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間,江南武林幫會紅花會總舵主于萬亭帶同四當家(奔雷手)文泰來夜闖清廷禁宮。總舵主于萬亭見過乾隆后,遭清兵毒手,死前立下遺命,由年輕義子陳家洛接任總舵主之位,并要幫眾誓必護衛擁戴這位翩翩風度的世家公子,紅花會上下馬上準備最隆重的接任大禮(千里接龍頭),準備迎接陳家洛繼位總舵主之位。
隱身于陜西扶風延綏鎮總兵李可秀家為西賓的武當派名宿陸菲青,隨主人新遷浙江水陸提督前往江南的途中,遇上參加(千里接龍頭)儀式,卻被朝廷鷹爪困在三道溝客棧的紅花會四當家文泰來與其妻駱冰,陸菲青出手相救,將他們薦至西北武林英雄鐵膽周仲英處避難。
適逢周仲英外出,以陸菲青之師弟、武當派高手、賣身清廷的火手判官張召重為首的朝廷鷹爪尾隨前來,周仲英之幼子不慎透露出文泰來等人藏身之處,激戰之余,文泰來被捕,駱冰與紅花會坐十四把交椅的余魚同逃出。周仲英外出歸來,惱怒異常,紅花會眾英雄趕來鐵膽莊,因誤以為文泰來被出賣,雙方交手,混戰一場。紅花會新任總舵主陳家洛趕來以百花錯拳勝周仲英,后得知周仲英之子只有十歲,才知錯怪對方,握手言和。
為救文泰來,眾英雄堵截鏢行車隊與為搶回圣物《可蘭經》的回族人相遇,陳家洛出手相救,與人稱翠羽黃衫的族長之女霍青桐彼此惺惺相惜,并肩作戰,幾經波折,終于為霍青桐取回圣典《可蘭經》。
金庸,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一九二四年生。曾任報社記者、編譯、編輯、電影公司編劇、導演等。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創辦明報機構,出版報紙、雜志及書籍,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后撰寫武俠小說十五部,廣受當代讀者歡迎,至今已蔚為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并興起海內外金學研究風氣。曾獲頒眾多榮銜。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較高榮譽大紫荊勛章、英國政府O.B.E勛銜及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銜、北京大學名譽教授、日本創價大學名譽教授、香港大學名譽教授、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洲墨爾本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等校榮譽院士、臺北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蘇州大學、華東師大等校名譽教授。現任英國牛津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文學院兼任教授、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等公職。其《金庸作品集》分由香港、廣州、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四地出版,有英、日、朝鮮、泰、越、印尼等多種譯文。
書劍思仇錄:上
及時回 古道騰駒驚白發危巒擊劍識青翎
第二回 金風野店書生笛鐵膽荒莊俠士心
第三回 避禍英雄悲失路尋仇好漢誤交兵
第四回 置酒弄丸招薄怒還書貽劍種深情
第五回 烏鞘嶺口逢鬼俠赤套渡頭扼官軍
第六回 有情有義憐難侶無法無天賑饑民
第七回 琴音朗朗聞雁落劍氣沉沉作龍吟
第八回 千軍岳峙圍千頃萬馬潮洶動萬乘
第九回 虎穴輕身開鐵銬獅峰重氣擲金針
第十回 煙騰火熾走豪俠粉膩脂香羈至尊
書劍思仇錄:下
第十一回 高塔入云盟九鼎 快招如電顯雙鷹
第十二回 盈盈彩燭三生約 霍霍青霜萬里行
第十三回 吐氣揚眉雷掌疾 驚才絕艷雪蓮馨
第十四回 蜜意柔情錦帶舞 長槍大戟鐵弓鳴
第十五回 奇謀破敵將軍苦 兒戲降魔玉女嗔
第十六回 我見猶憐二老意 誰能遣此雙姝情
