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8年,25歲登基的伊麗莎白從姊姊"血腥瑪麗"所承繼的英國,對外已失去在歐洲的一塊土地-加萊港,退回到歐洲大陸邊緣小國的地位;國內又充滿宗教與政治紛爭,國庫因戰事耗損空虛,社會階層壁壘分明,人民生活不易。生在一切以家父長制(patriarchal age)為中心的時代,身上流著亨利八世血脈的年輕伊麗莎白,帶著眾人的殷切期盼上臺,但仍不免許多覬覦王位的人,包括野心勃勃的外國王子和不忠誠的英國子民,處心積慮地想要謀反篡奪她的王權。等待著伊麗莎白的挑戰是,如何穩定當前的政府民心,消弭對立歧見,解決財政問題,并且提升國際威信。
在位的45年期間,盡管面對各國的挑戰,美麗與智慧兼備的伊麗莎白透過與各國王公貴族的聯姻談判以及對宗教的懷柔政策和重商主義下,讓英國境內維持了將近半世紀之久的和平與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歷史上少有如此廣受愛戴的女王,在她的統治之下,英國人民更深具信心地相信他們是被神眷顧的國家,也因為這樣的信心,英國不但從貧困小國搖身一變成了歐洲強權,在他們大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多年之后,更成就了以莎士比亞為代表的英國文藝復興,同時也奠定了日后大英建立日不落帝國的基礎。她終身未嫁,因此贏得"童貞女王"(the Virgin Queen)的稱號,當時著名的航海冒險家華德萊禮爵士更建議以此來命名美洲新大陸東部的殖民地為"維吉尼亞"(Virginia)。
伊麗莎白識人精明,并且幸運地擁有許多睿智的臣子,而她與臣子之間所建立的關系之特殊,至今也無人能出其右。然而這不是部政治傳記,也并非描寫那個時代的社會史。本書最主要的目的,是記述伊麗莎白登基后的個人生涯以及那個年代的一切。作者艾莉森威爾擅長將大量史料及皇家文獻抽絲剝繭,并將這些線索交織串成一篇篇生動鮮活的故事。在其筆下所呈現的伊麗莎白,我們可以讀到在那個時代的政治及社會議題下,她身為女王及女人的輪廓,她對這些事件的反應,同時也描繪出她性格的眾多面向以及展現出她對當代歷史的深遠影響。
誰是英國民眾心目中偉大的君王?
美國弗吉尼亞州為何以她的名字命名?
她被稱為"童貞女王",而她終身未婚的謎底是什么?
大英帝國如何在她的手中擊潰西班牙"無敵艦隊"的?
伊麗莎白被刻畫成一個女人和一個君主,以及一個父權家長制時代的異數。艾莉森·威爾主要講述了伊麗莎白一系列復雜而跨度很長的故事:與羅伯特·達德利(萊斯特伯爵)的情事,與她眾多追求者時而滑稽、時而悲傷的交往,與她的對手蘇格蘭女王瑪麗和比她小30歲的小艾賽克斯伯爵的奇異關系。這本書情節描寫詳盡,人物栩栩如生,內容豐富多彩,帶給我們關于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伊利莎白——所應知的一切。
艾莉森·威爾(Alison Weir),出生于倫敦西敏市。畢業于倫敦城市女子學校及倫敦西北理工學院,主修歷史。在成為全職作家之前,曾經擔任公職人員以及為了學習障礙的孩童籌辦學校。作為一位研究英國都鐸王朝的專家,她的作品總是能巨細靡遺地將英國皇家歷史編寫成耐人尋味的大眾讀物。自1997年以來被列為英國出版暢銷的歷史學作家之一。其作品暢銷歐美已超過230萬冊。著有《亨利八世的六個王后》(1991)、《倫敦塔里的公主》(1992) 、《伊麗莎白女王》(1998)、《亨利八世》(2001)、《安波林皇后》(2009)、《倫敦塔里的叛國者》(2010)、《及時情婦:瑪莉波林》(2011)等。
彩色插圖 1-20
主要人物介紹 1-6
家系表 1-3
前言
序幕:一五五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引言:伊麗莎白的英國
1 在英國國土上最英國的女人
2 上帝啊!請讓我們的女王快點嫁人吧!
