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雖生于亂世,卻自始至終懷有一顆與世無爭之心。外界給了她頗多贊譽——堅韌、從容、睿智、寧靜……但這些于她不過浮華如花,開過即謝,她并不曾為此動容,不曾改變過一分一毫。她始終還是那個如深谷幽蘭般的女子,在歲月里溫婉如初。
她的才情卓然于世,她的愛情珠聯璧合,她的文學成就舉世公認,她的家庭幸福完滿,常常令人感嘆,世上竟有這樣一位美好的女子。
然而,她在105年漫長的人生里,歷經曲折動蕩,飽經歲月打磨,但她始終不改初心,始終保持明媚從容、淡定優雅。她把她的一生,活成了一個典范。
她被錢鍾書譽為“賢的妻,才的女”,“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她被周國平如此評價:“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寶貴的收獲平靜地上路。”
她,就是著名作家、翻譯家、錢鍾書夫人楊絳,跨越了105年漫長歲月的一位才女。
這是一本富于人生啟示的楊絳傳記,溫情追思楊絳百年人生的珍藏讀本,向楊絳先生致敬!
參透楊絳先生的百年人生智慧,做一個明媚從容、淡定優雅的女子。
桑妮
本名張廣慧,女性傳記文學領域知名作者。因熱愛民國迄今那些芳顏傲骨的女子,一提筆便忍不住向她們的來處追尋。有著水瓶座女子的敏感,熱愛文字,熱愛攝影,熱愛電影。文筆清麗纏綿,立意悲憫有愛,“愿以比雨還輕的文字,寫盡比花還美的女子”。代表作《民國女子:她們謀生亦謀愛》《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且以優雅過一生:楊絳傳》。
序 不寵無驚的一生
傾談一 世間最美,屬她一人
家世
童年
南方
成長
傾談二 靜好時光,盛住無限
父愛
往事
友情
選擇
傾談三 與君初識,猶如故人
初見
綿密
膠
傾談一 世間最美,屬她一人
人生最是難描,猶如桃花難畫一般。人世浮光掠影,最是千頭萬緒,無論寫人還是山河歲月,都難寫得靜好、有條不紊。
寫楊絳先生,更是需要勇氣,不但難描,而且更難的是如何將先生的大美展現得恰到好處。多了顯繁,少了顯失,或許隨心隨筆好,不拘所謂章法、理法,只隨心性感知,才能將先生呈現。
穿過時光的荒野,她于浮光掠影里,嫻靜安好。
她經歷的百年往事,都成了和煦的春風,帶著暖意融入人們的心田。世人紛紛感嘆,世間曾有她這樣一個人,真好。
敬畏也好,虔誠也罷,我們都可以追隨她走過的光影,來感知生命的靜美。
家世
壹
民國的才女,家世多“顯赫”。比如張愛玲,比如陸小曼,比如廬隱、冰心,等等,她們或出身名門,或出身書香世家,且皆為名媛、千金。楊絳先生也是如此。
她的故鄉,在江蘇無錫,當年的楊氏家族世居于此,雖不是權貴,卻因世代皆為知識分子而“顯赫”于那片富庶文明之地。不過,楊絳本人則謙遜地說,這樣的家世算是“寒素人家”。
自她的曾祖父、祖父時期起,他們無外乎書生、窮官而已,既不是權貴,也沒有赫赫聲名。然而,他們個個秉性耿直,又酷愛讀書。如果讓我說,這樣的書香世家,最能使一個女孩成長為內心明朗、安然若素的女子。更何況,無錫這座城素來人文薈萃、英才輩?出。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是當時十分著名的律師,以剛正不阿揚名于?世。
晚年時,楊絳曾專門撰寫過《回憶我的父親》,從文字中可以看到楊蔭杭令人欽佩的一面——堅持司法獨立、不畏強權。
溯源而看,的確如此。
1895年,楊蔭杭考入北洋大學堂(當年的“天津中西學堂”,也是北洋大學、天津大學的前身)。只是學習十分努力的他,卻未能順利畢業,還被學校除了名。
如此結果,源于一場學生風潮。
這場學生風潮起因于伙食。那時,洋人出來鎮壓,將帶頭的一個廣東學生開除以示威力,并威脅大家,誰跟著鬧風潮就開除誰。一大伙人便真的被嚇住了,沒人敢作聲。當時,楊蔭杭并沒有參與。然而看著一伙人都縮著腦袋的樣子,他頓時火了,于是說道,還有他。就這樣,他跟那個廣東學生一起被開除了。
結局雖然糟糕,卻足見楊蔭杭剛正耿介之性情。
為了繼續學業,他考入上海南洋公學。這所公費學校由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和慈善家盛宣懷一手創辦,正是這所學校給了楊蔭杭嶄新的見識。在這所學校學習了兩年之后,適逢南洋公學挑出六名學生赴日留學,他成為其中幸運的一員。
