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朱元璋傳圖書
人氣:62

朱元璋傳

柴靜、莫言、白巖松、丁東推薦,繼吳晗版之后,近七十年來兼具可讀性與深度的朱元璋傳記!在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下,為讀者呈現一個多維度的朱元璋!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歷代帝王>明清  
  • 作者:[張宏杰]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18108483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5
  • 印刷時間:2016-05-05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公元1368年,四十歲的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后,在應天府稱帝,建立了一個由漢人統治的龐大帝國。他也成為中國史上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帝王”。

如清人趙翼所言:“蓋明祖一人,圣賢、豪杰、盜賊之性,實兼而有之者也。” 善于籠絡人心、優待知識分子、大局觀極佳、有決斷力,朱元璋所表現出的不同于元末豪強的“圣賢”之質,助他登上大位。而成功后的朱元璋則露出青面獠牙,以殘酷恐怖的屠殺手段,推翻八百年來的傳統政治制度,將專制政治發揮到,在民眾的腦髓里注射從歷代思想庫中精煉出來的毒汁,使整個中國的神經被麻痹成植物狀態,從根本上扼殺每個人的個性、主動性、創造性,把他們馴化成專門提供糧食的順民。

朱元璋的成功與失敗都離不開“中國”這一文化土壤。本書將朱元璋放入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下做了細致的剖析,力圖為讀者呈現一個多維度的朱元璋。

編輯推薦

1.近七十年來兼具可讀性與深度的朱元璋傳記,必將超越吳晗版《朱元璋傳》。

2.柴靜、莫言、白巖松、丁東聯袂推薦!

3.朱元璋是成功者,從乞丐到開國皇帝,他登上了中國式成功的;他又是失敗者,以奴性統治國家,打斷中國人的脊梁,成為中國文化劣根性的元兇。朱元璋的成功與失敗都離不開“中國”這一文化土壤。本書將朱元璋放入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下做了細致的剖析,力圖為讀者呈現一個多維度的朱元璋。

4.朱元璋是一條“嗜血的龍”,以殘酷恐怖的屠殺手段,推翻八百年來的傳統政治制度,將專制政治發揮到,在民眾的腦髓里注射從歷代思想庫中精煉出來的毒汁,使整個中國的神經被麻痹成植物狀態,從根本上扼殺每個人的個性、主動性、創造性,把他們馴化成專門提供糧食的順民。

5.朱元璋又是中國式成功的典范,善于籠絡人心、優待知識分子、大局觀極佳、有決斷力,朱元璋所表現出的不同于元末豪強的“圣賢”之質,助他登上大位。

作者簡介

張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遼寧。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就職于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著有《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坐天下》《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給曾國藩算算賬》等。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成敗論乾隆》,大型紀錄片《孔子》《楚國八百年》《》總撰稿。信箱zhj1368@163.com微博:weibo.com/zhjwb

已出版作品目錄:

《千年悖論》《坐天下》(及時版名為《坐天下很累》)《中國人的性格歷程》《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饑餓的盛世》(及時版名為《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給曾國藩算算賬》(京官時期)《給曾國藩算算賬》(湘軍及總督時期)《張宏杰講乾隆成敗》《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

目錄

目 錄

上從流氓到天子

在線預覽

朱元璋也希望能夠構建一個千秋萬世,永不塏滅的固態帝國。這個帝國能如同他安排的那樣,永遠在靜態中循環,直到天荒地老。這不僅僅是朱元璋一個人的夢想,也是每一個古代中國人的夢想。“平安”、“太平”、“安定”,一直是中國人心目中最美好的詞匯。