3 雞毛蒜皮的爭端
4 瀟灑甜美的羅賓
5 惡意的指控
6 無恥骯臟的傳聞
7 爭議之源
8 后繼無人
9 威脅王權的利害關系
10 令人悲痛的骯臟事
11 危險人物
12 徒然的叫囂
13 仙后葛羅莉安娜
14 鮮艷華麗、合乎禮儀又富麗堂皇的宮廷
15 斧頭的警告
16 不盡如人意的議題
17 豪奢享受
18 狂熱的求愛插曲
19 進退維谷
20 國內外的難題
21 殘忍極刑
22 勝利女神伊莉莎
23 大英王國的榮光
24 被邪惡包圍
25 三千寵愛于一身
26 日落西山終有時
落 幕
注 釋
參考文獻
一五五八年十一月十七日,她在繼位的那天下午,召集了從各地來到哈特菲爾德宮的代表們,一起討論她的立即施政計劃。當天她身穿嫻靜的黑白服裝,受到許多新教徒的喜愛,她以冷靜沉著且敏銳的態度主掌了會議的進行,讓原本擔心她缺乏政治經驗的人感到驚訝。一位從青少年時期就認識伊麗莎白,而且長期支持她的男子,表示不懷疑她統治人民的能力。他的名字是威廉·塞西爾(williamCecil),在接下來的四十年中,威廉·塞西爾一直都是伊麗莎白女王的首席顧問與親密好友。
到了塞西爾三十八歲時,在北安普敦郡一位鄉紳的兒子中,唯有他曾為亨利八世的臣子,他和羅杰·阿謝姆一樣都在劍橋就學,也都受到劍橋興起的人道改革運動影響。
大學畢業后,他被父親送往葛雷法律學院就讀,接著在極短的時間內,他就在高等民事裁判所找到一份報酬豐厚的差事。他的及時任妻子,是愛德華六世的導師約翰·契克之女,瑪莉(Mary),她也是位劍橋的人文學家,可惜早死,接著威廉便娶了也是正經八百的第二任太太,繆德莉(Mildred),愛德華六世時期的管理者安東尼·庫克爵士培養的四位高教育水平的女兒之一。
繆德莉長相平庸,臉型較長,但兩人的婚姻美滿且有所出,讓塞西爾享受了當父親的愉悅。根據長期住在他家,并為他寫傳記的約翰·克拉彭(JohnClapham)表示,"只要孩子們在餐桌上就座,他就像被圍繞在自己的小王國中。"盡管他崇尚簡單的快樂,但他們家族十分富有,在林肯郡的史丹福也有一座宅邸——一五五三年時,他便建造了這個如皇宮般的柏利莊園,另一座宅邸則在薩里郡的溫布敦。
愛德華六世在位期間,塞西爾越來越成功,成了國王特權法院法官助理、史丹福地區議員、索美塞得攝政王秘書、樞密院成員與國務大臣,直到一五五一年受封爵位。靠著努力與堅毅的精神,他成為迅速崛起的新星,向上級證明自己慎重、博學、值得信賴,也是聽令于上級的政治家。本身觀點傾向保守,畢生循著中世紀君主統治的精神,與伊麗莎白女王信守相同信念。他非常愛國,是現實主義者,雖不情愿地承認改革之必要,但仍準備將國家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前,而且面對國家利益,會毫不忌諱地采用殘酷陰險的手段。他本身較大的優點就是極度慎重,而且在接下來幾年間,也掌握著英國的命運。
塞西爾是一位充滿熱誠的新教徒,盡管在瑪麗女王在位時,他隱藏了這一點,但他的事業仍一度遭到停擺的命運;在瑪麗女王在位期間,他失去要職,只剩較高訴訟法院的職務。
約翰·克拉彭形容塞西爾"擁有精實的身材,體型不顯瘦長,面容嚴肅卻不顯感"。在他的肖像畫中——而且他現存的畫像比伊麗莎白女王還要多——將他塑造成一個偉大的政治人物,他有一雙灰眼,粉紅膚色,灰白的頭發和胡髭(他的頭發從一五七二年就開始變白),咖啡色絡腮胡,右臉頰上還有三顆肉瘤。處在一群貴族之中,顯然身為平民的他相形見絀,而且在那幾年內,許多貴族的確也常對他怒目相視。
