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人生第 一份薪水,她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旅行。
那一路,只有三天,卻改變了她的一生,她辭去了原有的工作,開始行走在路上。
就這樣行走在路上,坐上不同的交通工具,火車、中巴、客車甚至是拖拉機,都可以搭載上她的心到達精神的家園;
就這樣行走在路上,她丟掉了內心的怯懦,成長為一個堅毅的女子;
就這樣行走在路上,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靈魂伴侶,行走路上不再孤單;
就這樣行走在路上,她迎來了生命中重要的禮物——女兒小媛;
就這樣行走在路上,年僅四歲的女兒已經去了高原的不少地方;
……
好的人生在路上。
12次出入川藏,12年心靈成長
行走在路上,她不為逃避,不是療傷,更不為艷遇;
行走在路上,她獲取了人生的正能量——
在路上,她將旅行和工作結合起來,實現了“生活和生存皆可以在路上”的人生理想;
在路上,她收獲了自己的愛情,旅行路上不再孤單
在路上,她迎來了自己的女兒小媛
王紫綾
70后天秤座小女人, 外表女人,骨子里卻爺們兒氣十足。她常常懷揣二鍋頭,扛上腳架,背上行囊,說走就走。
12年,12次出入于川藏,她用兩只腳、一部攝影機、一顆謙卑的心記錄下滌蕩靈魂的舒美故事
及時章 前世的約定,今生的遇見
1.1 那一年,我上路
拿到人生的及時筆薪水,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旅行
那一路,我邂逅敦煌
一個人出發
海撥較高的郵
1.4 帶女兒去高原
幼小心靈里的高原情結
女兒小璦,今年4歲了。這個小姑娘已經從一個呀呀學語的娃娃長成了一個活潑可愛、性格外向的小公主。這個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已經跟隨我到過不少地方。從出生前便隨媽媽一起東奔西走,沒有停歇過。當還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時,便隨媽媽一起開車旅行。雖然不是去高原,只是去一些離城市相對較近的地方,但也累得筋疲力盡。每當我看見這個小姑娘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開心、快樂地奔跑,就會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我時常會整理關于藏區的圖片,所以她無論在哪里只要看見那些藍天白云的圖片,都會自豪地告訴我:“媽媽,你西藏的照片”,我總是會笑她傻孩子并告訴她:“除了媽媽能拍攝西藏的圖片,還有好多的叔叔阿姨也會拍西藏”。但“西藏”這個地名和那些圖片已經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她時不時吵著要我帶她去西藏,也總是問我什么時候可以帶她去西藏。
有24小時,她忽然跑到我面前用吐字不清的童音唱烏蘭托婭的那首《我要去西藏》,我問她:“誰教你唱的?”她說:“我偷偷學的,因為媽媽喜歡。”
有24小時我對她說:“媽媽一定會帶你去西藏,我們上小學前去一次,小學畢業的時候再去一次,畢業紀念就是和媽媽騎自行車去西藏。”
小璦聽到后,高興得手舞足蹈,大聲呼喊“哦,太好了,太好了,媽媽要帶我去西藏了哦”,但她又馬上很擔心地問我“媽媽,我還不會騎自行車啊”。
我說:“不用擔心,我們慢慢學,等學會了再去。”
“媽媽,我們會碰到灰太狼嗎?”
“呵呵,也許吧。”
“我怕,我怕。”
“不用怕,有媽媽在,什么都不需要怕。”
“嘻嘻,我最愛媽媽了。”這就是小璦,我想這樣的對話讓很多人都覺得很舒心,很溫暖。何況我就是這個媽媽,所以我能體會到比更多人更濃烈的愛。我感謝小璦,讓我的內心更加豐富、堅強,讓我知道,我就是她頭頂的那片天,我要用心與她一起繪畫出七彩的明天。
我原先并不知道自己對藏區的熱愛,會在孩子心中產生如此強烈的影響,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就像種植在小璦內心的樹苗現在已經根深蒂固,總有24小時會開花結果。當小璦知道自己在7歲的時候,媽媽會帶她去西藏之后就總問我:“媽媽,我幾歲了?”“媽媽,我還有多久才滿5歲?滿6歲?”
