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城記武漢》——一座熟悉的陌生城市,一幅真實的人文地圖! 匯兩江,擁三鎮,為九省通衢;開埠口,興洋務,領革命先聲。 徜徉在江漢路、中山道,步和的正是中國近代歷史的足音;輾轉于戶部巷、吉慶里,體味的乃漢味美食和荊楚民風。走進江城,街巷深處的古城遺跡,五方雜處的商幫碼頭,百業繁盛的商賈名號,浮華猶存的五國租界,以工立國的輝煌舊影……皆在不經意間躍入眼簾。 《尋城記武漢》的作者田飛、李果,和許多人一樣,在一座城市生活了數十年,所不同的,正是他們兼有靜心與真情。心靜才能洞察幽微,有情才能物我兩忘,與這城市神會。他們常感嘆,這城市變化太快,快得那樣匆忙,以至于歲月所精心雕琢的細節正迅速地消逝,零落成泥碾作塵,不多時,便泯滅無痕了。好在城市的文脈是極富生機的,尤其是這樣歷經歲月陶鑄的古都!
居住于此,你是否真的了解這座城市?匆匆游客,要看怎樣的風景? 在城市中考古,在行走中驚喜! 風雨驛碼頭·飄香藥幫巷·文脈貢院街·漢陽鐵廠·民眾樂園·華商模范區·漢埠公館群·西商賽馬場·岱家山碉堡·梅神父醫院…… 《尋城記武漢》可能是好的武漢城市人文旅行讀本! 本書的作者田飛、李果,和許多人一樣,在武漢生活了數十年,所不同的,正是他們兼有靜心與真情。心靜才能洞察幽微,有情才能物我兩忘,與這城市神會。
緣起 陌生的城市 卷首語 兩江三城,九省之會 及時章 支離破碎的古城記憶 十字街——起義門外的回回老街 蛇山古城垣——揭示武昌城垣拐角之謎 武勝門——原味老街得勝橋 黃花磯碼頭——風雨驛碼頭,百載水文尺 烈女渡——古渡通津,客貨兩旺 城磚老屋——支離破碎的明代殘垣 明楚王府——老街陋巷間的王府煙云 第二章 歷歷古城話滄桑 無影塔——無影,無聲,亦無佛 貢院街——書香文韻,石坊重重 涵三宮——一半花香,一半書香 經心兩湖書院——昔日老齋舍,今日大雜院 橫街頭——百年文脈,書香滿街 古德寺——糅合中西印緬的佛寺經典 衡善祠——從事水上救助的清代善堂 培心堂——樂善好施的百年善堂 七里廟——祭奠亡靈的郊野古廟 蛇山洞——百年老涵洞,南北變通途 第三章 五方雜處 正街,堤街——漢鎮之興,始于二街 淮鹽巷——萬般生意讓他驕 新安書院——老墻身后的徽商銘文 保壽橋——古石橋欄憶西商 藥幫巷——草藥飄香尋懷幫 寶慶街——毛板毛貨闖天江的寶慶商幫 萬壽宮——挾小本,收微貨,走州過府江西幫 寧波會館——商界傳奇,寧波商幫 大泉隆巷——天子氣,商賈家,扁擔房 二盛巷——陋巷深處的布匹行舊址 鸚鵡洲——竹木連云,五府十八幫 第四章 百業之肆 解放路——衙署叢集的十里長街 洗馬長街——的漢陽老街 花樓街——前后花樓今日休 江漢路——昔日界線路,今日步行街 中山大道——堪與租界媲美的后城大馬路 民眾樂園——百戲紛呈,游樂大世界 甲子大旅館——富商顯貴居留之所 華商街——誓與外商爭雄的商界團體 鄒紫光閣筆莊——毛穎之技甲天下 鄒協和金號——逝去的百年老銀樓 伍億豐雜貨店——天地精華,水陸奇珍 第五章 五國租界地 英租界 天津路——尋訪江城外灘源 百年洋行——浮華猶存,風華依在 西方銀行——揮之不去的百年雍容 西商賽馬場——名駒驃騎掠過的痕跡 俄租界 茶市舊痕——萬里茶路,世界茶港 昨日浮華——煊赫一時的西人高級生活區 法租界市政機構——逝去的法蘭西舊夢 