從愛德華國王在位期間到瑪麗女王時期,塞西爾都為伊麗莎白提供經濟事務建言,之后又用他的影響力和政治上的經驗,讓伊麗莎白避開敵人的詭計。她很快就發現了塞西爾存在的價值,塞西爾也很快就了解伊麗莎白獨特的價值,于是他們形成了英國史上最重要的聯盟。不久后,伊麗莎白便稱塞西爾為她的天使——她為每個親近她的人起的小名,都代表著她的喜好。曾經發生了一些事情,讓塞西爾一度對于她的心意存疑,為此她曾寫信道:天使先生,我懷疑為何給你此昵稱,你們那些人(據稱)說的話都不具意義;近來我看到了證明,驢子踢你的同時,你已過度反應。如果我感覺到你蔑視我的看重,我將收回天使這個稱呼。你要服侍神,敬畏王,和他人和睦相處。可別蠢得忽視她對你的信任。愿神祝福你,也愿你長壽。
因此在伊麗莎白繼位的消息向外國與英國駐外使館宣布后,十一月十七日那天下午的代表會議中,就由塞西爾坐在伊麗莎白女王的身旁。政府宣布為瑪麗女王哀悼三日,盡管新任女王持續私下向各個代表秘密咨詢,但代表會議卻破局,同時許多臣子與皇室支持者抵達哈特菲爾德宅邸,連住宿的地方都不夠了。
隔天早上,女王與代表們再度進行非正式會面,安排王室相關事宜,當天稍晚則宣布了騎士統領由羅伯特·達德利擔綱。此舉引起許多人私底下議論紛紛,因為達德利乃是叛國者諾森伯蘭公爵之子,在一五五三年時曾策劃杜絕瑪麗與伊麗莎白繼位的機會,由珍·格雷取而代之。諾森伯蘭公爵與珍·格雷都已遭到處斬,而達德利與幸存的兄弟們,也都在倫敦塔被關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后來他幸運獲釋,于瑪麗女王在位期間,他都在老主顧兼老朋友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軍隊中擔任要角,在一五五七年的圣昆汀戰役中表現杰出。回到宮廷中,他努力掙得了馬術師的名號,也是位技巧純熟的矛騎兵;然而在達德利身上,叛國的污名依然揮之不去,依然有許多人處處防備他。
對伊麗莎白而言,若要讓她和她的臣子及時抵達倫敦,就必須趕緊任命一位騎士統領,而達德利則是不二人選。之前達德利的大哥,當時已死的華威伯爵約翰,曾在愛德華六世期間擔任過騎士統領,因此羅伯特·達德利自然是接位的好人選。更重要的是,他專精于馬的相關知識,而且和伊麗莎白自幼熟識;他們算是同年。達德利于一五三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出生,可能曾是貴族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孩童之一,目的是與皇室后裔愛德華和伊麗莎白切磋知識,他也因此與伊麗莎白熟識。
后來達德利曾寫道:"從她八歲起,我就比世界上其他男人都還了解她。"
……P26-29
內容豐富,引人入勝……一本優雅、敏銳、精彩而活潑的書。
——《星期日泰晤士報》,米蘭達西摩(Miranda Seymour)
一部描寫大英帝國最杰出女王的作品。
——《每日電訊報》,凱思琳休斯(Kathryn Hughes)
一本見聞廣博并充滿趣味的傳記。
——《泰晤士報》,彼得阿克羅伊(Peter Ackroyd)
伊麗莎白被刻畫成一個女人和一個君主,以及一個父權家長制時代的異數。艾莉森·威爾主要講述了伊麗莎白一系列復雜而跨度很長的故事:與羅伯特·達德利(萊斯特伯爵)的情事,與她眾多追求者時而滑稽、時而悲傷的交往,與她的對手蘇格蘭女王瑪麗和比她小30歲的小艾賽克斯伯爵的奇異關系。這本書情節描寫詳盡,人物栩栩如生,內容豐富多彩,帶給我們關于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伊利莎白——所應知的一切。
