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鄉下少年沈萬三被官府抓了壯丁,機緣巧合之下到大都(北京)劉氏商行做了伙計。憑著善于察言觀色的本事,沈萬三逐漸學會了商場、官場和交際場上或明或暗的規則,為東家化解了一次次危機。不巧的是,他也掌握了當權人物的一個大秘密,為了自保,只得遠離京城,返回江南老家……
時局動蕩,沈萬三用他的處事訣竅,在元朝廷、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幾大政治勢力中間妥協、迎合、揣摩,走鋼絲般化解了一個又一個危機,游刃有余地做著生意。從販售私鹽、倒賣糧食、經營錢莊,到炒作地產、采辦軍資、海外貿易,他的足跡北上大都,南下南洋,處處有生意,時時有算盤,逐漸構筑起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第四部內容要點:
元丞相脫脫力主南征,傾全國之力征伐高郵張士誠,大戰一觸即發,大小商賈使盡渾身解術,試圖從‘軍務’中分一杯羹;從海外滿載而歸的沈萬三,先和波斯商人聯手,后又毅然單干,巧妙的從軍庫里購得一批物資,而后轉手賣給官家,又派人從海外購置了大批糧食,成為軍購生意中的贏家;
高郵之戰爆發后,沈萬三卻悄悄的離開了兵兇之地,北上大都,憑借著雄厚的財力,一舉盤下舊日的老東家劉氏商行,震驚大都商界,成為一時談資;爾后,得知脫脫的政敵想趁脫脫身在前線,準備借機扳倒他,沈萬三看準戰局對張士誠有利,回到江南,打著送情報的幌子,對張士誠大加拉攏,又毛遂自薦去海外給張籌集軍資,中途意外的發現了后世的釣魚島;
脫脫被削職,南征大軍在一片哀嚎聲中不戰自潰,張士誠趁機掩殺,一時江南無兩,俯視天下無人敢戰。沈萬三察覺到張士誠下一個目標會是蘇州,一番謀算之后,在別人都忙著舉家逃亡的時候,他搶先一步進入風聲鶴唳的蘇州城,從大批準備逃命的蒙古貴族和富商官員手里搶購各種產業,等蘇州城破之時,他已經成為江南首屈一指的巨戶。
張士誠的政權日趨穩固,沈萬三卻又有了新的想法,在機遇與挑戰之中,他選擇在朱元璋、陳友諒和張士誠三位梟雄中間游走,用自己的權術和商業嗅覺,置下了一筆一筆的產業,同時,也為自己日后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繼前三部持續熱銷后,《民企教父沈萬三.4》“天機算盡”,再次出擊!
一部隱藏著幾百條經商規則的小說!一段從窮小子到千萬富翁的傳奇故事!
翻手為商,覆手為權,再現了沈萬三從最窮小子到富可敵國的奮斗傳奇與權商之道!
學沈萬三在亂世中的生意經,如何才能周旋在各方勢力中,博取化利益!
大生意人就是一個高超的操盤手,學沈萬三怎樣以小博大,收購對手;怎樣逆勢出擊,精準商業。
學沈萬三的戰略眼光,不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商業,而要做天下的生意,做成天下的商業帝國。
學沈萬三的善于借勢。生意場中,時刻要取勢、用勢,官場的勢、商場的勢、江湖的勢,人力的勢、資源的勢、信息的勢,都要拉攏過來,挖掘出來,因勢取利,收為己用。
中國人都應該知曉的財富機密——如何把自己做大;不要把自己玩死!
最深刻—— 一本書道破中國民企的商道精髓!柳傳志、馬云、任正非為什么數十年來發展壯大、屹立不倒?孫大午、顧雛軍、蘭世立、李途純為何鋃鐺入獄?太陽底下,并無新事,他們的經驗與教訓,其實在幾百年前就已注定,都能從本書中找到答案!
最勵志—— 中國特色的奮斗故事,忠實再現了元末明初傳奇人物沈萬三從最窮小子到富可敵國的奮斗傳奇與權商之道,告訴你如何一步步把自己做大!
最警醒—— 顛覆了以往的政商小說,大到運籌帷幄,小到一言一行,讓你懂得商人的底線在哪里,民企的高壓線在哪里,該如何選擇,才不至于把自己玩死!
最實用——沈萬三在一生的經商實踐中不斷妥協、迎合、揣摩,總結出了上百條財富機密,包括買賣技巧、處世之道、揣摩人心等等,教你既能躲過市場的明槍,又能卸掉衙門的暗箭,在生意場中無往而不利!
