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言商,本是生意人的本份,奈何幾千年來,又有誰能真正做到?生意做得越大,受困于各方的擎肘和博弈也就越多,這套夾縫中的“玩法”,不是誰都會玩,也不是誰都玩得起。
一百五十余年前,帝國的政治時局正值風雨飄搖,商業卻開始一步步走向繁盛的,胡雪巖、喬致庸、盛宣懷、王熾、孟洛川......一批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生意人紛紛登場。在這群奪目的商業精英間,天才、傳奇色彩的,卻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名字:古平原。
這個后來被《明清商賈奇聞錄》尊稱為“商王”的年輕人,從販賣一袋私鹽做起,短短數十年里,借勢謀局,翻云覆雨,周旋于商幫、政府、買辦及三教九流之間,將生意越做越大,直至后縱橫各行各業,通吃政商兩界,成為財傾天下的一代首富......其間,進與退,顯與藏,順境與逆襲,陰謀與陽謀,商業手腕與政治心術,人脈運營與處事智慧,一招一式,一言一行,無不將中國生意人幾千年來的“玩法”趨于。
翻開《大生意人》,從他的這套“玩法”中,讀懂在中國傳統政商關系下做生意的至高智慧和隱秘準則。
政商小說里程碑之作!
在中國做大生意,幾千年來都是這套玩法。
一個私鹽販子,如何在夾縫中翻云覆雨、扶搖直上,成為通吃政商兩界的清朝首富?他的這套“玩法”,就是在中國傳統政商關系下做生意的至高智慧和隱秘準則。
作者趙之羽,祖上為清朝開國大將、滿文創始人,多年潛心清史研究,堪稱懂清朝政商關系的小說家。
歷時5年磅礴著就,官場商界競相熱讀,豆瓣高分好評如潮,著名作家邱靜之、何小竹、魏風華、浪翻云等齊聲力薦!
趙之羽
滿族正藍旗人,伊爾根覺羅氏,其先祖伊爾根覺羅噶蓋為清朝開國大將、大學者、滿文創始人。
趙之羽家學傳統淵博,文史造詣深厚,多年來致力于對清史尤其是清朝商業史的研究,堪稱最懂清朝政商關系的小說家。在這本潛心五年磅礴著就的《大生意人》中,他將肅然的歷史軼事和奧妙的經商智慧編織成鮮活的故事,讀來令人拍案叫絕,細細品味卻又有悟于心,讓人不忍釋卷,一讀再讀。
及時章 坐等顧客上門,不如換個賣法
第二章 一把火燒了自家茶園
第三章 內部消息價值千金
第四章 請最懂茶的人制茶
第五章 古平原獲得及時筆“風投”
第六章 萬茶大會的重重迷霧
第七章 錢財只是家業,招牌才是事業
第八章 讓慈禧太后為蘭雪茶代言!
