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是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發電、微網和電動汽車發展必不可少的支撐技術,其應用貫穿了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配電、用電等多個環節。未來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的不同環節、電力系統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定位,只有統籌研究儲能在各個環節和各個時期的發展機制,把握各類儲能技術適應的應用場合和經濟性,理清儲能項目利益相關方和商業模式,才能充分地優化協調儲能在發電側、用戶側、電網側的作用,從而為今后儲能政策產業的制定提供依據。本書分析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電化學儲能、儲熱、儲氫等主流儲能技術發展現狀及國內外應用情況,評估各類儲能技術特性、資源潛力及電力系統應用需求,評估儲能在各種應用場景下的經濟性差異,并結合國外政策梳理和國內市場環境,提出推動我國儲能技術發展的商業運行模式、電力市場及價格政策建議。
劉堅,博士,主要從事電動汽車、儲能、可再生能源領域研究,畢業于英國牛津大學交通工程專業,2012年起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近年來在“中國2050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暨路徑研究”“可再生能源推動中國能源革命”“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等課題研究中負責儲能及電動汽車方面的研究及相關專題報告編寫,參與完成國家能源局《儲能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報告》,發表儲能、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領域學術論文20余篇,合著書籍5部。
及時章儲能發展現狀一、儲能背景1二、儲能發展概述2三、儲能政策7第二章儲能技術特點分析一、物理儲能37二、電化學儲能44三、儲熱54四、儲氫60第三章儲能技術電力系統應用場景一、發電側應用76二、輸配側應用84三、用戶側應用87第四章電力系統儲能應用潛力一、儲能電站建設規模93二、電動汽車儲能規模98儲能技術應用潛力與經濟性研究目錄第五章儲能成本效益評估一、國內外儲能經濟性研究進展113二、國內外儲能應用收益研究進展114三、成本分析118四、效益分析130五、經濟性評價方法及模型136六、經濟性評價案例分析144第六章儲能市場機制及運營模式一、儲能背景150二、國外電力市場150三、國內電力市場155四、市場機制對儲能的激勵作用160五、運營模式165第七章政策措施一、制訂儲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儲能產業發展規模和建設布局173二、加快儲能示范項目布局,降低儲能技術成本174三、加強儲能技術創新與全產業鏈發展174四、建立反映儲能價值的電力市場及價格機制175五、推進儲能技術標準體系建設176附錄附錄1全球十大抽水蓄能項目177附錄2全球典型電化學儲能項目179附錄3儲能技術特性及應用場景180參考文獻 / 188
好評
有啟發性的一本書。
紙張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