五國之肆——風情薈萃,繁華盡散 蔡鍔路——百年影戲,電影傳奇 德租界 德租界——規劃嚴謹的棋盤狀街區 日租界勝利街——法桐掩映下的日本紅樓 魔獸之窟——日寇占領下的人間地獄 第六章 始開風氣之先 普愛醫院——開江城西醫院之先 仁濟醫院——百年老院,滄桑逝 梅神父醫院——善惡教士,孰是孰非 紅十字會醫院——藥香老巷中的十字浮雕 文華大學——首開新式教育之風 圣若瑟女子中學——百年女校,芳影猶存 博學書院——體育競技,三連冠 意大利教區——鄂東天主教之樞 瑞典教區——依山就勢,北歐風情 青年會——非以役人,乃役于人 第七章 以工立國 漢陽鐵廠——亞洲及時雄廠 漢陽兵工廠——百年滄桑"漢陽造" 京漢鐵路——一路可控八九省之沖 既濟水電公司——水火既濟,相輔相成 紗廠建筑群——布衣興國,藍縷開疆 老電報局——中國近代電訊之始 第八章 民國二三事 社團會址——秘密結社,首義之源 辛亥陳跡——探訪百年首義地圖 南洋大樓——武漢國民政府駐地 都府堤——大革命時期的紅色陣營 銘新街——匯集全套鎮壓機構的模范街區 報館刊社——口誅筆伐,國之利器 岱家山碉堡群——彈痕累累,故壘蕭蕭 惠濟路碉堡——的防御,的硝煙 第九章 大武漢,小里份 早期里份——漢口里份營造之始 咸安坊——鋼窗蠟板,三鎮品質里份之準繩 歆生一、二、三路——歆生筑路,漢鎮北拓 華商模范區——堪與租界相媲美 洋界里弄群——舊夢依稀的華人棲息地 三村二坊——英界內的高級華人居住區 第十章 漢埠公館群 吳家花園——玉帥吳佩孚公館 蕭公館——湖北督軍蕭耀南官邸 楊森花園——來自巴蜀的悠然閑情 曇華林公館群——人文美地,靜謐之所 胭脂坪公館群——胭脂山,胭脂路,胭脂坪 紫湖村公館群——憑欄十里芰荷香 永清片公館群——昔日僑居地,今日新天地 珞珈山別墅群——依山面湖十八棟 后記 藏著的城市
無影塔原立于洪山東麓興福古寺內,正名"興福寺塔"。舊時的武漢三鎮,佛法興盛。早在漢傳佛教正式傳入中國的東漢明帝時代,就有高士在洪山筑靈山寺。后歷朝帝王興佛蠢大力營建寺院禪林,至民國二十年(1931年),累有大小寺院317處,叢林21方,僧尼多達4000余人,其中尤以武昌最盛。興福寺乃漢埠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始于南北朝蕭梁承圣年間(552—555年),原名"晉安寺",隋時易為"興福寺"。興福寺塔系南宋成淳六年(1270年)在原唐塔基礎上重筑而成。石塔仿木構重檐樓閣式,七級八面,高約l1米。塔身以青石層層疊筑,每層鑿佛龕,內置佛祖菩薩等造像。但由于經太平天國和""之亂,塔上造像多已不存,即使殘留至今的,也是久歷塵風雨露,漫漶得厲害,能辨出衣褶面容的僅一二尊者。 關于塔的由來,傳聞頗多。一說龜蛇二山橫亙,乃"龍脈",歷朝天子為鎮王氣,屢屢命人新其腰,斷其頸,甚至建寺筑塔鎮龍頭壓龍尾,興福寺塔正是壓在這尾上的鎮氣之塔;二是據《江夏縣志》記載,洪山東麓有一井泉,"沸涌如浪,其脈通江",于是人們"建塔以安瀾",以鎮地下水眼。既是鎮王氣、鎮水眼之寶塔,其在建造上也頗為巧妙,寺中高僧觀天象查輿地,擇址筑塔,使石塔每至夏至午時,自身日影消失,故又名"無影塔?。無影塔本為先賢高士們的奇思妙想,其中玄機不可道破。后入了坊間,"無影"一說則傳得更為神奇玄妙,石塔不再受"夏至午時"所限,無論太陽在何時何處,均無日影。 