沈萬三幾百條生意經,你只學到一成,便可縱橫商場!
沈萬三說抗命
有時候老板讓你去做什么事而你想要拒絕,你就得從老板的角度考慮問題,向老板分析自己不去做對他有那些好處,去做了對他有哪些壞處,他自然會收回成命。
沈萬三說
要送到對方心坎里,一味的送黃金白銀是不行的,要知道對方缺什么,急需什么,自己雪中送炭般悄悄地給人解決了,這才是的“禮”。
沈萬三說情報
生意場上,商業情報往往起著扭轉乾坤的作用。無論是主動搜尋,還是偶然獲得,商業情報都要盡快使用,在最短的時間內發揮它的效用。一旦廣為人知,其價值就大打折扣甚至毫無價值了。
沈萬三說膽識
所謂敢做與不敢做,其實質乃是以膽識和謀略為后盾的。敢做,是因為有勇有謀有膽識;不敢做,是因為無勇無謀無膽識。敢做與不敢做的結局截然相反:一個是勝,一個是敗。
沈萬三說人性
世人皆有所好,有所好就有弱點,雖說“無欲則剛”,但真正能做到的能有幾個人?要讓凡夫俗子聽命于自己或者幫自己做事,能用的只有這個辦法——投其所好,給他最需要的東西。
沈萬三說人情
人情該欠的時候就要欠,銀子該收的時候就要收。有時候,對方給你的小恩小惠,收下比拒絕要好。相較于“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的嫌疑,你不收下,倒顯得生分,顯得你的誠意大打折扣,反倒讓對方不踏實,可能會毀了你們接下去的合作。
沈萬三說眼界
做選擇的時候,眼光要放長遠、放開闊,對自己有利還是有弊,不能僅局限于眼前這一片。有時候一個選擇,明顯是不討好的,自找麻煩的,但若有可能給你帶來更大的機會,不如權且試一試。
沈萬三說做事
伺候大人物,不可不慎,不能僅局限于大人物本人,他身邊的人也要照顧到了,不可遺漏。往好了說,關鍵時刻他們可能會幫你美言幾句,往壞了說,萬一有個眼神或招呼照顧不到,給對方留下記恨,說不定就會給你以后留下隱患。
沈萬三說為人
這個世界還是庸人居多,庸人這個群體可惡之處就落在“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這句話上。因此,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你固然要積極表現,多干活,但也要注意討巧,要照顧這些庸人的情緒,活兒要悄悄地干,成績要悄悄地表現。
沈萬三說管理
馭下之道,有寬有嚴,這里單說下嚴。為什么要嚴?因為世人多貪財嗜祿之輩,為了錢什么卑鄙無恥的事都干得出來。所以對待下人,表面上要表現得嚴苛,少施恩惠,好用表情來給他們一定的心理壓力。只有這樣,他們給你辦事才會麻利,且不敢打折扣。
沈萬三說談判
當對手不是一個人而是幾個人時,其實反倒有可乘之機,要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就有利益分歧。若能靈敏地覺察到對方的利益分歧,就有機會相機而入,破壞掉對方的聯盟。
沈萬三說應變
生意場上,遇到突發的變故時,要能迅速抓住問題的本質,從關鍵之處、根本之處去想解決辦法,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為變故往往是表象,單單從變故本身入手,很可能會帶來更多的變故。
沈萬三說情緒
關鍵時刻,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能為了一時的口舌之爭,而做出不經大腦思考的舉動,那樣就會一步錯步步錯,陷入事態不可挽回的境地。
沈萬三說處世
在爭執中勝了別人算不得什么,真正厲害的是在勝了別人的同時,還不得罪人,甚至幫別人一把,使對方永遠對自己感恩戴德,這才是真正的處世高手。
沈萬三說用勢
生意場中,時刻要取勢、用勢,官場的勢、商場的勢、江湖的勢,人力的勢、資源的勢、信息的勢,都要拉攏過來,挖掘出來,因勢取利,收為己用。
李蒙,原名李小蒙,祖籍山東,80后新生代作家,出版有懸疑小說《暗域天眼》。文章多見于報紙期刊,做過專欄,寫過小說,胡謅過詩歌。其文擅長描繪各階層人物,注重人物性格刻畫和細膩的內心描寫。寫作筆法平實,情節設計跌宕起伏,對人性的剖析入木三分,令人深思。常自謂:平生別無所好,只是讀書;別無所得,只是買書;別無所樂,只是寫書
及時章大亂雖至,財富傳承后繼有人
第二章海上遇險,既往不咎收買人心
第三章老友入獄,嗅到的卻是無限商機
第四章四處奔走,玩弄庸官兵痞于股掌
第五章移花接木,買自官庫賣給官庫
第六章投欽差之所好,略施小計賺王冕
第七章戰云密布,遠離是非之地
第八章堡壘還是容易從內部攻破
第九章巧施妙計,成為劉氏商行二東家
第十章小情報換遠投資,這生意賺了!