雖然同為農民天子,朱元璋的個性和劉邦不同。劉邦骨子里有股無法無天的放蕩豁達,他見到始皇車駕,居然大言不慚地說:"大丈夫當如是也!"攻下咸陽之后,他沉湎于秦朝故宮的金帛子女,一門心思想住下來快活一番。還是在身邊大臣苦口婆心的勸諫之下,才戀戀不舍地把宮室。可見其享樂主義的性格。而在朱元璋的字典中從來沒有"休息"二字。穿上皇袍后,他沒有把一分鐘的時間浪費于享受勝利之中,而是匆匆奔向下一個目標:鞏固帝業。在農村,家中有了幾塊銀子,還要深埋進坑洞或灶間,何況這么大的家業,怎能不妥加打點!遍數古今中外,找不到比朱元璋更熱愛”安定”的統治者,在某種程度上,這種熱愛甚至成了一種偏執和狂熱。從心理學角度講,朱元璋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強迫癥患者。強迫癥患者往往意志超人般堅強。他們傾向用自己的意志來規定世界,最不能忍受的是混沌的無秩序狀態。他們渴望把一切安排得條理分明,對任何事情都要求按部就班。比如,在生活中他會要求家里的一切物品都擺放有序:洗漱間掛的毛巾花紋要對齊,刷牙杯子的手柄要一致,廚房用品擺放位置要固定。甚至性生活都要嚴格按規定,固定在星期幾。朱元璋就是這樣。如果他終生只是一個農民,他也一定是一個治家極嚴的家長,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家里一切東西都要擺得整整齊齊,田里的莊稼一定伺弄得精精神神。如果是一位公司老總,他一定會把公司管理得沒有人敢大聲說話。成了“予一人”之后,朱元璋端居九重之上向下看去,中國社會還在沿續著元朝末年的慣性繼續動蕩著,到處充滿混亂、矛盾和沖突,如同一個混沌、巨大、無序旋轉著的星河。這讓他感覺眩暈和害怕。他感覺社會各個階層都在垂涎他的巨大家業。他怕亂,怕社會的自由演進,怕任何一顆社會原子逃離他的控制。朱元璋的素質其實最適合當一個村長,給他一個百十戶人的村子,他能治理得井井有條。以他事必親躬的工作作風,他會深入每家每戶,掌握每只家畜的膘情。他會手把手地指導村民們每塊地上應該種些什么。我們可以想象朱鄉長拉著他那張驢臉,背著手,威嚴地行走在鄉間的道路上,仔細觀察每一株莊稼的長勢。村民們見了他,遠遠地就向他行禮、打招呼。他微微點點頭,走到他們身邊,長篇大論地教導他們如何生產,如何生活,告訴他們尊老愛幼,熱愛朝廷。不幸的是,命運慷慨地把整個國家交給了他。對于朱元璋來說,中國社會過于龐大了,過于復雜了。國家可不是村子的累加,治國不同于治村。對于在農村騎慣了驢的朱元璋來說,巨大的中國如同一頭沒有見過的恐龍,他騎在上面,雖然緊緊地握住了韁繩,還是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他熟悉驢子的秉性,可有點摸不透這頭恐龍的脾氣。不過,村長自有村長的辦法。為了一個人的“省心”,他必須使其他人都“靜心”或者“無心”。在朱元璋看來,要保障天下千秋萬代永遠姓朱,最徹底、最穩妥的辦法是把帝國的每一個成員都牢牢地、永遠地控制起來,讓每個人都沒有可能亂說亂動。就象傳說中的毒蜘蛛,朱元璋盤踞在帝國的中心,放射出無數條又粘又長的蛛絲,把整個帝國纏裹得結結實實。他希望他的蛛絲能縛住帝國時間之鐘,讓帝國千秋萬代,永遠處于停滯狀態。然后,他又要在民眾的腦髓里注射從歷代思想庫中精煉出來的毒汁,使整個中國的神經被麻痹成植物狀態,換句話說,就是從根本上扼殺每個人的個性、主動性、創造性,把他們馴化成專門提供糧食的順民。這樣,他及他的子子孫孫,就可以安安心心地享用人民的膏血,即使是最無能的后代,也不至于被推翻。