第十七回 為民除害方稱俠 抗暴蒙污不愧貞
第十八回 驅驢有術居奇貨 除惡無方從佳人
第十九回 心傷殿隅星初落 魂斷城頭日已昏
第二十回 忍見紅顏墮火窟 空余碧血葬香魂
魂歸何處
后記
及時回 古道騰駒驚白發 危巒快劍識青翎
清乾隆十八年六月,陜西扶風延綏鎮總兵衙門內院,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兒跳跳蹦蹦的走向教書先生書房。上午老師講完了《資治通鑒》上"赤壁之戰"的一段書,隨口講了些諸葛亮、周瑜的故事。午后本來沒功課,那女孩兒卻興猶未盡,要老師再講三國故事。這日炎陽盛暑,四下里靜悄悄地,更沒一絲涼風。那女孩兒來到書房之外,怕老師午睡未醒,進去不便,于是輕手輕腳繞到窗外,拔下頭上金釵,在窗紙上刺了個小孔,湊眼過去張望。
只見老師盤膝坐在椅上,臉露微笑,右手向空中微微一揚,輕輕吧的一聲,好似甚么東西在板壁上一碰。她向聲音來處望去,只見對面板壁上伏著幾十只蒼蠅,一動不動,她十分奇怪,凝神注視,卻見每只蒼蠅背上都插著一根細如頭發的金針。這針極細,隔了這樣遠原是難以辨認,只因時交未刻,日光微斜,射進窗戶,金針在陽光下生出了反光。
書房中蒼蠅仍是嗡嗡的飛來飛去,老師手一揚,吧的一聲,又是一只蒼蠅給釘上了板壁。那女孩兒覺得這玩意兒比甚么游戲都好玩,轉到門口,推門進去,大叫:"老師,你教我這玩意兒!"
這女孩兒李沅芷是總兵李可秀的獨生女兒,是他在湘西做參將任內所生,給女兒取這名字,是紀念生地之意。
教書先生陸高止是位飽學宿儒,五十四五歲年紀,平日與李沅芷談古論今,師生間倒也甚是相得。這24小時陸高止因受不了青蠅苦擾,發射芙蓉金針,釘死了數十只,哪知卻給女弟子在窗外偷看到了。他見李沅芷一張清秀明艷的臉蛋紅撲撲地顯得甚是興奮,當下淡淡的道:"唔,怎么不跟女伴去玩兒,想聽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是不是?"李沅芷道:"老師,你教我這好玩的法兒?"陸高止道:"甚么法兒呀?"
李沅芷道:"用金針釘蒼蠅的法兒。"說著搬了張椅子,縱身跳上,細細瞧了一會,把釘在蒼蠅身上的金針一枚枚拔下來,用紙抹拭干凈,交還老師,說道:"老師,我知道,你這不是玩意兒,是非常高明的武功,你非教我不可。"她有時跟隨父親在練武場上盤馬彎弓,也學過一些武藝。陸高止微笑道:"你要學武功,扶風城周圍幾百里地,誰也及不上你爹爹武藝高強。"李沅芷道:"我爹爹只會用弓箭射鷹,可不會用金針射蒼蠅,你若不信,我便問爹爹去,看他會不會。"
陸高止沉吟半晌,知道這女弟子聰明伶俐,給父母寵得慣了,行事很有點兒任性,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嬌滴滴的可不易對付,于是點頭道:"好吧,明兒早你來,我教你。現在你自己去玩罷。我打蒼蠅的事不許跟別人說,不論是誰知道了,我就決不教你。"
李沅芷真的不對人提起,整晚就想著這件事。第二天一早就到老師書房里來,一推門,不見老師的人影,只見書桌上鎮紙下壓著一張紙條,忙拿起來看時,見紙上寫道:"沅芷女弟青覽:汝心靈性敏,好學善問,得徒如此,夫復何憾。然汝有立雪之心,而愚無時雨之化,三載濫竽,愧無教益,緣盡于此,后會有期。汝智變有余,而端凝不足,古云福慧雙修,日后安身立命之道,其在修心積德也。愚陸高止白。"李沅芷拿了這封信,怔怔說不出話來,淚珠已在眼眶中滴溜溜的打轉,心中只道:"老師騙人,我不來,我不來!"便在此時,忽然房門推開,跌跌撞撞的走進一個人來,正是那位已經留書作別的陸老師。但見他臉色慘白,上半身滿是血污,進得門來,搖搖欲墜,扶住椅子,晃了兩晃,便倒在椅上。李沅芷驚叫:"老師!"陸高止說得一聲:"關上門,別做聲!"就閉上眼不言不語了。李沅芷究是將門之女,平時掄刀使槍慣了的,雖然驚慌,還是依言關上了門。
陸高止緩了一口氣,說道:"沅芷,你我師生三年,總算相處不錯。我本以為緣份已盡,哪知還要碰頭。我這件事性命攸關,你能守口如瓶,一句不漏嗎?"說罷雙目炯炯,直望著她。李沅芷道:"老師,我聽你吩咐。"陸高止道:"你對令尊說,我病了,要休息半個月。"李沅芷答應了。陸高止又道:"你要令尊不用請醫生,我自己會調理。"隔了半晌,道:"你去吧!"