第十一章再次出海,無意中發現釣魚島
第十二章大軍臨城,趁人之危大肆收購
第十三章釜底抽薪,徹底掌控劉氏商行
第十四章狐假虎威,借駙馬爺揚名立萬
第十五章腳踏第三條船,私會陳友諒
附錄沈萬三的100 條財富機密
高麗王朝國都開京城(今屬朝鮮黃海北道)的崇仁門前,車馬云集。今日高麗王恭愍王王顓召集滿朝重臣,商議應對沿海倭寇侵擾事宜。天剛蒙蒙亮,朝臣們就早早趕來。
繼位剛兩年的恭愍王,正在仁德宮內和一個法名遍照的僧侶促膝長談。遍照出身寒微,卻心思機敏,對治國理政和當前局勢有一套獨到的見解。機緣巧合之下和恭愍王見過一面,恭愍王對他的學說深以為然,多次讓他進宮縱論時局。
遍照有一雙炯炯有神的慧眼,他認定恭愍王會成為有作為的君王,只要用心輔佐他,自己一定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但是,經過多日和恭愍王的接觸,他逐漸覺得,或許自己的想法太過天真了。恭愍王并不像他想的那樣有雄心壯志,而是一門心思專注于琴棋書畫上,他更擅長的是丹青水墨,其人物畫像的功底甚至不亞于一般的書畫名家。這點倒和北宋徽宗和南唐后主李煜極其相似,不幸的是,三個人最終的命運也驚人的相似。
不過,遍照只能小心地規勸,希望恭愍王能把心思更多地用在國事上。此刻,他看到恭愍王面前放著一幅還沒有完成的畫作,面帶笑容輕聲問:“殿下,您這是要畫什么?”
元朝定鼎中原之后,先后對高麗進行了九次大小不一的侵伐,雖然高麗人頑強抵抗,甚至遷都海島,一戰再戰,但最終還是敗于無敵天下的蒙古鐵騎之下,成為了元朝的征東行省。自此,元朝對高麗實施多重懲罰式的條令,在忽必烈的要求下,高麗國王改變了所有與元朝相類似的省、院、臺、部等官職名稱;國王專用的詞令與元朝皇帝相同的也一律修改,高麗國王頒布的旨意不能用“宣旨”,而改為“王旨”,君王自稱不能用“朕”,而只能用“孤”,“奏”改為“呈”,陛下改為“殿下”,“太子”改成“世子”;高麗國王的廟號,忠烈王之后,一律不得采用“宗”“祖”等尊號,只能用“王”且都要用冠以“忠”,以表示對元朝的忠心。
恭愍王不到三十歲,就赴元做人質——這是元朝控制高麗的諸多手段之一,高麗必須有一位世子常年留居大都,作為人質,稱為“大元子”。自從忠宣王之后,在元的“大元子”都有一個蒙古名字,當時還是世子的王顓也不例外,他的蒙古名字叫做伯顏帖木兒。幸運的是,他得到了元朝皇帝的喜愛,又迎娶了元朝魏王孛羅帖木兒的女兒魯國大長公主寶塔失里為妻,并被元順帝封為高麗國王。
自從至元十一年(1274年)忽必烈將女兒忽都魯潔麗米斯嫁給高麗王子,元朝先后有八位公主下嫁給高麗國王。嫁到高麗的公主們仗著娘家的威勢,在高麗作威作福,大發淫威,甚至對自己的夫婿高麗王拳腳相加;娶齊國主公的忠烈王就是其中挨打最多的一個,經常被趕出房間,“露坐于外”。當然,元朝來的公主是不能得罪的,身為一國之君的他也只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暗自落淚。
恭愍王神情恍惚,顯得很是憔悴,不過,當聽到遍照稱呼自己做“殿下”的時候,他明顯地悸動了一下,說道:“孤王何時能恢復‘陛下’的稱呼呢?”遍照聽到這句話,精神大振,他覺得這是一個信號,一個恭愍王想有所作為的信號。
恭愍王發現遍照想說什么,就站起來,走到大殿大門前,看著外面慢慢匯聚的臣僚,他沉吟了一會兒,說道:“也許,李成桂說的沒錯,機會就要來了。遍照你不如還俗吧,輔佐孤做一些事情,怎么樣?”遍照一直在等著恭愍王這句話,此時聽到,激動得熱淚盈眶,跪在地上咚咚磕頭,連聲說:“蒼天有眼,我朝有救了??!”