第九章 舍小得,換大得
從山西到徽州,繞不開的是一條黃河。古平原的授業老恩師曾經在開封做過一任治河小吏,經歷過道光年間的那場大決口,盡忠國事,險些身殞殉河。這段往事古平原從小聽得耳熟,算了算行程,特意從開封渡黃河南去。
古平原素有心計,知道自己是流犯之身又處在險地,所以早就準備了一個貼身錦囊,里面放著幾張攢下來的銀票。這個錦囊他從不離身,為的就是不知什么時候要立時逃亡而備,如今還真是用上了。
雖然一路上不乏用度,也順順利利在碼頭登上了渡船,駛入黃河波濤之中,古平原卻始終沉著一顆心,他有太多的事情放心不下。一是自己把李闖寶藏的過半之數給了王天貴,除惡不但沒有務盡,反倒讓王天貴死里逃生,經此一事兩人已是不共戴天的對頭,王天貴雖然失去了名下所有的買賣,可是憑他的手腕,手里拿著幾百萬兩銀子,不知會干出什么事兒來。只是當初那情形,不得不當機立斷,若晚了一步,常玉兒就會命喪李欽之手。
由此再想到常玉兒,古平原坐在黃河渡船上,伸手入懷,本想拿出常玉兒的那枚鸚哥綠的翡翠扳指,觸手之處卻碰到了心上人白依梅的那枚玉簪,心里一痛,緩緩松了手。常玉兒心甘情愿拿身子押在王天貴那里,為的是什么,古平原就像吃了螢火蟲一樣肚里雪亮,一個女兒家若不是情深意重,怎么會做出這樣的舉動。然而這份情意看起來只能辜負了,一想到常玉兒在家中醒來卻再也見不到自己的蹤影,古平原原本逃脫羈籠的幾分快意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還有京商。張廣發死在山西,雖然不是自己親手殺的,卻也脫不得干系,京商財大勢大,要對付自己可以說是輕而易舉,而當年那宗迷案的真相,只怕要隨著這個京商大掌柜一同深埋地底了。
古平原長長吐了一口氣,與此同時他還在惦念著家鄉的娘親弟妹。開封碼頭是南北交會之地,古平原選此渡河,一來是瞻仰老師當年的惠民之績,二來也是為了在南來北往的客商行人那里打聽打聽家鄉的戰況。
打聽的結果卻是極為不妙。在碼頭邊的茶館,古平原正遇上一個安徽來的行腳商,他放出幾句徽州話,對方乍聽鄉音也是倍感親切。古平原做了個小東,席間談下來,這才知道半個月前太平天國的英王陳玉成在徽州本地亂黨首領苗沛霖的暗中配合下,二次在三河鎮取勝,時隔3年,又一次奪下這座軍事重鎮。安徽巡撫袁甲三兵敗不敵,退守廬州,朝廷接報大驚,已然調了江北大營的多隆阿將軍,還有湘軍的霆字營星夜來援。
“壞了事兒了。”那行腳商不斷搖頭哀嘆,原本江北大營、江南大營把南京城圍得水泄不通,如今長毛的英王陳玉成打下三河鎮直逼廬州府,忠王李秀成率兵進逼杭州,這分明使的是圍魏救趙之策。可是官兵卻不能置之不理,浙江、安徽這兩塊膏腴之地若是落入長毛之手,就算打下了南京,拿住了洪秀全也無補于大局。
“再加上一個翼王石達開攻四川也是連連得手,這太平日子看起來還是遙遙無期。”行腳商一杯酒落肚,神色黯然。
古平原聽了之后自然也是心頭百上加斤,原本打算在碼頭渡口停留一日,看看當年治河的遺跡,如今卻當機立斷,正趕上一艘運糧船要過河,付了3兩銀子的高價,立時便上了船。
“小心把穩嘍!”古平原正在浮想聯翩,耳邊猛然聽到舵工一聲高叫,就覺得船的側面一條黑乎乎的大蛇迎面撲來,他猝不及防,受驚之下身子往后一仰,險些栽到河里。
就見舵工不慌不忙,用櫓輕輕一撥,將船身一順,輕飄飄地靠上了那條大蛇,船不過微微震了一下而已。
古平原回過神來,定睛才發覺,什么大蛇,分明是一條粗大的鐵鏈,兩邊遙遙望去各系一端于岸上,至于岸上是什么情形,為何要設這鎖河鐵索?古平原滿心好奇,不由得就開口向舵工問。
“說起這個,那說道可就多了。我是沒趕上,不過我爹那輩兒的舵工都記得三十幾年前那場黃河大決口。”舵工都健談,話匣子打開就關不上,滔滔不絕說起來,講的都是當年的決口往事,什么鐵船上樹,牛漂八十里,女人在河里生孩子講起來停不住。古平原見他半天說不到正題,心中有些不耐煩,咳了一聲,舵工卻不樂意了。
“我說這位大爺,你別以為我說的都是不相干的話,要不是當年決口這么慘,哪里來的這條鐵菩薩。”
“鐵菩薩?”
