了下去。
“啊,你們來了,來了就好,我要告訴你們,我氣死了,氣死了,氣死了!”隆慶皇帝不停地來回走動,嘴里恨恨不休地嘮叨著。雨雖停了,但天尚陰沉,北風一陣趕一陣地刮。兩位大臣跪在地上,棉袍子被漬水浸濕,又冷又硬的石板硌得膝蓋生疼生疼,寒氣也透入骨髓。這滋味很不好受,但皇上沒有發話,誰也不敢起來。“皇上,賜兩位老先生平身吧。”服侍在側的乾清宮管事牌子張貴小聲提醒,隆慶皇帝這才彎腰扯住高拱的衣襟,大聲嚷道:“起來。”
“謝皇上。”
高拱與張居正謝恩站起,兩人交換了一下眼色。他們都不知道皇上為何突然怒氣沖沖。隆慶皇帝仍然扯著高拱的衣袖。又是一陣寒風吹來,高拱剛整理好的胡子又亂了,飄了一臉,高拱有些尷尬,伸手拂盡臉上的銀白長須,輕聲說:“皇上,早朝的時間到了。”
“早朝,什么早朝?”隆慶皇帝仿佛壓根兒不知道這回事。
兩位大臣這才感到皇上神情恍恍惚惚,與往日大不相同。高拱于是小心翼翼問道:“皇上不早朝,又想做什么呢?”
隆慶皇帝沉默不語,兩只眼睛死死地盯著高拱。忽然他把高拱拉到一邊,耳語道:“你是朕的老師,也是朕一手提拔的首輔,現在有人欺負朕,你到底管還是不管?”
高拱小心地問:“是什么人敢欺負皇上?”
隆慶皇帝愣了一下,繼續說道:“你把奴兒花花給我找回來。”
“這……”高拱一時語塞。
在隆慶皇帝與高拱說話時,張居正小聲問張貴:“皇上今兒早上怎么了?”
張貴說:“早上起床盥洗,皇上還好好兒的,一出乾清宮,剛坐上轎輿,皇上就嚷著要下來,然后不知為何氣呼呼的,一口氣走到這里來了。”
“皇上手上的瘡好了嗎?”
“沒有,”張貴搖搖頭,聲音愈低,“有時候癢起來,整夜都不能睡覺。”
“叫過太醫了嗎?”張居正問。
“哎呀,還沒有,”張貴一拍腦門子,連忙對身邊的一位小火者說,“快,去叫太醫來。”
小火者飛一般地跑走了,一直拽住高拱衣袖不放的隆慶皇帝,這時聲音又高了起來:“一說奴兒花花,你就不吭聲,朕看你也不是個忠臣!”
高拱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不知如何應答。站在一旁的張居正上前朝皇上一揖說:“請皇上還宮吧。”
“皇上,回宮吧。”高拱也小聲請求。
猶豫了一會兒,隆慶皇帝長嘆一聲說:“好吧,你們送我。”
高拱用手指了指轎門,示意隆慶皇帝上轎。皇上卻不理會,他仍拽住高拱的衣袖,抬步走向皇極門前的金臺。
在金臺上,隆慶皇帝又停下腳步,望著晨光中巍峨的皇極殿,忽然跺了一下腳,恨恨地說:“祖宗二百年天下,以至今日,國有長君,社稷之福,怎奈東宮太小,如何是好?”
就這么幾句話,隆慶皇帝重復說了好幾遍。說一遍,捶一下胸。說到后來,幾乎變成了哭腔。
見皇上如此失態,高拱與張居正面面相覷。作為大臣,他們不敢打斷皇上的嘮叨。直到隆慶皇帝停住嘴,高拱才趕緊安慰說:“皇上萬壽無疆,怎么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隆慶皇帝愣愣地望著高拱和張居正,忽然又不說話了。隔一會兒,他挽起衣袖,對兩位大臣說:“你們看,我這手腕上的瘡還未落痂。”
高拱說:“皇上病剛有好轉,千萬不要發怒,恐傷圣懷。”
隆慶皇帝頹然不答,過了好一會兒,才長嘆一聲說道:“什么事都沒有,只是內官壞了,先生你怎么能知道。”
說畢,隆慶皇帝仍然拉著高拱的手,走進皇極門,下了丹墀。
“上茶。”隆慶皇帝喊道。
此時依然是天低云暗,站在這皇極門內空蕩蕩的廣場上,身上仍感受到北風中的颯颯寒意。近在咫尺的皇極殿外,文武百官早已列隊站好等著朝見。現在,他們都看到皇上和兩位輔臣站在廣場上,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事,禁不住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這時,內侍搬來一把椅子,北向而設,請皇上落座。隆慶皇帝不肯坐,內侍又把椅子轉了一個方向,朝向南方,隆慶皇帝這才坐了下來,但他拉住高拱的那只右手,卻一直不肯松開。
內侍又把茶送了上來,隆慶皇帝伸出左手接過茶杯,喝了幾口,這才長出一口氣,對高拱說:“現在,我的心稍微安寧了些。”
說著,隆慶皇帝站起身來,由東角門穿過皇極殿與建極殿,走到乾清宮門。一直被隆慶皇帝拽著衣袖的高拱,這時停下腳步。
“走。”隆慶皇帝催促。
“臣不敢入。”高拱說。
乾清宮屬于皇帝的生活休憩之地,稱作后宮,也叫大內。后妃宮娥都住在里面,除了內侍,朝廷命官一概不得入內。
隆慶皇帝幾乎是用命令的口氣說:“送我!”
