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南越國的建立者——趙佗作為敘述的中心,通過介紹他一生的豐功偉績,展示了南越國從產生到壯大,后走向滅亡的全過程。如何處理南越國與中原之間的關系是關乎南越國存亡的重要問題。在趙佗統治時期,他積極與中原地區進行交流,維護了雙邊長久的穩定。隨著趙佗的去世,這一和平的局面被打破,終南越國被化入了中原版圖。
趙佗締造的南越國,不僅僅是嶺南個嚴格意義上的國家政權,它還促進了不同文化間的碰撞,為后世的民間信仰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源。越王石、越王井、越王廟、越王臺,就像一串文化符號一樣勾勒出南越國無盡的神韻。
揭示南越國建立者傳奇的一生
趙佗——民族融合的典范,嶺南文明的功臣
趙佗,南越國的創建者,這位壽命長達121歲的皇帝,
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皇帝之位,
又是如何維持了國家近百年的統治?
為什么在他死后,他所建立的國家會頃刻灰飛煙滅?
他的墓穴又為什么會成為盜墓者垂涎的對象?
這些問題,就讓本書一一為您揭曉。
單 磊,1985年生,河南新蔡人。2011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后供職于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現為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序 篇 尋找兩千年前失落的南越古國
及時章 尋夢桃花源:回溯千百年前的嶺南之地
一、江山如此多嬌:風華絕代的嶺南尊容
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人文薈萃的嶺南神韻
第二章 驚鴻一瞥:探訪塵封已久的南越古國
上 編 “南下干部”及時人:橫空出世的南越武帝趙佗
第三章 時勢造英雄:金鱗豈是池中物
一、潛龍勿用:英雄不問來路
二、見龍在田:秦始皇的護駕御劍侍衛
三、終日乾乾:雄鷹當翱翔于天地間
四、或躍在淵: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五、飛龍在天:大展身手的時刻終于到了
第四章 南面稱孤:嶺南始建政權
一、見龍卸甲:主政龍川
二、貴人相助:佗之王,囂成之
三、趙佗稱王:嶺南始建政權
四、趙佗歸漢:陸賈首次使越
五、趙佗稱帝:陸賈再度使越
第五章 和輯百越:趙佗對嶺南的開發
一、漢越一體:以越俗籠絡越人
二、南越開發:“開發嶺南及時功臣”
三、越人治越:南越國的“王與馬,共天下”
第六章 壽星皇帝:兩千年前的百歲老人
第七章 生前身后事:風蝕雨滌中的“先人冢”和趙佗墓
一、煙樹蒼茫鎖趙陵:趙佗“先人冢”
二、死有秘異神密之墓:撲朔迷離的身后之事
中 編 山高皇帝遠:在夾縫中喘息的不肖子孫們
第八章 強鄰環伺:文王趙眛的首鼠兩端
一、趕走豺狼迎來惡虎:閩越國的翅膀硬了
二、無可奈何花落去:自大的夜郎也歸漢
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宿敵長沙國仗勢欺人
第九章 廢長立幼:明王趙嬰齊的倒行逆施
一、暴戾恣睢:當殺人成為一種享受
二、舍長立幼:骨肉相殘的致命敗筆
第十章 日薄西山:哀王趙興和厲王趙建德的悲苦人生
一、孰是孰非:“內屬”與“外藩”之爭
二、輕敵遇挫:南越國不容小覷
三、天威震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四、壽終正寢:南越古國的隕落
下 編 千載悠悠嶺南韻:歲月洗禮中的南越Style
第十一章 越王石.越王井.越王廟.越王臺:一連串文
化符號
一、豐功偉績越王石
二、千年潤澤越王井
三、悠悠千載越王廟
四、秋風立馬越王臺
第十二章 城池:嶺南文明的重要標志
一、百粵首邑:史詩般的佗城
二、越秀繁世仙氣靈:夢幻般崛起的廣州城
第十三章 我的家在哪里:客家人的尋根之旅
尾 聲 流散各地的趙佗后裔們
序 篇 尋找兩千年前失落的南越古國
曾經雄踞嶺南、威震萬里邊陲的南越古國,雖然最終湮沒于西漢大一統的版圖之中,但在立國近百年中發生的恩怨情仇、是非紛擾,歷經兩千多年的孤寂終于重見天日。塵封已久的南越古國會以什么樣的姿態展現她的魅影給世人?