“對嘍。原本這開封的河岸兩側渡口上各有一只碩大的鐵牛,稱為鎮河總兵。可是道光爺那年的決口竟把這兩頭鐵牛都沖到了河沙里,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等水一退,百姓都說這鐵牛被卷入河底,已然沒了牛性,撈上來也是無用,但當時朝廷派來的治河大臣卻一意要撈,眾人雖然不明其故卻也只得聽從。
等把鐵牛撈上來,治河大臣這才把謎底解開,原來他手下的一名小吏獻策,提議將鐵牛鍛造為一條鐵索,這樣無論黃河上起了多大的風波,只要渡船靠索而行,就可以安然往來于河上,免了從古至今渡船不時傾覆人亡的慘禍。
治河大臣接納了這個建議,就將這個差事委派給那名小吏。此人也真不負眾望,30個晝夜幾乎不曾合眼,在流火爍金的天氣里守在熔爐旁,將一條鐵索打造得堅實無比,用3丈長的鐵釘釘在岸上,附有絞盤可以升降,30年過去并無半點意外,靠著這一條鐵索,不知保住了多少人的性命。
話說到這兒,舵工語氣中帶了一絲得意:“這條船從我爹手里傳下來,據他老人家說,當年載著那位造鐵索的白大人,風里來浪里去,不知過了多少次河,說起來也是個有功之臣吶。”
“白大人?”古平原心中一動,聲音便不由得顫了一顫。
舵工絲毫未覺,興致勃勃地說下去:“白修業白大人啊,對岸建有他老人家的生祠,大爺你要是不忙,下了船可以去看看。”
卻半晌沒有聽到回答,舵工好奇地轉頭看去,卻嚇了一跳。只見這年輕人紅了眼圈,目中隱有淚光,手撫著船身,不知在喃喃地念叨著什么。
“大爺,你這是……”
古平原到底捺不住心中激動,脫口道:“你口中的那位白大人,是我的授業老師。”
“哎呦!”舵工整年迎來送往,真話假話一望便知,看古平原的臉色就知道絕不是虛言。“您是白大人的弟子?!哎呀呀,這是怎么話說的,我方才還管您要了3兩銀子。”他拿出銀子就要塞還給古平原,“不成不成,這銀子我可不能收,要是被人知道我收了你的銀子,不被同行罵死,回家也得被我爹打死。您、您把銀子收回去吧。”
古平原下意識地伸手一拒:“船家,我問你,當年令尊說沒說過,我老師坐你家的船給不給船錢?”
舵工一愣,想了想答道:“還真說過,一次船錢都沒短,分文不少地照給,我爹爭紅了臉都沒用。”
古平原笑了,他就知道憑老師的清廉秉性,絕不會坐船不給錢。
“眼下我要回徽州,若是坐船不付船錢,哪有臉回去見老師啊。”古平原的話不緊不慢,卻是語意堅決。
“那……”舵工看出來這年輕人不是個輕易改變心意的人,他搔搔頭有點難為情地說:“3兩銀子也收得太多了。不瞞您說,我是看您急著要走,所以坐地起價。糧船不載客,偶爾破例頂多也就是500個大錢,多的錢我退給您。”
“不!”古平原依舊是一擺手,“渡河也是買賣,你賣我買,講好了的價錢又是銀貨兩清,豈能更動!”