把社會改造成原子狀態并不是朱元璋的最終目的。因為散沙在風吹日曬之下,也會自由流動,形成沙丘,構成新的不均勻不穩定狀態。朱元璋采取了"草格子治沙法",用政權把沙子們固定下來。他的草格子就是一系列固化社會的詔令。元代統治者馬上治國,武勇有余,文采不足。蒙古人奴視漢人,統治手段粗暴野蠻,在中國政治技術史形成一個大的倒退。而朱元璋承大元之余緒,把元代統治者的野蠻強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大明王朝繼承了元代嚴格的職業世襲制,把全國人口分為農民、軍人、工匠三大類,在三大類中再分若干小類,比如工匠之中,還分為廚子、裁縫、船夫等。軍戶之中,還細分為力士、弓兵、鋪兵等。民戶之中,除了普通農民外,還有沿海曬鹽的灶戶,為軍隊養馬的馬戶,給皇帝家看墳的陵戶,管園的園戶,種茶的茶戶。此外還有什么米戶、囤戶、菜戶、漁戶、窯戶、酒戶、蛋戶、站戶、壇戶、女戶、丐戶等等,計80種以上(《賦役黃冊與明代等級身份》,欒成顯)。“籍不準亂,役皆永充”。也就是說,職業先天決定,代代世襲,任何人沒有選擇的自由。比如,如果你是軍人,那么你的子子孫孫世世都是軍人,除非做官做到兵部尚書一職,不許脫離軍籍。同理,如果你爸爸是裁縫,那么你和你的后代永遠都得以裁縫為生,不管你是六指還是殘疾。把人口分門別類后,朱元璋建立了中國古代史上同時也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嚴厲周密的戶口制度,也稱黃冊制度。人口統計登記在現在也仍然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科學的組織,動員龐大的人力物力。可以想見,在當時的通訊、交通、統計技術條件下,進行的人口登記會遇到多大的難度。不過,朱元璋的嚴刑竣法威力無窮。他在洪武初年的命令說:"如今天下太平了也,只是戶口還不明白了俚。……我這里大軍如今不出征了,都教這些軍人去各州縣里,下到地里去一本本地核查,看老百姓們寫的真不真。經核查屬實的便是好百姓,不屬實的便拿來做軍。如果有官吏敢隱藏戶口的,將那官吏處斬。百姓們有躲避了的,依律要定了罪,通拿來做軍。欽此。"他規定,全國人民一律編入戶口,戶口本上,要詳細寫明他家人口的姓名,職業,年齡以及田產等基本信息。這道殺氣騰騰的命令宣布了中國戶籍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帝國的軍隊組成一支支工作隊,手持武器,深入各地的鄉村田野,挨家挨戶進行人口登記造冊,因為戶口冊的封面用黃紙,所以稱為“黃冊”。洪武時期的人口登記工作是在不斷強化的血淋淋的法條下進行的。洪武二十四年,因為在人口登記中發現了弄虛作假行為,朱元璋又下命令,所有戶口本都必須由家長本人親自填寫或者親自口報,絕不許別人代為包辦,如果有包辦作弊,或者隱瞞人口不報的,經手人員"一體處死,隱瞞人戶,家長處死,人口遷發化外"。這樣規模浩大的人口登記每十年重新進行一次,每家每戶微小的變化,都細致地表現在戶口本上。在高壓政策、精密組織以及朱元璋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合力之下,洪武年間的人口調查工作度極高。全國的戶口被調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下面就是一份明代戶口本上的內容: 林榮一,嘉興府嘉興縣零宿鄉二十三都宿字圩民戶。計家五口。 男丁二口:成丁一口,林榮一,年三十九歲。 不成丁一口,男阿壽,年五歲。 婦女三口:妻章一娘,年四十歲;女阿換,年十二歲;次女阿周,年八歲。 產業:屋一間一披,田自己民田,地六畝三分五毫。 洪武四年月日 配合人口制度,朱元璋又建立起魚鱗冊制度,即全國土地登記制度,每家每戶的土地有幾畝幾塊,每一塊的位置,大小,四至,都寫得清清楚楚,全國一家不漏。下面是一塊地的土地產權證登記內容: 土名:李樹園,地一分四厘。 地屬二十都四圖三甲,程九龍。 東至方良珊田,西至張丹民田,南至方良珊田聯,北至方良珊田。