陸高止待李沅芷走后,掙扎著取出刀傷藥敷上左肩,用布纏好,不想這一費勁,眼前一黑,竟"哇"地吐了一大口血。
原來這位教書先生陸高止真名陸菲青,乃武當派大俠,壯年時在大江南北行俠仗義,端的名震江湖,原是屠龍幫中一位響的人物。屠龍幫是反清的秘幫,雍正年間聲勢十分浩大,后來雍正、乾隆兩朝厲行鎮壓,到乾隆七八年時,屠龍幫終于落得瓦解冰消。陸菲青遠走邊疆。當時清廷曾四下派人追拿,但他為人機警,兼之武功高強,得脫大難,但清廷繼續嚴加查緝。陸菲青想到"大隱隱于朝、中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之理,混到李可秀府中設帳教讀。清廷派出來搜捕他的,只想到在各處綠林、寺院、鏢行、武場等地尋找,哪想得到官衙里一位文質彬彬的教書先生,竟是武功卓絕的欽犯。
那晚陸菲青心想行藏已露,此地不可再居,決定留書告別。他行囊蕭然,只隨身幾件衣服,把一口白龍劍裹在里面,打了個包裹,等到二更時分,便擬離去,別尋善地。
他盤膝坐在床上,閉目養神,遠遠聽到巡更之聲,忽然窗外一響,有人從墻外躍入。陸菲青躍下床來,隨手將長袍一角拽起,塞在腰帶里,另一手將白龍劍輕輕拔出。
只聽得窗外一人朗聲發話道:"陸老頭兒,一輩子躲在這里做教書匠,人家就找你不到嗎?乖乖跟爺們上京里打官司去吧!"陸菲青心知來人當非庸手,也決不止一人,敵人在外以逸待勞,不出去不行,從窗中出去則立遭攻擊,當下施展壁虎游墻功,悄聲沿壁直上,抓住天窗格子,喀喀兩聲,拉斷窗格,運氣揮掌一擊,于瓦片紛飛之中跳上屋頂。下面的人"咦"了一聲,一枝甩手箭打了上來,大叫:"相好的,別跑。"陸菲青側身一讓,低聲喝道:"朋友,跟我來。"展開輕功提縱術向郊外奔去,回頭只見三條人影先先后后的追來。
他一口氣奔出六七里地,身后三人邊追邊罵:"喂,陸老頭兒,虧你也算是個成名人物,這么不要臉,想一走了之嗎?"陸菲青渾不理睬,將三人引到扶風城西一個山崗上來。
他把敵人引到荒僻之地,以免驚動了東家府里,同時把來人全數引出,免得己在明而敵在暗,中了對方暗算,奔跑之際,也可察知敵方人數和武功強弱。他腳下加緊,頃刻之間又趕出十余丈,聽著追敵的腳步之聲,已知其中一人頗為了得,余下二人卻是平庸之輩。
陸菲青上得崗來,將白龍劍插入了劍鞘。三各追敵先后趕到,見他止步轉身,也不敢過份逼近,三人丁字形站著,一人在前,兩人稍后。陸菲青于月光下凝目瞧在前那人,見他五十上下年紀,又矮又瘦,黑黝黝一張臉,兩撇燕尾須,長不盈寸,精干矯健,相貌依稀熟悉。他身后兩人一個身材甚高,另一人是個胖子。
那瘦子當先發話道:"陸老英雄,一晃十八年,可還認得焦文么?"`陸菲青心中一凜:"果然是他?"
