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西洋鏡:一個德國建筑師眼中的中國圖書
人氣:20

西洋鏡:一個德國建筑師眼中的中國

【出品】中國建筑攝影鼻祖恩斯特·柏石曼:288張中國建筑珍貴影像+138張原址復拍圖;首位考察和記錄中國古代建筑的西方建筑師;138張復拍照片循跡百年前大師足跡。馬勇、雷頤、謝璽璋、張鳴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共包括426張照片。288張照片由柏石曼和他雇傭的中國攝影師(40多張)拍攝于1906年至1909年間,涉及中國12個省。其中42處現在是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部分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或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余處為當代復建或曾經落架大修,至少有60處現已不存。2006年,徐原夫婦及其同仁循著大師足跡,秉著原地點、原角度復拍的原則,奔波7省,行程2萬里,初步獲得138張照片,算是“循跡百年恩斯特 柏石曼,重走那條路,重拍老照片”這項民間計劃的初步成果。

編輯推薦

1.性:海外中國建筑攝影大師柏石曼,對中國建筑進行考察并進行實地記錄,是中國建筑研究領域的開拓者。

2.稀缺性:1906年至1909年間,柏石曼對中國的皇家建筑、寺廟、祠堂、民居等進行了多方位的考察留下珍貴影像資料,這些建筑遭受破壞大多已不存,影像資料見證歷史。

作者簡介

恩斯特 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德國皇家柏林工業高等學院中國建筑學教授,中國建筑攝影鼻祖,考察和記錄中國古代建筑的及時人。1906年至1909年間,在德意志帝國皇家基金會的支持下,柏石曼跨越14省,行程數萬里,對中國的皇家建筑、寺廟、祠堂、民居等進行了多方位的考察,留下了8000張照片、2500張草圖、2000張拓片和1000頁測繪記錄。1932 年,柏石曼受邀成為中國營造學社的通訊研究員。1933年至1935年間,民國政府特聘柏石曼為中國傳統建筑遺產顧問。出版有《中國建筑藝術與宗教文化》系列三卷本、《中國建筑》等作品。

徐原:祖籍江蘇南京江寧,遼寧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國際影展。2006年6月參與“循跡百年恩斯特 柏石曼,重走那條路,重拍老照片”民間計劃,自駕行走訪了京、冀、魯、晉、陜、川、渝諸省市,行程2 萬里,拍攝了大量現存建筑的珍貴圖片。

趙省偉: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目前專注于中國歷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國主題的法國、德國報紙和書籍。編有《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法國彩色畫報記錄的中國1850—1937》《西洋鏡》系列等書。