今天的玄武湖,是南京最吸引人的名勝之一,常年游人如織,熱鬧非凡。游人們可能很難想到,在三百多年前,這里卻是一片禁區,警衛森嚴,人際罕至。森嚴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你在大明王朝時代來到玄武湖,會看到一列列全副武裝的軍隊,神情嚴肅地來回巡察。史載其時的制度是軍官“帶同弓兵、軍士、地方火甲人等晝夜往來, 沿湖巡察”(《后湖志》),以防止任何人試圖接近湖區。你試圖眺望一下湖水,就有可能被逮捕。沿湖周圍的土地,不許農民耕種。原有的農田,一律任其荒蕪。湖邊不但不許打漁,也不許采樵放牧,有人試圖闖進湖區,就會遭到嚴厲懲處。“ 湖曰禁湖, 地曰禁地, 例必曰禁例,而船必曰禁船, 以至樵采漁牧之有罰, 巡視守護之有人, 而擅越湖者必以重治。”(《后湖志》)不僅老百姓不能接近, 就是官員甚至天子近臣也不能擅自來到這里。弘治元年年十一月, 奉皇帝欽命到兩廣公干的太監郭鏞路過南京。此人是皇帝的寵信,在宮中地位頗高。聽說玄武湖風景甚佳,遂帶領隨從二十余人, 駕船到此一游。不料當朝監察御史孫紋當即以“ 故違禁例”、“ 擅游禁地”之名,訊即將此事報告給皇上,說“太監郭墉……雖祖宗嚴禁之地偃然不顧,前去游憩,……壞國家之成法,起都人之驚猜,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不可一世的郭鏞因此丟掉了兩廣公干的美差,灰溜溜回到了北京。一片普通的湖泊,為什么如此戒備森嚴呢?原來,玄武湖中的島嶼上,建有“黃冊庫”,存放著大明王朝的戶口本。對戶口黃冊何以如此緊張?因為戶口制度是大明王朝一切制度的基礎,是約束大明百姓的緊箍咒。具體地說,戶口制度維系著明代的職業世襲制,防止百姓自由遷徒,保障國家稅收。離開了這些戶口本兒,大明王朝就沒法運轉。如前所述,明代實行身份職業世襲制。職業先天決定,代代世襲。這一制度自然方便了社會的管理,卻在社會成員之間制造了巨大的不平等。比如軍戶,就承擔著比一般家庭沉重得多的任務。首先,每一個軍戶家庭必須出至少一個男人到所屬軍隊衛、所當兵,叫“正軍”。今天參軍入伍,路費軍裝士兵生活都由國家負擔,而明代此類費用卻都是由“軍戶”自己承擔。“正軍”一旦接到國家發來的入伍命令,他的家庭就要為他出“購置軍裝之費”,“買娶軍妻之費”,“解送道路之費”,“軍丁口糧之費”,所以“正軍”上路,往往會使許多軍戶家庭一下子花掉所有家底。另外,還要另出一個男人隨“正軍”一起來到軍隊,他的任務是在軍隊屯田種地,打出糧食換錢,供給“正軍”吃穿花用。雖然說名義上國家規定,“軍戶”家庭享受一定特殊政策,可以減免些賦役,但其實減得少之又少。因此明代“人恥為軍”。正如“充軍”這個詞所揭示的,明代人一旦去參軍,就如同當了犯人,“有如棄市”(《大學衍義補》,固國本)。軍戶之子,連娶老婆都困難,許多人四十歲了還結不了婚,大家都怕一旦嫁入“軍戶”,自己也就成了囚徒:“武陵多戍籍,民家慮與為婚姻,徭賦將累已,男女年至四十尚不婚。”