這不是一部政治傳記,我也并非想要描寫那個年代的社會史。我最主要的目的,是記述伊麗莎白女王登基后的個人生涯,她個人留下的大量文學遺產,以及那個年代的一切。這本書原始的手稿名為《你所不知道的伊麗莎白一世》,但我很快就發現,“你所不知道的”伊麗莎白一世,其實大多數的人都知道,因此更換了書名。想要詳述她的個人生涯,就無法避免地要提及交織出她的一生的各種政治與社會事件。而我所做的,則是詳細記述這些事件的細節,讓故事更加合理化,同時也強調伊麗莎白女王對這些議題的反應,展現出她對當代歷史的影響。
這是一本英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女王伊麗莎白的傳記,書很有厚重感,擁有弘大敘事的色彩,讀來別有趣味,而且裝幀風格很獨特,設計得特別有感覺,拿在手里感覺好好!!
《伊麗莎白女王》其實類似于日記,詳細記述了女王的大致活動,內容頗有意思,能夠通過女王的日常行為的記錄,了解當時英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環境。可能文學性不是那么強,很多語句類似白描,但是這也可算是歷史的一種記載方法。其實個人覺得,有些東西感覺像流水賬。不過書的裝幀設計相當有創意。五星好評。
寫作的功底沒得說。這段歷史通過女王的一系列細節,生活,更容易記住整個這個時期英國社會的風貌!
本書是《星期日泰晤士報》所評最佳傳記書,講述了伊麗莎白女王功績彪炳史冊、情感生活起伏曲折的一生傳奇。全書場面宏大,但敘事精當,情節詳細,人物眾多而性格各異,值得閱讀。
正如作者所說“伊麗莎白女王是一個迷人又有魅力的角色”,《伊麗莎白女王》講述了大英帝國最杰出的女王,內容豐富,一入手就被其吸引。
本書講述了伊麗莎白女王功績彪炳史冊、情感生活起伏曲折的一生傳奇,描繪出都鐸王朝全盛時期的大英帝國之輝煌歷史圖卷,以及日新月異的英國社會風俗畫。作者將伊麗莎白女王的經歷和業績置于16世紀中葉的歐洲復雜環境和形勢下來展開描述,情節描寫詳盡,人物栩栩如生,內容豐富多彩,形成一種恢弘的氣勢,值得一讀。
一直很想系統了解伊麗莎白一世的歷史,這本書看上去還是比較嚴謹的
很喜歡這本書,詳細介紹了伊麗莎白一世的時代。 與茨威格的《瑪麗斯圖亞特》一起閱讀,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兩位女王的異同。
伊麗莎白的歷史就是大英帝國的輝煌史,這個日不落帝國,在女王的統治下達到巔峰
《伊麗莎白女王》是我有關都鐸王朝系列作品中的第三部。在《亨利八世的六個王后》(The Six Wives of Henry VIII)中記述了伊麗莎白?都鐸的童年時期,也在《大英王國的子嗣》(Children of England)中描繪了她早年的生涯,我發現自己非常想要撰寫有關她的一生的傳記。
起初被精美的裝幀設計以及中心人物——伊麗莎白女王所吸引而購買了這本書。封面和彩色插頁非常抓人眼球,在叢多圖書中能夠很快跳入人的視線。細讀之后,眼前立即展現了都鐸王朝全盛時期的大英帝國。書中講述了伊麗莎白女王功績彪炳史冊、情感生活起伏曲折的傳奇一生,內容豐富多彩,值得一讀。
艾莉森·威爾主要講述了伊麗莎白一系列復雜而跨度很長的故事:與羅伯特·達德利(萊斯特伯爵)的情事,與她眾多追求者時而滑稽、時而悲傷的交往,與她的對手蘇格蘭女王瑪麗和比她小30歲的小艾賽克斯伯爵的奇異關系。這本書情節描寫詳盡,人物栩栩如生,內容豐富多彩,帶給我們關于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伊利莎白——所應知的一切。
