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救被浙江巡撫軟禁的另一師兄路民瞻,呂四娘和甘鳳池等前往杭州,遇到逃出皇府的馮琳,及奉命歷練江湖的天山派弟子、天山七劍之一武瓊瑤之子李治。馮琳被李治錯認為馮瑛而傳她天山派內功心法,又遇年羹堯相救得以逃脫了因等人的追捕,躲入河南陳留年家花園。路民瞻在鐘情于他的浙江巡撫之女李明珠幫助下脫身。允禎害死康熙奪得皇位,唐曉瀾被困宮中,呂四娘得皇宮衛士侯三變之助將其救出。馮琳在年家無意中得到無極派祖師傅青主留下的醫書和拳經劍訣,依書修煉,武功大進。
馮瑛出師下山尋找唐曉瀾,路遇了因、雙魔等力戰不敵而受傷,卻被年羹堯誤認為馮琳而救治。雍正意欲誅殺功臣,年羹堯借此機會設局陷害了因。了因逃上邙山,在獨臂神尼墓前與七位師弟妹一場惡斗,被呂四娘誅于劍下。馮琳從年家出走,路遇四川唐家掌門人唐金峰之婿王敖,一番激戰,馮琳中了毒針,幸遇李治相助殺死了王敖。李治從傅青主醫書中找到藥方,治好了馮琳所中劇毒,馮琳也被李治感動,兩人逐漸產生感情。李治被雍正所擒,關在年家花園,馮琳用計迫使年羹堯釋放李治,大鬧年府后雙雙逃走。此時馮瑛卻為尋傅青主遺書闖入年家,不敵眾高手圍攻而力盡被擒。唐曉瀾單身求見雍正,用計迫使雍正釋放馮瑛,但自己卻喝下了雍正的“毒酒”。唐曉瀾以為自己不久人世,來到楊家請求解除婚約。楊柳青此前曾受馮琳戲弄,又值唐金峰找馮琳尋仇卻錯找上馮瑛,致使楊仲英中毒殘廢。諸事交織,楊柳青醋意怒火大發,馮瑛、唐曉瀾解釋不清,負氣而走。
馮瑛、唐曉瀾在濟南巧遇甘鳳池,馮瑛假扮李明珠大鬧山東巡撫張廷玉之子的婚禮。甘、唐借機救出被圍困的魚殼,諸人一道出海,遇上海嘯漂流至蛇島,被隱居異人毒龍尊者困于島上作為練武的對手。馮瑛、唐曉瀾漂流到附近的貓鷹島,兩人相依為命數月,感情日深,并終于手刃了仇人雙魔。呂四娘找到他們并同回蛇島,以武力、仁義和寬容征服了毒龍尊者。
眾人脫困后回到京城,為唐曉瀾求醫解毒。馮瑛為求解藥只身往見雍正,陷于宮中,幸得侯三變之助逃脫。呂四娘、馮瑛分頭再尋名醫,馮瑛在途中遇見馮琳,追至尼庵中,巧遇母親與外公,全家團聚。李治用傅青主醫書上的催眠術治好了馮琳的失憶癥,又用妙法治好了唐曉瀾身上的“奇毒”。呂四娘驚悉沈在寬被殺,懸首京城示眾,前往探詢卻被眾多高手圍攻,幸得遇毒龍尊者救助脫險。呂四娘趕回浙江,意外遇到沈在寬,原來遇害的是其堂弟沈在英。
馮琳再次戲弄楊柳青,被馮瑛、唐曉瀾所責罵,三人同下山東楊家。楊仲英病逝,而這時唐金峰父女偕天山七劍之一桂仲明之子桂華生再度上門尋仇,激戰中楊柳青被山洪卷走,唐曉瀾念及楊家之恩,立誓終生不娶。曾為雍正立下汗馬功勞的年羹堯也被雍正殺死,遺下一子被唐門父女收養。面對清廷的追殺,群俠只能潛伏起來等待時機。
數年之后,呂四娘與馮瑛、馮琳冒充秀女混進宮中,終于成功刺殺雍正,報卻家國之仇,三女俠義美名從此傳遍江湖。唐曉瀾等前往楊家掃墓,卻意外見到了楊柳青,原來她大難不死,并且已與楊仲英好友鄒鳴皋之子鄒錫九成婚。唐曉瀾郁積多年的心結終于解開,呂四娘與沈在寬、馮瑛與唐曉瀾、馮琳與李治均成就良緣。
梁羽生作品集火爆上市,歷時一年對照香港、臺灣等版本精心編校,查漏補缺,成就完整的版本,每部作品均由盧延光等嶺南畫派名家手繪插圖,彌補內地無插圖版梁羽生武俠小說出版之憾,具有觀賞和收藏價值。