(《明史》卷一五八,《黃宗載傳》)因此人們當然千方百計想擺脫軍籍身份。在大明王朝建立不久,就出現了大量軍人逃亡潮。據明史卷九二兵志四記載,到洪武三年,全國有記載的逃亡軍人,就達四萬七千九百余。這是統治者無法接受的,因為這樣就無法維持國防力量。而黃冊制度或者說戶口制度,可以有效防止人們改變戶籍。朱元璋建立黃冊制度,要求全國每家每戶,每十年一次,將自己的戶口黃冊報送到京師保存。全國山陬海隅每村每鄉每個人的個人信息,都被國家機器所清楚掌握。這樣官府如果懷疑你是“逃軍”,就會要求你出示自己的戶口黃冊,和南京黃冊庫中的黃冊進行對比。這一對比,就能發現你祖上是什么職業,讓你逃無可逃。這就是所謂“惟據舊籍以查駁,庶欺隱者、改竄者始不能逃。”(《后湖志》)所以后來在弘治五年,南京戶科給事中楊廉根據朱元璋的立法精神,這樣說明黃冊制度的重要性:“惟祖宗舊例,藏民冊后湖,法禁嚴重,不許諸人窺伺,其深謀遠慮固非一端。至于今日各處遠年之冊無多,而軍民各籍大勢不敢紊亂者,誠懼冊籍之獨存于后湖也。”也就是說,正是因為有黃冊底本存放在南京,各地老百姓才沒法買通官員,改換戶口。用韋慶遠的說法,黃冊就是全國百姓的“緊箍咒”、“捆仙索”,是足以制每家每戶于死命的王牌。實行黃冊制度的第二個目的,是防止百姓隨便遷徒。朱元璋要求全國人民子承父業,一輩子不許隨便遷移,不許隨便改變職業。“如今士農工商都要各守本業,醫生和算卦的只能在本鄉活動,不得遠游。”如果某地發生災荒,人們跑到外地要飯謀生,在造黃冊時被發現,“所在有司,必須窮究所逃去處,移文勾取赴官,依律問罪。”(《明會典》卷二十,黃冊)也就是說“地方有關部門必然窮究你逃到何處,行文到那里,令當地官府捉拿你回原籍,依大明律問你的罪。”官府會要求你報出自己的戶口信息,和本地直至南京黃冊庫中的信息進行核對,這樣,你想謊報戶口,隨便到其他地方落戶的企圖就落空了。都要被押送回原籍,繼續入黃冊。 黃冊制度的第三個作用是保障賦稅。黃冊與今天戶口制度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光是用來記錄人口信息,還要記載這一家的產業,用以確定應該承擔多少賦役。因此,黃冊既有人稱為戶籍黃冊,又有人稱之為賦役黃冊。歷代王朝后期都會出現一種社會情形,就是豪強地主貴族等勢力之家,招收人口,隱瞞土地,造成國家稅收大量流失。黃冊制度可以有效防止普通百姓寄名到大戶人家逃稅。同時,豪家大戶通過種種手段逃避稅賦,將負擔轉移到普通百姓身上,由此造成兩極分化越來越烈,最終會吞沒這個王朝。黃冊制度也可以把這一現象壓制在低范圍。因此嘉靖年間有官員說:“國家之急務,莫先于恤民。恤民之實,在平賦役而已。賦役之平,在慎攢造(黃冊)而已矣。故冊籍之造弗慎,賦役之派弗均,奸豪得計,民弱受害,國計之虧縮,民生之凋疲,恒必由之”(萬文彩《為申嚴賦役黃冊事例以杜奸弊題本》,《后湖志》卷十)這些話確實說出了朱元璋的心聲。可以說,沒有黃冊制度,朱元璋大移民、大、平均土地、財產的成果就無法保持。 五