我自己都很納悶孩子為什么對西藏會有如此強烈的向往,是僅僅看了媽媽成堆的藏區圖片?是聽過媽媽常常聽的藏族歌曲?連我自己都無法找到答案。
及時次遠征
三歲前的小璦就隨媽媽走過很多城市。三歲后的一個秋天,我和先生決定帶上小璦去一次遠征。許魏“在路上”的旋律回響在大漠邊關之外,歡聲笑語打破了往日的寧靜,累并快樂著的旅途正在進行,看到我愛的她如此的快樂,讓旅途的所有疲勞都拋諸腦后,長途跋涉,有她陪我走過,這一路便是開心自在的。
2010年秋天,我們帶上三歲六個月的小璦,從成都出發,驅車去了遙遠的內蒙古——額濟納旗,去那里是為了在這個季節看胡楊林。來回4000多公里的路途,對于成年人來說都會感到疲憊,況且是個三歲多的孩子,但是這個可愛的孩子很給力。
剛上路的時候還會問我:“媽媽,還有多久到內蒙啊”?我知道她是坐累了,于是就會找一些安全、有風景的地方讓她下車活動活動。
及時天到達西安時已經天黑,看著孩子疲倦的表情,我有些后悔選擇如此長的距離出行。但當第二天清晨,小璦同學又活潑地在我面前跳躍時,我知道這樣的旅途,孩子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這一路,小璦爸爸開車,我照顧她的飲食起居,分工明確。
隨著旅行的深入,小朋友漸漸習慣每天在路上顛簸7、8個小時。早上在車里和媽媽玩游戲、看風景,午飯后便躺在媽媽身上睡一個長長的午覺。還好去額濟納旗的道路較為平坦,她睡得很香、很沉。
我們經常是天黑才到達城市,睡眠充足的小娃娃此時也格外精神,隨爸爸、媽媽一起吃宵夜。見她快樂的小臉蛋洋溢著笑容,我想偶爾的打亂作息時間也無妨。
車行途中經過綺麗的沙漠和草原。當小璦近距離看見駱駝、羊群時,小嘴又開始嘰嘰喳喳問個不停。這一路,小璦除了開闊視野,心情也變得更加爽朗。閉上眼,輕輕地呼吸,靜靜地聆聽,你就會知道,這里就是塞北,這里是草原,一段美妙的旅程即將從沙漠深處開始。
當我們到達額濟納旗已經是深夜,住在市區里的一家酒店,洗去這幾天的疲勞和塵土,準備第二天“安營扎寨”在胡楊林和居延海。
當清晨的陽光照亮大片金黃色的胡楊林,羊群、駝群漫步其中,揚起一陣塵煙,透過光影的變換,美極了。小璦盡情地收集樹下凋落的樹葉,暢快地啃吃脆甜的哈密瓜,緊隨媽媽捕捉光影的身后。當她撿起生生不息的胡楊木棍,媽媽會給她講述胡楊三千年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腐的頑強生命力的故事,也會簡單給她講述黑城的歷史故事。
我們好似漫漫黃沙之中的兩個小點兒。我們所面對的景物都經歷了千百年的堆積,生命成為長長歷史長河中的一片樹葉,那些沉淀下來的風景正是我們的先輩留給我們的瑰寶。
小璦似乎聽不太明白媽媽的話,但記住了胡楊的生活,記住了胡楊的頑強,也記住了要節約用水,讓沙漠變綠洲的道理。
居延海有壯闊的歷史故事和傳說,也是我在額濟納旗每次必去扎營的好地方。
夜晚,漫天繁星覆蓋在居延海的上空,那里是看星星和月亮的地方。小璦在車頂帳篷里和我一起數星星,學會了尋找北斗七星。和媽媽一起靜靜等待流星劃過夜空,綻放曇花一現的絢爛。當她看到流星時就高喊:“媽媽,我看見流星了”,然后瞇上眼睛,雙手合十許愿。
夜深了,她躺在帳篷里問媽媽:“外面是海浪的聲音嗎?”居延湖水隨風蕩漾,輕輕拍打著岸邊的蘆葦,輕輕地,柔柔地,好似大漠的一首搖籃曲,讓她慢慢進入美妙的夢鄉。
我在空曠的黑夜里等小璦及其他朋友們入睡后,開始欣賞星空的美麗,沒有了其他雜亂的光源,我記錄下了這最美的星空。
塞北的草原,夜涼如水,我在柔軟的沙土里來回踱步,溫暖我的雙腳。先生也看出了我的孤單和些許的害怕,時不時和我說上幾句話,打破那份寧靜,那樣的夜晚,星空下,我覺得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自己的,那么熟悉,那么溫情。
那一次長途的旅程,帶給孩子莫大的收獲,也為后來長距離的遠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就在今年的秋天,我決定帶孩子去四川甘孜,去海拔3600米的牛背山去看云海。
一起去雪山
出發前,先生在網絡上搜尋關于牛背山的所有資料,一下子否決了我的決定。由于去牛背山是五十年代的礦石路,50公里的山路,正常的情況之下,也要四個半小時才能到達。周圍沒有朋友去過,前路一片未知,我也尊重了先生的決定,將與小璦一起出行的牛背山計劃改為四川阿壩州的四姑娘山。這是一條2008年汶川大地震受災最為嚴重的路線。帶孩子重走當時的生命線。