“這……”舵工摸了摸腦袋,想不到這一臉和善的年輕人卻能隨口講出讓人駁不倒的道理。他笑了,“大爺,我說句話您千萬恕罪。這白大人是當官兒的,我瞅您卻像個生意人。”
古平原展顏一笑:“你說的不錯,我確實是個生意人,所以知道賺錢不容易,想多賺點錢也并沒有錯。你方才說自己是坐地起價,其實不然,做生意就是要有眼光,你能看得出我急著渡河,愿意多出船錢,說到底這是憑你的眼光賺錢,這錢,足可以拿得心安理得。”
舵工一樂:“其實我家有家訓,窮人急過河分文不取,若有餓病還要送上幾文,至于那船錢就要落在那過河的富人身上,我方才看大爺您衣著不差,這不就琢磨著貼補幾兩銀子來花花。”
“這也算是劫富濟貧,取之有道。”古平原一番閑談心情有些舒朗,順便問起過了黃河之后一路往南的旅途。
“離了河南可就要多加小心了,河南以南不太平,官軍與長毛打成了一鍋粥。”黃河上的舵工消息最是靈通,知無不言地叮囑道,“我聽過往的官爺說,朝廷大軍把南京城圍了個水泄不通,這螞蚱臨死還要蹦三蹦,何況長毛坐擁幾十萬的兵馬,如今南京城外的長毛都喊著要救天王,可南京被江南、江北大營圍得如同鐵桶一般,怎會那么容易就打進去。別說,這長毛真有能人,不打南京,專揀江南繁華熱鬧的大城去攻,料定了朝廷一定分兵來救,如此一來不就有空子好鉆了嘛。”
這話與行腳商的話彼此印證,古平原的眉頭不知不覺又擰緊了。
“還有一句話。過了河后寧走大路,莫走小道。”
“這是為何?”古平原心中的盤算與此正相反,他是個逃亡在外的流犯,最怕碰上官兵盤查,所以一心一意要在渡了黃河之后,走山野小徑往南去。
“大路遇見官兵或者長毛,都是集結成隊,遠遠望著他們的旗就可以躲開。小道上都是剪徑搶劫的土匪強盜,埋伏在亂石土堆之后,哪里躲得開。更何況官兵要錢,長毛要抓兵,換句話說都不要你這條命。可是強盜就不一樣了,一手拿錢,另一只手就遞刀子,狠著哪。”
就因為舵工的一句話,古平原幡然變計,專揀大路走。他素來機智,一路南行避開了幾個戰場,卻也繞了不少道,路上遇到官兵設卡能躲就躲,躲不開就用銀錢開道,倒也萬試萬靈,安然無事進了安徽。
沒想到一進安徽就出事了!
走到六安附近的石佛坳,古平原遇到了一伙兒潰敗下來殺紅了眼的綠營兵,要搶古平原的馬,瞅那模樣還要誣陷古平原是長毛,打算殺人滅口。古平原見勢不好,丟下馬斜刺里鉆進樹林逃之夭夭。不曾想禍不單行,在樹林里誤踩了一具獸夾,腳踝鮮血淋漓,受傷不輕難以動彈。幸好放陷阱的獵戶當天來看收成,見誤夾了行人,倒是好大過意不去,將古平原扶回家上了刀創藥,調理將養了幾日。
古平原心里有事,哪里能夠安心靜養,稍能下地走動便要求動身。獵戶勸說無用,只得幫他找了一輛到遠處縣上賣山貨的大車,捎著古平原去鎮上,等到了地兒再花錢買匹腳力。
就這樣大車一路顛簸,便到了六安以南、安慶以北較大的一個縣城——平田縣。
古平原向拉大車的老板打聽了這縣上的客棧,隨后跛著腳來到一間小客棧“留侯寓”投宿。自己身上有傷,出門在外兩件事不可輕忽,一是錢財不能露白,二是傷病不可大意。所以他特意要了一間上房獨住,打算再耽擱24小時,請教一位有名的大夫開些傷藥路上敷用。
客棧伙計見古平原出手大方,又托他們購買馬匹干糧,這都是多少能落幾文的好差事,自然盡力巴結,幫古平原介紹了縣城一位世代行醫的老郎中來出診,一帖傷藥沁涼入骨,走路也立時松快不少。
古平原是個閑不住的人,這幾日腿腳受傷不良于行,整日躺在床上憋悶得慌,現在稍好一點便早早用了晚飯,出門到街上逛逛瞧瞧。安慶已然離徽州不遠,古平原聽著滿大街的徽音,立時勾起一肚子的鄉愁,只覺得街上的人都可親可敬,竟是怎么也看不夠。
就這樣走了不遠,忽然一打眼看見一個熟人。說熟其實也不過剛剛相識,便是那個來縣里賣山貨的大車老板,這人姓周,一路閑聊得知從前也是個獵戶,圍獵的時候不小心被同伴的砂子槍打了腰,再上不得山,又因為人老實可信,于是獵戶們公議,把進縣城賣貨這個肥差交給了他,算是幫襯他一家老小不至于困餓。而這個老周也真是個忠厚人,別人有這樣的機會大抵都會吃些回扣吞些油水,他卻從不藏私,賣多少錢總是如數交回,自己只賺一份跑腿錢,從不多拿多要。
古平原特別敬重這樣的買賣人,看他方才一路上還有說有笑,如今卻愁眉苦臉站在街邊打著磨,就知道他遇上了難事,湊前一步問道:“周大叔,您老不是說賣了貨打算連夜回去,怎么……”古平原看了看車上,就見大車上依舊是堆得鼓鼓囊囊,顯見得這貨賣得不順手。
“何止是不順手,沒人買呀。”老周急得眼睛都紅了。
“我聽你說這山貨是搶手的東西,特別是你這一車都是上好的貨色,這幾年來已經在縣城小有名氣,每次來并不愁賣,怎么這一次卻乏人問津呢?”