按照恭愍王的指命,滿朝文武被指引到了壽昌宮。朝政從來沒有在壽昌宮商議過,因此這一異常的舉動讓所有大臣心神不寧,更讓人奇怪的是,壽昌宮居然大擺筵席,好像要進行什么慶賀的活動。不久,恭愍王來到,他端坐在寶座上,看著自己的臣僚,這些人有的還穿著蒙古人的衣冠。高麗政府為了表示對元朝的尊敬,對此不僅默許而且提倡,這些人中有些是自幼在元朝長大,心中仰慕大元遺風,愿意穿戴的;有些則是十分不愿意,但為了獻媚朝中的親元派,而故意裝出來的。
恭愍王端起一杯酒,看著滿朝官員,大聲說:“幾日前,大元脫脫丞相派人敕命,要我高麗派兵幫他去剿滅盤踞高郵的張士誠,今日酒宴不是為了喜事,而是為我高麗即將出征的兩萬三千名兵壯壯行!”說完,一口把酒喝了。
眾多朝臣中,有一名文翰署里的官員,此人穿著蒙古衣裝,留著蒙古人“婆焦”頭型,將頭正中及后腦的頭發剃光,前額及兩側留下三束頭發,垂到耳下。通常這種裝束的人在高麗人心目中就是漢奸的代名詞,此人卻恬不知恥,聽了恭愍王的話,明白今天這么大張旗鼓的歡宴,居然是為了慶賀出兵助元,當即站起來拍馬屁道:“殿下呀,您真是圣明,元朝是我們的父母之邦,哪里有父母有事,而兒女袖手不理的道理?應當慶賀,應當慶賀!”
高麗被迫修改與中原王朝相同的官稱,改尚書省、中書省為僉議府,改侍中為中贊,改平章事為贊成,改參知政事為僉議參理,改刑部為典法司,改吏、禮二部為典理司,改御史臺為監察司,改翰林院為文翰署。文翰署的主要職能就是培養國家后備人才,一旦有官職空缺,就抽派填充。一連幾天,滿朝的官員都在為元朝要求派兵助戰的事情憂心忡忡。誰心里都清楚,這兩萬多人,派出去生還的希望不大,兩萬多人的背后,是起碼一萬多個家庭,多少夫妻要生離死別,多少父母要告別膝下男兒,那痛苦非身涉其中是不能體會的。
看著兩萬精壯子民要去送死,官員們個個都恨不能把元朝的來使打死,但是,得罪強大元朝的下場他們是知道的,那將是國破家亡的代價。
“好不要臉??!”有人看不慣那名文翰署的官員嘴臉,冷嘲熱諷起來。那名官員自然不想善罷甘休,他用眼睛尋找著是誰給他難堪。還沒找到是誰,恭愍王又說話了,恭愍王端起酒杯,說:“你說的對,天下哪有兒女不孝敬父母的?我們的父母之邦——元朝,至元二十一年,派使來高麗要進獻水獺皮五百領、綢一百匹、白苧布三百匹、表紙五百張、卷紙一千張。我高麗國小民稀,但為了如數奉給,不知道有多少織戶傾家蕩產,又不知道有多少獵戶慘死深山。還有,父母之邦駐屯高麗的六千元兵,每人以三匹馬計算,則為一萬八千匹馬,一匹馬日支糧草五升,每天就需要飼料九萬升。我高麗國小地少,民力已不能滿足元的要求,大小官吏為了應付元朝的需要,居然連月俸、私糧也盡皆交出。更有民眾為了應付元軍的索要而賣兒賣女的,那就更多了……”
眾官員聽恭愍王話鋒一轉,居然說起了高麗受人欺凌的慘烈事由,不由得鼻酸,有的已經在低聲抽泣了。
恭愍王接著道:“元世祖下旨,要我高麗進貢美姬,且必須是處子之身,下令全高麗處女必須先告官登記,否則不得出嫁。為了應付交差,我先王令全國十三歲以上,十六歲以下的女子不得擅自出嫁,以便預留下,讓元使挑選……”恭愍王說道這里,已是潸然淚下。接著,先是有一名官員忽然放聲大哭,緊接著一個、兩個、三個,在場的官員無不捶胸頓足,嚎啕大哭起來。
那名文翰署官員左看看右看看,知道今天闖了大禍,犯了眾怒,趕忙小心地坐下了。他剛一坐下,就被恭愍王看到了,只聽恭愍王說:“權文翰,你是國家棟梁,又深知父母之邦不可不尊的道理,想必你是想參加到這兩萬三千人當中去了?”