梁羽生(1924-2009),原名陳文統,原籍廣兩壯族自治區蒙山縣。著名新派武俠小說家。他1949年畢業于廣州嶺南大學,后去香港從事文學創作,生前任職于香港《大公報》。他博聞多見,涉獵甚廣,對歷史頗有研究,在占典詩詞方面造詣也很深,還下得一手好棋,寫過不少棋評。
在梁羽生的文學生涯中,他創作的武俠小說影響最廣,五十多年來,在海內外讀者中歷久不衰。從1954年他的及時部武俠小說《龍虎斗京華》在香港《新晚報》上連載開始,直到1984年宣布“封筆”,他創作的武俠小說有35種之多。其中,《白發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云海玉弓緣》等是他的代表作。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自成一家,不落俗套。他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那少女和她的兩個師兄一起,應付強敵,險象環生。楊仲英又被那個什么八臂神魔的門人絆住,移動不得,激戰中楊仲英受了敵人一抓,右肩鮮血淋漓,競被撕去一塊皮肉。幸得那名漢子剛才受他一掌,功力亦已大減,要不然這一抓便是開膛破腹之災。那少女驚叫一聲,幾乎中了敵人一刀。楊仲英叫道:“青兒,用旋風掃葉五虎斷門刀!”少女聲人心通,招數霍變,刀光閃閃,自下挑上,護著下盤。那幾名敵人本來是欺她下盤不穩的,給她這路刀法使開,竟然不能得手。又戰了一陣,楊仲英大叫一聲,左肩又給抓裂,額上汗珠,竟似黃豆般大小,直淌出來。
唐曉瀾本來對那老頭甚為不滿,但知道他就是鐵掌神彈楊仲英,觀感頓改,敬意油然而生。一大把飛芒扣在掌心,暗運內力,捏碎窗欞,雙掌連揚,右手飛芒,打那漢子,左手飛芒,打圍攻少女的敵人,飛芒分量極輕,他在雙方激戰中驟然發出,只聽得嘩然呼叫,有兩人似給飛芒打中,在地上翻翻滾滾,其余的紛紛散開,大聲喝罵:“何方小子,膽敢偷放暗器?”那漢子武功深湛,雖在劇戰之中,仍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飛芒破空之聲,雖極微小,他已凜然警覺,在眾人紛叫中,突然倒縱出來,向唐曉瀾藏身之處撲去!
王陵不知是唐曉瀾偷放暗器,見狀大驚,急忙向墻角一縮,唐曉瀾揚手又是一把飛芒,那名漢子磔磔怪笑,袍袖一揮,飛芒突然反射過來。唐曉瀾忙即伏身,只聽得叮叮之聲,響個未停!飛芒竟然都從窗格打入,撞在對面墻壁之上。說時遲那時快,笑聲未停,咔嚓一聲,窗框已斷,一只蒲扇般的大手伸了進來,掌風颯然,唐曉瀾頭皮又冷又麻,看看就要抓到頭上。唐曉瀾一個“鯉魚打挺”,滾開丈余。就在此際,忽聽得外面有人罵道:“不要臉,欺負小輩!”接著蓬蓬兩聲,如巨木相撞,怪手不見,喝聲漸遠。唐曉瀾大著膽,站了起來,張目偷窺,只見外面忽然添了兩個怪客,一人又瘦又高,眼珠白滲滲的;一人又肥又矮只有三尺來高,兩人雙手空空,盯著那名漢子。地上橫七豎八的倒下了五六個人,也不知是給這兩個怪客打倒的還是給楊仲英的掌力震倒的。
那漢子怪叫一聲,喊道:“你們關東四俠,竟然也來趁這趟渾水!那是你們的死期到了!”后來的那矮子嘻嘻笑道:“我們四兄弟天不怕,地不怕,連老魔頭我們也要會他一會,何懼你這個小卒!董太清,你叫你的師父師叔出來,我們手下,不殺無名之輩!”
