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的建筑理論中,“新陳代謝派”的理論為突出,這一學派的核心人物便是淺田孝。這一時期,日本經濟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促進了建筑的現代化,對城市發展提出了很多設想。新陳代謝派的創立、日本戰后城市建設事業,以及世界設計大會等重要活動的舉辦,淺田孝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他開創了日本真正意義上的城市規劃,影響了日本甚至世界的城市規劃走向,是對日本城市進行綜合思考的人,可以說是日本城市規劃師的鼻祖。這本書首次展示了淺田孝的思想與工作,并收錄了照片、草圖、文稿等珍貴資料,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與研究價值。淺田孝是經驗豐富于時代的,他早提出“規劃師”“環境”等概念,提出“環境開發論”,提出“規劃需要持有歷史概念”等。他超前的規劃理念及其獨特的思考與探索,對我們今天的建筑與規劃仍具有啟示與反思作用。隈研吾為本書寫了書評《以環境為主題,經驗豐富于時代》,文中稱淺田孝是丹下軍團眾多出色弟子中“神秘的天才”,但與其他的明星弟子相比,淺田孝是沒有名氣的,幾乎沒留下什么建筑作品。淺田孝是在“不建造”中尋求價值。他所選擇的“不建造”始終以環境為主題,是經驗豐富于時代的。隈研吾在書評結尾處提出的“難道20世紀的高度發展不正是以‘建造建筑’這樣一種不合理的欲望為引擎的嗎?”給我們以警示與思考。
笹原克(Sasahara Katsu),日本區域規劃師,一級建筑師,1949年出生于東京。從工學院大學建筑學專業碩士畢業后任職于環境發展中心,之后成立了OIKOS規劃研究所,擔任研究所所長。
其他職務 日本城市規劃師協會副會長(2002—2010年)工學院大學理事(2005—2008年)川崎TMO鎮行政官(2007年—)川崎市產業振興財團理事(2011年—)
序/1
及時章建筑師淺田孝/91. 東京大學丹下健三研究室/102. 南極昭和基地設計/263. 讓孩子感受環境:孩童之國與香川縣五色臺/424. 建筑評論/515. 致未來的建筑師:康拉德• 瓦克斯曼/566. 不一般的建筑師/61
第二章守望廢墟的國土規劃師/631. 從規劃設計到規劃管理/642. 橫濱之城市構想/673. 建造新的土地:坂出人工土地/804. 架向四國之橋/855. 以人為本的新交通系統/916. 三公的原則:建設以市民為中心的城市/957. 從地方城市到區域城市/988. 大城市毀滅論/103
第三章思想的創造者/1091. 世界設計大會:新陳代謝派的誕生/1102. 籌辦博覽會/1203. 城市政策的誕生/1264. 創立知識實踐中心/1305. 淺田領域/1336. 座談會的名人/136
第四章 “環境發展”的視野/1391. 文明的視角/1402. 宣揚環境發展/1433. 科學的環境發展/1474. 環境發展中心/152
第五章追溯淺田孝的思想/1591. 在野的美學/1602. 淺田孝手稿集/165
附錄 撰稿集:讓我們來談談淺田孝吧/179環境發展中心設立前后/180香川縣觀光綜合規劃/182城市規劃師——淺田孝與橫濱/東京/184今日無事/186淺田孝與五色臺/188淺田孝的區域發展理念/190淺田孝:統籌環境的城市規劃師/192
后記/197圖片版權/200譯后記/201
3. 讓孩子感受環境:孩童之國與香川縣五色臺淺田孝在完成了南極昭和基地的設計之后,于1958 年3 月辭去了丹下健三研究室研究員及早稻田大學講師的職務,并于同年4 月,創立了日本及時個從事城市與區域規劃的民間組織——環境發展中心。環境發展中心在其存在的20 年間,完成了140 多項調查研究、發展構想及規劃設計項目。本節內容選取了其中與建筑關系較為密切的兩個項目——“孩童之國”與“香川縣五色臺”。營造適合孩子的環境淺田孝創立環境發展中心的目的,是通過具體的建筑空間將環境展現出來。“環境發展”是淺田孝自己創造的詞,在當時(20 世紀60 年代初期),“環境”一詞還未普及,淺田孝可謂是提出這一概念的先行者。