那姓權的官員已嚇得哆哆嗦嗦說不出話來。忽然,他眼前多了一人,一個身材魁梧的武官,手里還握著一把長劍。按理說,在皇宮里,武將是不允許攜帶兵刃的,可是恭愍王并沒有一點不高興,因為這一切都在他的默許下進行的,這還只是開始。
那武將姓李,名叫李成桂,“姓權的,我不想去幫蒙古人打仗,你偏偏要我去,那我只能殺了你……”李成桂冷冷道,那官員大驚失色,在場的官員忽然有人叫起來:“殺了他,殺了他……”附和的人從一個變成兩個,從兩變成四個,不一會兒,所有的官員都在說著同樣的話,連那些穿著蒙古衣裝的官員也在叫,因為他們察覺出,一個新的時代即將來臨。
恭愍王用眼角掃了一下眾人,輕聲說:“李成桂,沒聽到滿朝文武都在說什么嗎?你難道想讓朕……聽清楚了,是朕!還想讓朕做一個剛愎自用的君王嗎?”李成桂一抱拳,高聲道:“尊陛下意旨。”
“陛下”“意旨”和“朕”這三個詞已經幾十年沒在高麗宮殿中出現過了,眾人聽到這三個詞再次出現,有的老臣又哭起來了,似乎看到了高麗中興的希望,嘴里喃喃自語:“我大高麗啊,我大高麗啊……”
李成桂走近兩步,伸手抓住那名文翰署官員,一劍刺進了他的心窩,那人在地上抽搐了一陣,就一動不動了。
“陛下,老臣愿請命,殺元使,拒派兵,趁元朝內憂外患之際,舉兵抗元!”有大臣哭叫著道。
“臣附議!”
“臣附議!”
……
贊同的人越來越多,李成桂把劍收起來,跪下磕頭道:“臣不敢茍同,臣以為,大元雖疲于應付各地起義軍,但是依舊是樹大根深,以我高麗現在的國力,不宜貿然出手?,F在我們應該靜以待變,只要時機成熟,小臣和家父愿意帶兵收復雙城總管府,屯兵邊境,和來犯元賊決一死戰,絕不讓他們再踏進高麗國境一步!”
李成桂是榮祿大夫兼兵馬使李子春的嫡長子,父子兩代皆是高麗名將。后來這個在恭愍王面前信誓旦旦的李成桂擁兵自重,終于走上了自立為王的路,開創了歷二十七代君主、立國五百余年的朝鮮李氏王朝。
恭愍王又抽泣起來,說道:“李卿所言極是,我高麗還不到和大元翻臉的時候……可是……可是,這兩萬多人……唉!”
三天后,兩萬三千名高麗士兵奔赴大元,一路燒殺搶掠,比強盜還不如,日以繼夜地殺奔江南,不知道有多少江南百姓慘死刀下……
大元國都大都城內,樞密院的值房中,一幫文吏正焦頭爛額地翻閱著一份份文牒。樞密院副使坐著轎子匆匆趕來,一下轎子,他就快步走進樞密院,兩名下屬看到他,急忙施禮,他看也不看,快步疾趨值房。一只腳剛跨進門里,他就叫起來:“各地的軍報都到了沒有?丞相立馬要來,要快!”