目錄

出版說明

無法逾越的中國建筑藝術之旅 桑曄

屈指行程兩萬 循跡百年恩斯特 柏石曼 徐原

美麗的中國建筑與景觀 恩斯特 柏石曼

直隸省

直隸省 萬里長城

北京市 八達嶺長城(史保嘉拍攝) 2007 年1 月2 日

直隸省 北京,通往紫禁城的及時道大門

直隸省 北京,天壇圜丘

北京市 天壇祈年殿(方非拍攝) 2006 年5 月11 日

直隸省 北京,天壇祈年殿

直隸省 北京,城墻

北京市 五塔寺 2005 年6 月28 日

直隸省 北京,五塔寺

北京市 天寧寺塔 2005 年10 月10 日

直隸省 北京,天寧寺塔

直隸省 北京,天寧寺塔基座細部

直隸省 北京,八里莊塔基座細部

北京市 八里莊玲瓏塔塔座細部 2005 年6 月23 日

北京市 八里莊玲瓏塔 2005 年6 月23 日

直隸省 北京,八里莊塔

直隸省 北京,黃寺石塔

北京市 西山戒臺寺 2005 年1 月7 日

直隸省 北京,西山戒臺寺

直隸省 北京,西山,近處長條形的樹叢中就是碧云寺的寺院和漢白玉寶塔

直隸省 北京,西山碧云寺漢白玉寶塔

北京市 西山碧云寺,漢白玉塔前的臺階(趙云鵬拍攝) 2005 年7 月3 日

直隸省 北京,西山通往碧云寺石塔的臺階

直隸省 北京,西山碧云寺,矗立在白樺林中的石塔背面

直隸省 北京,西山碧云寺,石塔背面

北京市 西山碧云寺,漢白玉塔上部平臺(趙云鵬拍攝) 2005 年7 月3 日

直隸省 北京,西山碧云寺,漢白玉塔上部平臺

北京市 西山碧云寺,喇嘛塔局部細節(趙云鵬拍攝) 2005 年7 月3 日

直隸省 北京,西山碧云寺,石塔上的菩薩(一)

直隸省 北京,西山碧云寺,石塔上的菩薩(二)

北京市 西山碧云寺,金剛寶座塔覆缽塔佛像細部(趙云鵬拍攝) 2005 年7 月3 日

北京市 西山昭廟內的琉璃牌坊 (趙云鵬拍攝) 2005 年7 月2 日

直隸省 北京,西山靜宜園的琉璃瓦牌坊

直隸省 華北平原上的中國北方旅行馬車

直隸省 平原上的旅行馬車

北京市 十三陵神路 (趙云鵬拍攝) 2005 年12 月17 日

直隸省 北京,昌平南口近郊,明十三陵神道

直隸省 清西陵正門

河北省 易縣,清西陵主入口 2005 年10 月23 日

河北省 易縣,清西陵石牌坊細部 2005 年10 月23 日

直隸省 清西陵主入口前的牌坊細部

直隸省 清西陵的華表

河北省 易縣,清西陵神道上的華表 2005 年10 月

直隸省 清西陵神道上的漢白玉橋

河北省 易縣,清西陵神道上的橋 2005 年10 月23 日

河北省 易縣,清西陵陵前,從橋上看神道 2005 年10 月23 日

直隸省 清西陵,從橋上看神道

直隸省 清西陵,陵寢前的神道

河北省 易縣,清西陵,陵前神道 2005 年10 月23 日

直隸省 清西陵陵廟

河北省 易縣,清西陵陵廟 2005 年10 月23 日

河北省 西山獅子窩(在工棚后面可見當年石橋一角) 2005 年11 月11 日

直隸省 西山獅子窩內的寺廟庭院

直隸省 風神廟大門

北京市 朝陽區通惠河慶豐閘的石雕趴蝮(已被遷至北京市通州水樂園安置后的現狀) 2006 年6 月18 日

直隸省 通往運河水閘邊上的石雕龍

直隸省 北京,頤和園石橋的一端

北京市 頤和園十七孔橋一端的石獅子(趙云鵬拍攝) 2006 年2 月7 日

河北省,通往承德路上的南天門(圖為行宮殘基) 2008 年6 月2 日

直隸省 北京,通往熱河路上的行宮

河北省 承德市,普陀宗乘之廟 2008 年7 月12 日

直隸省 從東南面看,熱河小布達拉宮(普陀宗乘之廟)

直隸省 北京,平原上某處墓地的入口

直隸省 熱河,熱河行宮的喇嘛寺廟

河北省 承德市,普陀宗乘之廟五塔白臺 2006 年3 月25 日

直隸省 熱河,熱河行宮的喇嘛寺廟(須彌福壽之廟吉祥法喜殿)

河北省 承德市,須彌福壽之廟吉祥法喜殿 2006 年6 月25 日

河北省 承德市,須彌福壽之廟妙高莊嚴殿金頂 2011 年2 月25 日

直隸省 熱河,熱河行宮鎏金殿頂(須彌福壽之廟妙高莊嚴殿金頂)

