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公尚、周慶生主編的這本《世界民族(第2卷種族與語言修訂本)》分上下兩編,上編為“民族與種族”,下編為“民族與語言”。上編首先介紹了國際學術界以往基于膚色等特征,對人類種族及其過渡類型的各種劃分情況;然后,對世界各民族的“種族”歸屬進行了整體性論述,對基于膚色差別而產生的種族主義問題進行了分析批判。在下編,對人類語言的語系、語族、語支和語種進行了分類介紹;對一些語言的產生、流變、消失的原因,以及民族與語言的關系進行了理論分析;對世界各民族的語言使用情況進行了描寫。
郝時遠(1952—),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兼任《民族研究》、《世界民族》雜志的主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民族研究學科規劃組副組長,中國民族學會會長,中國世界民族學會執行會長和中國人類學學會副會長等職務。其研究領域包括民族理論、世界民族、民族歷史等領域。
上編 種族與民族
及時章 人類的種族
及時節 人類的發祥及有關理論
一 非洲是人類的發祥地之
二 “一源說”與“多源說”
第二節 種族的分野
一 種族的分類法
二 各大人種的成因、命名及分化過程
三 有待探索的問題
第三節 種族的共性與特征
一 歐羅巴人種的特征
二 蒙古人種的特征
三 赤道人種的特征
四 各混合人種的特征
五 各種族的共同性大于差異性
第四節一人種的混合與趨勢
一 人種的流動與混合
二 地理大發現前后的變化
三 當代移民與人種的融合
第二章 歐羅巴人種各民族
及時節 歐羅巴人種在地球上的分布
第二節 歐羅巴人種各民族的地區特點
一 高加索地區
二 歐洲地區
三 西亞地區
四 北非地區
五 中亞地區
六 南亞北部地區
七 美洲大陸、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及南非地區
第三章 蒙古利亞人種各民族
及時節 蒙古利亞人種的形成
第二節 蒙古人種的擴散
第三節 蒙古人種各民族的分布及族源
一 蒙古人種北亞類型各民族
二 東亞類型各民族
三 南亞類型各民族
四 馬來類型各民族
五 北極類型各民族
六 美洲印第安類型各民族
第四節 蒙古人種的各種類型及其典型特征
第四章 赤道人種各民族
及時節 赤道人種在地球上的分布
第二節 赤道人種各民族的地區特征
一 非洲地區
二 大洋洲地區
三 南亞南部及東南亞部分地區
四 美洲的尼格羅人種分布區
第五章 種族與民族的關系
及時節 種族與民族的區別和聯系
一 種族和民族
二 種族與民族的區別和聯系
三 種族理論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節 種族理論與種族和民族關系
一 種族主義
二 種族歧視
三 種族隔離
四 種族滅絕
第三節 種族與民族的矛盾
……
下編 語言與民族
第六章 世界民族的語
知識性強,內容也很豐富
ok
好
整體感覺不錯外包裝太差物流太慢寄了五天
很好
好書值得購買,美中不足是我要買第一卷,結果價錢名字和第二卷很相似,買成第二卷了。懶得退換了
是一本好書
這套書還不錯
對全球種族的發祥、分布、特點介紹的很詳實,結合語言分布和分類,對宏觀認知世界各類人群很有幫助,唯一的不足看來只有圖示不夠多,單靠腦補有時理解起來并不清晰,瑕不掩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