全國人民都植物化,這畢竟只是朱元璋一個人美好的夢想。人畢竟是擁有雙腿的動物,走親訪友,外出經商的權利實在無法剝奪。 如果大明天下的百姓迫不得已想到外地辦事怎么辦?朱元璋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開“介紹信”。如果需要出門,請你到官府登記,經過嚴格的審批手續后給你開“介紹信”,或者叫“通行證”,用當時的話來講,叫做“路引”。朱元璋規定,全國人民,凡出門百里之外,就必須辦理通行證。到每村每鎮,吃飯投宿,都要檢查通行證。朱元璋教導人民:"各地百姓,遇到生人,要仔細檢查他的通行證,看看他的穿著打扮,行動作派是不是和通行證上寫的職業相同。"如果不帶通行證出門,要受到嚴懲:"凡沒有通行證私自出門者,打八十棍。經過關口不走正門,過河不由法定渡口而過的,打九十棍,偷越國境的,處絞刑。" 人本來是土地的主人,但是朱元璋卻使土地成為農民的主人。全國農民都變成土地的附屬物。

正經過日子的農民最瞧不起的是“二流子”。老實巴交的莊稼人到了城里,最害怕的則是地痞流氓。作為一個從小家教嚴格的標準農民,朱元璋雖然曾混跡江湖,本性里對游手好閑之徒卻有一種強烈的厭惡。對于那些縱情玩樂的“敗家子”,他從來都看不慣。翻閱史料,偶然見到了朱元璋接見功臣子弟時的一篇講話,錄其片斷,從中可以看到朱元璋的人生態度:男子漢家,學便學似父親樣做一個人,休要歪歪搭搭的過了一世。你每(們)趁我在這里,年年來叩頭。你每(們)還是挨年這歇來(河南話,即“每年到這來”之意)。你每小舍人,年紀少,莫要學那等潑皮的頑。……你每這幾個也年紀小哩,讀書學好勾當。你每學爾的老子行。有一次,聽說京衛將士閑暇飲酒,就將他們召來訓斥一通:“近聞爾等耽嗜于酒,一醉之費,不知其幾,以有限之資供無饜之費,歲月滋久,豈得不乏?”對青年人下棋玩球吹簫唱曲更是異常痛恨,曾頒旨大加懲罰:“在京但有軍官軍人學唱的割了舌頭,下棋、打雙陸的斷手,蹴圓的卸腳,做買賣的發邊遠充軍。府軍衛千戶虞讓男,故違吹簫唱曲,將上唇連鼻尖割了;又龍江衛指揮伏臾與本衛小旗姚晏保蹴圓,卸了右腳,全家發赴云南。”做了皇帝之后,朱元璋又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游民們的可怕。歷代農民起義,都是由游民牽頭,他們有農民們所沒有的膽量、野心和社會活動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在社會上自由活動,因此,在天下大亂之時,往往成了燎原的星火。因此,登基之后,他把消滅游民做為控制社會的關鍵。他規定,每個人都要從事固定的職業,社會上不許存無業之人。他在《大誥續編?再明游食第六》中說:再次申明不許不務正業,大家要互相知道彼此的職業。我這個命令一下,各地政府、鄰人、里甲,對這些不務正業者,要告誡訓誨,讓他們立刻找活干。……一月之間,仍然不務正業的,四鄰和里甲要把他拿赴官府。官府如果不管,你們送赴京來,為民除患。如果不拿,這樣的人,非在官府幫閑做壞事,就在鄉里當盜賊。……是誥一出,四鄰里甲不能拘拿赴官赴京,使此人在地方做了壞事,案發之日,四鄰里甲同坐其罪!的不虛示!在計劃經濟時代,社會控制的主要手段就是把人嵌入一個一個單位,變成"單位人"、"固定人",每個人只有依靠單位才能生存,才能領到工資、口糧。這樣,就可以確保每個人的生活都較大限度地為國家機器所控制。朱元璋在計劃經濟體制出現前五百多年,即已把傳統的"里甲"制度強化成了鑲嵌式的社會控制體系,用“里甲”這張大網對全國人民進行了網格化固定。他規定,全國人民,每十戶編為一甲,每一百一十戶編為一里(一里包括十甲,另十戶輪流為里長)。普天下人民,都有了自己歸屬的“單位”。 朱元璋的里甲制雖然是由歷代沿襲而來,其嚴密程度卻大大超越歷代。他規定,“里甲”的首領有組織一里之內生產生活的權力。一里之內的居民,都有互相監督的義務。每家每戶都要互相作保,實行連坐,一家犯罪,全體倒楣。他《大誥》說,一里之內的每一家都要了解其他家的情況: 要知道這家幾口人,是從事什么職業的。比如,讀書的,要知道他的教師和同學分別是誰,是上縣學還是州學,要一清二楚。當教師的,鄰里一定要掌握他的學生們的情況,看看每天出入他家的是不是這些人。 務農的,每天從炕頭到地頭,天天出來進去,鄰里都看得見,這個情況就好掌握了。 做工匠的,鄰里們一定要看看他的通行證,掌握他到哪去做工了,一般到遠處做大活兒,在外呆的時間可以長些,在附近做小活,應該不久就會回家,鄰里要密切掌握這些情況。 經商的,有做大買賣的,有做小買賣的,有走得遠的,有走得近的,到哪去都有通行證可以檢驗,回來的期限就不必嚴格限定了。不過鄰里也要勤打聽點,如果一年到頭也沒有個信,兩年還沒回來,鄰里就要到這個人家里去問問緣故。 (《大誥續編》,互知丁業第三)之所以要如此嚴密地掌握鄰里情況,是為了一發現不安定因素,就可以立刻匯報給官府。"一里之中,如果發現了強盜小偷,逃出軍隊的人,逃歸的犯人以及其他不守規矩胡亂生事的人,里長和德高望重的老人,就要召集同里的人抓來送到官府里去,如果不這樣辦,嚴懲不怠。"在這樣嚴密的社會控制之下,游手好閑之人當然沒有了生存空間。朱元璋重申"一里之間,如果有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人,里長們坐視不管,鄰居親戚也不抓他送官,那么這個游手好閑的人處死,里長們還有他的鄰居親戚們都流放到邊疆!"里甲制度如同一個個牢籠,"使(天下人)就約束,如鳥之在籠,獸之在柙,雖欲放逸,有不可得。"流浪兒出身的朱元璋坐了天下,當然要防止第二個朱元璋出現。