河北省 承德市,普樂寺臺階和旭光閣 2006 年6 月25 日

直隸省 熱河,普樂寺臺階和旭光閣

河北省 承德市,普樂寺平臺 2006 年6 月25 日

直隸省 熱河,普樂寺喇嘛寺廟內的方臺

河北省 承德市,須彌福壽之廟琉璃萬壽塔 2011 年2 月25 日

直隸省 熱河,熱河行宮的琉璃塔

直隸省 熱河,從西南眺望,小布達拉宮主殿

河北省 承德市,普陀宗乘之廟 2006 年6 月25 日

直隸省 從熱河沿灤河而下

直隸省 在灤河上航行

直隸省 熱河,避暑山莊水心榭

河北省 承德避暑山莊,水心榭 2011 年2 月25 日

在線預覽

今天是向前流動的,明天隱于人們的視線之外,只有歷史是生動可辨的。唯有通過歷史我們才能去理解生活的五彩繽紛。各民族的靈魂和永恒價值都被蘊藏于藝術之中,尤其是建筑藝術,它們不但昭示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在形式和存在必要性,而且還裹挾著我們存在的本質。以建筑藝術作品為載體,歷史的精神生動可見,無所不在,它可以幫助現在的人們分析生活的本質和各種行為。

一個民族的內涵看似在世紀交替的風暴中被改變了。時代改變了,過去貌似也隨之消失。在那些受壓迫的日子里,當世紀風暴以令人窒息的方式向人們席卷而來,我們甚至都會懷疑民族存在的意義。當時的中國就處于混亂的狀態里。但即使舊有的秩序和傳統被推翻,文化的特有價值被打破,新興事物如雨后春筍般在各處萌芽,這個民族的真正內核仍舊會被繼承并且會被長期保存下來。這本書里的文字和圖片忠實地向讀者展示原汁原味的中國思想文化,我們將跟隨這些古建筑嘗試去揭開中華民族的神秘面紗。

中國建筑藝術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知道這點,能讓我們更好地去理解建筑本身。宗教信仰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這也可以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追本溯源。在中國這片神圣的大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充滿靈魂的中國建筑敲擊著我們的內心,震撼著我們的靈魂。

中國所有的古建筑都滲透著宗教文化特色,天地人合一的觀念含于其中。中國人在神的世界中發現了一種更具體的表現形式,祭祀建筑中到處可見對太陽、月亮、星星、土地和農業的各種自然崇拜。與大多數的廟宇和佛塔差不多,這些祭祀建筑大都在深山老林中,與世隔絕。那個自然崇拜的神圣世界,那個存在于雅典人、羅馬人和西歐祖先想象中的神圣的世界,直到今天依舊鮮活地存在于中國。所有的一切都沐浴在神圣的自然之光中,人們對此充滿感激之情。從哲學意義上說,這種各路力量匯聚的三位一體的觀念,是古代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外來佛教思想的立足點。最為的表現形式就是二龍戲珠。這兩條龍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力量,不管是精神上還是形體上都以最初的形式展現,影響著新生事物,此消彼長,直至達到頂峰并最終走向消亡。

它們大小一樣,但彼此對立,一個玩耍,一個爭斗,處于長期運動中。作為陰陽規律的化身(自然規則的對立面,比如男性和女性、肯定和否定),一條龍從東向中間,另一條龍從西向中間,不停爭斗著那顆象征著和統一的珍珠,寶珠懸浮著、旋轉著、燃燒著,發出耀眼光芒,但永遠無法觸及。除非它們停止存在,消失,兩種力量合二為一,否則這一切都只是幻象。在那之前,它們要一直保持較大的活力和張力,讓我們的世界包羅萬象。在這之中達成的永恒和統一將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

二龍戲珠闡釋的三位一體的觀念,這可以追溯到人類最古老的年代。在中東地區,同樣的觀念曾經被極早地記錄過。然后,人類所能做的就是推測這種最原始的意義,因此,中國人創造出他們獨有的清晰的象征符號,并有意識地把三位一體的真正含義表述出來。中國元素都具備矛盾和一分為二的基本特征,宏大和細微、唯心和唯物、平實無華和堅韌不拔、玩世不恭和深謀遠慮、出世和入世、冷血和易怒、循規蹈矩和革故鼎新。在偉大的精神世界中,相反的兩個特征既對立又統一。中華民族,如同她的國民性格一樣,是循規蹈矩和文化高度統一的典范。