“唉!都怪那該死的土匪。”老周一跺腳。
原來官軍與長毛這么一開戰,地方上頓時就起了恐慌,米面糧油鹽這些過日子必需之物的價格一路飛漲,不管大家小戶都紛紛囤積,市面上的銀錢就那么多,都用在糧油上,自然別的商家日子就不好過了。偏偏土匪還來趁火打劫,而且膽子很大,大白天就敢在街上掠人,然后駕上快馬出城,這就算是一票兒,少則幾十兩多則幾千兩才能贖回。更有甚者,老周還聽人說,土匪縱火燒了一家富戶,趁著家人出來救火時,一窩蜂沖進去大砍大殺一番,劫了不少財物后全身而退,所以現在整個縣城的富戶都是惶惶不可終日,市面更是冷清。
“我這一趟啊,算是白來了。白跑一趟倒是沒什么,可是、可是那么多老兄弟信任我,讓我來縣城里賣貨,大人孩子眼巴巴盼著我,我卻雙手空空地回去,人家都等米下鍋呢,我這、我這可怎么說啊。”老周一籌莫展,抱著頭直打唉聲。
古平原想了一下,拍了拍老周的肩膀:“別慌,你這車貨不是賣不出去,而是賣的不得法。聽我的,包你明天一早就能起身回程。”
“怎、怎么個回法?”老周瞪大眼睛瞅著古平原。
“自然是把貨賣了,拿銀子回
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商圣范蠡
我是天從人愿,賭博一生,看似風光無盡,實則如履薄冰。——胡雪巖
無論你在哪里,政府是一樣的,愛他們但不要和他們結婚。——馬云
大的環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環境,小環境還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去適應環境,等待改造的機會。——柳傳志
我沒有參與政治,但我關心政治,政治跟經濟根本是手和腳的關系,假如兩者背道而馳,就難以處理,希望政治和經濟好,讓人民富國家強。——李嘉誠
我不能說我一直都很干凈,我也有走鋼絲的過程,但這應該只是一個階段,對于企業家來說,在于自己把握。——王石
沒事別惹事,有事別怕事。——潘石屹
好久沒看這類長篇小說,里面做生意的人各種計謀,還挺有意思的。
很不錯的一本小說,比那些虛幻網絡小說好看很多,關于做生意的道理,值得學習!
老爸很喜歡看這個書,我也看了一下真的挺不錯的,123部都買過了,前兩天老爸還問我第四部出了沒呢
這個作者太煩人了。沒完沒了,一本接一本,也不說一共幾本。不買了吧,缺幾本。買吧,沒完沒了。雞肋!