成都出發去映秀,是平坦的都汶高速,從映秀分路后,道路開始崎嶇不平,碩大的石頭在山間搖搖欲墜。
2009年的隆冬,我曾走過這條路線到過四姑娘山,所以我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孩子及時次看見滿目蒼夷的大山,才知道那是地震所導致。
回憶起2008年的那天,剛一歲一個月零24小時的小璦,在媽媽的懷抱中,沖出搖晃的屋子。進行了長達十來天的帳篷生活,東奔西走,只為了躲避地震。
道路顛簸又蜿蜒曲折,小璦出現了暈車,不斷嘔吐。只要到達地勢相對安全的地方,我就讓她出車透透風,也拿出橘子皮讓她嗅嗅,緩解不適。躺在我懷里的小姑娘依舊很懂事地說:“媽媽,沒事,是剛才吃多了,你下次給我少吃點吧”。我說:“好吧,下次媽媽一定注意了。”
車過海拔4130米的巴郎山口時,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這可樂壞了她,在漫天飛舞的雪花里,她央求媽媽給她抓一朵完整的雪花,這可把我難住了,雪花落地的瞬間就融化成了水,我便帶她爬上更高一點的山坡,在冰冷的泥土上等待雪片親吻大地的那一瞬間。
地震后,因為道路不通,游客減少,四姑娘山景區的酒店倒閉了很多。日隆鎮上一家四星級酒店也客滿,我們只能在藏民的客棧里住宿,開始兩天一夜的旅程。
在雙橋溝的雪山草地前,小璦及時次看見了雪山牦牛,認識了自己喜歡的沙棘果的樣子,也實現了出發前的小愿望——堆雪人。這是小璦人生中及時次堆雪人,巍峨的雪山下,一個身著紅色羽絨服的孩子,認真地抓起一把又一把的冰雪,和媽媽一起完成了一個大大的雪人。陽光下,孩子的笑臉比正午的陽光更加燦爛。
四姑娘山的回程我安排走的是紅軍長征路的夾金山路線,這一路沒有臥龍方向顛簸,秋色正濃,層林盡染,煙雨中的大山,朦朦朧朧,煙波浩渺,恍如仙境。
小璦在初次的高原之行里,身體倍兒棒,吃飯倍兒香,也算是成功挑戰了她和媽媽的高原夢。緊握我們手中的夢想,以后的日子里,讓我們相互陪伴。
一起上路吧,我深愛的女兒小璦。
……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一 下子都忍不住要看完,真好看
有太多的文字和歌曲在講述旅行的意義,如果單單指的是旅行,那么便是從一個地點轉移到了另外一個地點,做短暫的停留,然后回歸。但如果加上了意義,其實賦予這旅途的含義就是多層面和多角度的,人們給予了這路途太多的問題,然后自己走了上去,自我尋找,也是救贖。
旅行的書,我很喜歡,因為之前有在廣播中聽過這本書的相關章節,一直想買,終于趁朋友生日給買了,書很好,還有很多我喜歡的圖片,紙張也不錯,只是晚上到的書,朋友也很喜歡,第二天才到的,讓我有些著急,以為退貨了~~~
很喜歡這本《最好的人生在路上》,閱讀它,行走在字里行間,跟隨著作者的鏡頭,不僅可以品閱藏區恍如仙境的美景,也能感受藏區人們至純至愛的心境。
作者把多年行走感悟寫下,讓我們不再迷茫的走在路上
這是70后的女人走西藏寫的文字。70后的人大多都已經穩定,進入養子階段,大多數人都不想東奔西走,特別是女人。這個女人卻把行走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居然連孩子都跟著她行走。老祖宗安穩的思想在她腦子里一點也沒了。這是什么樣的一個旅程?什么樣一個女人呢?還是仔細看看書吧。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每個人都選用不同的方式來對待本真自我,或迷失不見,或不懈追尋,王紫綾就是后者之一,12年出入川藏,三年的精耕細作,她用虔誠的心、干凈的文字、優美的圖片講述了一個滌蕩靈魂的舒美故事。
我相信最好的風景在路上,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最好的人生也在路上
有的時候,我相信最好的風景在路上,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最好的人生也在路上,一路看各種風景。
實現了闖天涯的夢,也實實在在的戀愛結婚生女,甚至,帶著孩子去旅游??戳诉@些我也懷疑了,她家多有錢啊?仔細揣摩,書中的照片中,并沒有很高檔的裝備,二手車讓這個小女子也開得虎虎生風。有的,恐怕是我望塵莫及的勇氣吧...