一開始語言不通,導致交流出現很大問題,但這并沒有難倒楊蔭杭。他先到日本文部省特設的日華學校補習語言,很快就考入早稻田大學(當年的“東京專門學校”)學習。
在這里,他開拓了視野。1900年春,他和留日學生一起組建了勵志會。同年下半年,他和楊廷棟、雷奮等人一起創辦了《譯書匯編》雜志,專門翻譯刊登歐美政法領域的名著,比如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的《萬法精義》、盧梭的《民約論》、英國學者穆勒的《自由原論》(今譯《論自由》)等書。
作為當年留日學生自辦的及時份雜志,《譯書匯編》所刊登的作品的譯筆皆清麗、流暢、優美,對推動當時青年思想的進步影響極大,因而在海內外學生中風行一時。
1901年夏,楊蔭杭于暑假回國探親期間,在無錫老家創建了勵志學會。
1902年,楊蔭杭從日本早稻田大學本科畢業。回國后,他被派往北京譯書館從事編譯工作。后因譯書館經費出現短缺問題而停辦,他不得已回到家鄉無錫。
這次回來,他得以和留日同學蔡文森、顧樹屏組織“理化研究會”,并且專門聘請了一位日本教師講授自然科學。
曾經的游歷和開闊的眼界,使得他產生了新的認識和想法,他對當時的中國更生出了革命的夢想。雖然工作繁忙,但他還兼職了《時事新報》《蘇報》的編輯和撰稿人,并在中國公學、澄衷學校、務本女校等校授?課。
他是想借文字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只可惜,當年的社會大背景將他這個夢想擊得粉碎。
楊蔭杭積極從事反清革命活動,終于觸犯了當時頑固的保守派,招致他們的仇恨和追捕。后來,關于這段往事,楊絳在回憶里有所提?及:
聽說他暑假回無錫,在俟實中學公開鼓吹革命,又拒祠堂里的祖先叩頭,同族某某等曾要驅逐他出族。我記得父親笑著講無錫鄉紳——駐意大利欽差許玨曾憤然說:“此人(指我父親)該槍斃。”反正他的“革命邪說”招致清廷通緝,于是他籌借了一筆款子(一半由我外祖父借助),1906年初再度出國留?學。
再度出國留學的楊蔭杭,先是進入曾待過的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科,因該校本科不授學位,所以后來他又通過論文獲得法學學士學位。畢業后,他便去了美國。
在美國,楊蔭杭就讀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
關于這些,無論是學位還是論文,楊蔭杭都未曾向楊絳提及過。只是在一次偶然中,楊絳在家中發現了一張父親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于1909—1910年的注冊證。后來,還是錢鍾書告訴她有這回事,這件事情才得以驗證:“爸爸的碩士論文收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叢書及時輯,書名是《日本商法》(Commercial Code of Japan)。”
曾經,楊絳為此還專門寫信給美國的友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李又安教授,托她幫忙找下《日本商法》這本書。果不其然,李又安教授在法學圖書館很快就找見了那本書,還專門復印了封面及幾頁內文寄給楊絳。
再次出國四年多的父親,在西方的文化思想熏陶下,漸漸地削弱了之前對革命的“激烈”而冷靜下來。他已不再為了革命付諸言語和參與,偶爾會跟母親挖苦一下當年自稱“廉潔政府”的政府。他也跟楊絳提及過“革命派”和“立憲派”的得失。只是,他已徹底失望,也放棄了個人的革命,他說一切皆是“改朝換代,換湯不換?藥”。
這樣的父親,給予了楊絳一顆清朗之心,使得她明白,塵世得失在所難免,個人畢竟渺小,付諸力量即可。
貳
那個年代,婚約都有媒妁之言。楊絳的父親楊蔭杭和母親唐須嫈便是經由媒妁之言而結為夫妻。他們訂婚極早,兩人當時都不過十二歲。
關于唐須嫈的資料很少。能獲知的是,唐須嫈也是無錫人,生于1878年,與楊蔭杭同齡,于1898年嫁給楊蔭杭。唐須嫈是一個賢良淑德的女子,身上凝聚著的都是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
她曾就讀于上海著名的女子中學務本女中,于當時是少有的知識女性,長得美,做事也穩妥,性情還好。
