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癥血液凈化問題與解答》一書共有六個部分,內容涵蓋了血液凈化的工作原理、基本技術、實際操作以及監測和護理等幾個方面,采用問與答的編寫方式,結合臨床實踐,深入淺出地解答急危重癥患者血液凈化治療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內容詳實、貼近臨床、實用性強,尤其是“病例分析”章節,通過對臨床病例的分析,使讀者能更加形象直觀的了解此項技術。同時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加入了“CRRT時不同藥物的劑量調整”的附錄,具有很強的臨床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本書的特色和新穎之處之一。
及時章 CRRT的原理
及時節 概述
第二節 治療模式
第二章 基本技術
及時節 設備
第二節 濾器
第三節 血管通路
第四節 置換液
第五節 抗凝技術
第三章 實際應用
第四章 監測和護理
第五章 CRRT對藥物的清除
及時節 總論
第二節 CRRT在藥物過量/中毒中的應用
第六章 病例分析
附錄 CRRT時不同藥物的劑量調整
八、置換液的輸入方式有哪些?
(1)前稀釋(predilution):置換液輸入點在濾器前的動脈管路,優點是減少濾器凝血,超濾率大;缺點是經過濾器的血液被稀釋,置換液用量需增加15%。
(2)后稀釋(postdilution):置換液在濾器后靜脈管路輸入,優點是無血液稀釋,可以減少置換液量,溶質清除率高。缺點是可能增加凝血危險。
第五節 抗凝技術
一、血液凈化中常用的抗凝劑有哪些?各有什么優缺點?
血液凈化中常用的抗凝劑和特點如下:
(1)常規肝素抗凝法:①持續肝素注入法:可將凝血時間穩定在某個水平;②間歇肝素注入法:無須特殊輸液泵,給藥簡便,但易發生凝血功能的波動。
(2)小劑量肝素抗凝法:首劑肝素僅用750U,在3分鐘后KPTT或ACT未延長到基礎值的140%情況下,追加劑量600U/h直到將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或活化凝血時間(ACT)維持在基礎值的140%。若間歇給藥,則首劑100U,追加劑量500U/h。適用于有低、中危出血傾向的患者。
(3)低分子肝素抗凝法:低分子肝素抑制凝血因子Xa活性而對凝血時間影響小,出血風險相對較小、相對生物半衰期長、引起骨質疏松的副作用小,能良好降脂、保護細胞,對血小板影響小。主要的副作用有:使用不當亦有出血、血小板減少癥和過敏反應。
(4)局部體外肝素抗凝法(肝素一魚精蛋白):理論上體外抗凝不至引起體內凝血異常。但實際肝素的純度以及其和魚精蛋白半衰期的差異、兩者間結合并不穩定等引起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那些尚未被結合或與魚精蛋白脫離后的游離肝素再次作用,而出現的“反跳現象”,多在透析結束后3~4小時發生。
二、什么是肝素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癥?
由肝素類藥物引起的以血小板減少為特征的并發癥,如伴有血栓則稱為肝素一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HTT),多見于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有速發型和遲發型兩種。
三、哪些情況下推薦普通肝素抗凝?不同模式下抗凝推薦劑量一般為多少?
對于臨床上沒有出血性疾病的發生和風險;沒有顯著的脂代謝和骨代謝的異常;血漿抗凝血酶Ⅲ活性在50%以上;血小板計數、血漿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INR)、D-Dimer正常或升高的患者,推薦選擇普通肝素作為抗凝藥物。
(1)血液透析、血液濾過或血液透析濾過:一般首劑量0.3~0.5mg/kg,追加劑量5~10mg/h,間歇性靜脈注射或持續性靜脈輸注(常用);血液透析結束前30~60分鐘停止追加,應依據患者的凝血狀態個體化調整劑量。
……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還可以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很好
過得去。
真的非常感謝當當網。讓我買到了這樣的好書。這本書的內容很豐富而且很新奇。孩子聽的時候也很認真,充滿了好奇。是這套書讓他知道了蝴蝶是怎樣變來的,它要經過四個階段,卵——幼蟲——蛹———蝴蝶。還有蟬在地下整整呆了四年。才換了一個夏天的美好生活。等等。
很喜歡!適合剛學習CRRT的護士觀看。
1萬個贊
很不錯!
好
好!
還不錯!就是有一本書摔破了!可惜
好
很小很薄的小冊子,很基礎很實用!
還不錯
挺好
關于血液凈化的問題很全面,包括很基礎的管路連接,原理都很清楚
趁打折,買了好幾本一直想看的書以及專業書籍。書都很不錯。從今天開始閱讀了。
書不錯 還可以
還是不錯的
紙張很好!
適合非腎臟專科的人看,比如ICU
真正有用的東西估計也就不足200字,可能作者是為了晉升職稱而編的書吧
關于血液凈化的問題很全面,包括很基礎的管路連接,原理都很清楚
幾個月前購買了一本,后來搞丟了,馬上上當當又購買了一本。書本不大,也不算厚,但有關血液凈化的知識豐富,齊全。推薦小伙伴們購買,真心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