清咸豐年間,太平軍攻克武漢三鎮,興福寺連同大批古剎禪寺悉數被焚,焦土中遺下的唯有那些燒不爛、砸不動的石構塔身。百年后,漢埠佛寺薦迎一劫,先是武漢現存最古老的頭陀、報恩諸寺(均為南北朝時所建)因修建大橋、學校等相繼被拆除,興福寺廢址也在這一時期被選為中南民族學院校址,興建校舍,后改為省軍區大院。再后來,一切宗教活動被廢,那些昔日普度眾生的寺院廟堂反倒被眾生砸毀焚燒,僧尼們被迫還俗、做工,或是更為特殊的待遇。無影塔于1962年被請出了軍區大院,擇址復建,理由是"歷時久遠,塔身傾斜開裂,瀕于傾圮"。 貢院街 書香文韻,石坊重重 地址:漢陽共勉街50號現狀:位于一片居民樓和爛尾樓之中 顯正街,漢陽古城中_條連接東西城關的青石大街。大街兩側署衙林立,棧房鋪席毗連。漢陽府的府署府學城隍,漢陽縣的縣衙縣學城隍,以及掌管錢糧稅收、刑獄斷案的署廨衙門都安置在這條大街上。如今在這條東西通衢的南側,有條塞滿各式居民單元樓的小街道共勉街。街長不過百余米,深藏于住宅小區之中,別說地圖上難有此名,就連附近行人也少有知曉≯然而殊不知早在百年前,這條很不起眼的小街巷卻是一條人文薈萃、牌樓林立、充滿書香文韻的古老街肆。它就是曾聞名荊楚大地的漢陽"貢院街"。 貢院街因明清貢院而得名,乃舉辦鄉試、選拔人才的場所,其東為文昌宮,西為晴川書院,街道兩側也多是那些專售文房四寶、古籍善本的書坊店鋪,歷來為士人學子雅集之地。楚地自古人杰地靈,文運興盛,由此進京考取功名、步入仕途者不計其數,其中也不乏曾名震一時的天下名士。每有會試成績優異者,漢陽地方官吏士紳就會在貢院街上豎起一座精致華麗的沖天品牌樓,一來旌表功德,彰顯榮耀,二來也勉勵那些備考的士子,為后世學子樹立榜樣。據清康熙年間的《漢陽府志》記載,貢院街上曾立有牌坊十二座,其中有明代著名詩人"朱衣進士坊",明代榜眼"蕭良有進士坊",以及為旌表父子二人同時考上進士而設立的"父子進士坊"等等。光緒三十一年 (1905年),延續了1300年的科舉制被廢除,貢院考棚從此廢棄改作他用,昔日牌樓林立的貢院街也依諧音改名為"共元街",上世紀四十年代再度更名,即今天的"共勉街" 。 曾經遠近聞名的貢院街在幾經洗禮后,地盤是越來越小,名號也是漸漸少有人知,就連街上那排蔚為壯觀的功德牌坊群也未能抵擋住歲月的摧殘,與舊時的府衙學宮一道化為了灰燼瓦礫,唯有貢院大門前的一座石坊有幸存留下來。石坊據說叫 "貢院坊",在貢院街諸多的石坊中,貢院坊不同于那些標榜榮耀的進士功名坊,而是貢院縣學前的欞星門,是官員士子們進入貢院的頭道大門。據老人回憶,過去石坊前還立有一青石大碑,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八個大字。貢院坊六柱五楹,通體全由花崗條石雕鑿而成,除了門柱頂端鐫刻的石雕坐獅及飾有回紋的抱鼓石外,整座牌坊再無過多的雕飾,額枋上也不見"旌表"等字樣。倒是那塊寫有"武漢市歷史建筑"的銅質銘牌,毫不客氣地釘在了額枋的正中,自個兒為自個兒旌表了一回。 貢院坊不僅是貢院街牌坊群的一座石坊,也是整個武漢三鎮碩果僅存的一座老牌樓。1992年,為了修建住宅小區,原本立于貢院大門前的明代貢院坊不得不讓位于小區建設,被迫向西北遷移了約150米,深藏于一片居民樓中。P34-38
很棒的,送人的禮物
書還不錯,物流快遞也很不錯,送到單位:)繼續關注當當。
這本書不錯,值得細讀!