唐曉瀾這才知道剛才與楊仲英惡斗的那個漢子叫董太清,暗想董太清不知是何等樣人,周伯伯平時縱談武林人物,從未提起此人,看他武功已不在周伯伯之下,這兩個人猶自稱他“無名小卒”,那么他們的武功一定更加深不可測了。董太清稱他們為關東四俠,而來的只是兩人,想必還有兩個未到。
董太清磔磔怪笑,想是怒極氣極,一伸手就向那高個子抓來,高個子叫道:“四弟,你把那些人扔出去。”驀地一聲長嘯,十指伸出,每只手指都戴著一枚鋼環,董太清抓到半途,急忙縮回,身軀一矮,變抓為掌,攻他下盤。那人身長手長,雙手向下一按,兩人閃電般拆了幾招,董太清突然怪叫一聲,蹲在地上,盤龍繞步,快似風車,縮成一團灰影,專攻敵人的下三路,招數怪絕。那高個子如星丸跳擲,閃轉騰挪,董太清攻得急,他也跳得快,兩人打得難解難分。
……
羊城晚報:“《梁羽生——笑看云霄飄一羽,曾經滄海慨平生》”
晶報:“《名家插畫重現梁羽生經典作品》”
山東商報:“《看或不看,武俠就在那里?》”
新華書目報:“《奇正相生講述政治童話-評梁羽生新派武俠小說》”
百道網:“《梁羽生作品集(朗聲插畫版)》新插畫、版本全新上市”
新浪讀書:“《梁羽生作品集》插畫完整版本全新上市”
網易讀書:“《(朗聲插畫版)梁羽生作品集》全新上市”
新華書目報:“《梁羽生作品集》再推朗聲插畫版”
中國圖書商報:“《梁羽生作品集(朗聲插畫版)》完整版新鮮出爐”
非常滿意!
好
相當愉快的購物
整體感覺不錯,好評。
一直在當當買 很不錯
很好的,不錯。滿意!
非常滿意的一次購物。梁羽生的書還是值得一讀的。
書沒問題,就是外面的箱子破得好慘。
很滿意,喜歡
好書,值得一看,受益。
上次活動居然缺貨,這次果斷出手了
買給老爸看的他很喜歡
書的質量非常好 送貨速度也非常快
大進。馮瑛出師下山尋找唐曉瀾,路遇了因、雙魔等力戰不敵而U受傷,卻被年羹Z堯誤認為馮8琳而救治
武俠經典小說,就是想回味梁先生的經典.書的質量也好.
一直想收藏的書終于買到了,看著書,回憶的是童年。書的封面和里面的紙質,字體都跟以前看的書一模一樣。
您好!我已購買梁羽生的一些作品集(朗聲名家插畫版)送給老人家,看到書本標題中都帶有朗聲名家的字樣,想向您咨詢下,這是什么意思呢,是否意味著有聲朗讀版本呢,由于要送給年紀較大的老人家,老人視力并非理想,如若有朗聲板便是極好的!故不知是否理解錯誤,跪求釋疑,一解孝念老人之心! 萬分感謝!!
稍貴了點,但還物有所值,梁公的書也值得一讀再讀的
幫同學買的,她很喜歡武俠小說,就把這個當做生日禮物咯。
《江湖三女俠》為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所著的武俠小說,講述了清朝初年以呂四娘、馮瑛、馮琳組成的江湖三女俠的傳奇經歷。
插圖是盧延光,三十六幅,好像不是武林雜志上的那些。
梁羽生的小說大多文筆不錯,可惜人物單薄了點,不如白發魔女好看。
爸爸喜歡梁羽生,買給他的。包裝很好,字也不小,好評。
這是梁羽生早期的作品,應該屬于很有激情的時期,其創作正在走上坡路,買來看看。
小時候看過的小人書,對梁老筆下的三女俠及江南七俠個個性格迥異,包括年羹堯卑鄙的惡人形象也在本人心中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美中不足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過于單一,呂四娘的形象更是寫得完美到極致,毫無缺點可言,如此反倒讓人覺得呂四娘這個人太假,不夠真實,不像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那樣令人感覺有血有肉!
梁羽生作品集(朗聲名家插畫版)_江湖三女俠,看過的第一部梁羽生武俠就是江湖三女俠,雖說具體情節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反倒勾起了不少上學時代的回憶。這套書的質量不錯。挺滿意的。
取材自民間廣為流傳額呂四娘刺雍正的故事,原以為是像霹靂布袋戲那樣“風塵三俠”那樣群俠式的三人組,但在本書三個女主角其實各有各的經歷,直到最后兩章才合力去刺殺雍正,也算是別具一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