淺田孝將“環境發展”的定義解釋為“通過創造新的環境來重塑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人類本身作為環境的一分子,其行為活動與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也會對環境產生相應的影響,而在這些影響下誕生出的新環境,反過來又會影響生活在其中的人類(影響的相互性)。因此可以說,創造新的環境就是創造人類文明社會的基礎。懷著這樣的理念,淺田孝積極嘗試通過空間將“環境發展”這一理念展現出來,特別是針對孩童這個感性的群體,淺田孝抱有很高的期待。他希望能夠創造出一種空間,它能在孩子與自然之間建立聯系,從而培養孩子的感性意識。那么,這種想法要通過什么來實現呢?答案就是“玩耍”。在淺田孝看來,玩耍這一行為,不僅構筑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還包含了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關于“孩童的玩耍”,淺田孝在自己的文章中已有描述:玩耍,是一種無比自由的行為。對于孩子而言,再沒有什么比自由快樂的玩耍更美好了。孩子們的游戲有其自身的規則與秩序,具有從日常生活中分離出來的時間性與空間性。玩耍本身沒有任何物質的利益關系,玩耍的人也不懷有任何物質性的目的。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候,仿佛身處另一個空間里,在那里他們可以盡情享受自由,并可結合時下所處的環境,顯現出他們精神與為的各種特征。緊張、平衡、安定、交替、對比、變化、結合、分離、解決等,在孩子的游戲中有他們自己的步調與旋律……日常生活在游戲的空間里消失了,孩子們在這種可以自己支配的自由的空間里,常常會表現出驚人的想象力。——淺田孝,“玩耍的空間”,《尋訪天• 地• 人之百態》,domus,1982,pp.139-140(首刊于《望星》,1970.10)淺田孝一直都在嘗試將“環境發展”空間化,在這一構想的目標對象確定為孩童之前,他曾高度贊揚過荷蘭建筑師阿魯托• 范• 埃庫的《激發孩子玩耍的空間實踐》,并深受啟發。他(阿魯托• 范• 埃庫)對于孩子的玩耍空間持有獨特的看法。在他看來,對一個城市而言,為了保護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不僅要在城市里按規定置入一些兒童公園之類的場所,而且有必要在孩子們上下學途中經過的尋常街角設計一些可以玩耍的場所,使其與大人的世界共存。在他的倡導與交涉下,在孩子們放學路上有特色的建筑墻壁里埋入了大大小小的管子;或是在街角處用磚和混凝土墻圍合出一些小小的空間作為孩子們的基地;或是設計一些可以隨手寫寫畫畫的墻壁,讓他們在等朋友的時候打發時間……為孩子們提供適宜的環境,準備必要的空間及器具,讓他們能夠自由地發揮想象力,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這就是玩耍空間的精髓。——淺田孝,“玩耍的空間”,《尋訪天• 地• 人之百態》,domus,1982,pp.143-144(首刊于《望星》,1970.10)由此,淺田孝為我們展示了孩子們能夠單純玩耍的空間的基本形態。為了真正將其付諸實踐,便有了“孩童之國”與“香川縣五色臺”。與埃庫在“城市空間”內去創造能夠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的空間不同,淺田孝選擇了“郊外的自然”作為自己的實踐基地。
說起建筑師,大家一定都知道丹下健三吧,知道黑川紀章的人一定也不少。不過要我來說的話,淺田先生是比這兩位還要偉大的人。說是天才也好,鬼才也罷,對我而言他是不可思議的人。——田村明
對于一個胸懷大志的設計師而言,他(淺田孝)的結局可以用失敗來形容吧……但這難道不是一個探索者所注定的宿命嗎?這個現代主義建筑的先驅者,滿懷著對理想的憧憬,希望自己能夠設計出不朽的作品,卻在現實面前一再地碰壁……然而,從他不斷努力與嘗試的過程中,即便是我,也能從中窺探到一絲現代主義的微光。——淺田彰