很喜歡這本書,和作者一樣,很向往廣袤的高原,趁現在還沒有老去,走出去,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最好的人生也在路上!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這本書告訴你,人生這兩條路并不矛盾,只要你有一份在路上的心境,生活和生存都可以在路上。
收到書后就翻閱了一段,文字優美,感覺真實,圖文并茂,就我個人而言,非常喜歡這本書,正如書的標題那樣,最好的人生在路上,美麗的風景記心間。隨書附送的《把最美的風景帶回家——川藏攝影攻略》真的不錯呵,
強烈建議沒看的同學:別一次看完,慢慢看。我用了一個禮拜天的時間看完的,后悔不該這么做!看完之后感覺不僅強烈期待旅行,而且覺得作者創造了一個溫暖的小宇宙,氣場強大,溫情脈脈,為什么我也去過的地方在他照片里,文字里這么讓人流連。
好象是梁文道在推薦好書的時候總是說,“人生那么短,時間那么少,介紹些好書給大家吧”。原話記不太清了,意思大概不會錯到哪兒去。我認為,好的書如同好的音樂,娓娓撥動的簡單音符,款款道來的平實之語就可以直接指人心,在我看來那就是好的
在路上的時光,總是那么美好,那些平時生活里被我們忽視了的,遺忘了的,都慢慢浮現出來,坐在路邊的咖啡館悠悠地喝一杯咖啡,路人就是最好的風景,這樣的幸福也只有在路上的時候才能體會。
在路上終歸是一件過程,不管你看過了多少的風景,見識了多少不同的世界,最終都會回到故里。這里的老地方并非只是一個實在的地點,也是我們的內心。旅行的意義不僅僅只是讓我們走出去,更是讓我們徹底回歸。
路上,她獲取了人生的正能量——W在路上,她將旅行M和工P作結4合起來,實現了生活和生存N皆可以在路J上6的人生最J4好的人生6A在路上:趁此身未老,與最美的時光同行最好的人生在路上:趁此身未老,與最美的時光同行最好的人生在路上:趁此身未老,與最美的時光同行數4開本開紙張膠版紙包裝平裝其他【106書摘插畫】最好的人生在路上:趁此身未老,與最美的時光同行 于我而言,旅行不是逃避,是生活的方式 一個人的旅程 末法時代唯一的凈土 一個最好的人生在路上:趁此身未老,與最美的時光同行走Q?! ∧辏纬鯥入于川藏,她2用兩只腳、一部…
如果說旅行帶給我們什么,其實就是一種尋找,它讓我們找到自己,并且直面自己,那些在城市中賴以生存的特質在路上完全無法使用,而那些曾經把握在手中的那點美好卻一再膨脹,它會讓你明白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也會讓你知道,在路上你面對的是更多的選擇和自我解決的勇氣。
有一些值得思考的話,卻也只是淺淺地思考,也許是沒有太多經歷,也許只是覺得那話看起來說得很對罷。旅行的意義是什么呢?放飛心靈?與生命對話?或者是讓人的心靈回到它原本就歸屬的地方吧。人,應該是屬于自然的。一直思考著活下去。
很喜歡這本書,拿到后,很認真仔細的讀了一遍,很欣賞作者的勇氣,想想自己有多少想出去走走的幻想因為各種不是理由的理由而擱置,下定了決心,2013年無論怎么樣,自己也要去西藏走走,為自己的美麗幻想,也為那些無法實現的“卻步”!因為“最好的人生在路上”!
中國人普遍講求安穩,安頓下來才可以開始生活,這一點,對于中國傳統女性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但最近,一個名叫王紫綾的女子吸引了人們的眼睛,她選擇了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并用筆和相機記錄下來,其實,最好的生活在路上。
人生的選擇是為了讓生活質量和情感體驗更豐富,活得更瀟灑自在更超脫,旅行也許是從日常生活中逃離的好法子,但旅行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意外,怎么樣才能變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行為呢?我覺得作者的經歷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同事比我還先看這本書,一邊看一邊不停的感嘆,這個作者怎么那么厲害啊,可以自己一個人跑這么多個地方,后來還帶自己女兒旅行,我羨慕作者的生活方式,現在也在為此努力中,這絕對是本好書,非常值得一看!旅行的朋友們想必都會喜歡的!
書如其人,文如其人,這本書很平實,沒有華麗的詞藻、驚心動魄的情節,卻讓讀者在跟隨作者的旅行足跡中感動、澄靜、開朗,在書中領略作者在路上的人生,合上書,仿佛看到作者在前行的路上向我們回眸招手!喜歡這種真誠直率的行走和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