一個滿頭大汗的書吏跑到他面前,躬身道:“不是小的不用心,實在是軍報沒有到齊……”樞密院副使臉一沉,小聲道:“你怎么這么不會辦事兒,沒有到齊,就不會用以前的搪塞一陣?挨過今日奏報就到了,我們不就免得挨罵了嗎?”其實,不用他說,那書吏已經在這么做了,聽上司也是這個心思,頓時松了口氣,陪著笑臉道:“使司大人您不早這么說,早這么說了,前兒軍報就到齊了。”
那副使陰沉著臉道:“咱們丞相這么個使喚人法兒,鐵打的也受不了,咱們也是沒法子。話說回來,這么辦也是為了讓丞相放心,他老人家也是夠操勞的,咱們就別給他添亂了。”這樞密院副使老于官場,明明是自己作弊摻假,卻說得冠冕堂皇,好像是在做一件天經地義的大好事。
大元權相脫脫的馬車停在了樞密院外。樞密院的幾個門丁看到是脫脫的車馬,急忙迎上來,另外有人跑進去通報,好讓當值的官員有所準備,免得被脫脫看到不應該看到的事情。元末吏治腐敗,百官少有認認真真做事的,當值期間玩忽職守是常有的事,被脫脫逮到幾次之后,樞密院的人也學乖了,吩咐門丁,看到脫脫的馬車,立馬進去通報,好及時裝出一副忙得四腳朝天的摸樣。
脫脫為人嚴苛,眼里揉不得沙子,大大小小的官員沒有一個不害怕他的。在眾人的擁簇下,脫脫走進了樞密院的值房。當值的樞密院官員早得到消息,書案上的邸報、軍報已經按照明細分列擺好,就等他查問。
脫脫今天來樞密院,就是為了查看各地的軍報和軍隊調動情況。本來,每天都會有奏報送到他面前,但是,最近是非常時期,他急著得到近期的消息,不等奏報送達,他就來了樞密院。他正準備傾全國之兵,蕩平高郵張士誠,元帝授他節制各路藩王的大權,在詔書中有“朕于丞相共理天下者也,天下多故,朕軫其憂,相任其勞,理所必致汝往”等令脫脫感動落淚的話,他暗下誓言,此次用兵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他一進值房,就有書吏搬來了椅子,他也不坐下,只是示意眾人接著處理手中的政務,問道:“今日的軍報到了嗎?”樞密院的副使早就知道他會來,更知道他會問起軍報的事情,早有準備。于是不慌不忙地拿著偷偷修改的軍報,遞到脫脫面前,小聲說:“相爺,正準備給您送過去呢,您先過目。”脫脫威嚴地看了他一眼,然后接過軍報,掃了幾眼。
脫脫幾日前就下達了調集各路兵馬的指命,他深知眼下的蒙古鐵騎已經沒有戰斗力,想要一舉蕩平高郵,必須尋找新的兵源,所以他奏請元帝,從高麗等藩王處抽調兵馬,所謂的“軍報”就是從各地調集兵力的進行情況。
他手里拿著十幾份軍報,還有幾份應到的尚未送達,不過最晚也不會超過今天。樞密院的人知道拿不出來,免不了又要受脫脫一頓訓斥,為了應付他,故意拿以前的幾份軍報稍作修改呈給了他。這幾天為了南征的事,脫脫忙得頭暈眼花,居然沒有看出來,順手將軍報交給身后的隨員,伸了一下懶腰,這是他在處理政務累極時,想休息一下的征兆,馬上有人遞上來一杯茶。
他接過來喝了一口,又交給下人,說道:“此乃非常時期,爾等切勿怠慢政務,欺瞞搪塞。”這幾乎是他每天必說的幾句話,像例行公事一樣,手下的官員們,也都例行公事一般表示一番。
脫脫點頭贊許,忽然樞密院中走進一個人來,脫脫抬頭一看,是新任命的治書侍御史汝中柏,此人是他夾袋中的人物,無話不談的心腹。脫脫此次南征,勢必要離開宮禁,這對于他的政敵來說,無疑是一個扳倒他的好機會。元朝從立國開始就伴隨著慘烈的政治斗爭,王權的更迭只有兩次是和平交接,其他不是宮廷政變就是武斗奪位。丞相的每次易位也往往是政治斗爭的結果,脫脫能有今天的,就是拜當初他斗敗伯父權臣伯顏所賜。因此,他時時刻刻警醒著,提防著有實力、有能力、有野心扳倒他的人。
離開宮禁往往是最危險的,政敵可以趁他不在中樞,進行謀位活動。脫脫深知這其中的厲害,所以在這之前他就已奏明元帝,要他的骨肉兄弟也先帖木兒朝政。有親兄弟在朝中壓住陣腳,量來沒人敢造次,汝中柏就是他提拔上來輔佐他兄弟的人。