“天下商人但凡正經做生意的,心思都是相通的。”這句話說得真好。
快遞速度已經令人滿意,而且書包裝也很好,無折損
很精彩,一直跟蹤這個系列,希望后面的加快出版。
很好的商業啟蒙教材,我已經看完第一本,準備用其中的一段作為教材的素材。
認真閱讀此書,會深刻體會到"開卷有益"的含義所在。經過多次精讀,做人做事的教科書將會名符其實的映入腦海
朋友推薦的作品,還沒有來得及看完,或許是性格的問題,總感覺對人物有種抵觸的情緒,是自己自由散漫無所謂慣了吧。
一直追著看,一種堅毅、一份執著、還有一份心酸,這是這部小說帶給我的
小說的形式看看當時的社會百態,挺好。越看越佩服這個人。?
不錯,格局一開始很大,但是著眼點都很小。第四本從山西跑回安徽,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看到和京商的最后大決戰,持續關注中
講述傳統政商關系的經典,就是在今天也有教育意義,作者文筆很好。
故事有起落,比《胡雪巖》好看多了。雖然從商要讀胡雪巖,以后也可以讀讀古平原了。
對工商階層的壓抑歷來是一種強韌的中國傳統,即使是在民商經濟蓬勃發展的明清兩代,對于官僚政治的依附同樣根深蒂固。這本書對商人階層的特權恐懼也有非常深刻的描摹。生意人是制度的投射,在制度允許的范圍內尋找獲利機會,則是生意人的本份。“朝廷要么輕商,視商人為草芥,要么病商,奪商財如己物,要么焚林而獵,要么涸澤而漁,所以商人不敢和朝廷一條心。其實商人富了,國家才能富,什么時候大清能出一個英國維多利亞那樣的女王,那就好了。”商人立國真是偉大的設想,可惜歷史沒有假如,所以古平原也好,胡雪巖也罷,最后注定要輸得一塌糊涂。
包裝不錯哦(2) 整體感覺不錯(1) 性價比很高(1) 印刷很正(1) 紙質好(1) 排版不錯 包裝一般 折痕變形 紙質一般
這個系列前三本我都寫過評了,夸獎的話都說了一籮筐,都快想不出詞了,哈哈哈哈。但是還是想再寫幾句。第四本有一點重新來過的感覺,但是主角已經成為老油條了,計策越用越神,也越來越舍得下血本,而且來幫助他的高人也越來越多……怎么說呢,雖然沒有了白手起家的那種精彩共鳴,但是都看到第四本了,還是很期待最后的大決戰的
這個故事太峰回路轉了,豬腳每次都能扭輸為贏,不過結局卻都很悲傷
邏輯嚴密,情節靈活,符合時代特點的一本歷史類政商小說,推薦。
拋開什么古為今用、什么權謀、什么陰招,總之就是文案上那些亂七八糟---文案真是太糟糕了,差點讓我錯過好書----這書真是好看,從故事的精彩角度說,一點不比盜墓差
在中國做大生意,幾千年來都是這套玩法。看看到底咋玩
大生意人4:舍得大生意人4:舍得大生意人4:舍得大生意人4:舍得
沒想到《大生意人》會出道第四本,不知道還會不會有5.6.7....內容環環相扣,劇情雖有波折,但都能以妙計取勝,好書,看來我在坐生意的道路上需要學的東西還是很多的。贊!
書中有兩點讓我印象深刻:1,要騙人就要先把自家的茶山燒了,否則如何“取信”于人;2,如果你買斷了所有的墨汁,那我可以買斷所有的宣紙。沒了我的宣紙,你的墨汁毫無用處。況且我這宣紙成本更低。這就是四兩拔千斤。
非常喜歡的系列 喜歡閱讀的習慣是我認為的一種最高貴的習慣,它能增長一個人視野,充實一個人的頭腦,陶冶一個人的情操,凈化一個人的心靈。購買的這部書特別的好,包裝精美,可讀性很強,內容豐富,很喜歡,推薦大家購買,再次點贊。
司馬遷把致富手段分為三種,本富為上,末富次之,奸富為下。大生意人,何為大生意人,如何才能配得上這一個“大”字?不是說“腰纏萬貫、富可敵國”就可以稱之為“大生意人”的。大生意人必須有一種風骨,不畏權貴,不欺弱小,心懷天下,悲天憫人,誠信為重,利益為輕。這種“大”,是一種人格上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