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出版的《孤獨深處》首次收錄郝景芳的雨果獎獲獎作品《北京折疊》。
前言 北京折疊
中國科幻作家獲得國外獎項,是中國科幻小說更多走向世界的一個標志。 ——雨果獎作家劉慈欣談郝景芳
人站在這個世界的邊緣最容易感覺出世和異化出離世界的感覺是最孤獨的孤獨
郝景芳的作品,獲獎作品,設計裝幀都很好,推薦購買!
2016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作品,中國科幻又一高峰
在一個被折疊的城市這樣的大膽設定背后,作者郝景芳注入了她對未來世界的獨立的、嚴肅的思考。故事的整體格調雖然并不明快,但非常有現實感和力量感。
跟風買的,就想看看《北京折疊》有多現實,但是其他幾個故事吸引了,真好,希望中國多幾個像郝景芳這樣的科幻小說家。
《北京折疊》真不愧是獲獎作品,相比作者的其他作品來講應該是最有情節的一篇了,這本書的其他短篇更多的可能是想表達作者對現實的感觸吧,情節就稍顯遜色了,《流浪蒼穹》也挺好看的。
科幻的字面意義是科學的幻想。科學不應該僅僅是狹義上的科學技術,也應該包括人文科學部分。這兩部分是促進人類進步的一個雙螺旋結構。而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幻想則應該是一種對未來熱情的、積極的思索。
非常喜歡的一本孤獨深處,還是雨果獎的獲獎作品哦!
算是當當網的新顧客,但也買了幾千塊的書了,服務一直很好,客服態度很不錯,物流也很快。昨天下的單,今天就到了,真的很快。包裝也很好,雖然是下雨天,包裝一點沒受損,里面的書也完好無損。謝謝當當,給我提供了一個可以以低價格購買到這么多優秀的書籍。真的很幸運!!
郝景芳的作品像是一個預言家一樣:既然同一空間內容納不下這么多人,那么就讓大家分別在不同的時間內生活吧——折疊的北京便應運而生了。
北京折疊 在后三體時代日漸浮嘯的的中國科幻中。景芳的作品不太脹氣鼓吆喝,但總是吸引你去聆聽。搖曳多姿、細膩唯美的感性筆觸下,有著對世界冷峻的洞察和理性思索,而身處是一種堅定的力量感。
看完北京折疊后,說實話,寫的還不錯,但是,這個作品離雨果獎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雖然開了腦洞,但是故事情節和硬科幻關系不大,小說本來的隱喻太顯而易見,藏得不深,與《三體》相比,差距較大
三體之后才愛上科幻文。這個作者這么年輕就獲獎了,雖然是短篇,但肯定要支持一下的。紙質還不錯,比較柔滑,淡淡的奶黃色也恰到好處。排版合理閱讀比較舒服。整體裝幀不功不過。(一想到三體的質量,不論是簡版還是典藏版,皆是槽點,要不是內容實在精彩,委實看不下去啊!)
書是正版,裝幀、印刷都沒問題,拿到手里完好無損。內容也不錯,郝景芳的東西沒有劉慈欣那樣氣勢恢弘,屬于從日常生活著眼,從具體小事入筆,比較細膩和敏感的東西,值得一讀,推薦。
郝景芳科幻作品的收錄,有北京折疊,很喜歡作者的故事
孤獨深處收錄了雨果獎北京折疊,說實話,感覺北京折疊文筆一般,但折疊這個點很好。
《北京折疊》的社會隱喻讓人深思。三個空間生活著8千萬人,最少的500萬人住在最好的第一空間,最多的5千萬人生活在最差的第三空間。空間與空間之間的嚴格隔離,代表著階層的難易逾越。小說空間翻轉時的描寫看過電影《奇異博士》的話應該比較能夠理解。
這是中國人,也是亞洲人首次獲得該獎。本次郝景芳憑借《北京折疊》入圍雨果獎又掀起新一輪對科幻文學的關注。
郝景芳(作者)表示:書名是源于她對科幻小說的感覺。科幻小說構想一個可能性的世界,人站在這個世界的邊緣,最容易感覺到出世和異化。出離世界的感覺是最孤獨的孤獨
收錄了雨果獎的作品,確實值得一讀,支持郝景芳。
真的真的不會評論的我都會想來說一下,簡直是浪費我買了這本書的錢!!什么鬼?孤獨深處?不好意思看不懂!好好的科幻小說你搞個這樣文藝的名字?誤導消費者。。當我耐心看完幾頁的時候才發現我特么的真的想撕了這本書。。真心不懂作者怎么出版的???個人覺得作者是真的蠻孤單的。。。。。。
有問題,每一頁都連在一起,無法閱讀,請求更換質量好的,
《孤獨深處》的書名,緣于我對科幻小說的感覺。科幻小說構想一個可能性的世界,人站在這個世界的邊緣,最容易感覺到出世和異化。出離世界的感覺是最孤獨的孤獨。本次郝景芳憑借《北京折疊》入圍雨果獎又掀起新一輪對科幻文學的關注。
還沒看,先放著慢慢看。《孤獨深處》的書名,緣于我對科幻小說的感覺。科幻小說構想一個可能性的世界,人站在這個世界的邊緣,最容易感覺到出世和異化。出離世界的感覺是最孤獨的孤獨。小說集中的個別篇目從未發表。
從書香中尋求人生的一些感悟,不是自己的體會卻能讓自己了解不至于空言泛談。每個人都要接受書籍的熏陶我覺得這挺好的。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科幻小說讓自己的想象力飛躍,有一種突破的境界。
劉慈欣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第一部獲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中國人,也是亞洲人首次獲得該獎。本次郝景芳憑借《北京折疊》入圍雨果獎又掀起新一輪對科幻文學的關注。
好看,很有趣,很崇拜郝景芳,厲害,科幻小說寫的真不錯,引人入勝,加油
這本書恰巧是在讀完《百年孤獨》之后緊接著讀的,因此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對比:這本書名叫《孤獨深處》卻并沒有詮釋孤獨,毫無關聯的數篇短篇集就請不要取這么嘩眾的書名了;還有關于科幻和魔幻現實主義體裁的混淆,想讀科幻還是看《三體》吧……
劉慈欣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第一部獲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中國人,也是亞洲人首次獲得該獎。本次郝景芳憑借《北京折疊》入圍雨果獎又掀起新一輪對科幻文學的關注。
今年科幻志推出的郝景芳的三部作品的裝幀設計都是可圈可點的。但這個第二個五年創作的集子的組稿卻并不成熟,內容差強人意,沒有非常鮮明的主題方向,也不像第一本那么多元有趣。算是早產。如果按照《北京折疊》的方向,加強現實異化這樣的主題進行選材入編,大概能成。現在就算打頭的這篇《北京折疊》獲得了雨果獎……但對外國人來說,可能如實描述我們社會的現狀,不管套入何種殼內,它都會是一種奇觀。另外,從原來第一個集子“借來”的《谷神的飛翔》,我覺得為什么不作為一個番外直接收到《流浪蒼穹》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