在中國,真理依賴于行之有效的基礎。兩條龍和一顆珍珠代表的含義,就是一種特定的信仰存在于一個真實的理想世界中,力量微小,但影響巨大,并且無法言喻。另一個非理想的世界里,是我們的真實生活,或平和幸福或坎坷離奇,是充滿對立力量的矛盾體。只是我們不得不在真實生活中和諧相處,并把它作為我們精神世界的一種折射。這種觀念導致的結果就是世界范圍內思想的流動,不斷創新和渴求。這種神化也蘊藏于建筑藝術中,它使建筑成為神跡的象征,使天人合一觀念得到闡釋,并使其與較高的思想統一,這就是所說的儒教、佛教和道教。

人和土地之間的關系親密無間,這種主導思想像一條紅線貫穿于中國人的精神領域。大地母親賦予他們生命,養育了他們,并給他們提供的休息場所。因此,中國人眷戀故鄉,并在死后要竭盡所能回歸故里安葬。中國人對故鄉的感情遠超其他任何民族。所以,來自相同省份或地區的中國人在陌生的環境下會很迅速地建立一種特定的親密情感并團結一致。

出于對土地的親近,中國人把土地看作他們力量和精神的源泉,他們把眼光轉向土地最初始的狀態——山峰。因此,他們探詢自身的存在,尋找神圣不可侵犯的根源,并在群山中探索神性的所在。山峰連接天空和大地,它們越高越陡峭,就越神圣。巖洞和峭壁就是神靈的棲息地,人們就在那里建造廟宇。著名的政治家、圣人、詩人和朝圣者在功德圓滿后去而復回,與自然融為一體。佛教徒在懸崖峭壁上雕刻了成千上萬的佛像,以此象征神的力量。古代的中國人也把巖洞中的臥佛看作等待被喚醒的超自然的力量。最有療效的草藥來自于山上,人們死后要葬在山坡。另外,人們的居住地、城鎮、鄉村都要置于山巒的環抱之中。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學無止境,不恥下問。

2017-11-13 08:15:07
來自永遠大**的評論:

很喜歡老照片,特別是這套書現在已經剩得不多了,更加珍貴。

2017-11-14 16:58:4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對此次購買十分滿意,期待下次購買。建議大家閱讀0

2017-11-15 12:24: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不錯,值得一看。。

2017-11-08 16:23:16
來自d***g(**的評論:

圖片珍貴的額

2017-11-09 21:16:07
來自追風的**的評論:

不錯!!!

2017-11-10 15:10:06
來自肖茂廣**的評論:

有大量的百年前的老照片,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復制的照片。

2017-10-05 20:35:32
來自一個不**的評論:

都是黑白圖照,沒有相關背景等信息介紹,對我有用的信息太少。

2017-10-29 09:15:39
來自叔***(**的評論:

西洋鏡,西方人的眼中的中國史,非常不錯。珍貴的歷史照片,尤其難得可貴。

2017-01-31 18:04:3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印刷不錯,專業性強,滿意。就是下訂單的第二天就降價了。

2017-10-19 10:13: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西洋鏡:一個德國建筑師眼中的中國 每次看見孩子的校服和大街上的門臉房,我都覺得現在的中國人真老土

2017-10-24 13:34:14
來自***(匿**的評論:

老照片和現在景象的對比照片有的看得人很心酸..但它至少還存在,有的可惜在戰亂中被毀壞了...

2017-10-12 10:06:11
來自艾***8(**的評論:

包裝你大爺 好好的封面你給撞個深坑 氣死我了

2017-03-03 20:31:49
來自七龍珠**的評論:

西洋鏡:一個德國建筑師眼中的中國 說實話,這本書還沒舍得打開,先收藏著。在當當上買書,總是一件開心的事情。看到好書就買下,只是有的還沒來的及看。

2017-11-05 22:10:25
來自***(匿**的評論:

書本還是蠻精良的,最可貴的是百來年前的中國建筑照片

2017-04-23 15:01:01
來自y***m(**的評論:

收藏,歷史在振興中國的進程中消失了。根基已經動搖,如何留住國人的自信?