原來焦文期是關東六魔中的第三魔,十八年前在直隸濫殺無辜,給陸菲青撞上了,出手制止,當時手下留情,未曾趕盡殺絕,只打了他一掌。焦文期引為奇恥大辱,誓報此仇,這次受了江南一家官宦巨室之聘,赴天山北路尋訪一個要緊人物,西來途中,無意間得知了陸菲青的行蹤,于是率領了陜西巡撫府中兩名高手,也不通知當地官府和李可秀。徑自前來尋仇拿人。
陸菲青拱手道:"原來是焦文期焦三爺,十多年不見,竟認不出來了。這兩位是誰,焦三爺給我引見引見。"焦文期皮笑肉不笑的哼了一聲,指著那胖子道:"這是我盟弟羅信,人稱鐵臂羅漢。"指著那高身材的人道:"這是兩湖豪杰玉判官貝人龍。你們多親近親近。"羅信說了聲:"久仰。"貝人龍卻抬頭向天,微微冷笑。
陸菲青道:"三更半夜之際,竟勞動三位過訪,真是想不到。卻不知有何見教?"焦文期冷然道:"陸老英雄,十八年前,在下拜領過你老一掌之賜,這只怨在下學藝不精,總算骨頭硬,命不該絕,這幾年來多學到了三招兩式的毛拳,又想請你老別見笑,指點指點,這是為私。你老名滿天下,朝廷里要你去了結幾件公案。我兄弟三人專誠拜訪,便是來促請大駕,這是為公。"
陸菲青明知今晚非以武力決勝敗不可,但他為人本就深沉,這些年來飽經憂患,處事更加穩重,拱了說道:"焦三爺,你我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了。當年在下得罪你之處,這里給你賠禮了!"說罷深深一揖。貝人龍"呸"了一聲,大聲罵道:"不要臉!"
陸菲青眸子一翻,冷冷的盯住了他,森然道:"陸某行走江湖,數十年來薄有微名,平生可沒做過一件給武林朋友們瞧不起的事。"轉頭向焦文期道:"焦三爺說找在下既是為私,亦復為公。當年咱們年輕好勝,此時說來不值一笑。你焦三爺要算當年的過節,我這里給你賠過了禮。至于說到公事,姓陸的還不致于這么不要臉,去給滿清韃子做鷹犬。你們要拿我這幾根老骨頭去升官發財,嘿嘿,請來拿吧!"他目光依次從三人臉上掃過,說道:"三位是一齊上呢?還是哪一位先上?"
大胖子羅信喝道:"有你這么多說的!"沖過來對準陸菲青面門就是一拳。陸菲青不閃不讓,待拳到面門數寸,突然發招,左掌直切敵人右拳脈門。羅信料不到對方來勢如此之快,連退三步,陸菲青也不追趕,羅信定了定神,施展五行拳又猛攻過來。
焦文期和貝人龍在一旁監視,兩人各有打算。焦文期是一心報仇,這些年來在鐵琵琶手上痛下功夫,本領已大非昔比,但當年領教過陸菲青的無極玄功拳,真是非同小可,他想先讓羅信和貝人龍耗去對手大半氣力,自己再行上場,便操必勝。貝人龍卻只想拿到欽犯,讓總督給他保薦一個功名。
羅信五行拳的拳招全取攻勢,一招甫發,次招又到,一刻也不容緩,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連續不斷。他數擊不中,突發一拳,使五行拳"劈"字訣,劈拳屬金,劈拳過去,又施"鉆"拳,鉆拳屬水,長拳中又叫"沖天炮",沖打上盤。陸菲青的招術則似慢實快。一瞬之間兩人已拆了十多招。以羅信的武功,怎能與他拆到十招以上?只因陸菲青近年來深自收斂,知道羅信這些人只是貪圖功名利祿,天下滔滔,實是殺不勝殺,是以出手之際,頗加容讓。
這時羅信正用"崩"拳一掛,接著"橫"拳一閂,忽然不見了對方人影,急忙轉身,見陸菲青已繞到身后,情急之下,便想拉他手腕。他自恃身雄力大,不怕和對方硬拚,哪知陸菲青長袖飄飄,倏來倏往,非但抓不到他手腕,連衣衫也沒碰到半點。羅信發了急,拳勢一變,以擒拿手雙手急抓。陸菲青也不還招,只在他身邊轉來轉去。數招之后,羅信見有可乘之機,右拳揮出,料到陸菲青必向左避讓,隨即伸手向他左肩抓去,一抓到手,心中大喜,哪知便是這么一抓,自己一個肥大的身軀竟平平的橫飛出去,蓬的一聲,重重實實的摔在兩丈之外。他但覺眼前金星亂迸,雙手一撐,坐起身來,半天摸不著頭腦,傻不楞的坐著發呆,喃喃咒罵:"媽巴羔子,奶奶雄,怎么攪的?"