“快給中柏讓座。”脫脫笑著讓人給汝中柏搬來了座位。樞密院值房中就有一排座椅,但這間屋子太大,要坐上去需要走幾步路,為了不勞動大人們,樞密院的值事都是搬著椅子隨時伺候。
汝中柏好像有什么要緊事,看到搬來的座椅,沒有坐下,他走到脫脫身邊,行了禮,小聲道:“相翁,可否借一步說話。”脫脫看他小心的樣子,反而不快,大聲道:“此處乃是朝廷中樞之地,無事不可談,你說。”說完,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汝中柏有些難堪,左右看了看,知道現在不說話也不行了,只得壓低聲音,道:“相翁南去,朝廷里的事情都安排妥當了?”脫脫知道他不會平白無故的問這個,一定是發覺他哪里安排得還不夠。他性子急躁,看不慣汝中柏說話慢吞吞的樣子,更不想在下屬面前這么躲躲閃閃的,好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就大聲道:“你有什么話就直說,別繞彎子,本相還有許多政務要處理。”
汝中柏臉微微一紅,道:“哈麻……”他剛說了兩個字,脫脫就感到他要說的事情確實不能在眾人面前議論,一抬手,示意他閉嘴,然后站起來,拉著汝中柏一起走到了院子里,一邊散步,一邊問:“你是不是聽到什么消息了?”汝中柏神情篤定地道:“相翁,哈麻覬覦相位多年,如若不把他扳倒,您提師南征,廟堂之上恐怕變數陡生,還是應當趁相翁還手握軍政大權,將此獠除去,免得有后顧之憂。”
哈麻是元帝的寵臣,此人趨炎附勢,惟利是圖,為了取得元帝的歡心,他無所不用其極,到處搜羅奇珍異寶,更覓得藏僧傳授元帝房中秘術,深得元帝信任。從前脫脫從來不把他放在眼里,認為哈麻只是個供元帝開心的小角色,但是,隨著哈麻職位的不斷上升,又暗中和一些朝中重臣來往,他意識到此人早晚會是心腹大患。
汝中柏早就提議要鏟除哈麻,但是脫脫心有所忌,如果動了哈麻,勢必會讓元帝發怒。早在脫脫當權不久,朝中就有脫脫攬權欺主的流言蜚語。如果除掉哈麻,元帝會不會對他心生猜忌,繼而影響他的權位呢?正是由于這種顧慮,他才遲遲沒有動手。
“哈麻不足為患,有也先帖木兒朝政,有你輔佐,哈麻就是想有所異動,也鬧不出什么大亂子。他就像是一只被群狼看著的羊羔,能活命已經不錯了,還敢頂人不成?”汝中柏知道脫脫會這樣說,他料定,脫脫走后哈麻一定會動手??吹矫撁撀楸源笠庵链?,他是又氣又急,一下子跪在地上,抱住脫脫的大腿,懇求道:“相翁萬萬不可做此想啊,哈麻狼子野心,滿朝皆知,不除掉他,早晚生變,如果相翁不聽我言,這治書侍御史我死也不做!”
脫脫沒想到他會失態至此,伸手拉起他來,生氣道:“中柏你多慮了,你想想,我節制全天下馬兵,權勢過重,此時再誅殺朝臣,豈不是更讓今上心疑?到時候,我丟位丟命,悔之何及?這番道理,你久在廟堂怎能不知?”脫脫雖然性子急躁,但絕不是那種沒有心機的莽夫,他心思縝密,對權謀智術更是有一套獨有的法門,不然也不會當政這么多年。
汝中柏氣得跺著腳,道:“相翁我看你是老糊涂了!如你所言,現在相翁你手握全天兵馬大權,今上就是想動你,也有所顧忌,怎會因為相翁除掉一個小小的哈麻,就讓你丟位丟命啊?但是,相翁一味婦人之仁,容許哈麻做大,待相翁南去,哈麻獨持今上,左右進言,今上難免聽進去一句兩句,那時一道圣旨,萬事皆休??!”說著居然哭起來。
脫脫看他身為朝臣,居然在大庭廣眾之下抽泣啼哭,氣得語無倫次,道:“這……這……從何說起啊這……亂彈琴……亂彈琴……”說完就甩袖子走了。
這年初冬,在脫脫的全力催辦下,大元朝廷調集了諸王、諸省號稱百萬軍馬,直奔高郵殺來。脫脫知道,這次大戰不僅關乎國運,而且左右著他個人的命運。如果一戰成功,他計劃揮師轉戰,用得勝之師一舉將南方諸多割據勢力,逐個擊破。那樣他無疑將成為大元朝的中興名臣,流芳千古,萬世留名,在朝廷上的位置更是無人能撼動分毫。但是,一旦失敗,他的權位能不能保住是小,恐怕連性命都堪憂……
