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晉軍崛起 文學檔案”系列圖書的一種,收錄了山西著名作家蔣韻1979—1989年間公開發表、出版的十六部中短篇小說《我的兩個女兒》《無標題音樂》《東風及時枝》《盆地》等。作為“晉軍崛起”的代表性作家,蔣韻的小說,是平凡的故事中蘊涵著深邃的思考。正如著名作家楊占平先生所說,蔣韻(這一時期)的一些重要作品,都是以一個作家的敏銳洞察力與細膩的感覺,把那一茬人放在特定的大背景中描寫,塑造了一個個她同齡人的文學形象。她的語言鮮活優雅、明凈坦誠、典雅純粹、富有張力;她敘述的視角,盡可能地拉開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注重將生命感覺轉化為藝術感覺……她是中國當代文壇上一個獨特而的作家。
蔣韻,1954年生于太原,籍貫河南開封。畢業于太原師專中文系,為“”后“七七級”大學生。1981年留校任教,先后在中文系、藝術系任助教、講師。1992年調入太原市文聯開始專職創作,1994年評為一級作家。現為中國作協會員,山西作協副主席,山西省女作協主席。迄今為止,共發表、出版長、中、短篇小說及散文、隨筆約三百余萬字。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櫟樹的囚徒》、《我的內陸》、《閃爍在你的枝頭》《誰在屋檐下歌唱》、《人間——重述〈白蛇傳〉》(與李銳合著)、《隱秘盛開》,中篇小說《心愛的樹》《想像一個歌手》《英雄血》《落日情節》《在傳說中》《行走的年代》《朗霞的西街》《晚禱》,以及短篇小說《冥燈》《紅色娘子軍》等。
中篇小說《盆地》1990年獲“《上海文學》獎”,短篇小說《無標題音樂》獲“趙樹理文學獎”“《山西文學》獎”,中篇小說《想像一個歌手》獲“首屆《北京文學 中篇小說月報》作品獎”,長篇小說《隱秘盛開》獲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小說家”提名及第三屆趙樹理文學獎長篇小說獎,中篇小說《心愛的樹》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和“《北京文學》獎”,中篇小說《英雄血》獲《小說月報》第十三屆百花獎,中篇小說《行走的時代》獲第二屆“郁達夫小說獎之中篇大獎”,中篇小說《琉璃》2012年獲“《人民文學》柔石小說獎”,中篇小說《朗霞的西街》獲第十六屆“《小說月報》百花獎”,等等。
另有多部作品被譯為英、法、日、韓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我的兩個女兒
判決
無標題音樂
誘惑
東風及時枝
溫暖的夕陽
長長的日子
“窮人飯店”
棗樹院
紫薇
找事兒
盆地
少男少女
郊游
冥燈
生命之河
浪漫愛在人間世/ 鄭國慶
蔣韻創作年表
我曾經問過一個植物學家,稻子會不會變成稗子?他立時飛起兩撇眉毛,驚訝著我的無知。其實,不懂分類學的我又何嘗不知道這最起碼的常識?可是,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使我不能不提出這樣的疑問,產生這樣的聯想。要解答這個問題,得找什么樣的專家呢?
在我的書桌上方,懸著一張彩色照片。兩個戴紅領巾的天真爛漫的孩子趴在春天的草地上。我那十歲的大女兒雙手托腮,微微蹙著眉尖,專注地凝視著前面,仿佛在思索什么,比她小一歲的妹妹嘴里噙著一根小草,摟著姐姐的脖子,小腦袋歪向一邊,笑得十分可愛。過去,看見這張照片,滿意、自豪的微笑常常不自覺地浮上我的嘴角,心里像喝了蜜水兒一樣甜。如今,我凝望著它,凝望著上面兩個孩子清亮的眼睛,說不出的滋味像絲一樣束緊了我的心……
熟悉我們家的人都說,我的兩個女兒的性格應該加起來被二除就好了。確實,兩人雖然長得像兩滴水珠似的相像,可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大女兒沉默寡言,除了學習之外,的嗜好就是讀課外書。從很小的時候起,她就鉆進父親的書房,從書櫥的低格一本一本挨著看,一看就連飯都不知道吃了。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她那時候的模樣:跪在一張大圈椅上,胳膊肘支著桌面,兩個小拳頭托起下巴,面前是厚厚的一本大部頭。太陽從玻璃窗外射進來,照在她皺著眉頭的嚴肅的小臉上,鼻尖上沁著細小的汗珠。
“曉雪,你能看懂什么?別看了,小心看壞眼睛。”我心里覺得好笑,不由得這樣阻止。
曉雪抬起頭,閃著一雙和父親酷肖的又黑又亮的聰慧的眼睛不滿意地望望我,并不爭辯,卻像示威似的更低地埋下了頭。
這孩子就這么倔!說實在的,我真不喜歡她這一點,她太強調自己的獨立性了。
24小時傍晚,我們帶著孩子到公園劃船。天黑下來的時候,突然落下了雨點。我們匆忙將船靠岸,拉著小女兒朝前面的長廊跑。
“哎,曉雪呢?”丈夫突然停下腳步問我。
一道閃電照亮了湖濱。我回頭看見,在一株被風吹得直不起腰的柳樹下,一塊伸進湖面的大石頭上,站著我的女兒。湖水喧囂著,“嘩嘩”地拍著湖岸,濺起碎玉般的水花。一聲炸雷,劈開了濃云密布的夜空,眨眼間,傾盆大雨從天空傾瀉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