原來陸菲青使的是內家拳術中的上乘功夫,叫做"沾衣十八跌"。功力深的,敵人只要一沾衣服,就會直跌出去,乃當年"千跌張"傳下的秘術,其實也只是借勢用勁之法。陸菲青的功力還不能令敵人沾衣就跌,但羅信出盡氣力來抓,手一沾身,就被他借勁摜出。
焦文期雙眉一皺,低聲喝道:"羅賢弟起來!"貝人龍一聲不作,冷不防的撲上前去,一招"雙龍搶珠",雙拳向陸菲青擊去。陸菲青身子一晃,人影無蹤。貝人龍忽覺背上被人一拍,只聽得背后說道:"你再練十年!"
貝人龍急轉回身,又不見了陸菲青,想再轉身,不意臉上拍拍兩聲,中了兩記耳光,手勁奇重,兩邊臉頰登時腫了起來。陸菲青喝道:"小輩無禮,今日教訓教訓你。"只因貝人龍適才言語刻薄,是以陸菲青一上來便以奇快的身法打他一個下馬威。這背上一拍,臉上兩掌,只消任何一招中稍加勁力,貝人龍便得筋碎骨斷,立時斃命。但他是武林前輩,也不和這些人一般見識。
焦文期眼見貝人龍吃虧,一個箭步跳上,人尚未到,掌風先至。陸菲青知道這關東六魔中第三魔非其余兩人可比,不敢存心戲弄,當下施展本門無極玄功拳,小心應付。焦文期的鐵琵琶手得自洛陽韓家真傳,一記"手揮五弦"向陸菲青拂去,出手似乎輕飄無力,可是虛虛實實,柔中帶剛,一臨近身就駢指似鐵,實兼鐵沙掌和鷹爪功兩家之長。
陸菲青見焦文期功力甚深,頗非昔比,低喝一聲:"好!"一個"虎縱步",閃開正面,踏上一步,已到了焦文期右肩之側,右掌一招"劃手",向他右腋擊去。焦文期急忙側身分掌,"琵琶遮面",左掌護身,右手"刀槍齊鳴",弓起食中兩指向陸菲青點到。拆得七八招,陸菲青身形一矮,一個"印掌",掌風颯然,已沾對方前襟,他心存厚道,見焦文期數十年功力,不忍使之廢于一旦,這一掌只使了五成力,盼他自知慚愧,就此引退。
陸菲青手下留情,這一掌蘊勁回力,去勢便慢,焦文期明知對方容讓,竟然趁勢直上,乘著陸菲青哈哈一笑,手掌將縮未縮、前胸門戶洞開之際,突然左掌"流泉下山",五指已在他左乳下猛力一截。陸菲青出于不意,無法閃避,竟中了鐵琵琵的毒手。但他究是武當名家,雖敗不亂,雙掌一錯,封緊門戶,連連解去焦文期的隨勢進攻,穩步倒退,一面到調神凝氣,不敢發怒,自知身受重傷,稍一暴躁,今夜難免命喪荒山。
焦文期得手不容情,哪肯讓對方有喘息之機,"銀瓶乍破"、"鐵騎突出",鐵琵琶手中的厲聲招術一招緊似一招。陸菲青低哼一聲,白龍劍出手,刷刷刷三招,全是進手招數。焦文期連閃帶跳,避了開去,大叫:"并肩了上啊,老兒要拚命!"