大凡的女性,最為難得的品質就是內斂,唐須嫈將這一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她與楊蔭杭結婚后,就此洗手做羹湯,從不愿拋頭露面,甘愿做賢良的妻子、睿智的母親,安靜地相夫教子、料理家務。
在楊絳的記憶里,母親很喜歡看書。母親看《綴白裘》,看到高興處還會開心地笑。
在文學上,唐須嫈很有造詣。某天,她看了蘇梅的《棘心》,忍不住跟楊絳討論:“這個人也學著蘇雪林《綠天》的調兒?”當時,《綠天》作者用的是筆名,其實蘇梅就是蘇雪林,唐須嫈卻可以在文中讀出一股獨特的韻調。還有,她在讀了冰心的作品后如此評價道:“她是名牌女作家,但不如誰誰誰……”
如此品位獨特、見解不凡的母親,很是令楊絳欽佩。
在楊絳的記憶里,母親很有情趣,也多才多藝。這樣的母親,也使日后的楊絳溫潤如雨絲。
那時,母親有個每晚記賬的習慣,可是總也記不清有些錢是如何花掉的。這時候,父親就會奪過筆來自己寫“糊涂賬”而不許她多費心思。賬目雖然母親從來都搞不明白,但是每月寄回無錫大家庭的家用她一輩子都沒錯過。這對于母親而言是不容易的。
這樣賢惠的母親和有修養的父親,成了楊絳記憶中最溫暖的部?分。
父親和母親的感情也很好。他們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夫妻典范。楊絳在《回憶我的父親》一文中,曾如此描述過父母之間令人艷羨的融洽關系:
我父母好像老朋友,我們子女從小到大,沒聽到他們吵過一次架。舊式夫婦不吵架的也常有,不過女方會有委屈悶在心里,夫婦間的共同語言也不多。我父母卻無話不談。他們倆同年,一八九八年結婚。當時我父親還是學生。從他們的談話里可以聽到父親學生時代的舊事。他們往往不提名道姓而用諢名,還經常引用典故——典故大多是當時的趣事。不過我們孩子聽了不準發問。“大人說話呢,老小(無錫土話,指小孩子),別插嘴。”他們談的話真多:過去的,當前的,有關自己的,有關親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氣的……他們有時嘲笑,有時感慨,有時自我檢討,有時總結經驗。兩人一生中長河一般的對話,聽來好像閱讀拉布呂耶爾的《人性與世態》。他們的話時斷時續,我當時聽了也不甚經心。我的領會,是由多年不經心的一知半解積累而得。我父親辭官后做了律師。他把每一件受理的案子都詳細向我母親敘述:為什么事,牽涉什么人,等等。他們倆一起分析,一起議論。那些案件,都可補充《人性與世態》作為生動的例證。
如此和睦、自由、民主、開明的家庭氛圍,在那個年代真的難能可?貴。
他們從不限制孩子本身的個性,所以他們的兒女都養成了很好的性情,個個出類拔萃。他們的相處方式也成了兒女將來婚姻的榜樣。
楊絳自己也說,我們姐妹雖個個都對自己的丈夫很好,但未曾有一個似母親對父親那樣細致耐心。
有父如此,有母如此,是楊絳的幸運。
“賢的妻,才的女。“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錢鍾書
“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寶貴的收獲平靜地上路。”
——周國平
這本楊絳傳不同于其他的楊絳傳,它著重表現的是楊絳的人生智慧和人生態度,將楊絳歷盡滄桑始終淡定優雅的人生態度娓娓道來,又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對楊絳先生進行了深切追思和緬懷,讓人感動的同時,也能學到很多東西。這是一本好書,值得一讀。
——讀者 云上的水
很喜歡桑妮的這本書,她以飽滿深情、淡雅溫暖的筆觸描寫出楊絳出身高貴、學貫中西、執著愛情、堅強柔韌的一代才女形象,展現了楊絳在世事變幻中從容淡定的人生態度和堅毅頑強的品格,讀來不僅令人對楊絳先生的修養、氣度肅然起敬,更可從中受到啟發,學到優雅的活法,受益匪淺。
——讀者 花之羽
很喜歡書中的彩色插畫,配上作者優美細膩的文字,美膩。整個裝幀給人驚喜和閱讀享受,比我看過的其他楊絳傳好太多。
——讀者 影子cc
本來自己已經買過了那天當當又發消息說有活動就來看看。。又看到這本突然想起一個朋友也很喜歡楊絳先生就買了給她寄過去結果她收到之后打來電話說她最近正考慮要買這本。。。。感覺特別好。寒假回家看這本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先生讓我學習到更多的夫妻之間相處之道,感慨,怎么可以這么厲害,可以自學西班牙文,可以在垂暮之年寫出那么多巨作,榜樣!