及時章 尋夢桃花源:回溯千百年前的嶺南之地
始入百越之境,層巒疊嶂,石突峰兀,絲竹纏綿,風簾翠幕,微風颯爽,鶯歌燕舞,鴻飛冥冥。夜宿山谷,山風習習,薄霧繚繞,縹緲虛幻,如臨仙境,有魅影掩青山之術。遙望嬌翠欲滴之山峰,萬木競秀,飛花點翠,似近還遠,若有若無,當浮華略盡,唯留綠意絲絲。俯望一泓碧水,清波微漾,白云倒映,魚蝦浮動。
唐宋變革以前,嶺南好比一處桃花源,遠離中原的紛紛擾擾,少了幾分喧囂,多了幾分寧靜。不可否認,在中國歷史的前期,嶺南一直是中國文化的“配角”,一直以中原王朝的后花園自居,靜謐而神秘,恰似超凡脫俗的仙人,又似歸隱山林的處士,與世無爭,去留無意,落得一個雅靜清幽、心曠神怡。
一、江山如此多嬌:風華絕代的嶺南尊容
嶺南自然風光婀娜多姿,既有氣勢磅礴的山巒,也有水網縱橫的平原;既有巖溶洞穴,也有川峽險灘,更有海天一色的港灣風光。山河壯美,怎能不令人懷抱美好的憧憬!
公元前196年,素有“漢初及時辯士”美譽的陸賈奉詔出使南越國。
始入百越之境,層巒疊嶂,石突峰兀,絲竹纏綿,風簾翠幕,微風颯爽,鶯歌燕舞,鴻飛冥冥。夜宿山谷,涼風習習,薄霧繚繞,縹緲虛幻,如臨仙境,有魅影掩青山之術。遙望嬌翠欲滴之山峰,萬木競秀,飛花點翠,似近還遠,若有若無,當浮華略盡,唯留綠意絲絲。俯望一泓碧水,清波微漾,白云倒映,魚蝦浮動。置身郁郁蔥蔥的群山懷抱,陸賈被深深地打動了,頓時精神抖擻,滿身疲憊一掃而光。他立志不辱使命,將這片如畫河山納入大漢版圖。
肇始于古希臘先哲希波克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地理環境決定論”雖屢遭批判,但自然環境對人文歷史的巨大影響卻從未被人忽視。古希臘文明是歐洲文明的主要源頭之一,由于地處海灣眾多、海島遍布的地中海和愛琴海的環抱中,古希臘文明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海洋文明,古希臘先哲對人類歷史的認識也多從地理、氣候上考慮。希波克拉底認為人類的特性由氣候決定;柏拉圖認為人類精神深受海洋影響。亞里士多德則認為地理位置、氣候、土壤等影響民族特性、社會組織形式和社會性質,希臘半島因處于炎熱氣候與寒冷氣候之間,因而賦予希臘人以優良品性,故其天生能統治其他民族。
當人類文明的列車駛入中世紀后期時,一批開明的思想家便將地理位置、地形、地勢、地貌、水文、氣候等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自然因素引入人類對物質世界和歷史世界的認識中。16世紀初期,法國歷史學家博丹在其名著《論共和國》中認為,民族差異源于所處地理位置和氣候等自然條件的不同;不同類型的民族需要不同組織形式的政府。
近代以來,研究自然環境與社會歷史關系的思想家層出不窮。將自然環境視為人類各民族形態各異決定性因素的思想家被稱為“社會學中的地理派”,這一學術觀被稱為“歷史的地理史觀”。法國啟蒙哲學家孟德斯鳩的啟蒙著作《論法的精神》,將亞里士多德的論證擴展到不同氣候的特殊性對各民族生理、心理、氣質、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決定性作用之中,認為“氣候王國才是一切王國的及時位”。在他看來,熱帶地區通常是專制主義籠罩,而溫帶地區則多形成強盛與自由之民族。孟德斯鳩的理論影響力很大,伴隨其啟蒙思想而流傳到世界各地。英國歷史學家巴克爾和德國思想家拉采爾也都認為個人和民族的特征服從于自然法則。
雖然地理環境決定論從一開始就廣受質疑,對照歐洲中古以來近代政體沿革也難以自圓其說,但這種從自然條件入手尋找人類社會發展根本動因和脈絡的方法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類的歷史觀。19世紀的德國學者亞歷山大.洪堡曾豪情萬丈地宣稱:“我要努力證明自然條件對道德和人類命運的經常的和無所不在的影響。”
那么,南越古國的自然環境是什么樣子的呢?