2017-04-03 23:30:56
來自***(匿**的評論:

書的內容很好,有歷史的老照片,也有今日的景象,新舊對比,很有收獲。印刷質量也很好。

2017-04-27 23:41:22
來自志***嬌**的評論:

建筑師鏡頭下自然全是建筑,可惜很多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2017-07-24 11:03:08
來自填下烏**的評論:

經典好書,老照片值得收藏,北京地區的材料多,很好

2017-08-25 17:29:05
來自米***醬**的評論:

柏石曼實在是很幸運,可以有機會走遍中國,拍遍中國的建筑。還好有他的這些圖片,不然,很多建筑確實無法得見。

2017-01-20 16:12:1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還沒看,很期待看民國時代外國人筆下和照相機里面的中國。那時候中國尚存很多古跡,現在已經消失殆盡。

2017-03-08 10:40:41
來自李***(**的評論:

正如書中所言,很多建筑現在都已經不在。還好,西方人用影像記錄下了它們。希望徐原先生有時間再多拍些復拍圖。

2017-01-20 15:37:31
來自乖女孩**的評論:

照片很多,可能對了解中國古代建筑有一定的幫助吧

2017-10-14 21:15:4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珍貴的圖像,幸好保存了下來。雖然以前拍的是黑白照,但是這些古建筑真美。

2017-10-06 13:17:0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西洋鏡:一個德國建筑師眼中的中國 百年前的中國,處處是國寶、點點是文物!可憐建國后這些四舊都摧枯拉朽了!五千年歷史,除了幾處景點還有么?

2017-05-05 10:39:48
來自粒粒kai**的評論:

西洋鏡:一個德國建筑師眼中的中國 純粹是一種情懷促使我買了這本書,單純的圖片對我等非專業人士來說看過之后沒多少印象,如果書中對圖片中建筑的歷史背景或在此發生的奇聞異事介紹一下會更好。

2017-10-09 21:13:21
來自s***9(**的評論:

中國所有的古建筑都滲透著宗教文化特色,天地人合一的觀念含于其中。中國人在神的世界中發現了一種更具體的表現形式,祭祀建筑中到處可見對太陽、月亮、星星、土地和農業的各種自然崇拜

2017-04-22 15:00:0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看過了王南的《營造天書》 了解了梁思成等先輩為中國古建筑保護和研究 再來看一個外國建筑師拍下的這些照片 在欣賞美妙的建筑的同時 心中也五味雜陳 難以言說

2017-03-15 09:25:27
來自盛夏的**的評論:

本書共包括426張照片。288張照片由柏石曼和他雇傭的中國攝影師(40多張)拍攝于1906年至1909年間,涉及中國12個省。其中42處現在是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部分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或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余處為當代復建或曾經落架大修,至少有60處現已不存。2006年,徐原夫婦及其同仁循著大師足跡,秉著原地點、原角度復拍的原則,奔波7省,行程2萬里,初步獲得138張照片,算是“循跡百年恩斯特·柏石曼,重走那條路,重拍老照片”這項民間計劃的初步成果。

2017-10-10 11:01:22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都县| 富锦市| 卓资县| 武城县| 富阳市| 鸡东县| 镇宁| 玉林市| 永泰县| 信宜市| 嘉峪关市| 雅江县| 华坪县| 新昌县| 江津市| 阿合奇县| 依兰县| 昭觉县| 额敏县| 马边| 襄城县| 唐河县| 屏东县| 固始县| 梁河县| 高台县| 威宁| 凤山县| 团风县| 建宁县| 会同县| 晋江市| 山东省| 沁水县| 琼海市| 宁乡县| 遂宁市| 石狮市| 溧水县| 文昌市| 醴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