楊絳先生高貴的靈魂,淡定優雅的人生智慧和活法,給人以溫暖給人以力量。用內心的堅忍和優雅的心態過好我們的人生。
楊絳先生是一個值得世人敬仰的人,《楊絳傳》,走進楊絳先生的生活,了解她優雅的一生
不錯不錯,是寫楊絳一生的,看了后感覺很喜歡楊絳先生了
楊絳先生,民國最后一位才女,希望可以從她的一生學到百萬分之一的從容優雅。
一直喜歡楊絳女士,她的一生真是很優雅。大學畢業論文寫的錢鐘書的圍城,看了很多書,也喜歡上了楊絳,慢慢看了,哈哈哈哈哈哈!買書真有樂趣!
幾天讀完了這本書,感受頗深。雖然之前讀過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從這本書里了解了更多先生的才情和淡泊之心,書中語言美妙貼切,比喻之句句句沁人心脾,值得一讀。
很不錯,帶你認識一個最“才”的女,最“賢”的妻,楊絳先生,這是我買楊絳先生的第二本書了
看完這本書感嘆楊絳先生真的無愧于"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不念過往不懼將來。楊絳先生希望大家忘了她但注定永遠被人們銘記。
盡管已購多版楊絳傳記。僅"且以優雅過一生"就讓人選購。以此向剛剛遠去的楊絳先生致敬!
楊絳和錢鐘書的愛情偉大而動人,且看優雅女人楊絳如何過一生
買回來很驚喜。首先這次包裝比以前好了,用了紙箱。看來得一次性多買才用紙箱啊。非常好的一本傳記,插圖很優雅。具體見圖吧。很認真的寫下自己這次購書的體會,也希望大家都細致的描述下所買的書,互相參考嘛!
非常喜歡這本書,從封面到內容都很棒,封面透著一股清新、知性、優雅的氣息,書里對楊絳先生的百年人生進行了恰到好處地記述,并有自己獨到的觀點,就像畫龍點睛一樣,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每一個想要變得更美、活得更好的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楊絳百年人生智慧啟示錄,讓你變成更好的自己,以優雅的心態過好這一生。愿楊絳的人生成為你的心靈燈塔,照亮你的人生之路。
花了幾天的時間看完了,很有感觸。想不到在我國上世紀初會出現這么有才情、溫柔、優雅的一位女子。在那個亂世、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楊絳是幸運的,遇到這么開通的母親、父親,還讓她遇到了那么一位偉岸的男子,相知相伴走過了60多年。楊絳的一生是優雅的一生,也是精彩的一生。。。。
朋友介紹的書目,工作之余來豐富一下自己的內心,一下子買了很多書,正好搞活動有滿減活動,很實惠
敬佩楊絳女士,也希望自己能以她為榜樣,活出生命的意義。還沒開封呢,希望書本不會讓自己失望。前天買,昨天收到,物流很快,滿二百減一百這個活動太給力了!支持當當,買書只認當當。
看完了,真的很不錯,楊絳先生的一生真的是讓人感慨萬千,丈夫和女兒都離開了她,革命時期被批斗,無論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她一直都保持著她一如既往的平靜淡泊,所謂先生就是這樣吧,很值得我們敬重。最近還準備買她的我們仨。
書很好,內容很好,一直很喜歡楊絳先生,這本書買來送人,但是書本身有殘缺,客服調節后給我換了新的,也是非常好
書里只是寫了楊絳大概的一生,我想作者在寫書的時候,也是因為很喜歡楊絳先生吧,我對楊絳先生了解程度不深,但是讀完書后,我卻對楊絳先生了解一二,正如作者開篇寫道“楊絳先生的一生又怎能憑一本書就能描述清楚的”。書很好,不理解楊絳的可以先從這本書看起來
所有楊絳傳記中最好的一本,從封面到內容都無可挑剔,嚴重推薦。
好書,一天就看完了,對楊絳先生歷經世事始終保持淡然灑脫的人生態度深深折服,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事情經常迷茫、慌張,甚至將就、妥協,真的需要向她學習,慢慢地,我們就可以變得更美,活得更好。
楊絳先生是一個博學多才魅力之人,讀她的成長路,感受她的心境,領悟自己的人生,就想要像她一樣,盡量在這個紛繁的世界活得漂亮,帶著靈魂的優雅與香氣走完一生。
特別喜歡楊絳先生的優雅從容,也很期盼漫步人生之后悟出的那份平靜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楊絳,她生于亂世,卻自始至終懷有一顆與世無爭之心經歷著歲月洗禮,她用深情和優雅走完了自己的百年人生,被丈夫稱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在她的一生中我們能真正明白:“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