一場決定著元末歷史走向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一邊是決心要廓清寰宇,力保大元江山的廟堂權臣,一邊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梟雄巨將,脫脫和張士誠,這兩個代表著兩個不同勢力的大人物,將在高郵決定彼此的生與死。
坐鎮高郵的張士誠剛剛擊退了一股襲擾高郵的官兵,雖說是小股游騎,但他也不敢大意。按照左丞徐義的建議,現在他要立威,不然朝廷會接連不斷地派小股兵馬前來襲擾、刺探。一定要讓他們知道,高郵不是輕易可以侵擾的地方。為此,張士誠派大將李伯升用數倍于敵的兵力,輕輕松松地將那小股朝廷游騎絞殺殆盡。
徐義精于算計,覺得應該把這個小小的勝利大大地宣揚一下,鼓舞高郵上上下下的士氣。在他的建議下,張士誠決定犒勞參與作戰的將士,大擺筵席,歡宴三天。這天,張士誠邀請了高郵城內的鄉紳名士,要他們參與宴席。這樣做,不僅可以起到親民的作用,還可以讓底下的民眾知道,他大周誠王張士誠有能力挫敗朝廷的任何挑釁行為。
在張士誠新近改建的宮殿——誠王宮里,擺開了三四十條一兩丈長的長桌,前面一排坐滿了文臣武將,文臣只有不到十個人,還是武將居多,靠后的幾排是高郵城內的鄉紳。眾人都坐定之后,張士誠才在徐義的陪同下,笑容滿面地走進大廳。眾人趕緊磕頭的磕頭,拱手打招呼的拱手打招呼。那些給他拱手的都是從前一起在鄉間共事的兄弟,磕頭的多是后來才投靠來的人。
很好很快!?。?
一套終于看完了。
仔細拜讀,提升自我
東西還好。。。。
小說,看看而已。
這次一共買近1500的書,作為書屋書單的。每一本都塑封,沒有折角現象,可能 是購的多,裝了二個紙箱子?;旧洗蠹乙餐ο矚g這類書的。希望當當多搞點活動,把實惠帶給大家,讓大家更喜歡讀書。
錯別字太多了。
一如既往好。。。
物美價廉,內容豐富
裝幀精美,印刷清晰,貨真價實,非常好!
沒讀,看起來還不錯
書挺好,我很喜歡,期待下次合作愉快
很好,不錯不錯。物流超快,一天就到了
民企教父沈萬三系列裝幀精美 情節曲折 引人入勝
正版書,寫得好。精彩
在當當買了很多書,唯獨這一本,是迄今為止覺得最差的。原因是內容里出現太多的錯別字,奇怪是沒人審稿嗎?這么多錯別字居然看不出來,而且一看就是用拼音打字打出來的。
看完了前三部,就等這部呢!昨天上午到的,現在已經看完了,期待第五本大結局!
延續前三本的風格,內容豐富、挺長知識,值得一讀!
給家人買的,非常好的一本書,看的人愛不釋手,可以一晚上不睡覺都把它看完?
今天剛剛收到貨等看看再追加評論希望有所收獲
看完了前三部,就等這部呢!現在已經看完了,期待第五本大結局!
好書好書,贊一個贊一個,當當物流很快,支持當當。。。
趁活動趕緊一起買全了,明朝好像沒這么個人 據有些人考證
看看有沒有合適嗎我也想買什么意思啊你不?
買了第一本,看完覺得很值得看,所以把剩下的買齊,第一部介紹沈萬三的作品,商道無疆,學習。
前面三本都有了,這部延續前三本的風格,內容豐富、挺長知識,值得一讀!作者雖是80后,但文筆很好,對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社會都描寫的很細膩到位。
作者雖是80后,但文筆很好,對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社會都描寫的很細膩到位。特別喜歡看,特別是對于沈萬山是如何從零起步,慢慢起來的,過程寫的很詳細。期待下一本和結束版本。
明朝“馬云”的傳奇財富人生!忠實再現明朝首富沈萬三從窮小子到富可敵國的奮斗傳奇與權商之道!為您道出中國人都應該知曉的財富機密——如何把自己做大,不要把自己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