貝人龍更不打話,一對吳鉤劍分上下兩路,左奔咽喉,右刺前陰,向陸菲青攻來。吳鉤劍名雖是劍,實是雙鉤,不過鉤頭上多了一個劍尖,除了鉤法中的勾、拉、鎖、帶之外,還夾著雙劍的路子。雙鉤不屬十八般武器之內,極為陰狠難練,初學時稍有疏虞,不是被月牙護手所傷,便是拗勁掣肘,發不出招,但練成了之后,招數卻著實厲害。陸菲青見雙鉤一出,當即留神,展開柔云劍術中的"杏花春雨"、"三環套月",連連進擊。羅信取出七節鋼鞭,也加入戰團,力大招沉。陸菲青不敢以劍刃硬碰鋼鞭,劍走輕靈,削他手指。羅信"啊"的一聲,跳了開去。焦文期鐵牌一拍,錚錚有聲,向陸菲青后腦砸去。
焦文期是在洛陽韓家學的武藝。韓家鐵琵琶手至韓五娘而達大成,除掌法外,兵器用的是一只精鐵打成的琵琶。這琵琶兩邊鋒利,攻時如板斧,守時作盾牌,琵琶之腹中空,藏有十二枚琵琶釘,一物三用,端的厲害。焦文期嫌琵琶是女子彈弄之物,在江湖上使用出來,被口齒輕薄之人損上幾句可受不了,是以別出心裁,打造了一面鐵牌,形狀雖異。使用手法和師門所傳的鐵琵琶并無二致。
陸菲青聽得腦后風生,側首向左,鐵牌打空,回手就是一劍。他柔云劍術連綿不斷,焦文期橫鐵牌硬擋,白龍劍順著鐵牌之勢又攻了過去。不論拳腳還是兵器,一招既出,再次出招,自必收回再發,柔云劍術的妙詣卻在一招之后,不論對方如何招架退避,第二招順勢跟著就來,如柔絲不斷,春云綿綿。
貝人龍和羅信見焦文期被逼得手忙腳亂,忙從陸菲青后面左右擊來,三人一牌一鞭一對雙鉤,將他裹在中間。陸菲青這時胸口隱隱作痛,知道內傷起始發作,柔云劍術雖然厲害,可是剛將一人纏住,另外兩人立即從側面擊來。不得不分手招架,心道:"不想我陸菲青一世英雄,今日命喪鼠輩之手。"自忖心存忠厚,反遭暗算,不禁憤火中燒,一個氣往上沖,竟爾迭遇險招,念頭一轉,眼見今日落敗,須當先脫此難,養好傷后,再找關東六魔報仇。他打算已定,不求當場斃敵,反而心平氣和,內家武功講究的是心穩神定,這一凝神,一柄白龍劍四面八方把自身籠罩住了,任憑對方三人如何變招,再也攻不進來。
羅信叫道:"焦三爺,咱們纏住他,打不贏,還怕累不死他嗎?"焦文期道:"對。待會兒羅兄弟割了老兒的頭去請功。"貝人龍道:"他那把劍好,焦三爺,我要了成么?"他們三人一吹一唱,竟把陸菲育當作死人看待,明著是要激他個心浮氣粗。
陸菲青向羅信刷刷兩劍,待他急閃退避,露出空隙,白龍劍"滿天花雨"四下圈揮,一個箭步,跳了出去。羅信狂喊:"不好,老兒要扯呼!"陸菲青展開輕功提縱術,向山下跑去,既已脫出包圍,料得這三人輕功不及自己,再也追趕不上。焦文期一按鐵牌上機括,三枚琵琶釘帶著一股勁風向他背心射來。陸菲青揮劍打飛射向上盤的兩枚琵琶釘,雙腳一跳,又躲開了射向下三路的一枚。他知道琵琶釘上全是倒刺,一射進肉里,有如生根,如用力扯拔,非連肉拉下來一大塊不可,若伸手去接,亦上大當。他躲過暗器,正想飛奔下山,哪知一個踉蹌,一口氣竟然提不上來,同時胸口劇痛,眼前一片昏黑。