很厚的一本書,類似于迷宮拼圖的圖書封面裝幀大氣考究,拆開塑封后,里面的彩色插頁同樣搏人眼球。對終身未嫁的伊麗莎白和都鐸王朝非常感興趣,所以買了此書,內容翔實生動并不枯燥,讓人很容易讀進去。
封面很漂亮,裝幀精美,看封面買書者必入。書很厚,描寫這么個傳奇女王,也得這么厚吧。這位作者是寫英國古代史的好手,歷史學通俗讀物就得這么好讀,接地氣,細致而不累贅,非常有趣。搞不懂英國史的,從這本開始看吧。
書很厚,不過讀起來小說般引人入勝,比較完整地講述了伊麗莎白女王一生的故事。封面設計的比較霸氣,不過誰能解釋一下為什么要畫那么多的格子?有什么寓意么?喜歡里面的插圖,希望能多一些油畫插圖,對老年的那幅油畫印象深刻,誰畫的?好吧,我是來問問題的。。。。。。
敘述伊麗莎白女王輝煌的一生,開創了英國獨一無二的伊麗莎白時代。
伊麗莎白女王是了解英國歷史極重要的一個人物。
《伊麗莎白女王》其實類似于日記,詳細記述了女王的大致活動,內容頗有意思,能夠通過女王的日常行為的記錄,了解當時英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環境。
作者對同時代的歐洲君主分別予以濃淡不同的刻畫,并對女王身邊的寵臣棟梁們及其公私生活也不厭細致地描寫和介紹。這本書情節描寫詳盡,人物栩栩如生,內容豐富多彩,帶給我們關于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伊利莎白女王——所應知的一切。
書非常厚,很有質感。第一感覺像是一本大辭典。中間還有彩插,照片很精彩。內容還沒有來得及細看,但感覺應該不錯。本人對伊麗莎白女王很感興趣,她被稱為“童貞女王”,而且美國的弗吉尼亞州居然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這個太了不起了
甲骨文叢書精品中的精品,關于英國都鐸王朝的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英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也是世界最杰出的女性統治者之一,英國大發展的奠基人。
本文的作者艾莉森?威爾(Alison Weir),英國著名歷史傳記作家。目前生活、工作在英國薩里。著有一系列英國王室史著作,大多為優秀暢銷歷史著作。伊麗莎白被刻畫成一個女人和一個君主,講述了伊麗莎白一系列復雜而跨度很長的故事。
封面很能體現伊麗莎白尊貴而傲人的氣質,這本書展現了伊麗莎白女性的柔美和君主的睿智。以傳記的形式記錄下了伊麗莎白輝煌的一生以及撲朔迷人的情感故事。
本書講述了伊麗莎白女王功績彪炳史冊、情感生活起伏曲折的一生傳奇,描繪出一幅都鐸王朝全盛時期的大英帝國之輝煌歷史圖卷,以及日新月異的英國社會風俗畫。同時,作者也對同時代的歐洲君主分別予以濃淡不同的刻畫,并對女王身邊的寵臣棟梁們及其公私生活也不厭細致地描寫和介紹。
這是一本英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女王、都鐸王朝的伊麗莎白的傳記,篇幅很大,有點弘大敘事的色彩。其特點是作者將伊麗莎白女王的經歷和業績置于16世紀中葉的歐洲復雜環境和形勢下來展開描述,形成一種恢弘的氣勢,營造種種情節曲折的故事,讀來別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