在諸多“中國特色”中,戶籍制度是濃重的一筆。舉目當今世界各國,沒有其他國家有中國這樣嚴厲、周密的戶籍制度。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二元結構的封閉式的戶籍管理模式構成了世界罕見的銅墻鐵壁,曾經把人牢牢束縛在戶口所在地上。離開了戶口本,一個人無法領到口糧,也無法找到工作。即使在戶口制度已經大大松動的今天,辦理戶口的程序也依然嚴格而復雜。除了畢業分配和人員調動等少數情況外,一般外來從業人員幾乎不可能獲得所在城市的戶籍。在大多數國家,公民有在自己的國家內任意遷徒的自由,并不需要公安部門的同意。農民在城里找了份工作或者買了間房,搬家進城,立刻

媒體評論

張宏杰寫朱元璋,將中國封建專制根源寫得剝皮見骨,看得我心里悚然。

——柴 靜

張宏杰是個觀察和記錄的高手。他冷靜細致的筆法,把人性的復雜、深奧、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表達得淋漓盡致,原本熟悉的歷史事實在他的筆下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新鮮而又迷人。

——莫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對明朝的歷史一向比較模糊,看了大明王朝,太喜歡那段歷史了,果斷研究一下

2017-11-21 15:20: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當當的送貨速度剛杠杠地 看乞丐皇帝的傳奇人生

2016-08-08 08:53: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支持,張宏杰是我一六年開始接觸的作者,也是給我最大驚喜的寫作者,喜歡他寫的東西

2016-08-22 12:01:07
來自水凌雪**的評論:

值得看。歷史類里算是不錯的了。就是早買了幾天,雙12降價不少。

2016-12-12 13:37:1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不錯,可惜看的少。是看了電子版,才買的書,發現還是看電子版方便

2016-12-23 09:10:5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錯,孩子喜歡看,語言風格輕松。作為普及讀物會有更多的讀者。

2017-01-10 20:01:3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很好,就是快遞有點坑,直接放到小區門口的快遞柜了,還得去拿

2017-03-12 16:04:55
來自東萊書**的評論:

最近還是比較喜歡讀張宏杰的作品的,寫的都還可以。

2017-06-11 22:13:27
來自**(匿名**的評論:

已經是老顧客了,當當網書籍質優價廉,很高興一直在這里買到好書。

2017-06-05 11:04:2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剛看過饑餓的盛宴很有感覺。又買了此書。同樣喜歡。慢慢看。確實喜歡。謝謝當當。

2017-05-06 21:11:45
來自xyls070**的評論:

對張洪杰的書一直很感興趣,所以入手!閱讀體驗很好,一口氣讀完,很有幫助,非常受啟發,內容充實,裝幀漂亮,價格實惠,下次再來;

2016-11-08 09:26:20
來自守正出**的評論:

作者在《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基礎上完成的,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一版一印,印數2萬冊。張宏杰的書越出越好看了。

2016-10-21 20:01:0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朱元璋傳 紙質不錯 很厚實 但發現了很多錯別字 讓我對書是否為正版產生了懷疑 張天祐~張天祜 臂力~膂力

2017-03-16 08:43:1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朱是的偶像,所以毛將他學了個十足十,以史為鑒,可以反觀1949提以后的歷程,我相信會有新的感悟。

2017-06-30 09:42:5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聽說是流氓黃帝呀,很勤奮,也幻想能治理出一個理想的帝國,好像不理想

2017-07-15 09:43: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關于朱元璋最新傳記,全新角度大量史料,內容豐富,值得細讀!

2016-06-02 14:55:21
來自漢堡媽**的評論:

張宏杰對朱元璋的研究最為深入,好看有料,精彩

2016-07-12 15:50:4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不錯,詼諧、幽默、白話敘述朱元璋的歷史,相比正史,多了很多趣味。不滿意的是紙張太厚,翻閱很累。

2016-10-18 18:14: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原以為就是《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里朱元璋部分單獨成書,結果里面補充了好多內容,更豐富了。還是值得買來看的。

2016-09-10 22:10:14
來自康熙王**的評論:

大家之作,值得拜讀,開卷有益,書籍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看了之后讓人受益匪淺,個人很喜歡張宏杰的作品,特別喜歡看他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

2017-10-31 22:59:1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看過兩個版本的朱元璋傳,不是很滿意,看網上這本書評價挺高,趁著活動買回來研究研究。

2017-07-04 12:34:28
來自虎落坪**的評論:

這本書是《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的擴充本,與吳晗先生的《朱元璋傳》差不多,但學術性不及吳先生,作為普及讀物會有更多的讀者。

2016-12-09 17:33:00
來自慵***(**的評論:

和以前在圖書館讀的另一本朱元璋傳記有微小的出入

2017-03-25 11:11:5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朱元璋的傳記有好幾個版本了,不過這個版本的也值得一讀。

2017-06-16 23:03:05
來自書***(**的評論:

朱元璋,不少人都喜歡,喜歡這種成功者,當然是有原因的,人人欲成功,到頭多失敗。

2017-05-25 12:39:15
來自學海無**的評論: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朱元璋,最欣賞的兩個皇帝之一,有共同之處。

2017-08-14 12:38:5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是一個皇帝,也是一個自認為代表著全體底層人民和官員階級戰斗了一輩子的皇帝。是一個具有大智慧,也有極重的報復心理性格有些扭曲的人。通過本書能更好地了解這個充滿著矛盾的皇帝。

2017-10-17 09:11:14
來自清閑書**的評論:

張宏杰的書籍將熟悉的歷史展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引人入勝,分析清楚。《朱元璋傳》,引用大量史料,內容豐富,值得一讀!讀過張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這本書后,《朱元璋傳》這本書不容錯過!

2016-06-19 14:25:44
來自蘭***克**的評論:

嚴格來講,應該是“張宏杰眼中的朱元璋”,涉及朱元璋具體經歷的內容不多,結合作者思考的東西更多,也是本書特色。

2017-05-09 10:14:00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州市| 天门市| 绥阳县| 新闻| 中方县| 汤阴县| 海淀区| 阿鲁科尔沁旗| 武川县| 虞城县| 会东县| 莲花县| 台湾省| 肇源县| 中牟县| 根河市| 台南县| 天柱县| 本溪市| 贵阳市| 大名县| 旺苍县| 永康市| 吉林市| 柳江县| 汕头市| 通榆县| 黔西县| 新密市| 三原县| 布尔津县| 双峰县| 怀安县| 河东区| 印江| 特克斯县| 交口县| 饶平县| 商水县| 安新县| 苍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