焦文期等三人見他腳步散亂,知他內傷發作,心中大喜,又圍了上來。陸菲青舞劍奮戰,四人又拆了十幾招。陸菲青發覺右膀一用力,便牽連左胸劇痛,當下劍交左手,一路左手劍向焦文期逼去。他這左手劍使的全是反手招術,和尋常劍術反其道而行,焦文期出其不意,連退數步。陸菲青得此良機,左手劍"白虹貫日"向貝人龍刺去。貝人龍識得此招,向右閃讓,不料左手劍方位相反,他向右閃,左手劍順手跟來。貝人龍大駭,躲避不及,急中生智,一摔倒地,幾個翻身,滾了開去。陸菲青正待要趕,腦后風生,羅信的鋼鞭"泰山壓頂"砸了下來,陸菲青雙腳不動,上身一讓,快如閃電,伸手疾探,在羅信的"幽門穴"一點,羅信的鋼鞭仍然砸將下來,但穴道被點,登時軟倒,手一松,鋼鞭余勢不衰,打在山石之上,火花四顧,反彈起來。就在此時,焦文期的三枚琵琶釘已飛到背后,陸菲青聽得暗器風聲勁急,不論向前縱跳或是左右趨避都已不及,隨手拉起軟癱在地的羅信一擋。"嘿"的一聲,三枚琵琶釘兩中前胸,一中小腹,羅信登時斃命。焦文期見暗器反而傷了自己盟弟,急怒攻心,提起鐵牌,狠狠向陸菲青砸去。
貝人龍挺雙鉤又攻上來,陸菲青長劍刺出,貝人龍見劍勢凌厲,向左躍開,焦文期鐵牌跟著砸到。陸菲青眼見如回身招架,貝人龍勢必又上,敵人雖已少了一個,自己傷處卻也越來越痛,當下并不回頭,俯身向前,將鐵牌來勢消了大半,可是畢竟未能全避,鐵牌刃鋒在他左肩劃了一條大口子。焦文期正在大喜當口,忽見白光閃動,白龍劍在面前急掠而過,直向貝人龍飛去。貝人龍大驚,舉吳鉤劍一擋,雖然擋到,但陸菲青用足功力,以大摔碑手重手法擲出,吳鉤之力未能擋開,白龍劍自他前胸刺入,后背穿出,竟將他釘在地下。
便在這一瞬之間,陸菲青突然回身,焦文期未及收回鐵牌,只感到臉上一陣劇痛,眼前發黑。原來陸菲青甩出肩上受他鐵牌一擊,飛擲長劍,回手一把芙蓉金針向他臉上射去,這一下相距既近,出手又快,金針眾多,萬萬無法閃避,焦文期雙目全被打瞎。陸菲青乘他雙手在臉上亂抓亂摸之際,一個連枝交叉步,雙拳"拗鞭",當堂將他斃于拳下。
陸菲青施展平生絕技,以點穴手、大摔碑手、芙蓉金針,剎那間連斃三敵。
荒山上寒風凜冽,一勾殘月從云中現出,照見橫尸在亂石上的三具尸首,遠林中夜梟怪聲凄叫,他雖然藝高膽大,不禁也感驚心,撕下衣襟,包了左肩上的傷口,靜立調勻呼吸,然后將寶劍拔起,拭凈入鞘。他生怕留下了線索,把焦文期臉上金針拔出藏好,然后把三具尸體拋入荒山崗下。
《書劍恩仇錄》,我少年時看的第一套武俠小說,最難忘。值得珍藏。
朋友很喜歡金庸的書,送朋友的,朋友很喜歡 。發貨速度也很快
很喜歡金庸的小說,故事編的精彩,伏筆也埋的好,同時能從這個武俠江湖中體會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蘊含著為人生活的道理,不錯。
總體還行 紙質一般 但對比市面上能買到的各種書劍 綜合評定買這本合適 …雖然我最喜歡的是一種臺版的,但很貴很貴…學生黨傷不起,以后再說吧…
剛才評論有誤,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是封筆之作,這部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先生的第一部小說,孩子愛看。
金庸武俠小說包涵著迷人的文化氣息,豐厚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速度很快,晚上買,第二天中午就到了,而且快遞員態度很好,當當網,買書的第一選擇!