既然皇上這樣堅持,高拱也只得遵旨行事,和張居正一直陪著隆慶皇帝走進乾清宮,進入到寢殿。皇上坐到御榻上,右手仍牢牢地抓著高拱。
當皇上由兩位閣臣陪同不入殿早朝而徑直走回后宮時,百官們便感到事情不妙。開國元勛成國公朱能的后代,第六代成國公朱希忠也在早朝的行列中。所有官員中就他的爵位較高。為了探個究竟,他便尾追而至,在乾清宮門口趕上了他們,一同進了寢殿。
隆慶皇帝剛坐定,朱希忠和張居正便一齊跪到榻前磕頭。高拱因為被皇上拉著手,想磕頭膝蓋不能著地,身子一歪一歪的,顯得局促不安。隆慶皇帝見狀,就松開了手。
三個人磕頭問安畢,隆慶皇帝也不說什么話。三個人便知趣地退了出來,卻也不敢走開,只是在乾清宮門外的值廬等候。
不一會兒,有內侍出來傳旨,讓兩位內閣大臣重入乾清宮……
這本書看介紹就想著買,可是買了的感覺就不是這樣了,作者的水平太。。。79塊的書有點**
在當當網買了這么多書,這套張居正只能說很差,沒有想像中的那么好
封面磕破了,能不能認真些,再這樣,以后不在當當買東西了。
發給我的版本與圖片不一致,發給我的是一本單行本,圖片是四本,賣家未做說明
不管是全新修訂版的還是什么,里面有好多是明顯印錯的,還有名字寫錯的,無語!!!!
好像不是正版,沒有說的那么好,文字和書的邊緣不是很整齊,物沒有所值,第一次用當當網購書,有點失望。但還會給一次機會,希望下次能讓我滿意!
物流很快,書很好,唯一遺憾我不喜歡硬皮包裝,買的時候沒注意看,看著像個黃色軟皮封面。
很不錯的書,內容還沒看,獲過茅盾文學獎,想來應該會很不錯,推薦購買
這本書很多的版本,挑來挑去選擇了這個版本,很滿意
書質很好,是新修訂版。可以看一年啦!只是封面跟圖片不一樣。建議改下圖片,以免被人誤解貨不對板。
早就想買的文學著作,這次當當大減價火速入手
非常喜歡熊召政的文字風格,書的紙張和排版都恒精美
怎么感覺和圖片上的包裝不太一樣,只是收到包裹時沒有及時打開看看,書的內容還沒有看,不知道里面怎么樣?
這個版本的我覺得比較好,裝幀精美,書也比較經典
誰實話本書就寫作水平上來說,還是有點差強人意。
"板蕩之后,而念老臣;播遷之余,而思耆俊"!我思張公!
好書不用說!張居正作為明朝名相,自有一番過人之處,一代大儒,值得一讀!
對張居正最全面、最公正的解讀 一本自己死后墊后腦勺的書
書的質量很好,書的內容更好,真實的反應了萬歷年間,張居正的雄才大略和伴君如伴虎的社會現實。
經典,不用多說了。唯一想吐槽的就是,各位太猛了,我買的時候只剩這一版這一家出版社的了。
質量不錯,但包裝一般,運輸過程中受到擠壓,致使四本書的上下封面的每個書角都產生折痕變形。由于書的封面是硬的,折痕看起來很明顯,很影響心情!
物超所值的一次圖書購買,早已經對這本書求賢若渴了,能閱讀它真的太幸福了。物流的速度也很快,圖書保存的很完好無損。
可以書中認識到張居正是怎樣一個人,對我來說受益很大。
張居正,是明萬歷年間曾因厲行改革而彪炳史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榮登首輔之位后,理政十年:整飭吏治,刷新頹風;整肅教育,延攬濟世之才;革新稅賦,梳理財政。拯朱明王朝將傾之廈,使萬歷時期成為明王朝最為富庶的時代。其主事時聲勢顯赫,炙手可熱,圣眷優渥,無與倫比,但隆葬歸天之際,即遭人非議之時,結果家產盡抄,爵封皆奪,禍連八旬老母,罪及子孫。他生前身后毀譽之懸殊,足見政治險惡、世態炎涼,今后人扼腕嘆息。 作家早年素有詩名,近年倘佯于朱明王朝之間,對這位毀譽參半的鄉黨悉心研究,將諸多感悟凝諸筆端,力圖全方位塑造出這位政治家的血肉之軀…
特別好的一套書,耐讀!喜歡!全面了解張居正的一生!
在看第二部,總體感覺還不錯。但是居然多次出現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霎時感覺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