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書店出版的《中國建筑史》一書是1944年完成的,當時對中國建筑的研究尚處于起步的階段。對古建筑的實地調查也僅僅限于l932--1937年這短短的5年時間。在這樣短的時間里,要弄清中國建筑兩千年來發展的歷史源流,梳理清楚其發展脈絡,自然只能先從主流建筑人手,這就是為什么此書內容側重于宮殿廟宇(即重點在大木作)。而對中國建筑中極富特色的園林,豐富多彩的民居基本沒有論及。此書完成后,先生深感建筑史尚需深入的課題還很多。但當時正是抗戰勝利,軍興以還,各地城市摧毀已甚,失地收復之后,立即有復興焦土的艱巨工作隨之而至,所需人才當以萬計,當務之急是為國家造就建設人才,首先是建筑師。今后數十年,國家建設實有待于此輩人才之養成。因此他到清華大學創辦了建筑系,建筑史的研究只得暫緩進行。
本書是先生的重要遺著,因此補充的圖片也全部采用當年先生所拍攝的圖片,盡管這批圖片經過水殘質量已大不如前了。總之我想做的僅僅是盡我的能力去完成先生當年想做的工作。我相信先生在天之靈會微笑的。
梁思成,中國“DY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學者”
梁思成(1901-1972)中國建筑史學家,建筑師,城市規劃師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護中國古代建筑和文化遺產。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
總序
增補版前
第二章 上古時期
及時節上古
中國建筑之原始,究起自何時,殆將永遠籠罩于史前之玄秘中。“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蔽風雨”(注一)。此固為后世之推測,然其所說穴居之習,固無疑義,直至今日,河南、山西一帶居民,穴居仍極普遍。宮室與穴居可以同時并存,未必前后相替也。
殷商以前,史難置信,姑集所記。黃帝(公元前二十七世紀頃?),“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當時顯然未有固定之城郭宮室(注二)。至堯之時(公元前二十三世紀頃?),則“堂崇三尺,茅茨不翦”(注二),后世雖以此頌堯之儉德,實亦可解為當時技術之簡拙。至舜所居,則“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注二)。舜“賓于四門,四門穆穆”,初期之都市已開始形成。“禹卑宮室,致費于溝減”(注三),則因宮室已漸華侈,然后可以“卑”之。
至殷代末年(公元前十二世紀頃),紂王廣作宮室,益廣囿苑,‘‘南距朝歌,北據邯鄲及沙丘,皆為離宮別館”(注四)。然周武王革命之后,已全部被毀。箕子自朝鮮“朝周,過殷墟,感宮室毀壞生禾黍”而傷之(注五)。其后約三千年,乃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予以發掘,發現若干建筑遺址。其中有多數土筑殿基,上置大石卵柱礎,行列井然。柱礎之上,且有覆以銅板者。其中若干處之木柱之遺炭尚宛然存在,蓋兵亂中所焚毀也。除殿基外,尚有門屋,水溝等遺址在。……
《中國建筑史》,DY部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公正權威的中國建筑史。闡明中國建筑的特征,對每一時期的現存建筑實物逐一剖析:木構、磚石、橋梁、牌坊、宮殿、苑囿、寺廟壇觀、陵墓、住宅,參閱古代建筑的兩部“文法課本”,解說每個建筑形制的特征及傳承關系。整體把握各個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明晰中國建筑史分期:上古、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國以后。講解各個系統建筑自身之優劣,解析他時他民族與我之異同。這部《中國建筑史》完成于1944年,當時卻沒有出版條件。50年代初雖要出版,但梁思成先生考慮要審讀訂,未能出版。此后…
建筑和數學都可以在學科中發現它的美,這是文科素養的人缺少的那種樂趣。梁思成的大作開啟這座建筑之門。
從春秋到民國,建筑都有提及。這書可惜成于1944年,建國后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人民大會堂以及水立方都沒有提及。希望后人可以續寫這一部分。業余人士看這書如魚得水,趣味十足。去旅游時突然看到書上寫的十分開心。居然還能親眼看見。
《中國建筑史》和《中國雕塑史》是建筑大師梁思成的早年著作,是中國古代建筑和雕塑的集大成者,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梁思成,相信對很多人都不陌生,中國古建筑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是他建議完整保留北京城,而擇地另建新城。如果當初國家領導人采納了他的建議,那么如今北京將是中國乃是世界最大的一座古城。可惜當初希望北京到處都冒煙囪,于是一個個城門被拆除了,一垛垛城墻被拆除了,北京變成了一個工業化的大城市,直至今日仍然在大拆特拆,于是老北京的四合院,小胡同漸漸地消失了,這著實是令國人極為痛心的。照這樣的速度下去,…
大家寫的書,值得一看。梁思成真的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對中國古建筑的研究和保護上了。
梁先生建筑領域大作,值得每一個立志傳承傳統建筑文化的人士拜讀
收到了書 比想象中要重些 書中也是圖文并茂 初步感覺很不錯啦 但是還沒有看 具體不太清楚 不過充滿期待(?˙ー˙?)