南越國地處嶺南,這里是越人聚居之處。
嶺南又稱“嶺表”。嶺南的“嶺”通常認為是南嶺,顧名思義,“嶺南”即南嶺以南。秦漢時期的南越古國因其地理環境的獨特性而導致其歷史文化迥異于中原列國。南越古國疆域遼闊,較大時號稱“東西萬余里”,境內最主要的山脈南嶺自古以來都是南北交通要道,扼險而制是南越建國的基本條件。
南嶺大約處在北緯24°~26°、東經110°~116°之間,橫亙桂、湘、粵、贛、閩,東西長約六百公里,南北寬約兩百公里,平均海拔在一千米左右,是中國十大山脈之一,也是中國南部較高山脈和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線。南嶺由越城嶺、萌渚嶺、騎田嶺、都龐嶺和大庾嶺五條主要山嶺組成,因故得名“五嶺”。廣義的南嶺還包括苗兒山、海洋山、九嶷山、香花嶺、瑤山、九連山及周邊諸峰。
嶺南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山地、丘陵、平原交錯分布,河網密布,湖多汊眾,西部與北部以巖溶地貌居多,東部和南部海岸線曲折漫長,島嶼遍布。嶺南河流眾多,這些河流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少,汛期長,徑流量豐富等特點,絕大多數源自西北部、北部和東部的崇山峻嶺中。嶺南地區較大的河流珠江,是中國第五長河,流量僅次于長江,居全國第二位。
嶺南自然風光婀娜多姿,既有氣勢磅礴的山巒,也有水網縱橫的平原;既有巖溶洞穴,也有川峽險灘,更有海天一色的港灣風光。
在人類改造自然能力極為低下的古代社會,水利工程是世界各主要文明區域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享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盛譽的世界最古老運河之一的靈渠成為打開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是兩千多年前先民們的一大壯舉。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隔著巍巍的五嶺山脈,陸路交通阻障重重,更無水路可通。始皇帝掃滅六國后,希冀將百越之地也納入統治版圖。于是,在命令蒙恬北拒匈奴而守藩籬的同時,也積極準備征伐百越。公元前219年,始皇帝巡游湘江,為解決南征部隊的糧餉運輸問題作出了“鑿渠運糧”的決定。在始皇帝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下,杰出的水利家史祿驅使軍士、刑徒、征夫劈山削崖,筑堤開渠,歷數年之功,這條長三十多公里,寬五米的水渠終于鑿通。靈渠將長江支流湘江與珠江支流漓江打通,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人們敬佩于史祿開鑿靈渠居功至偉,稱贊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氣卷波瀾”。廣西興安縣還為他勒碑立傳,靈渠南渠岸邊的四賢祠內,至今還供奉著史祿的塑像,他的事跡也被世代傳誦。
靈渠完整精巧,設計巧妙,通三江、貫五嶺,溝通南北水路運輸,與長城南北呼應,同為世界奇觀。與北方長城在雄壯和險峻中透露出的拒敵千里的冷漠相比,南方的靈渠更多的是寧靜和從容里洋溢著的溝通心靈的溫情。
靈渠鑿通后,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秦軍在百越戰場上兵鋒凌厲、勢如破竹,迅即統一嶺南。后來秦朝得以在此設置南海、桂林、象三郡,靈渠功不可沒。可以說,靈渠為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創造了先決條件。
嶺南位于典型的季風氣候區,風向隨季節交替變更。夏季以南風和東南風為主,風速較小;冬季大部分地區以北風和東北風為主,風速較大;春秋兩季為交替季節,風向不如冬季穩定。
與嶺北寒潮近逼、霜雪交迫迥異的是,嶺南之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熱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的特點。北回歸線橫穿嶺南中部,雷州半島、海南島和南海諸島屬于熱帶氣候區,其他地方屬于亞熱帶氣候區。這里大部分地區夏長冬短,雨水豐沛,稀見霜雪,春無來去,陽光輻射時間綿長而程度熾烈,四季溫差和晝夜溫差都不大。
因嶺南全年氣候溫潤,所以林木茂盛,四季常青,百花爭艷,各種花草樹木終年不絕。繁茂的植物為動物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嶺南動物種類繁多,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這為早期居住在此的嶺南百姓提供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
這個商品不錯,10個字及以上才送積分喲
不錯
還算行,可以了解一些非主流歷史。
發貨及到貨皆及時書的品相質量很好,令人滿意!
內容翔實,專業度高
普及歷史知識的讀本,內容稍感單薄,總體不錯。
學習歷史,用綜論。不錯
風水輪流轉
廣東人,應該了解這段歷史,不錯。
還沒看,不知道看不看得下去
雖然等待的過程有點漫長(因從天津發貨,五天才到),但還是比較滿意的!內容還沒有細看,剛拿到手有種古色古香的感覺,相信一定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