喜歡香香公主,陳家洛作為男人應該愛護他所真正愛的女人!喜歡金庸大師的作品,這本書質量不錯,已同時買了其他的系列。
金先生的書是歷久彌新. 小時候看過,現在買上一些,以便可以無事時再看看
學生時代看過,一直想收藏。是我看的第一本武俠小說。
該書雖不是金大俠的代表作,卻是他寫作的第一本武俠小說,它宣告金庸正式進入武俠文學領域,開創武俠文學新篇章,成就武俠文學的最高峰,具有標志性意義。
上了初中后孩子看書的時間少了很多。假期趕快把金庸大師的作品搬來給孩子看。孩子第一天的時候看的不多,現在越看越愛看,金庸大師的作品對孩子的吸引力真大啊!
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完全是因為被里面兄弟情誼感動到了。
買來送給一個高中生,金庸的書是很好吸引孩子愛上閱讀的書。任何年齡看都很好。
孩子之前沒有接觸過金庸的小說。這段時間時間想看,我就給他買了一本。這個和以前在當當上購買的《西游記》、《三國演義》等小說一樣,是插圖本。孩子說,讀了之后感覺金庸的寫作風格比較獨特,希望以后還能再看他寫的其他小說。
金庸先生的書拿得起放不下,情節緊湊不拖沓,情節曲折卻合理,實在是精彩!
經典畢竟是經典,包括所謂的謬誤。金先生的修改版整體來說,修改越大,評價越低,看來畢竟歲月無情。《書劍恩仇錄》修改算少的,但最后突兀的多出一個尾聲,陳家洛變身伊斯蘭教信徒不說,還顯得神志錯亂,全篇簡直令人不知所云,十足敗筆。
金庸先生的著作,里邊含有許多中華文化,非常值得收藏。
金老的第一部武俠,果然出手不凡,喜歡這種群戲式的結構,紅花會眾當家各有出彩,不過這也讓我們認為的主角陳家洛失色不少。再說這個版本的印刷,封面算是不錯的了,字體合適,紙張略薄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早期作品,不過故事情節和語言還是引人入勝,開創了一代武俠宗師的江湖地位。關于乾隆身世和陳家洛、紅花會的故事描述,都十分生動。很早就看過小說,買來收藏。
這是我少年時代的第一本武俠小說,沒想到就是金庸老先生的成名之作,一直珍藏著。不料一次被一個不講信用的“朋友”借去不還,后來不知所終。如今在當當網終于找回故友,舊夢重圓,真是如釋重負。以后,書是不能隨便借給別人了,因為,如今在網上許多書都只有二手貨了。
書還不錯,跟新華書店的一樣。感覺主人公陳家洛的個性不是特別突出,書的邏輯性好像比起金庸之后的著作稍差點,但是還是不可否認這本書還是很好看的,喜歡里邊的香香公主,就是結局有點悲劇
金庸的開山之作,一出手就不同凡響,別有氣象。金庸的思想、世界觀,深的中華文化精髓,所以讀起來非常的暢快,往往有搔到癢處之感。金庸的其他十五部書,早就十年前就讀完了,唯獨《書劍》拖到現在才看完,實在是因為金老先生不寫武俠了,看完就沒了。
嗯!書的內容還是比較精彩的!可能是金庸先生的早期作品,我個人還是更喜歡他后面的。他后面的作品真的是天馬行空富有想象力,這部先看了前面一點點認知可能不夠全面,更加現實點,但是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的作品邏輯性都很強,都很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