書很不錯,印刷好,紙質好,還沒來得及看,看后再評
書包裝完好,到貨很快。好評,準備好好讀一讀
剛打開,就散成一頁頁的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5分給內容,寫的很好,比武漢更武漢。差評給當當,東西送過來什么包裝都沒有,外面包裝已經破了,打開書翻兩下就掉下來????
裝幀很好,但是如果對內容需求很高,不建議購買
幫助我們了解我們常在確不夠了解的城市,會講出每個地方的歷史沿襲
這本書在實體店看到了 然后網購的 是正版 我愛武漢
介紹了幾乎所有老武漢的老房子老建筑的前世今生,用心之作。
搞美術的,能將武漢這么全面的介紹,實屬不易。贊一個。
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導讀,而是從城市的肌理脈絡里找尋歷史,適合深度游的參考。
尋城記 重慶,里面介紹的就喜歡多些,這本書,介紹太多公館了。不是很喜歡,原來還想去武漢玩的,現在不想了。
是老公要看的,結果,我和孩子也被書中的圖片吸引了,看到了很多我們熟悉的建筑,還決定有時間也去走走看看呢。這本書真的不錯。
你是否真的了解你所居住的城市,了解武漢,從這本書開始
看了才知道很多古跡都已被毀,書上說的都只是“曾經”。不過可以了解武漢昔日風貌
書買回來時前幾頁散了,懶得換了,就自己動手沾了沾。內容上比較喜歡,對于武漢的許多不為人知的街巷文物都有詳實的描述,挖出了一個城市的深厚。
它不是旅行書,不是讓你蜻蜓點水地走過武漢,它為你講述了很多很多武漢的小故事,讓你比武漢人還武漢人。
書的排版看的不舒服,有些字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歪歪扭扭,內容還好,可惜并不是我想要的
講述的是名城武漢的歷史和人文,很不錯的系列圖書中的一本。
—無影,無聲,亦無佛貢L院街——書香6文韻,4石坊重重6B涵三宮—F—一半花香,一半D書香經心兩湖書院——昔日老齋尋城記 武漢尋城
里面把武漢的歷史分析的非常透徹,感覺有這一本書,游武漢就夠了!
在書店一看到里面的圖片就被深深吸引了,馬上回來就在當當買了。到手后,發現紙質非常好而且很有感覺,和整本書的風格很配;書里的內容也是我所感興趣的,全是城市老建筑,需要慢慢品味!
真的不錯,還附帶一張手繪的武漢人文地圖。全方位剖析武漢的歷史文化,對于了解武漢非常有幫助,另外適合旅游攜帶。包裝很精美,總體感覺非常的不錯,就是有點兒小貴。
書的內容很棒!但是裝幀質量太太太太差了,打開看了5分鐘就脫膠了,整個書看下來感覺一本會變成三本,怎么裝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