沒想到原來是大開面 現在買書也看持續發展 能常看常新 學習型的書性價比較高 所以最近買的都是這樣的書 送貨夠快 贊
非建筑史介紹,而是細致到具體建筑細節測量圖紙數據的類似文物保護的書籍,專業性很強
這本書的設計很獨特,是民國時期著名建筑教育大師梁思成先生的代表作品,值得大家認真閱讀與收藏
梁思成先生最富盛名的著作,那一代學者學貫中西,汲取西方的精神為傳統文化續命,但愿中國學術界未來能夠重回那個黃金時代。
先生的書很好,不愧為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公正權威的建筑歷史。非常喜歡
經典的建筑史著作~~邏輯嚴謹,值得閱讀,推薦購買
中國幾千年的建筑發展史,結合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讓我們能更全面的對中國建筑進行了解與認識。
建筑,繪畫,雕刻,被評為三大空間藝術。但是,建筑,卻從來都不只像繪畫和雕塑那樣只是人的視覺所能感受到的。建筑,是由內而外的,是從功能出發,在滿足各種民族,各種國家,各種文化,各種階層,各種地域,各種宗教的人的基本實用需求外,而產生的一種的藝術。是一種思維的,甚至是五維的藝術。中國古代園林,中國古代帝王宮殿,都無疑是空間的藝術,流動的藝術。國外也一樣,尤其以較為成熟的十九世紀中葉的美國建筑師,賴特提出的“流動的空間”為其中之一的說法。
最想表達的是當當網的服務太贊了,這本書到貨時有些污漬,跟當當的客服溝通后馬上回復說上門換新,隔了一天就有專人拿了一本嶄新的書來換了。真是很貼心很安心。
梁先生的力作,將中國傳統建筑按照歷史發展脈絡進行介紹,有照片,也有手繪。紙質如果是輕薄紙可能會更好。
由于年代久遠,原始圖片不是很清晰,如果能夠參照原始圖片重新繪圖標注,那么對于理解書中內容大有裨益。
《中國建筑史》顯示了梁先生在文獻應用上的深厚功力,除徵引浩博外,凡所徵選,皆屬精當,文字卻十分精煉深永。《中國建筑史》是建筑學科的開山之作。全書共八章。第一章緒言,首對中國建筑的特征、建筑史的分期作了宏觀概括,次以簡要筆墨,介紹了《營造法式》與《清工部工程則例》。以下第二至第八章分述從上古至清末民初各時代,大多先從文獻理出建筑活動之大略,次述實物遺存,再具體分析各代特征。
梁思成先生對中國古建筑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貢獻。
挺好的,就是整個是文言文感覺,有的字也比較難,但是各種知識都有,可以充分了解到古代建筑的特點,還有很多手繪的測量圖,還在學習中!!就是書寄過來有點皺。。。。
是梁思成先生一部大作,對于了解中國歷史建筑很有幫助!
突然在某個節點,想到了紙質書籍,重溫當年學習狀態下對于知識的疑問,更多的是一種享受吧,我與書的交流,屬于書之間的比較,各種情緒在心間,學會安靜下來
對于做建筑這個行業的來說,梁思成寫的這本《中國建筑史》一定要看看,書中記載了從古至今的好多古建的資料,畫有圖文說明,就是有一點小的瑕疵,圖中文字不是太清晰,不知什么原因。。。。
梁思成先生的著作,質量不用擔心,不過提一下由于先生的圖是很早很早之前畫的,有小部分圖不太清楚
送給土木工程系的同學,他說挺好的,我也覺得不錯,這么細致的一手資料,雖仍有沒有采納進去的建筑,但是已經做的很好的,書的本身當然是正版的,很棒,快遞也一級贊
喜歡古建筑,去北京旅游時看了故宮天壇等古建筑,又去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學習到一些古建筑知識,覺得意猶未盡,于是回來就買了這本書繼續研究。
很喜歡建筑方面的知識 買了很多這方面的書 這本的理念很顛覆 覺得很有趣 推薦購買 讀了有一段時間 感觸還是蠻深的 也推薦給了身邊的朋友 同事們 這本書 很經典 值得購買
我是個非建筑專業的讀書愛好者,這本書手繪圖部分絕對震撼你的靈魂,很開闊視野,那個年代做學問扎實的多。對以后旅游看各地建筑有指導作用,很好。
非常喜歡。早就想買一本建筑學的書了。正好趕上雙十一的活動。梁思成先生的這本書內容很全面,很經典,還有大量插圖用以輔助說明。對于想了解一些建筑學知識的人來說,很有啟發。
超級棒!!!趁最近活動趕緊買下,論建筑,肯定要看梁思成先生的書吧,配圖也很精彩細致,作為喜歡建筑但沒用學建筑的人,這本書了解中國建筑太適合了!
內容還沒有細看,是正版書籍,回頭再去去品嘗這本書!外觀上沒有折損、破損,頁面也無缺損等情況出現。當當的發貨速度很快,能保證到24小時內到貨,可能跟他們的倉庫距離比較近的原因吧,整體來說是非常棒的。
梁思成先生的作品,我作為一個非專業的建筑學愛好者,在對古代建筑文化與技術嘆為觀止的同時,也被那個時代治學的嚴謹所震撼,經典珍藏。
梁思成先生跟林徽因先生的扛鼎之作,心慕已久,雖未能涉及相關工作。但我認為書籍便是開闊眼界,撫慰心靈之摯友,書該多讀,種類要廣。沒有所謂知識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梁思成先生的大作,里面太專業的部分看不太懂,但很喜歡古建筑,根據梁思成先生的作品指引,基本遍尋了黃河以北的唐宋遼金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